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286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docx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年度工作报告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教科

 

年度工作报告

 

(2013.7-2014.7)

院领导:

科教科自2013年7月2日正式组建以来,在医院指导下,在李红星副院长带领下,在科教科全体成员努力下,在全院职工支持下,按照科教科工作职责和制度,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科教工作,现将1年来工作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工作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科教工作中发现的全院性问题,向医院进行反应,也为医院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提供参考。

 

科教科

2014.07.30

第一部分:

医师培训工作

一、改进周二培训模式,注重实效

(一)发现问题:

通过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并多次到科室征求意见,总结出周二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下班后搞培训,职工认为占用休息时间,不合理;2.培训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不感兴趣,听了没用;3.讲课人员水平不高,多数人只会念课件,不想听。

(二)确立目标:

在既往医师培训工作基础上,科教科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针对不足进行了部分改进。

按照卫生部(卫计委)要求,医师执业后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医师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有多种,包括参加学术会议、进修等,其中院内培训则是最主要的形式。

参照其他各级别医院,都把培训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都是在业余时间搞培训。

因此,培训工作完全取消,至少目前来讲是没有充足理由的的。

在此前提下,培训工作改革主要有2个重点:

优化培训内容趋向实用化、提高讲课水平趋向专业化。

(三)改革措施: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科教科将周二的公共课程培训改为选课制(表1),即:

将全年课程提前列出,让医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选择性听课,同时优化了考勤制度。

首先,医师不需要参加全年培训,实际减少了所谓占用休息时间听课的次数,医师心理上更易于接受。

其次,医师相对自由选课,增加了兴趣,提高了听课依从性,间接提高了听课效果。

再次,课程提前排出,可以让讲课人员提前准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讲课质量。

最后,设定医师全年参加课程数量,允许有特殊情况的请假,只要保证全年听课数量,不再进行经济处罚。

对于无故不请假人员及未完成年度听课任务的人员,则进行重罚。

(四)前进方向:

从反响来看,周二培训模式较以前是有进步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

经过数次征求意见,目前周二培训存在问题主要是讲课人员水平不高,无法带动大家的积极性,讲课存在念课件现象,反映我院缺乏擅长讲课人员。

所幸,我院联系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宁医学院,选派了一部分兼职教师(表2),将对我院医师授课水平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科教科将积极联系一批省内名家来院授课,提升培训层次。

二、巩固并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一)摸底住院医师能力。

一年来,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对我院住院医师三基理论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情况进行了摸底。

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理论基础差。

基础知识、基本解剖不了解,不知道。

考核过程中发现部分人员竟然不知锁骨中线如何定位,不知胰腺大体位置。

内科人员不知心脏听诊区和听诊顺序,神经内科人员不知股神经位于大腿前方还是后方,等等。

2.技能操作水平差。

多数人员对于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部分人员只会用肢体稍微一比划,基本动作诸如触诊、叩诊根本不会。

部分人员会查体,但不会解释阳性表现的临床意义。

其中,最常见的“墨菲征”,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只有两个科室抽查时能够正确演示。

3.思想懈怠。

部分人员听讲不认真,课后不复习,不巩固,短期内就将学过东西忘掉。

出现了“学时不听,考时不会,教后不用,最终白费”的现象。

经过询问,大多数人员承认其知识掌握的局限性,本专科以外的知识一般不再学习,甚至完全遗忘。

除外科、急诊病房外,多数科室人员专科查体水平一般,全身检查一塌糊涂。

(二)科教科的努力:

在全院选拔了院级培训师,李昌负责头面颈部和腹部查体;葛钟牛负责脊柱和四肢关节查体;张顺利负责心脏及主要血管查体;贾玉兰负责神经系统查体;刘红杰负责胸部、双肺查体;马西涛负责腰穿、胸穿培训;张本清负责机械通气培训;李凯负责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急救技能培训。

在每个周四培训基础上,平均每个月又增加了三个周五,充实了培训与考核时间(表3)。

每场培训与考核,科教科全程参与。

目前的培训,特别是体格检查,基本是手把手的教,每位住院医师均要在培训人员面前过一遍,不会的现教,教会为止。

(三)下一步措施:

1.继续加强以查体为基础的技能培训,一遍不行两遍,一年不行两年,坚决让大多数人员掌握最基本的查体能力。

2.建议医师在接诊患者时,除急危重症外,必须进行较为全面的、较为规范的体格检查。

此举既是书写病历的需要,也是防止门诊诊断先入为主,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措施之一,同时还能巩固医师查体能力。

