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036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docx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数

 

1921年7月(一大)           57

1922年6月(二大)           195  

1923年6月(三大)         432         

1925年1月(四大)         994              

1927年4月(五大)         5.7万

1928年6月(六大)         4万多 

1945年4月(七大)         121万        

1949年10月                448万     

1956年9月(八大)         1073万       

1969年4月(九大)         2200万      

1973年8月(十大)    2800万

1977年8月(十一大)  3500多万            

1982年9月(十二大)   3965万

1987年10月(十三大)  4600万 

1992年10月(十四大)   5100万  

1997年9月(十五大)   5800多万

2002年11月(十六大) 6694.1万

2007年10月(十七大)7000多万 

2010年底       8026.9万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

逄先知: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

授课目录

总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分论(上)毛泽东思想

分论(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和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毛泽东:

“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臭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活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死的马克思主义;要香中共七大的马克思主义,不要臭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过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42年7月1日,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一文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概念。

1943年11月,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概念。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义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当中最先使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本义:

一、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其实质;二、必须切实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特点;三、把国际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结合起来,使之为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四、坚决摈弃把马克思主义和国际经验教条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发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实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4.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必要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这也是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条件(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原材料。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2006年易杰雄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应当慎用》

其基本观点:

毛泽东说过“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于此断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从形式到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这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指导我们实践的“必须是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提法,就会贬低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种含义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四种含义说:

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原理的具体化;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的民族化;

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形式的现代化;

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的实践化。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1、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2、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3、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

4、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区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联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则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

党在幼年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六大以来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产生的条件

客观条件:

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理论基础

实践基础

主观条件: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概括地说:

三个历史时期;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三条中国特色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两大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

改革开放新时期(3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起点

历史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逻辑起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回答三个问题,探索三大规律,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三个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大规律:

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一个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作用

历史地位: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指导意义: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2.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3.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强大精神支柱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及经验

意义:

理论意义。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实践意义。

经验: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来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

坚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阅读书目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