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670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5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docx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1)

课型:

新授

课时:

1/2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位角的基本含义,并能从给出的图形中识别出同位角;

2.会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二条直线平行.

教学重难点

同位角的识别,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你会画平行线么?

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试一试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而成的8个角中,像∠1与∠2

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像这样的两个角还有哪几对?

 

2.如图,3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问:

(1)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木条a、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与∠1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通过上述活动,你有什么结论?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活动一、两条直线a、b与直线c相交通常形成8个角如图1,则称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直线c为截线.这八个角中:

对顶角有哪几对?

邻补角有哪几对?

同位角有哪几对?

 

活动二、利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图中,当∠1与∠2相等,所画的直线a、b就;当∠1与∠2不相等时,直线a、b平行吗?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1.图中的∠1与∠C、∠2与∠B、∠3与∠C,各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成的同位角?

 

2.如图,∠1=∠C,∠2=∠C,请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课文P例1)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1.如图,∠1与∠B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2与∠A直线和被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2.如图,∠1、∠2、∠3中,和是同位角.

3.如图,如果∠B=∠1,根据,那么可得DE//BC;

如果∠B=∠2,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那么可得//.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后记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会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

2.会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二条直线平行.

教学重难点

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直线a、b被直线c所截,∠2=∠3,

如图2,则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阅读课本第8-10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

∠2与∠8这一对角叫,象这样的角还有.

∠2与∠5这一对角叫,象这样的角还有.

 

3.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2+∠4=180°,你能说明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

(建议让学生仿照引例书写过程,并归纳结论)

结论①: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结论②: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若∠2=∠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

试说明理由.

若∠2+∠4=180,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

为什么?

 

问题2.如图,∠1=∠2,∠B+∠BDE=1800.

图中哪些线互相平行?

并说明理由.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问题3.如图,直线AB与ED相交于点O,∠BOE=1300,∠EDC=500.

试说明AB与CD平行.

 

问题4.如图,∠1=250,∠B=650,ABAD,垂足为A,

(1)AC与BD平行吗?

为什么?

(2)根据题中的条件,能判断AB与CD平行吗?

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还应添加什么条件?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问题5.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1+∠2=90°,

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

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6.

(1)如图,已知∠1=∠2,BD平

分∠ABC,可推出哪两条线段平行?

为什么?

(2)如果要推出另两条线段平行,则怎

样将以上两条件之一作改变?

为什么?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课型:

新授

课时:

1/1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根据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

都可以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给出你的猜想,尝试画图验证。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阅读课本第13-1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是通过操作来说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尝试用几何语言证明一下(建议课后阅读课本p16“读一读”,体会反证法的魅力);

2、阅读课文中“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证明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3、填空:

∵a∥b

∴∠1=∠5()

∵a∥b

∴∠2=∠8()

∵a∥b

∴∠2+∠5=180°()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问题1、你能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吗?

问题2、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

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1、填空

(1)如图,DE∥BC,若∠AED=42°,∠ADE=80°,

则∠B=____,∠C=___.

(2)如图,已知BC∥DE,EF∥AB,

①∵DE∥BC(已知),

∴∠1=_____,∠4=_____(________).

②∵EF∥AB(已知),

∴∠3=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EF∥AB,ED∥CB,则∠B=∠DEF.

∵EF∥AB(已知),

∴∠A=∠______(_________).

∵ED∥CB(已知),

∴∠C=∠____(________).

∵∠B=180°-∠______-∠_______,

∠DEF=180°-∠______-∠_______,

∴∠B=∠DEF.

问题4、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相交于E、C、B、F,如果∠1=∠2,∠B=∠C.求证:

∠A=∠D.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已知AB∥DC,AD∥BC,请说明∠ABC=∠ADC的理由.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7.3图形的平移

课型:

新授

课时:

1/1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认识平移的概念及平移的不变性,理解平移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能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请你判断 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小明兴奋地大叫起来:

“妈妈!

妈妈!

你看我长高

了!

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

”小明说的对吗?

为什么?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阅读课本第18-20页内容,结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根据上述一些现象,你能说明什么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议一议:

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①在荡秋千的小朋友;

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③钟摆的摆动;

④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例1 如图,4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3cm.你能通过平移△ABC得到其

他三角形吗?

若能,请画出平移方向,并说出平移的距离.

例2 将A图案剪成若干小块,再分别平移后能够得到B、C、D中的()

 

A.0个B.1个C.2个D.3个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把图中的三角形ABC(可记为△ABC)向右平移6个格子,画出所得的△A′B′C′.

 

度量△ABC与△A′B′C′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什么了呢?

你认为图形平移具有什么特征呢?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议一议:

(1)下图中的四边形A′B′C′D′是怎样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

(2)线段AA′、BB′、CC′、DD′之间有什么关系?

(3)取线段AD的中点M,画出点M平移后对应的点M′,连接MM′.线段M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

 

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关系?

例3 已知△ABC和点D,平移△ABC,使△ABC的顶点A移

动到了点D的位置.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后记

7.4认识三角形

(1)

课型:

新授

课时:

1/2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会按照边长、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通过实验、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逐步形成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新课引入——情景导入:

展示“自行车”“金字塔”等含有三角形的图片.

请同学们从图片中找出熟悉的几何图形,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阅读课本第22-2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定义;

2、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边、顶点、角(内角),以及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3、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按边分.

4、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问题1、交流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

图中有哪几个三角形?

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2:

你能说出每中三角形的边和角吗?

3:

哪些是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问题2、准备5根木棒长分别为3cm,4cm,5cm,6cm,9cm,

任意取出3根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并填表:

选择的长度

能否搭出三角形

不能

3cm,4cm,5cm

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组成三角形?

