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习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016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练习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单元练习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单元练习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单元练习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单元练习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练习二.docx

《单元练习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练习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练习二.docx

单元练习二

单元练习二

(中国古代史第五章至第七章)

一、选择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是通过以下方面达到的即()。

A、政治制度B、军事制度C、科举制度D、财政与法律

2、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

A、周敦颐B、程颢C、程颐D、朱熹

3、科举制始创于()。

A、隋B、唐C、元D、宋

4、唐代时期,有“画圣”称号的是()。

A、阎立德B、阎立本C、吴道子D、张萱

5、国家正式开始开馆修史是始于()。

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

6、我国古代最早的史学评论家是()。

A、司马迁B、杜佑C、刘知几D、班固

7、被尊称为“药王”的名医师()。

A、孙思邈B、华佗C、扁鹊D、张仲景

8、隋朝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是()。

A、户调制B、均田制C、租调力役制D、“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

9、隋朝的大运河分为()。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10、唐太宗选练举贤主要表现在()。

A、选贤任能B、科举取士C、兼听纳谏D、削弱士族

11、武则天的政绩是()。

A、削弱士族,扶植庶族B、改进科举制度C、选用贤能D、勤课农桑

12、安史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

C、人民生活十分困难D、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

13、唐朝后期的政局主要表现在()。

A、社会动荡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

14、唐代对唯物主义思想有较大贡献的是()。

A、韩愈B、柳宗元C、刘禹锡D、李煜

15、唐代诗人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

A、李白B、杜甫C、韩愈D、白居易

16、清朝平定三藩的皇帝是()。

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顺治帝

17、清代的史学评论著作《文史通义》的作者是()。

A、王鸣盛B、李铭汉C、章学诚D、赵翼

18、明朝掌管地力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A、布政使司          B、行中书省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19、元朝的中央制度主要有()。

A、中书省B、枢密院C、御使台D、宣政院

20、元朝的土地制度主要有()。

A、官田与私田B、土地集中C、驱口D、佃户

21、元朝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是()。

A、下令保护农田B、建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关

C、颁行《农桑辑要》D、成立村社

22、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A、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     B、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加强

C、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封建官僚从政能力得到提高

23、明朝政府为了掌握人口与土地的情况,以保证赋役的征收,建立了()。

A、减低赋税B、黄册C、鱼鳞册D、里甲制度

24、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整顿吏治B、整饬边防C、兴修水利、清丈田地D、一条鞭法

2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

A、在世界航海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

C、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D、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6、明军中的抗倭名将是()。

A、戚继光B、李自成C、张献忠D、俞大猷

27、清朝的军队主要有()。

A、皇家军B、地方军C、八旗兵D、绿营兵

28、清朝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B、思想保守C、海防需要D、自身强大

29、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是()。

A、戴震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0、明代的小说最负盛名的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西游记》

31、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 D、册封宗教领袖

32、明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加强了管辖,下列机构中专管西藏地区军政的是()。

A、乌思藏都司  B、朵甘都司   C、奴儿干都司  D、西藏都司

22、元朝官方编纂的(),则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普及读物。

A、《农书》B、《农桑辑要》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二、填空题

1、隋朝在中央,废除了北周实行的“六官制”,确立了(),开创了中国官制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对唐以后的封建统治影响很大。

直至清末基本未变。

2、隋文帝时编制()。

这是对前代封建法律的总结,对后代封建法律的影响很大。

3、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标志着()的产生。

4、李世民通过()赢得继任皇帝位的资格。

5、()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联结两个治世的桥梁。

6、开元年间的唐玄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这一时期社会财富大增,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到高峰,成为唐代最繁盛时期。

史家誉之为()。

7、唐朝时一部分朝官对宦官专权的局面也极为不满,他们在皇帝的支持下,不断和宦官进行斗争,史称()之争。

8、唐朝()撰写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9、唐朝史学家杜佑撰()书,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为史学著作开辟了新途径,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专著。

