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161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诊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放射诊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放射诊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放射诊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放射诊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诊断教案.docx

《放射诊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诊断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诊断教案.docx

放射诊断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医学影像学概念及畴范

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成像手段研究人体正常解剖病理、生理的改变获得不同的影像信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包括:

X线、CT、MR1、usG、RN1、INR等

二学习方法

1.注意相关知识复习

2.理想论联系实际

3.掌握“三基”

X线成像

一.X线的发现及产生

W﹒C﹒Rontgen.德国。

1895。

11。

8伦琴氏线

产生: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6-12V低电压

2使自由活动的电子群产生高速运动.40-150KV高电压

3高速运动的电子群撞击靶面突然受阻0.2-1%转变为射线

 

二.X线特性:

(讨论、提问)

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利用X线的特性、使X线通过人体不同密度的组织和器官在缺乏自然对比的部位利用人工对比的方法,然后进行透视或摄影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分为四类:

1、骨骼2、软组织及体液3、脂肪组织4、气体

 

三.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透视:

优缺点、暗适应影像增强系统

摄片:

优缺点、常用投照位置

(二)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高纤伏摄影、(120KV以上)、荧光摄影、记波摄影、放大摄影、立体摄影等

(三)

造影检查:

直接引入发:

1口服2灌注3穿刺

造影方式胆系

生理排泄法

尿路

硫酸钡离子型

高密度有机碘

碘制剂非离子型

种类无机碘:

碘油、碘苯脂

低密度:

空气、

四.X线图象分析与诊断

原则:

根据X线所见。

研究其解剖、病理、生理改变,分析病变的性质、结构,临床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做出诊断。

步骤:

(一)全面系统观察1质量

2系统分析

(二)具体分析1定位

2定性:

病变部位密度明确后,再根据X线表现特点(本身及周围情况)以病理学知识为基础,分析病变阴影的形态、密度、分布、边缘、大小、数目以及病变周围器官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病变性质。

(四)结合临床——结论

CT成像

CT—Computed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是由英国人Hounsfield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应用于临床

一.CT成像原理

X线→扫描→探测器→信号转换A/D→电子计算机→重建图象→显示

体素:

利用X线对检查部位一定厚度进行扫描,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体素。

矩阵:

(扫描所得的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将其排列成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方块称之160×160320×320560×560

像素:

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黑-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目成CT图象的基本学位(大小不均1.0×1.0mm0.5×0.5mm)

二CT机种类一代单束扫描一个探测器T/R5′

普通CT二代3~15°角6~30个探测器T/R10″

三代30~40°角250~700个探测器R/R1″

四代30~50°角600~2000个探测器S/Rms级

 

螺旋CT--SPCT

电子束CT—EBCT

 

三.T图象特点

1.断图象:

组织无重叠,以黑白反映密度的高低

2.密度分辨率高:

(分辨组织密度大小的能力)0.5%的密度差即可分辨。

3.可做定量分析:

CT值(将单位体积X线吸收系数通过计算换算成的数值)Hu=(Ux-Uw/Uw)1000

四.CT检查技术

1.平扫:

指不用对比增强式造影的普通扫描,一般均为先平扫。

2.增强扫描:

是经经脉注进造影后再进行扫描的方法。

3.造影扫描:

先进行器官的造影,再进行扫描。

五.CT临床应用及限度

1.中枢神经系统:

对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萎缩等多数可做出定位定性诊断。

2.头颈部:

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癌、鼻咽癌、内耳中耳病变诊断价值较大。

3.胸部:

可发现隐匿部位的病变,可鉴别肺及纵隔肿块的性质以及淋巴结转移,显示气管及支气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情况,心包疾病,动脉瘤、瓣膜钙化显示较佳。

4.腹部:

对实质性脏器及腹膜后间隙的病变诊断价值较高。

5.骨及关节:

临床多用于脊柱、骨盆、髋、膝关节等部位检查。

MRI成像

MRI—MagneticResonaceImaging美国人Bloch.等发现

一原理

1.将人体之于外磁场中

2.发射RF脉冲

3.终止RF脉冲

4.接收信号

5.重建图像

6.显示

二MRI图像特点

1.成像参数多T1T2质子密度流空效应

2.多轴位成像(横、矢、冠、斜面)

