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194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2020高三下·淮安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为行楷书迹,既具有隋碑厚重质实的特点,又有“二王”书法灵动活泼的风韵,章法  △   ,敛纵互补,寓端于斜,笔墨情趣皆  △   ,非人书俱老所不能至。

在书法界、文博界可谓声名赫赫,无人不知,无论作为极具历史价值的千年文献实物,还是作为精妙动人的艺术佳作,都是  △  的“无上珍品”。

A.错落有致     跃然纸上       当之无愧    

B.参差错落     呼之欲出       实至名归    

C.错落有致     呼之欲出       当之无愧    

D.参差错落     跃然纸上       实至名归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可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的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3.(2分)(2020高一下·诸暨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

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

①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②中国很多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③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活泼的生命和生意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⑥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A.③⑤②①④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

4.(6分)(2018高一下·宁夏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

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

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使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

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

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直到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重阳节的习俗自古以来就丰富多彩,古有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今有诗文朗诵、武术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动。

C.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D.我国深厚的文化实力在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节庆活动的形式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

B.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D.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给传统节日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与共创性。

B.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可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始终不割断文化这条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脉。

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5.(12分)(2019高二下·南宁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菜师傅

王春迪

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鲫鱼刺儿似的。

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

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

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

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

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③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

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

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

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

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

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

④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

每逢此时,大灶小灶就得齐上阵。

这次,海爷过寿,更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唱唱跳跳。

请客这天,老汉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

进门时,还带来一张一人多长、一臂宽的木托盘,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

大伙儿不知道干啥用的,就见他靠在井边,用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擦。

⑤烧火时,老汉开了口,交代灶上的伙计,一会儿上菜时,把菜放在这托盘上,其他的事儿,交给他来办。

⑥大伙儿不知其意,等着看他的把戏。

⑦海爷开始说祝酒词了。

往常,海爷一张嘴,就意味着灶上的菜要下锅了。

⑧这时,只见老汉将鞋一脱,换上一双草鞋,用白头巾将头一裹,就和伙计一道,将盛满菜的盆盆碗碗,密密麻麻地搁满了托盘。

随后,他马步一蹲,几个人将托盘搬到他头上,那托盘便像粘在他头顶一般。

老汉长长地吆喝了一声“上菜喽”,而后,就见他在席间健步如飞,或转弯下蹲,或金鸡独立,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

眨眼间,这一托盘的热菜,稳稳当当地送完了。

转了一圈回来,大伙儿看那托盘,愣是一滴菜汤都没洒!

而那老汉,气定神闲,大气都不喘!

六六三十六桌亲朋,每桌二九一十八道热菜,全是这老汉一人传送的,整个过程,不过三两袋烟的工夫。

搁往常,十几个人来来往往,手忙脚乱的,菜送错桌的,撞人怀里的,把菜汤滴到别人身上的……什么岔子没出过?

⑨平日里,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绝活儿?

席上亲朋纷纷拍手叫好,直夸海爷府上能人多!

海爷得了脸,散了席,招手让管家把老汉喊了去,当面赏了二两银子,还嘱咐管家,把他转到小灶上去了。

谁不知道,那儿活儿轻,油水还高。

⑩事儿传到了灶里,大灶小灶的师傅都不服气,自个儿烟熏火燎地忙了一整天,三十多桌的席面,哪道菜里没花心思?

手都累得拿不动筷子了,也就赏了一两银子,这还得是掂勺的大厨。

现如今,这个老汉不过是传个菜罢了,东家一时兴起,竟给了二两银子,这东家眼里还有人吗?

这天,小灶里的大厨,见老汉散着手,闲坐在马扎上搓裤脚的泥巴,心里不爽,便招呼老汉:

“喂,老哥,帮我切个土豆吧。

晚上,大奶奶想吃酸辣土豆丝。

⑪别小看切土豆丝这活儿,小灶里的这个师傅切出来的丝,条条细得能穿针眼!