10、唐初画家()擅长人物写真,他画的《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线条细腻,观者如见其人。

11、唐中期画家(),善画人物,亦工山水,尤以画佛最著名,有“画圣”之称。

12、北宋()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3、1206年,蒙古各部首领共推()为全体蒙古人至高无上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

14、朱元璋实行了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

置()作为最高监察机构,设左、右都御史。

15、明朝设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合称“三法司”,相互制约。

重大案件需由三法司会审,如意见不一,奏请皇帝裁决。

16、明朝设置()特务组织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端发展的产物。

17、明朝设()设布政使,掌管民政和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和监察,设(),掌管军事。

18、资本主义萌芽于明嘉靖到万历之际,集中在()手工业生产中,主要是丝织业,其次是棉纺织品加工、陶瓷、造纸业。

19、明政府对台湾及其周围岛屿一直行使国家主权。

设置了(),管理台湾和澎湖等岛的军务。

20、明朝自英宗正统以后,由于统治日益腐败,海防废弛,倭寇的气势便随之嚣张起来,朝廷调名将()抗倭。

21、()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是中国杰出的民族英雄。

22、()是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他历经26个春秋,写成《本草纲目》,在世界药物学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23、在农学领域,元代王祯的()是重要的农学著作。

24、明代的官修、民修的史学著作都很多。

官修史书主要有《元史》、等()和()。

三、名词解释

1、澶渊之盟:

2、庆历新政:

3、靖康之变:

4、绍兴和议:

5、《资治通鉴》:

6、贞观之治:

7、安史之乱:

8、隋朝大运河:

9、古文运动:

10、“三藩之乱”

11、徐光启

12、《天工开物》

13、元曲:

14、靖难之役:

15、军机处:

16、《永乐大典》:

17、《四库全书》:

四、简答题

1、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及其西传的意义。

2、宋元时期理学、史学、文学和教育的主要成就。

3、隋朝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4、唐朝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5、宋朝为加强皇权如何分割宰相职权的

6、元朝地方行政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7、简述忽必烈改革的内容。

8、明朝的学校和科举制度。

9、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

10、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五、论述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3、唐实行两税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内容和作用。

5、隋唐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文化成就。

 

6、根据商品经济发展情况,说明明朝中后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

8、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9、清朝前期是如何巩固疆域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D2、ABCD3、A4、C5、D6、C7、A8、BCD9、ABCD10、AC11、ABCD12、ABD13、BCD14、BC15、ABD16、A

17、C18、A19、ABCD20、ABCD21、ABCD22、B23、BCD

24、ACD25、ABC26、AD27、CD28、6ABCD29、BCD30、ACD31、A32、A33、B

二、填空

1、“三省六部制”2、《开皇律》3、科举制4、“玄武门之变”5、武则天

6、“开元盛世”7、南衙北司8、刘知几9、《通典》10、阎立本11、吴道子

12、交子13、铁木真14、都察院15、“三法司”16、厂卫17、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18、江南19、澎湖巡检司20、戚继光21、郑成功

22、李时珍23、《农书》24、《明实录》和《明会典》

三、名词解释

1、澶渊之盟:

1005年初,宋辽在澶州(今河南濮阳)签订盟约,议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每年北宋向辽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边境维持旧状。

史称“澶渊之盟”。

签约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

2、庆历新政:

为解除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庆历三年(1043年)9月开始,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加政事,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庆历新政”。

3、靖康之变:

1126年秋,金军再度南下,包围东京。

宋钦宗亲自到金营求和,也被扣留。

金军攻入东京后,大肆收括金银绢帛。

第二年春,金军北返时,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人,北宋灭亡了。

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

4、绍兴和议:

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

宋高宗向金称臣;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这个和议史称“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7、《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著,上起战国时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周灭亡,记述了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部优秀的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历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6、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出现的。

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让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生产;他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他重视对人才的网罗和使用,如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并重视科举制度;他还下令房玄龄等完成唐律的制定工作;他善于纳谏,魏征提出的“兼听则明”、“居安思危”等,都被采纳。