希望医疗质量检查委员会,加强首诊医师负责制的监督落实,确保查体无遗漏。

3.加大考核力度,将查体能力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常态化。

将考核结果与年度医院考核挂钩。

4.拟从2015年度开始,将查体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考核纳入到绩效考核之学术考核范畴中,与绩效挂钩,以促进医师常使用,勤巩固。

5.鉴于我院目前教学录像多来自于网络下载,清晰度不够,准确性较差,部分教学视频较为落后,可考虑购买部分正版教学光盘或培训用书籍,购置一批新的教学模拟人,以充实教学资源。

6.建议新来人员实行转科。

特别是本科生,入职后直接定科,导致专业知识局限,技能局限,工作思路局限,进而全面能力局限。

三、中医培训

(一)中医培训工作面临较大瓶颈。

其原因主要有:

1.近几年来,我院引进的中医人才不足,导致目前我院中医类别人员比例偏低,难以形成学中医、用中医的大氛围,似乎不符合“中医立院”的宗旨。

2.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病房中医面临西医化和自我萎缩风险。

手术科室尤为明显。

部分内科科室,中医人员也不能够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振兴中医大业中的主体地位,自甘随波逐流,丧失中医本性。

多数中医人员思想浮躁,不能潜心钻研。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中医本身的学科特点也有关系。

3.国医堂即中医科,没有发挥在医院层面上应有的龙头作用。

目前的科室管理模式和绩效计算方式,决定了国医堂专家基本各自为战,沟通交流偏少,学科凝聚力差,无法形成真正合力,为医院的中医培训、中医发展做出贡献。

也不利于下一代名医的培育、培养。

4.虽然老中医查房,解决了部分科室中医力量不足的问题,增大了中医的服务面积,但同时又引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中医查房耗时长,而服用中药的不一定多,简接影响了国医堂中医专家的积极性。

(2)由于老中医查房,病房中医医师存在消极依赖心理,自己不去思考,不去辨证用药,时间久了,自己的中医诊疗能力直线下降。

已经有门诊老中医到科教科提出建议(当然此事不归科教科负责),取消老中医查房,让病房中医自己查房,门诊老中医可以协助诊疗疑难病例。

(二)初步尝试

1.科教科为主导,成立了中医学术论坛,地点在门诊部。

元旦前已经设置了13个题目,共举办13场专题论坛(表4)。

该论坛不讲规模,不求排场,不强制人员参加,一切自愿。

论坛提倡辩论和争论,不评对错,只求在相互争辩中逐步提高。

2.已经发出倡议,国医堂中医专家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病例/病案交流会。

轮流将较成功案例和较失败案例提交全科进行交流,允许大家各抒己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相互勉励,共同提高。

(三)建议

1.我院建院时间虽不长,但已经出现了数位在济宁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名医。

如刘岱麟、常振森、付振伟、徐子亮等。

建议医院从战略高度出发,采取措施进行名中医的学术经验整理和继承,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医院发展规划中。

目前虽然有中医五级师承教育,但恐怕有其形无其质。

建议在学术委员会名下,成立“名中医学术经验挖掘和整理小组”,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对名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应当以论文、著作形式公开,以期发扬光大,建议医院适当给予资金支持。

此项工作对于中医事业来讲,对医院文化积淀来讲,功德无量。

2.医院、科教科将对第二梯队中医人才给予政策扶持,优先派出进修,优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优先参加骨干培训。

3.加大力度,继续引进高学历中医人才。

4.制定政策或考核制度,鼓励或督促病房中医师实现中医担当。

第二部分:

继续医学教育方面

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1.学分管理,工作量十分繁钜。

由于历史欠账,近5年来员工学分上交后一直未全部输入“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一直未实现网络统计。

科教科成立后,梳理了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政策和学分管理规定,历时半年余将积压的全院职工5年的学分一一录入省系统,并将纸质学分证书按照人员归档,实现了网络直报、即时统计,方便了医护人员学分查询。

目前该项工作做到了网络化、信息化,学分随交随录,降低了工作失误率,更减少了因学分问题影响职称晋升的几率。

2.2013年11月份,组织了全省统一的2013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申报、考试,以及学分发放和录入。

3.组织了《山东卫生》、《当代护士》等刊物的征订、发放、考试、学分获取、录入等工作。

二、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科教科实行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登记制度。

为方便管理和统计,凡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均要在科教科实行登记。

鼓励参加正规的学术会议。

对于部分由药商、器械商组织的会议和以发放纪念品为主要形式的会议,报学术管理委员会及分管院长,原则上不予报销参会费用。

对于参加会议专业、人数、费用报销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争取做到让该参会的去参会,谁参会有用谁参会。