3.软组织分辨率高

4.血流成像

5.无电离辐射、无骨性伪影

三MRI在临床的应用及限度

MRI图像以期清晰逼真地解剖图像给临床对病变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中枢神经系统价值最大。

在骨、肺、肠道方面有一定限度。

 

第二章呼吸系统

一、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1胸部透视(chestfluorcoscophy)

2胸部摄片(chestradiography)

3特殊摄影:

断层摄影、高千伏摄影

4造影检查:

支气管造影、血管造影

(二)CT检查:

普通扫描、增强扫描、高分辨力扫描

(三)MRI检查:

常规T1WI和T2WI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成像

(四)USG检查:

用于胸腔积液和纵隔肿瘤的诊断

二、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软组织:

胸大肌胸锁乳突肌乳房乳头

骨骼:

肋骨、锁骨、肩胛骨、胸骨柄、胸椎

(二)肺部

肺野:

定义:

含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称为肺野

分区:

将一侧肺野纵分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

肺门:

构成: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神经等组成,主要结构是肺动脉。

位置:

位于两肺中野的内带,第2及第4前肋之间。

左侧较右侧高1—2Cm。

肺纹理:

定义: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称肺纹理。

气管及支气管:

气管长11-13厘米,宽1.5-2厘米,T5、6分叉,隆突角60-85度。

(三)纵隔:

内容:

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淋巴、胸腺等。

纵隔分区:

常用九分法(示意图)

(四)隔肌:

位置:

第9-10后肋,相当于5-6前肋

运动:

平静呼吸1-3厘米,深呼吸3-6厘米

形态:

弧形、局限性膈膨升、波浪膈、膈肌矛盾运动

三、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一)肺部基本病变

1、渗出:

X线表现:

斑片状,边缘模糊,范围可大可小。

常见于:

肺炎、肺结核

2、增殖:

X线表现:

结节状、梅花瓣样、边界清。

常见于:

肺结核、慢性炎症

3、纤维化X线表现:

局限性:

轻度:

条索、僵直。

常见于:

肺结核、慢性肺脓肿

大范围:

大片状、密度高、伴肋间隙变窄,肺门上移,气管向患侧移位。

常见于:

肺结核

弥漫性:

网状阴影。

常见于:

慢支、尘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4、钙化:

X线表现:

斑点、斑块、不规则致密影,边界锐利。

常见于:

肺结核、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尘肺(蛋壳样钙化)

5、空洞:

形成:

肺组织坏死液化,坏死物经支气管引流排出,空气进入形成空洞。

X线表现:

厚壁空洞:

洞壁厚度大于3毫米。

常见于:

肺脓肿、肺结核、肺癌

薄壁空洞:

洞壁厚度小于3毫米。

常见于:

肺结核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常见于:

干酪性肺炎

 

6、空腔:

不是由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而是由肺内间隙的病理性扩大所致

X线表现:

壁菲薄,圆形透光区,腔内无液体,周围无实变。

常见于:

肺大泡、含气的肺囊肿

7、肿块:

良性:

形态规则、轮廓光滑、生长缓慢。

恶性:

形态不规则、分叶、毛刺

转移性:

多发的球形阴影

非肿瘤性:

结核球、炎性假瘤

 

(二)支气管阻塞征象

1、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emphysema):

X线表现:

1)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局部肺透明度增加,血管纹理变细;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双肺透明度增加,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低平,活动度减弱。

外围肺血管纹理变细。

2、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atelectasis):

X线表现:

1)一侧性肺不张: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膈肌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

对侧肺代偿性过度充气;2)肺叶不张:

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相邻液间裂向心性移位。

纵隔肺门移位。

临近肺叶代偿性过度充气;3)肺段不张:

三角形致密影;4)小叶不张:

多数小斑片状灶性阴影

 

(三)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X线检查

(1)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pleuraleffusion):

1)少量,后肋膈肌;2)>250ml,外侧膈肌角变钝;3)中等量,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膈角完全消失,阴影的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4)大量,患侧呈均匀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

 

(2)局限性胸腔积液1)包裹性积液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黏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胸部侧后胸壁。

切线位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之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

 

