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204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docx

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

现代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

一、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一)新型工业化基本内涵

什么是工业化?

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定义。

东西方学者一致认为工业化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构成了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阶段。

工业化是发展的中心内容,而发展则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新型工业化的涵义为了避免国内外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严重弊端,在总结了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共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指导方针,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第一,它是与信息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它的特征之一。

国外的学者一般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诸阶段,也就是说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开始信息化的。

而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在总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广大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工业化的进程远末完成。

中国是走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呢?

还是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正是后者。

第二,判断新型工业化的标准有五个:

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资源消耗低,四是环境污染少,五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的国家,资源的空间布局很不平衡,南方缺煤,东部缺电,北方缺水,西部缺财,因而长期存在着“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东财西引”的格局。

克服这一格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根本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高技术手段,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和较低的环境污染,获得较大的产出和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新型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是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而不是单指工业领域采用信息技术、实现效益好、投入少、污染低。

新型工业化是为了避免传统工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严重弊端,诸如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

新型工业化的对象不仅包括工业领域,而且包括农业领域和第三产业领域。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要求工业领域尽可能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成果,而且要求农业领域为现代化工业提供高质量的农副产品、高素质的劳动力、高容量的市场;要求尽可能用工业生产的方式生产农副产品。

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采用工业生产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它不仅要求在生产环节,而且要求在流通环节尽可能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成果。

也就是说,农业领域和第三产业领域不可能游离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之外。

如果农业领域和第三产业领域不纳入新型工业化进程,那就很难避免传统新型工业化所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加剧。

可以说科学的发展观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的科技成果改造、提升、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把握好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践证明,工业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与增长。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实现我国既定奋斗目标的具体途径所做出的新的探索,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把工业基础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在工业基础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

二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避免重复走我国过去高投入、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益,以及同样存在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现象的老路。

(二)新型工业化主要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是靠人力资本(人的资本和能力)的积累和效率提高实现的。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要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新型”是相对于“旧型”、“传统型”而言的,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主要有:

1、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发展。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发展。

2、经济、人口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3、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

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三)新型工业化主要作用

1、新型工业化能有效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

   现代工业是新型工业。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客观上要求必须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没有高新技术就没有现代工业,只有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互为发展的新型格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积极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2、新型工业化能有效加快工业结构升级

   工业结构不合理己成为阻碍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不合理性表现在工业经济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等诸多方面,调整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结构档次,应是当务之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厂房、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工业化程度,使工业化经济内部分工更加合理,工业类型更多,产品种类更全,根据地区具体实际发展不同的工业产业,生产不同的工业产品,有效地防止一哄而上,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使区域内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发展工业现代化

   工业最终必须朝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新型工业化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生产经营机制,也是现代就业发展的方向。

新型工业化突破了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从工业产业组织方式、工业资源配置方式、工业发展经营方式、工业产业管理体制诸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变革要求。

新型工业化推进的过程,就是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

(四)新型工业化必要性和必然性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工业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地区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和必然途径。

我国所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初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是产业结构、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和区域经济结构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21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显著,东、中、西部协调互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倾斜,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确定,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南贵昆经济区和南北钦防沿海经济区协作的加强,对还处于经济与社会还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来说,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也是紧迫的。

二、现代工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

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工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环境,经济发展过渡到新的阶段。

各工业行业必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国内、国际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二)突出重点原则。

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快、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目前国内生产不能满足需要、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和产品,并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

与此同时,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三)技术进步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支持工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

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营销网络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不搞填平补齐和以扩大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

(四)协调发展原则。

注重发挥工业行业整体优势,提高重大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他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的改组、改造必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为下游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约束;切实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搞好矿山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为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东、中、西部工业协调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源头控制策略,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和有毒物对环境的污染。

三、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一)高新技术型工业。

高新技术是现代工业的显著特征。

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正在成为主导力量,提高了工业生产质量,导致了知识经济。

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谁拥有的高新技术最多,谁也就取得了未来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二)信息型工业。

目前,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途径日趋明显。

一是信息化对工业的影响表现为一个社会实验与学习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扩散与应用正渗透每一个工业生产领域。

先进数字系统导致了众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移。

二是信息技术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是提升和改造工业的重要手段。

先进制造技术能使整个工业体系产生不断提高效益、减少成本和持续创新的动力。

三是信息技术形成技能的组织化学习与技术扩散。

信息化改造工业,不仅是对机器、技术和产品的改造,而且还需要对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人进行改造。

因为人的作用和组织方式是成功地引进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四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化为工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导工业化,以信息化为方向,为框架。

也就是说,目前的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脱离信息化思路或与信息化思路背道而驰。

从数量的层面来看,就是促进大量的工业性企业的问世,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

以信息制造产业为例,信息化带动了整个信息制造业的市场需求。

从结构上,就是可以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以及资源配置,使整个工业领域的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资源配置有效。

从质的角度,就是可以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

信息化会带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需求创新和服务创新;

(三)资源型工业。

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不仅来自资源供给不足的限制,还表现为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的束缚。

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我国才达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中国在经济上要赶超发达国家,但不能以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实现赶超。

这就要求未来的工业发展必须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少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的现代发展模式,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

(四)循环型工业。

走循环发展工业经济之路,缓解对环境的压力,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能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又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

生态和环保也是经济效益,也是竞争力。

(五)板块型工业。

建立工业园区,发挥区域板块集聚效应,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是发展现代工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及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表明,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有利于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构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或相对集合的产业群。

四、现代工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原始创新:

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向,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集成创新:

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的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