要求参会人员必须以科室讲座等形式向本专业人员汇报会议学习内容,以期共同提高。

目前较为正统的学术会议有:

中华医学会/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山东医学会/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济宁市医学会/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的各专题会议;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的专题会议等。

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鼓励相关人员参加济宁市各种学术组织并参选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鼓励学科带头人参加山东省各种学术组织并参选理事、常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鼓励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

一年来,我院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情况一览表(表5)

三、学会管理

目前我院为“济宁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和“济宁市中医药学会中风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

另外有多位专家在其他学术委员会中任副主任委员,多名医护人员任委员。

部分学科带头人在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中任理事、委员。

对以上人员,科教科均实行了登记管理。

2014年3月,以疼痛科为主,在科教科协助下,成功召开了“济宁市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我院韩广瑞院长再次当选主任委员,王胜涛主任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葛钟牛医师当选为学术秘书。

目前我院人员所在各种学术组织任职一览表(表6)

四、外出进修

近一年来,在医院大力支持下,我院派出进修人员保持较强势头。

共有X人次,分别到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水平。

(表7)

存在问题:

医师进修人员学科分布不均匀。

总体上看,内科系统进修人员较多,外科系统进修人员较少。

相比较而言,脑病科、心病科、康复科负责人能够努力克服人员短缺带来的问题,积极为年轻医师争取进修机会;部分手术科室以上述理由消极对待人员进修问题。

来院较早的研究生中,目前只有商新闻外出进修过,葛钟牛刚刚派出。

其他人员如王现彬、苏欣、王永、于福华、宋修涛、王平丽等均已跨入中级职称人员行列,一直未曾外出进修。

还有像张瑞瑞这种可被赋予梯队建设厚望的人,条件成熟时,应优先派出进修。

今后1-2年内,科教科将着力安排上述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第三部分:

教学管理

一、实习生管理

目前我院接收实习生主要来自于菏泽医专、曲阜中医药学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宁医学院。

其中,菏泽医专与曲阜中医药学校的实习生专业较全,有临床、中医、针灸、护理、康复等,济宁医学院近两年来院实习的均为检验专业。

2014年度实习生较往年人数大幅度增加,总计将近90人。

在以往既有实习生管理制度基础上,科教科成立后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目前有较为完善的实习生管理制度、临床带教制度。

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及对策:

1.实习生人数与我院教学承受能力不匹配。

明年科教科将整合教学资源,根据我院自身条件,向各学校发函,确定能够接受的实习生人数。

2.我院尚未形成教学工作的模式化管理。

下一步,医院将完善教学模式建制,成立各大专业教研室,下设各学科教学组,确定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大纲,为争取成为教学医院打基础。

确定教研室人选后,不定期向实习生讲授理论课程,锻炼授课技能。

3.优化优秀带教老师选举办法。

除目前依靠学生投票外,将重点考核带教老师的讲课技能、带教支撑材料准备等。

4.向山东中医药大学争取更多的实习生名额。

5.与各学校协商,完善实习费用缴纳流程。

二、进修人员管理

目前来我院进修人员总数不多,但有逐年增加趋势。

科教科制定了较为规范的进修人员管理规定。

存在问题及建议:

1.进修人员来院时间不确定。

当前是随来随接纳,不利于医院管理。

建议参考其他医院经验,固定接收进修时间节点,或每年3月与10月,或每年3,6,9,12月。

2.进修费用偏低。

目前进修费用沿袭科教科成立之前老标准,为50元/人/月,该费用与医院所承担的医疗风险、管理成本不相匹配。

建议调整进修费用:

(1)3个月及以上者100元/月/人,

(2)3个月以下视为短期培训,150元/月/人。

3.部分科室接收进修人员,疏于管理。

特别是附近医院的进修人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仅给医院管理带来不便,医疗安全隐患更大。

下一步科教科将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上述情况一经发现,对进修人员立即辞退,对科室负责人予以重罚(处罚措施和力度需要讨论)。

4.进修结业程序不全。

既往我院尚未对进修人员发放正规的结业证书或进修证明。

科教科拟制作部分进修及结业证书,完善结业考核,向进修人员发放正规的证书,体现我院应有的层次和风范。

三、教学查房制度

自2014年2月份起,科教科在所有临床科室推行了教学查房制度,至少每月一次。

教学查房本来是针对于实习生和进修人员的,但考虑到我院实际情况,为促进科室内“传、帮、带”工作,科教科将教学查房定位于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教学查房,内容除了一般教学查房应有的项目外,特别强调了查体能力的教学和理论知识的讲解。