2)肺底积液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右侧较多见。

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肺下缘呈圆顶型,易误诊为膈肌升高。

肺底积液所致的“膈肌增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且膈肌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3)叶间积液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胸腔积液并存。

 

2、气胸及液气胸

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内,称为气胸。

在X片上,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被称为液气胸。

立位片可见气—液平面。

 

3、胸膜肥厚、黏连、钙化

轻度:

肋膈角变钝,侧胸壁带状密度增高。

广泛:

大片状阴影,密度不均。

 

呼吸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

一、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咯血。

病理:

1、由于长期反复的感染造成支气管壁组织弹力纤维的破坏。

2、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长期剧烈咳嗽引起支气管内压增高。

3、周围肺纤维化引起对支气管壁外在性牵拉。

根据形态分为柱状型。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平片:

1)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严重者可见囊状、柱状或蜂窝状透亮区。

有时可见液平面。

2)继发感染则出现小片状阴影。

常反复发生。

3)有时可见肺段或肺叶的肺不张。

2、CT表现

1)柱状支气管扩张:

表现为“轨道征”或“戒指征”。

2)囊状支气管扩张:

表现为葡萄串状阴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出现液平。

3)曲张型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改变,壁不规则,呈念珠状。

 

二、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临床: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

白细胞数目增高。

病理:

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1)实变期:

密度均匀致密影(片状、三角形或以叶间裂为界),支气管充气充血期:

阴性或肺纹理增多,肺野透明度减低。

(2)征。

(3)消散期:

实变区密度减低,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

2、CT表现:

(1)充血期:

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

(2)实变期:

致密阴影,空气支气管征。

(3)消散期:

实变区密度减低,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

(二)支气管肺炎:

又称小叶性肺炎。

临床:

多见于抵抗力较低者,高热、咳嗽,咳泡沫样痰或黏液脓性痰

1、X线表现:

两肺中下野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的小片状阴影。

小叶性过度充气。

诊断要点:

1)分布:

两肺中下野内中带;2)形态:

小叶渗出实变形成1-2cm的小斑片状阴影;3)临床起病急、重。

(三)间质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同时累及两肺,以肺门区及中下野显著。

肺纹理增粗、模糊,呈网状。

小支气管阻塞,弥漫性肺气肿。

2、CT检查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磨玻璃样阴影。

诊断要点:

1)X线:

两肺门及中下肺野纹理增粗模糊,网状影;2)CT:

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磨玻璃样阴影及散在的小片状影;3)临床上有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继之出现胸闷憋气。

无白细胞数目增高。

 

三、肺脓肿

临床:

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为特征。

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急性化脓性肺炎(肺内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密度均匀)显示实变区中出现含有液平的空洞。

慢性肺脓肿(东壁较厚,周围有紊乱的条索斑片影)

2、CT检查大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其中出现多处低密度区;融合成大空洞。

 

四、肺结核

肺结核是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

分类为五型

(1)原发性肺结核:

包括原发综合症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性肺结核:

包括浸润型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5)其他肺外结核。

基本病理改变1、渗出(浆液性或纤维素肺泡炎)2、增殖(结核性结节肉芽肿)3、变质(干酪样坏死)

1、愈合方式:

(1)吸收

(2)纤维化(3)钙化(4)空洞瘢痕性愈合(5)洞净化。

1..原发性肺结核:

X线检查:

原发性浸润、淋巴管炎、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CT检查: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原发病灶表现为小叶或小叶融合性高密度影。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X线检查: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1-2mm大小,边缘清晰。

影像特点为三均匀:

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2)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病灶多见于两上、中肺野,粟粒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

两下肺代偿性肺气肿

(3)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病变类似于亚急性表现,大部分病变呈增殖性改变,病灶边缘基本清晰,纤维索条状影更加明显,钙化更多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更加明显。

CT检查:

同X线,但可以早期发现病变。

 

3、继发性肺结核:

病灶多种多样。

(1)浸润性肺结核

局限性斑片阴影:

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右侧多于左侧

1)干酪性肺炎:

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片致密性实变,中心密度较高,边缘模糊

2)结核球:

圆形、椭圆形阴影,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密度较高,内部常见钙化,周围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

CT检查:

与X线检查相似,但更清晰

(2)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X线检查:

1)单侧或双侧肺上中部不规则透亮区

2)空洞壁厚,壁周有大量纤维黏连,使洞壁固定而坚硬3)

双肺上叶收缩,双肺门上抬,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

4)常见支气管播散性病灶

CT检查:

同X线表现

4、结核性胸膜炎:

X线及CT检查,均可见胸腔积液;慢性者可见胸膜广泛或局限性增厚

五、肺肿瘤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发热等。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

支气管及肺泡上皮。

根据生物学行为不同,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腺癌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鳞癌、腺癌、腺鳞癌及大细胞癌。

影像学表现见表

肺癌的病理类型、X线和CT检查

病理类型

X线表现

CT表现

中心型肺癌

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

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区肿块影等直接征象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间接征象

(1)支气管壁增厚

(2)支气管腔狭窄

(3)肺门肿块

(4)纵隔结构受侵

(5)纵隔淋巴结转移

外围型肺癌

腺癌

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状形病变。

可见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症

(1)早期:

结节或肿块内出现空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及毛刺,胸膜凹陷征

(2)较大:

分叶和毛刺,密度均匀。

偏心厚壁空洞。

中等增强。

 

(二)肺转移瘤

1、X线检查

血行转移:

两肺多发棉球样病变,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

以两肺中下肺野较多。

淋巴道转移:

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同时有自肺门向外呈放射性分布的条索状影,沿条索可见串珠状小点影。

2、CT检查

血行转移: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延其分布多数小结影。

 

第三章循环系统

一、检查方法:

透视:

多轴位、态度观察

摄片:

远距离2m短时间0.1s以内位置:

P-AR-A-OL-A-O左侧位DSADopplerCTMRI应用较少

二、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PA右心缘上段SVCAAO下段RA

左心缘上段ARCHPa段LV

RAO前缘AAOPa主干RV

后缘LARA

LAO前缘AAORARV

后缘LALV

三、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LV搏动最强2-5mm

主动脉次之2-3mm

RV搏动最弱1-2mm

四、影响心脏大血管的生理因素

体位体型年龄呼吸等

五、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一)各房室增大

心脏测量:

心胸比例=T+T1/D=1/2

垂直率<1/2横位型>1/2

左心室增大:

心尖向左、下、后扩大

心室段延长

第一斜位心室段向前扩大,心前区缩小

第二斜位心室段向后扩大,心后间隙缩小后消失、与脊柱重叠。

右心室增大:

心脏向两侧扩大

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膨凸

第一、二斜位心室段向前扩大,心前区缩小或消失

严重时,第二斜位上心后间隙缩小,主要在心后缘中上段

左心房扩大:

四弓

双心缘

双心影

左房向后扩大、食道吞钡受压后移

左房向后上扩大、左支气管抬高,气管叉角度加大

右心房扩大:

右心缘向右扩大

右心房弧线加长

第一斜位上向后扩大、心后区消失,不压食管

第二斜位上右房向前扩大,弧线加长

全心增大:

心脏向两侧增大,心横径明显增加

第一斜位,心前间隙和心后间隙均变小,食管受压后移

第二斜位,支气管分叉开大,气管后移

(二)肺血的改变

1、肺充血:

动脉血增多见于左→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X线表现

(1)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边界清晰

(2)肺动脉段突出,肺门阴影增大。

“肺门舞”

2、肺瘀血静脉血增多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

X线表现

(1)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边界模糊,肺野透光度减低。

(2)肺门大,边界模糊,无搏动

(3)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和叶间积液

3、肺缺血指动脉血减少见于PS、TS、F4等

X线表现

(1)肺血管纹理普遍减少变细,肺野清晰

(2)肺门阴影缩小“小而静”

4、肺水肿随肺瘀血进一步加重,血浆外渗,导致肺水肿。

静脉压大于25mmHg(正常8-10mmHg)

间质性肺水肿

(1)肺纹理增重模糊,肺野透光度减低

(2)Kerley氏线

(3)常伴少量胸腔和叶间积液

实质性肺水肿

(1)大片状阴影自肺门向外伸展,呈蝶翼状

(2)小片状阴影、较淡

(3)上述阴影来去匆匆,数小时或1-2日即可消失

5、肺动脉高压:

动脉压大于20mmHg(正常10-15mmHg)

(1)肺动脉段突出

(2)右下肺动脉≥1.5cm

(3)肺门呈“残根状”

 

心脏大血管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一、高血压性心脏病≥90/140mmHg(正常值:

舒张压60/89mmHg收缩压90/139mmHg)

1、病理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高→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心腔扩大→左心衰竭

2、临床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

左心衰竭:

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喀血等。

ECG:

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

3、X线表现1)胸主动脉迂曲增宽延长,心腰凹陷

2)左心室增大

3)合并左心衰时,肺淤血、肺水肿。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定义:

1、病理1)细支气管炎2)小气道阻塞3)肺气肿4)肺动脉高压5)右心室肥大

2、临床慢性咳嗽、咳痰、气喘、心悸。

右心衰:

呼吸困难、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

ECG:

右心室肥厚,肺性P泼,明显顺钟向转位

3、X线表现1)慢性胸肺疾患的表现

2)肺动脉高压征象

3)右心室增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

血动:

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扩大→肺静脉瘀血→肺内瘀血→肺动脉充血→右室扩大

临床:

MS听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振颤

MI听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腋部传导

X线表现:

(MS)

1)LA、RV增大

2)肺瘀血、肺水肿

3)肺循环高压

4)含铁血黄素沉着

5)瓣膜钙化

6)合并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增大。

四、心肌病

分类:

原发性:

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继发性:

已知病因或并发其他系统疾病

病理:

充血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X线表现

1、心脏向两侧扩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2、心脏搏动普遍减弱,但无消失

3、左心衰时,肺淤血、肺水肿。

五、心包炎

病因:

结核性、细菌性、病毒性、化脓性、风湿性、创伤性、肿瘤转移等。

分类:

干性心包炎:

心包脏壁层之间,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

心包积液:

渗出液为浆液性、蛋白性、脓性或血性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脏壁层粘连钙化

X线表现:

1、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外形呈烧瓶状或球形

2、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但主动脉搏动正常

3、卧位心基底部加宽

4、心影大小短期变化较快

5、肺野清晰

缩窄性心包炎

1、1/3病人心脏轻-中度增大,外形呈三角形

2、心包钙化包绕整个心脏,呈“装甲心”、“盔甲心”。

3、搏动减弱或强弱不均

4、上腔静脉扩张

六、先天性心脏病

ASD

血动:

RA↑RV↑肺动脉↑肺血↑LA→LV→或↑主动脉→或↓

临床:

听诊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杂音

X线表现:

1、RA、RV增大

2、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肺门舞”

3、肺充血

VSD

血动:

RA→RV↑肺动脉↑肺血↑LA↑LV↑主动脉↓

临床:

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伴振颤

X线表现:

1、LV、RV、LA增大

2、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肺门舞”

3、肺充血

PDA

血动:

RA→RV↑肺动脉↑肺血↑LA↑LV↑AO↑

临床:

听诊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X线表现

1、LV、RV、LA增大,以LV增大为主

2、主动脉结增宽,约1/2显示漏斗征

3、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肺门舞”

4、肺充血

Fallot四联症

血动:

RA↑RV↑肺动脉↓肺血↓LA→LV→AO↑

临床:

听诊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较响亮地收缩期杂音,可触及振颤

X线表现:

1、RV增大,RA轻-中度增大

2、主动脉增宽,心腰凹陷

3、肺门阴影缩小,肺缺血。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X线检查方法

1、腹透及腹平片:

用于腹部外伤、异物、急腹症

2、消化道钡餐造影:

检查前准备适应症禁忌症

3、钡灌肠:

检查前准备禁忌症

4、低张双重造影:

654-220毫克肌肉注射

5、血管造影:

用于消化道出血同时介入治疗

二、消化道正常X线表现

食管:

全长25-30厘米环状软骨下缘至T11水平两个生理狭窄、三个压迹

胃:

各部X线解剖名称、胃型、胃粘膜、胃的排空

 

十二指肠:

分布、充盈像、粘膜像、球后、隐窝

小肠:

全长5-6米空肠占2/5羽毛状弹簧状回肠占3/5带状分节状

大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