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探索归纳得到: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1、在练习本上画出:

(1)等腰锐角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3)等腰钝角三角形.

2、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1)15cm、10cm、7cm;

(2)4cm、5cm、10cm;

(3)3cm、8cm、5cm;(4)4cm、5cm、6cm.

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cm、4cm、6cm.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1、如图,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和

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的对边分别为和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3、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a,7,则a的取值范围是;如果这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周长是;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了解?

教后记

§7.4认识三角形

(2)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知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重难点

会画出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演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另一端从点B出发沿BC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线段)的位置不断变化,你认为其中有哪些位置是特殊的?

请与同学交流.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自主学习课本第22-23页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三线”分别指的是什么线?

2、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与上学期学习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又有什么不同?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1.三角形的中线.

画图,强调:

①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②为了区分中线,我们将线段AD叫做BC边上的中线.

思考:

(1)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则BD____CD=

BC(填“﹥”、“﹤”或“﹦”)

(2)若BD=CD,则AD是__________________.

(3)△ABD与△ACD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画图,感悟:

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一定与它的对边相交.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不是射线,它与一个角的平分线不同.

几何语言:

∵AE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高.

画图,并强调:

①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是连接三角形的顶点和相应垂足的一条线段;②不要忘记标上垂足和垂直符号.

提问:

(1)三角形的3条高有交点吗?

若有,交点在哪里?

所在直线呢?

(2)锐角三角形3条高的交点在哪里?

(3)直角三角形3条高的交点在哪里?

(4)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有无交点?

所在直线呢?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1、如图,BF⊥AF,EC⊥AF,CD⊥AB,垂足为F、C、D,在△ABF中_____是AF边上的高,在△ACE中CE是_____边上的高,CD是△_____中_____边上的高,是△_____中_____边上的高,也是△_____中_____上的高.

2、如图,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B=∠C=40°,

则∠EAC=°,∠DAC=°.

图中,直线AD与直线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答:

.

你的根据是:

.

3、如下左图,

平分

,求

的度数.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1、、如上右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42°,∠C=70°,求∠DAE的度数.

2、已知,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线,且AB=5cm,AC=3cm;则△ABD和△ADC的周长之差等于cm;△ABD与△ACD的面积关系是.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7.5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

(1)

课型:

新授

课时:

1/3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2.经历举例、操作(画图、度量、拼图)、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小学里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

(2)你能举例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吗?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自主学习课本第28-29页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关系?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2、根据下图填空:

 

(1)n=.

(2)x=.(3)y=.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1、牛刀小试:

课本P29练一练第1、3小题.

例1 已知,在△ABC中,∠A=40°,∠B=∠C,求∠C的度数.

例2如图1,AD、BC相交于点O,

∠A=50°,∠B=32°,∠C=45°,

求∠D的度数.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1.在△ABC中,若∠A+∠B=90°,则△ABC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2.在△ABC中,若∠A∶∠B∶∠C=2∶3∶4,求∠A、∠B、∠C的度数.

3.课本P29练一练第2小题.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在学习课本p29例2基础上,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Δ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I,根据下列条件,求∠BIC的度数.

①若∠ABC=60°,∠ACB=70°,则∠BIC=___.

②若∠ABC+∠ACB=130°,则∠BIC=___.

③若∠A=50°,则∠BIC=___.

④若∠A=110°则∠BIC=___.

⑤从上述计算中,我们能发现已知∠A,求∠BIC的公式是:

∠BIC=___.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2)

课型:

新授

课时:

2/3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有关多边形的计算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增强探索与归纳的能力,初步掌握数学说理能力;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初步掌握简单数学结论的探究与运用的方法;

3.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猜想的结论得到证实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公式的运用.

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用分割多边形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问题: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运用

自主完成课本p30“议一议”,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把四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

你是怎样实现的?

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化归思想)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完成下表:

多边形边数

3

4

5

6

7

n

分成三角形个数

多边形内角和

归纳:

多边形的内角和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边形的内角和:

(n-2)•180°(n≥3且为正整数)

三.【合作研学】教师引领、师生互动

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

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2、如图,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

且∠1=∠2,∠3=∠4,求∠CAD的度数.

 

3、如图,在六边形ABCDEF中,AF//CD,AB//DE,且

,求

的度数.

 

四.【展示与反馈】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1)八边形内角和是_______°;

(2)十六边形内角和是________°;

(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这时它的内角和增加了____度.

五.【探究拓学】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1、一个n边形除了一个内角之外,其余各内角之和是780度,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的值是多少?

 

2、(选做)如图,在△ABC中,将∠C沿DE折叠,使顶点C落在△ABC内C′处,若∠A=75°,∠B=65°,∠1=40°,试求∠2的度数.

 

六.【当堂检测】

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练习,然后后小组内先核对答案,完成自我评价。

七.【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请用一句话总结:

这节课我收获的知识是;

我学到的一种思想方法是;

我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

课后问题:

仿照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过程,研究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与多边形的边数之间的关系。

(课本p38-39)

教后记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3)

课型:

新授

课时:

3/3

教学准备:

主备:

匡寿林

复备: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1.了解多边形外角的概念,理解、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2.感受转化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多边形外角和公式推导;多边形外角和公式应用.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假如你家附近有一个如图所示的五边形广场,你每晚沿

这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道路散步.

1.如果你从点S处出发,沿广场周围的道路散步一周,当你从一条道路转到另外一条道路时,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些?

你能在图中画出来吗?

2.度量这些角的度数,计算角度和,你有何发现?

3.假如广场的形状是六边形,结果如何(指出这些角就是这节课研究的多边形的外角)?

二.【个体先学】问题引路、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