如果科室想把教学查房搞好,主持人员要提前进行知识回顾和储备,以免讲解时漏内容、展不开,或者被下级医师问倒。

下级医师也要提前进行知识复习和储备,以免被提问答不上来。

此过程将有助于帮助各级医师复习、巩固理论知识,拓展思路和视野,是大有益处的。

经过座谈和深入科室了解,多数科室年轻医师反映教学查房效果良好,持积极态度。

存在问题:

1.部分科室将教学查房视为负担,反复辩称科室人员少,不能进行。

即使进行了,也是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纯粹为了应付学术考核,无实质内容。

2.部分科室缺乏搞教学查房的主动意识。

不到月底不查房,应付检查。

准备不充分,讲解念课件,根本不联系所查病号,不联系疾病的变化和个体差异,千篇一律,无明显教学效果。

第四部分:

重点专科管理

目前我院重点专科主要有脑病科、针灸科、康复科、肛肠科。

我院各科室均有分管院长纵向管理,业务上有医务科横向管理,因此科教科管理重点专科,层次上不匹配,目前主要在以李院长为主任的医院学术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对重点专科在申报、复审、专科建设、科研等方面进行服务或指导,基本无实质性管理(当然也没有要管理的内容和必要性)。

上半年,科教科协助针灸科、肛肠科申报了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改革项目,共有两个病种申报成功,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了科室收入。

第五部分:

科研工作

我院科研工作,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科研定义之广泛,要求之严谨,凭我院实力,尚不能真正、独立开展。

目前我院的科研内容是:

申报区级、市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发明专利等。

我院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目的较为单一,即晋升职称。

此前,申报市级科研项目时,我院必须借助上级医院力量方能完成申报、结题、获奖。

自今年起,科教科组织力量,对2012年立项的数项课题进行了整理,终于基于我院自身力量完成结题。

并完全凭借自身力量获得区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实现了自力更生,是为重要突破。

2014年,我院共申报5项“济宁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初步审核已经通过(表8),突破既往记录。

另有至少3项课题准备申报2014年度区级科技项目。

随着我院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引进,职工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相信我院科研工作会越来越规范,层次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高。

学术论文的发表,目前为职工个人行为。

科教科无确切统计数据。

据可靠信息,发表论文方面也出现可喜变化,主要体现为:

以前找上级医院熟人代写代发,现在基本上依靠自己医院人员撰写;以前多数发表在省级期刊和层次较低的国家级期刊,目前已经有少量论文见诸核心期刊。

甚至少数人员发表了SCI论文。

以上也标志着我院学术水平的巨大飞跃。

医学专著的出版,目前主要是为晋级被动花钱买刊号,暂无学术成就可言。

同样,各项“专利”均为花钱购买获得,不能体现自身创造水平。

科教科在我院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传达课题申报信息;组织课题申报;组织开题;组织结题;协助课题组进行鉴定、报奖等工作;收集各种信息为发表论文服务;对职工进行科研能力的专项培训(1年内已进行2次);指导课题组进行规范的科研行为;对所有科研活动进行登记等。

第六部分:

五级师承教育和名中医工作室

第七部分:

学术检查与考核

随着医院绩效改革的推进,学术工作也纳入到绩效考核方案中。

目前学术考核内容主要是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和实习生管理。

因为学术工作自身特点,不容易量化,因此考核标准未能细化,考核时主观性较强。

这既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明年努力改进的方向。

目前,科教科对于各临床科室教学查房均进行了全程参与、现场评价,并保留了照片,进行了登记,为将来医院评审准备了充足的支撑材料。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多数科室已经将开展教学查房工作实现常态化,并逐步强化效果。

第八方面:

院内制剂申报工作

自去年参与院内制剂申报,共承担完成6个品种的临床研究部分,包括三味黄连胶囊(原脑复苏)、清胃活血颗粒(原胃复冲剂)、桃红通心丸(原血府祛瘀丸)、羌独风湿丸(原舒筋蠲痹丸)、鼻渊通窍丸(原鼻炎I号)、解郁利咽丸(原咽炎茶)。

其中,除完成制剂申报工作外,三味黄连胶囊、清胃活血颗粒临床研究部分也同时申报了区级课题,并获2014年度任城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鼻渊通窍丸临床部分申报了2014年度市级课题,初审已经通过。

在院内制剂的申报过程中,科教科组织了不少其他人员参与、参加。

每个品种的临床病例研究,均有数十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进行了初步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