7、安史之乱:

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

叛军的烧杀抢掠,激起各地军民的强烈抵抗。

同时,叛军内部矛盾也尖锐起来。

后来,在唐军和回纥兵的夹击下,叛军土崩瓦解。

这场持续8年的战争,史称“安史之乱”。

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8、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今北京),东南通到余杭(今杭州),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它对后世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9、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大力反对骈文,倡导在继承先秦两汉优秀散文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活泼流畅、明白易懂的新文体。

他们的倡导得到社会上的支持,形成文体、文风的改革运动。

这就是“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对后世的散文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0、“三藩之乱”:

系指吴三桂等明朝降将的叛乱。

清初分封明末有功的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守云南;尚可喜为平南王,守广东;耿继茂为靖南王,守福建,合称“三藩”。

1673年,清政府决定“撤藩”,吴三桂等反叛,势力波及清朝的半壁江山。

康熙评定吴三桂罪状,招降耿、尚二人。

“三藩之乱”平定。

11、徐光启:

是最早将西方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人民的科学家。

他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在农业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世人所瞩目。

他总结我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代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书中引用的古代文献300多种,集中了我国古代农书的精华,许多已经散失的文献赖《农政全书》得以部分保存下来。

12、《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著。

《天工开物》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农作物的培育,农副产品的加工,各种日用品的制造,以及五金冶炼、兵器火药的制造等。

书中详细记载了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介绍了当时各种先进的生产工艺。

《天工开物》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科技的百科全书式的重要文献,曾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元曲:

主要是指元代戏剧,在当时叫作杂剧,也包括散曲。

杂剧包括唱、白、表演等内容,而以唱曲子为主,所以后人称之为元曲。

最著名的剧本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

14、靖难之役:

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

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人南京,自立为帝,他就是明成祖。

15、军机处:

清朝中枢机构。

雍正时设立,以满汉亲信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令、任免官吏。

通过军机处,皇帝可以对地方大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递送奏折。

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里。

16、《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为“考索之便”,命大学土解缙主持编成《永乐大典》。

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辑入图书多至七八千种,此书所辑的文献多是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从而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

17、《四库全书》:

清朝乾隆年间,政府令纪昀等编辑《四库全书》。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书3400多种,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三、简答题

1、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及其西传的意义。

(1)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锡活字。

促进世界文化发展与传播。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指南针。

有利于人类航海事业,新大陆开辟。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

2、宋元时期理学、史学、文学和教育的主要成就。

理学:

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及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统称为理学。

史学:

(1)《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月、日的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全书近300卷。

文学:

(1)诗歌。

(2)散文。

(3)宋词。

(4)民间文学。

(5)戏曲艺术。

教育:

(1)北宋神宗时,陆续设置诸路学官,后又设置诸路提举学事司。

南宋时,或设专员,或明文规定地方长官兼任提举学事。

宋代对教育行政的重视,使各地学校比较发达。

(2)五代宋元时期,在教育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书院的兴起。

书院多为私人开办,不受科举考试限制,因而对活跃思想、促进学术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宋元时期私塾教育也很发达。

私塾儿童启蒙课本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这些课本在民间有深远影响。

3、隋朝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政治上

(1)在中央机构方面,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就是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六部是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管理官吏考核任免、户籍财政、礼仪科举、军政、刑法、工程营造等事务。

六部长官都叫尚书,归尚书省管辖。

影响:

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2)地方的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郡县两级。

还加强对地方官的考核,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免。

隋文帝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地方州、县学每年推选优秀生到朝廷进行考试,根据成绩录用。

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影响:

对防止豪强地主把持地方政权起了一定作用。

(3)在选官制度方面,创立了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影响:

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

   经济上:

(1)继续实行均田制。

影响: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大规模检查户口,叫做“大索貌阅”。

影响:

查出大量隐漏户口,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唐朝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4、唐朝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这次大起义历时十年,起义军转战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纵横今十二个省区,行程数万里。