(二)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短缺,土地、森林、水、石油、金属矿产等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都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使13亿以上的人口普遍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变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增长的模式,走资源消耗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

2、增强自主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

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过剩,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

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因此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而这种技术的获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3、增强自主创新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为跨国公司做代工的加工组装型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获得微小的利益。

对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均在5%以下,我国在50%以上。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和零部件,60%以上需要进口。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增强自主创新,是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当代一系列军事变革。

科技强军是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来源面临着军事工业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即使花钱,也买不来国防现代化。

我们只能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三)正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几种关系

1、经济与科技的关系。

要以企业为载体实现经济与科技的有机结合。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有效整合科技资源。

3、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

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引进先进技术。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

4、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

要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等方面,对基础研究作出安排。

同时,要从市场出发,加强应用开发研究

5、统筹兼顾与保证重点的关系.要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6、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率先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作出总体考虑和安排。

(四)研究好企业自主创新的十个问题

1、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今年召开的两会和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讨论新型工业化道路。

而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当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那么,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什么?

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政府是支持者。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起什么作用?

他们应该是合作者。

这三者之间又应该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分工与互动关系呢?

政府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引导等;此外,政府还要负责组织及进行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的成果对于应用类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为什么说科研院所跟高等学校是合作者呢?

任何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为市场化产品,而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最后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那无论这成果如何尖端,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都是乏善可陈的。

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要靠企业。

我们现在既要拿出成果,更要能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提高我们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产品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依靠。

企业的自主创新跟市场的需求是分不开的,自主创新应该在市场导向下进行。

这里讲的企业自主创新是应用型;国家支持的基础研究要深思熟虑,从国家长远的、远大的目标来着想。

企业创新一定要有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就谈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了自主创新以后,我们国家整个的经济面貌将会改观。

中国将不仅是一个制造中心,更将成为世界的创造中心、创新中心。

2、品牌是靠不断的自主创新来支撑

品牌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

树立了品牌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

不行的。

品牌是和产品连在一起的,而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

根据现在国际竞争的态势来看,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在不断地缩短。

所以品牌要靠不断地自主创新来支撑。

应该看到,每一个行业都有发展的空间。

按经济学的观点,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只有采用夕阳技术的企业才是夕阳产业,夕阳技术突破了、更新了就不是夕阳企业了。

所以每个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现在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品牌是保护我们国内市场一个防护堤,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会使自己企业的品牌更红火。

3、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

新兴行业一般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莫不若此。

新兴行业之所以新,说明过去没有,所以一开始建立都是很弱的。

同时,新兴行业的利润率也是事前无法预料的。

要冒很大的风险,利润率又不可预期,企业就不愿意做。

所以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就难以渡过其体弱的幼年期而茁壮成长起来。

因此,国家产业政策中最要紧的一点,应该是扶持新兴产业。

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国家对新兴行业应该有资金上的支持。

这方面倒并不一定直接给钱,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比如在税收、金融方面给予支持。

(2)国家对新兴行业的产品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缺乏制度性保护,就没有人愿意搞创新。

(3)在行业准入方面应该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

现在有人经常讲,行业准入是一道玻璃门,看见了但就是进不去,因为还存在一道玻璃门。

怎样打破这道玻璃门,这需要政府下决心,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消除各种行业公平准入的障碍。

这里面会遇到三大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行业垄断。

行业垄断的形成非常复杂,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和既得利益结合在一起。

第二是地方封锁,或曰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同样是不愿意玻璃门取消的,它也跟利益结合在一起。

第三个困难是现在还缺乏重要行业的技术标准。

行业准入该不该要门槛?

要门槛,但门槛应该是透明的,一视同仁的。

在打破行业垄断的同时要提出技术标准,以达到技术标准作为进入某行业的资格。

把技术标准公布出来,够技术标准的就可以进来,不够标准再继续努力,创造条件。

这样既实现公平竞争,又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但技术标准不应该是由政府单独制定的,现在有个不良倾向是部门利益法制化,立法过程及标准的制定也存在垄断的问题,这同样是不公平的,应该通过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在内的各个方面来共同讨论。

程序正义才能保证结果公平。

4、创意是创新的基础  

自主创新分两类:

一类是原始性创新,一类是引进消化后的再创新。

两类都是创新,但两类相比更重要的是原始性的创新。

引进吸收、消化后的再创新也很重要,同样有用。

但如果缺乏原始性的创新,这样的自主能力创新建设还是不完整的,起码是重要的一环没有放进去。

原始性创新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先有创意,“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创意谈不上创新。

我们现在中国真正缺少的恰恰是在创意方面的实践能力,包括缺乏有创意能力的人才。

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企业从事创意工作,拿出思想,然后再跟其他的企业联合起来,我们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可能就要走得更快、更有效。

这是自主创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我们对此要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和长远的眼光。

5、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认真、有效地解决

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阻碍自主创新。

中国要解决与自主创新联系在一起的融资难问题,银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鼓励创业投资。

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解决呢?

体制问题是关键。

一是银行体制。

为什么国有企业贷款要比民营企业多少容易一点儿呢?

为什么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要容易一些?

虽然说这其中确实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恐怕更大程度上还是与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有关系。

现行的银行信贷体制对国企和民企是不能一视同仁的。

对民企贷款出现问题后受到追究的可能性远比对国企贷款出现问题受到追究的概率要高出许多,这在客观上造成信贷人员“惜贷”。

二是创业投资体制。

在国外,通常是几个青年人从研究所或是从大学出来,聚在一起搞一个发明创造,办一个小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但因为有创新成果,在展示宣传的时候被创业投资机构看中了,就参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