大厨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锅子。

捏着土豆,老汉也不说话。

一把刀,三两下,一个土豆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

而后,他用刀沿着圆柱,开始削出一张又长又窄的片,将圆柱全部削完后,将切好的长片再卷起来,最后像切面条一样切好抖开,瞬间变成一根根一臂长的土豆丝……

⑫那天,在一旁看傻了眼的爷们,终于明白,为啥老汉平时不靠锅边不拿刀勺,只是偶尔传个菜了。

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

(有删改)

(1)下面各项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海爷家里雇请佣人非常讲究,营造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主要人物老汉的出场搭建了一个舞台,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暗示即将出场的老汉身怀绝技。

B.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对大灶上新来的伙计--年过半百的老汉作了外貌和动作的描写,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这样写是为下文老汉亮出精彩的传菜绝活埋下伏笔。

C.第⑧段详细描写在海爷过寿宴请宾客时,老汉展示精彩的传菜绝活,老汉深藏绝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是小说唯一一处高潮部分,凭借自己的绝活,老汉为海爷赢得了面子,自己也赢得众人由衷的敬佩。

D.小说重点通过传菜和切土豆丝两项绝活来表现老汉不同凡响。

将小灶师傅切土豆丝的精湛功夫与老汉切土豆丝的绝活儿进行对比,突出老汉技高一筹。

小说还给读者这样的启发: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万万不可轻慢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

(2)本文故事情节构思独特,语言也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试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从小说中可以看到:

老汉身怀绝技,但是到海府大灶后,只是在海爷摆寿宴时做传菜的工作;在寿宴上传菜为海爷赢得面子后,到了小灶,却无事可做。

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6.(18分)(2016高三上·石家庄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自清:

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

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

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

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

《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

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

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

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

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

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

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

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

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

朱自清说:

“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

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

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

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

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

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

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

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

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

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

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

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

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

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

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

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

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

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

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

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

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

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

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

“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

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

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

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7高一下·玉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

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

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二十年哱拜反宁夏都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宜令讨贼。

六月抵宁夏。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

如松至攻益力。

弟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

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

拜窘遣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

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

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

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

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

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

参谋李应试曰:

“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

”如松以为然。

乃誓师渡江。

师次肃宁馆。

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

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

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慰遣之。

六日次平壤。

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

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

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

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

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罢中旨特用如松。

如松感帝知气益奋。

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

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战死。

帝痛悼赠少保、宁远伯谥忠烈。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B.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C.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D.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御史”是明代都察院的长官专门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

B.“檄”是古代用于征召、声讨、晓谕等的官方文书。

文中就是声讨之意。

C.“中旨”指明代皇帝自宮廷发出而不正常通过内阁,直接交付有关机关执行的谕旨。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所赠官职爵位高于生前所任官职或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如松将才难得屡被重用。

哱拜反宁夏时他帶兵征讨;后来又东征朝鲜;二十五年冬辽宁总兵被罢后中旨特用如松。

B.李如松为将作风强硬身先士卒。

两军阵前对于退缩者毫不手软宁夏平叛时官兵稍有退却即斩杀先退士兵以示众。

C.李如松骁勇善战足智多謀。

平定宁夏之乱在其他将领多次攻城不克的情况下他定计水淹城池一举成功因此晋升为都督。

D.李如松知恩图报殒命沙场。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

②军少却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16·惠东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进取或咀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蜀道难》表明蜀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陆游《游山西村》表面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4分)

9.(4分)(2017高二下·玉山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洛阳访才子”一句,作者称袁拾遗为“才子”,表达了对他的景仰之情。

B.“江岭作流人”一句中“流人”指的也是袁拾遗,此句暗写造访却未遇。

C.“闻说梅花早”,指袁拾遗被流放的"江岭"气候温暖,梅花早开的景象。

D.“何如北地春”一句,是说借写北方的春色正浓表达对远方朋友深深的祝福。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南方与北国对比。

B.作者由“江岭”联想到那里早开的梅花,从而寄寓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

C.细细品味,不难从“梅花早”的“早”字推知:

“北地春”中藏着一个“迟”字。

D.作者不仅描写了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也揭露了压制、迫害人才的社会现实,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0.(3分)(2016高二下·杭锦后旗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_______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_______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________,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11.(5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