(2)起义军给腐朽的唐王朝已致命打击。

(3)起义军在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特别是给士族地主以致命打击。

(4)这次起义还表现出了农民的“平均”思想和要求。

5、宋朝为加强皇权如何分割宰相职权的

宋太祖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对宰相的职权加以分割。

一是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副贰,牵制宰相。

二是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掌管军事。

政事堂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府、枢府),分割了宰相的军权。

三是设“三司”,即度支、盐铁和户部合为三司,总管国家财政,三司号称“计省”,长官三司使也称为“计相”,地位仅次于宰相,分割了宰相的财权。

这样就把原来的宰相职权分割为三,“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三者皆受皇帝统辖。

6、元朝地方行政机构是如何设置的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省,行省即行中书省。

元朝政府把大都附近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中书省,其他地区则设十行省。

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以处理一省政务,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

行省是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极大。

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去。

7、简述忽必烈改革的内容。

中心内容即采用汉法,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仿汉族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建年号,立法度,定官制,立朝仪,加强中央集权,限制蒙古贵族的特权。

二是推行重农政策,他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还作农田,放弃奴隶制剥削方式,实行封建租佃方式募民耕种。

又下令禁止掳掠人口为奴,并把已沦为“驱口”的汉民释放。

三是提倡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族传统文化。

忽必烈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他领导进行的改革,使蒙古社会从奴隶制转化为封建制,为后来元朝的统治政策打下了基础。

忽必烈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成功的改革。

8、明朝的学校和科举制度。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级,低一级的是乡试,高一级的是会试和殿试。

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称为大比。

乡试在顺天府、应天府及各省省城举行,考期都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为“秋闱”。

凡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者称解元。

乡试的次年,全国举人皆赴京参加会试。

会试在礼部举行,也称“礼闱”,又因在春季二月举行,又称“春闱”。

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者称会元。

会试考中者,再由皇帝御殿考试,称为殿试或廷试,殿试日期在三月初一日,至成化八年(1472年)以后,均为十五日。

殿试结果,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举人成了进士,便可以授官。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

应考者作文只能根据指定的注疏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必须把文章写成八股文,文体不能违背八股的格式。

所谓股,即对偶之意,文章的主要部分要分为八股,要用八个排比对偶组成,这便叫做“八股文”。

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妨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9、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

   经过:

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前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沿途到过30个国家。

   意义: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同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航相比,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上要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

它与穷兵黩武和殖民掠夺有着根本的区别。

10、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进系列改革。

   

(1)整顿吏治,提出“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

   

(2)整饬边防。

改善同蒙古的关系,进行茶马互市;任用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守辽东,加强了北方边防。

   (3)兴修水利。

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淮,减少水患。

   (4)清丈田地。

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的隐田。

   (5)一条鞭法。

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四、论述题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总结唐末五代君弱臣强、政权屡更的教训,在权、兵、钱、法等方面强加了中央集权。

(1)政治制度:

在中央,由宰相掌管政事,正职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副职叫“参加政事”。

另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这样相权缩小了,标志皇权进一步提高。

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县官原由地方任命,改由朝廷委派;州官之下,另设通判,名为副职,实为互相牵制。

(2)军事制度:

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地方只留些战斗力低弱的厢军。

禁军由中央直接控制,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

又创禁军“更戍法”,使兵将互不熟悉,将不专兵,便于朝廷控制。

(3)财政与法律:

北宋把地方的财政权划归朝廷设置的转运使管辖。

在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凡死刑必须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权收归中央。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1069年,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变法的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开始变法。

1070年底,王安石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变法进一步展开。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可分为“理财”、“整军”两大类。

理财方面有:

(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

(2)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3)农田水利法,由政府组织,由受益者按户等高低出资兴修水利。

(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6)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整军方面有:

(1)将兵法,改变过去“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状况,在全国各军事要地设置带兵将领,共置92将,每将统兵3000人左右。

(2)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3)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4)军器监,在开封设置专门机构“军器监”,负责武器的制造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