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485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docx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全套教案

《认识电路》

教材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一章第一节 《认识电路》 ,电路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因此,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路的组成。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3.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4.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对通路的理解和掌握及电路图正确画法。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

手电筒、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你知道燃料有哪几种?

2.什么是燃料的热值?

3.什么是炉子效率?

二、激发学习动机:

1.现代化的生活要是没有电,那是不可想象的。

偶尔一停电,现代化的城市就会寸步难行。

2.教师出示手电筒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3.观察与思考:

教师演示灯泡发光,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路,电路有哪几部分组成?

三、讲授新知识:

(一)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

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

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

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

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

传送电流。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如图所示:

2.断路:

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如图所示:

3.短路:

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

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三)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

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四)课堂小结:

电路组成,元件符号,三种电路,电路图。

四、巩固运用:

1.把_电源、用电器_、开关_用_导线_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_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2.电源在电路中是_提供_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_消耗的装置,导线是输送_电能的,而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_的。

3.正确画出下表中所列出电器的符号:

器件

电池组

灯泡

电动机

电铃

开关

交叉相连导线

符号

 

 

 

 

 

 

4.如下图所示,四个电路图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c)

 

 

5.某同学参加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连成了

如图所示电路,那么当S1、S2都闭合时,发光

灯泡是L2_;当S1断开、S2闭合时,发

光灯泡是L1和L2。

6.试根据图中实物连接情况,在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五、检查评价:

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交流后得出:

我们知道了简单的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

电路分为开路、通路、短路三种;电路图有关知识。

师: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布置课后作业。

六、间隔性复习:

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

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学生实验:

组装电路》

教材分析:

《组装电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

本节内容在上一节认识电路组成,通路、断路和短路以及电路图的基础上,学习用开关控制两个串联灯泡、两个并联灯泡的连接。

这部分内容提出的具体任务:

一是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同时灭。

取下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也灭了;取下一只灯泡,不影响另一只灯泡发光。

二是用两个开关控制两只灯泡,要哪只灯泡亮,哪只灯泡就亮,并且两只灯泡的亮灭互不影响,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连接完实物电路之后,还要组织学生练习画电路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会连接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灯泡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

每组2节干电池、3个开关、导线若干、灯泡2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

1、常用电路元件;

2、常用电路元件符号。

二、激发学习动机:

师:

展示两个小灯泡,问:

你能让这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

画出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学生分组完成上述问题的探究。

三、讲授新知识:

(一)认识串联、并联电路

师:

在上面电路中,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同学们能否用实验桌上这些元件组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都发光呢?

请先画出电路图。

学生展示电路图,并进行适当修正。

小组讨论,对所有展示电路进行分类。

师: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那么,哪一个是并联电路,哪一个又是串联电路呢?

引导学生从电路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两种电路,并得出串、并联电路的定义。

1.串联电路。

(1)定义: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特点:

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1)定义: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2)电路图:

(3)电路特点:

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的通路。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组织学生连接串并联电路。

2.实验探究

师:

在你连接的电路中,想要探究什么问题?

学生:

(1)开关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师:

改变开关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其作用还一样吗?

学生:

(2)各元件位置变换,有什么影响?

师:

试着去掉其中一个元件,有什么影响?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质疑、再探究,指导学生对两种电路进行区别,并得出结论。

结论一:

(1)在串联电路中,一只开关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工作,且与开关的位置无关。

(2)在并联电器中,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而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结论二:

(1)在串联电路中,只要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在并联电路中,一个用电器不通了,其余用电器仍然工作。

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的表格,学生整理并完成。

(三)物理与生活

师:

串联电路、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串联电路的应用:

节日彩灯

师:

并联电路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并联电路的应用:

家庭电路

小结

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四、巩固运用:

1.图中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D )

2.火车车厢后有两间厕所,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插销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显示“厕所有人”的指示灯才会发光。

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不允许同时闭合的开关是S2、S3 ,若要L1与L2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的开关是S1、S3,若只闭合S1,则 L1灯发光。

  

4.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各个元件的连接。

(用笔画线表示导线)

五、检查评价:

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交流后得出: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知道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师: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布置课后作业。

六、间隔性复习:

5.如图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

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 ( C )

6.小红想研究“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是否会影响它的控制作用”,于是她找来了器材并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

(1)把开关连在干路的a处,闭合、断开开关时,发现它可以控制L1、L2。

(2)把开关连在一条支路b处,闭合、断开开关时,发现它可以控制L1,L2的工作不受影响。

(3)把开关再连在另一条支路c处,闭合、断开开关时,发现它可以控制L2,L1 的工作不受影响。

(4)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位置会影响它的控制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具体的方法:

1.在《组装电路》一课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

2.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避免教师给出实验步骤按“照方抓药”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要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充分地发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育理念。

这节课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有个别学生还存在惰性心理、依懒心理;有个别学生动手操作不认真,毛手毛脚;有个别学生画电路图不够规范、合理。

等等。

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究活动,需要的时空比较大,所以,在这节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时间不足。

《电荷》

教材分析:

《电荷》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从摩擦起电现象入手,着重介绍了带电体的性质、电荷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本质、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本节内容从微观结构和宏观现象相结合介绍了静电知识,为电流、电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摩擦起电的探究,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摩擦起电的实质。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2.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二、激发学习动机: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如:

秋冬时节,天气干燥,梳头发时会发现头发随着梳子飘动,为什么?

运输油料的车辆,车厢后面总是拖着一根金属的链条,为什么?

电是什么?

与前面所学的电路中电流有没有什么关系?

学习本节内容将对这些知识有初步了解。

三、讲授新知识:

(一)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活动】

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讨论与分析】

①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②学生讨论:

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③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归纳总结】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1.带“电”性: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3.带电体具有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也是判定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之一。

(二)两种电荷

【思考】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是否一样?

【实验演示1】

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用干布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

【观察与分析】

同种电荷是相互排斥的。

【实验演示2】

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

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小结】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1.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2.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拓展延伸】原子结构和摩擦起电的本质

教师讲解

1.物质的组成: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等量负电荷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的得失。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三)验电器

【问题】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展示与观察】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金属球、金属杆和金属箔。

【实验演示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讨论与分析】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电荷经金属杆转移到验电器两金属箔上,两金属箔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演示实验4】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

【小结】看金属箔的张角大小,张角越大,说明物体带电越多。

(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学生阅读课本,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共同总结)

1.静电现象的应用

(1)原理:

利用带电微粒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作定向运动。

(2)举例:

静电除尘,给尘埃带上电荷,让它飞向某一个方向;静电喷涂,给喷出的雾状油漆带电,让它飞向带有异种电荷的待喷涂物件上等。

2.静电现象的防护

(1)原理:

带电物体的尖端会出现放电现象。

(2)举例:

油罐车尾部的铁链是将摩擦产生的电荷转移到大地,以免放电出现火花而引起危险;雷电与避雷针的设置。

四、巩固运用:

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_电。

2.有A与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负电,B与C一定能相互_吸引。

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4.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D)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五、检查评价:

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

讨论、交流后得出:

我们知道了摩擦起电、正电荷、负电荷、带电体的性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师: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布置课后作业。

六、间隔性复习:

1.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D)

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2.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

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次,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3.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点:

1.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

2.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

3.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

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电流》

教材分析:

《电流》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以实验为基础,系统介绍了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大小及单位、电流的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知道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知道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正级流向负极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一些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大小。

3.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电路符号;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4.通过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电流的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中学会使用电流表。

3.通过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探究总结其中的电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正确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设计和分析探究实验: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

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带电体有什么性质?

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4.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二、激发学习动机:

【演示实验】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

【讨论与分析】

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为什么会减小?

B的金属箔为什么会张开?

它所带的电荷如何得到的?

三、讲授新知识:

(一)电流和电流的方向

1.自由电子金属中的原子内离原子核最远的一些电子可以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类电子叫作自由电子。

2.自由电荷可以自由运动的电荷。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是自由电子。

3.电流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4.电流的方向

(1)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在闭合电路中,由于电源的作用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类比水流的形成)

5.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

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I

6.电流的基本单位:

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

毫安(mA)和微安(μA)

换算关系:

1A=103mA1mA=103μA

【拓展】物理学家安培的介绍

7.一些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见课本P53,感知电流的大小。

(二)电流表

【观察与思考】观察两个电路中小灯泡L的发光强弱会发现:

同一个小灯泡,当接入两个电池组成的电路时发出的光比接入一个电池的电路要亮。

这说明两次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

电路中的电流如何测量其大小?

出示电流表实物。

1.认识电流表:

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

接线柱、刻度盘(量程与分度值)、调零旋钮、指针。

电流表的电路符号

【实验操作】

2.练习使用电流表

(1)电流表的连接要求

①使用前要调零。

②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必须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③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④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

试触法简介为避免电流过大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算电流的情况下,要先选用大量程,迅速地闭合开和断开开关,看看在开关闭合的瞬间指针的偏转是否在最大测量值之内。

(2)电流表的读数

①明确所选电流表的量程;

②确定电流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