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599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docx

信息种养科技知识和读书

以下为科技知识培训活动宣讲内容,分信息科技和种养科技两部分。

各分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种养科技部分进行删减,信息科技部分不得删减。

信息科技

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方便广大群众开展通讯活动,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先推行惠农网FAQ政策,优惠政策如下:

加入惠农网以后在本乡镇区域内拨打电话资费为0.01元/分钟在本县乡镇区域内前1000分钟拨打本地网内市话都按0.03元/分钟或0.01元/分钟计费。

1000分钟为优惠基站区域内的惠农网内的市话和漫游,不包括长途。

加入惠农网只要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码、所在村名称,即可在自营厅、代办点办理boss加网(短厅通过客户短信二次确认,boss通过身份证确认)。

加入惠农网后仍然可以可享受当地营业厅的促销活动。

办理惠农网的客户,开通指定的1~2元月租的数据业务,通过先收费后优惠的方式实现置换优惠,优惠就低不就高。

例如,客户办理1元月租的惠农网,同时办理2元短信套餐,则系统收取2元短信套餐费用,减免1元惠农网月租。

 

种养科技

冬季仔猪护理要点提高成活率

由于气候寒冷,冬季对仔猪护理要格外细心,注意把握要点,以提高成活率。

适时补料

如果仔猪太多或母猪奶水不足,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大,母猪的泌乳量很难满足所有仔猪的需要,此时仔猪提前补料就显得至关重要。

不要用颗粒饲料,颗粒饲料容易导致仔猪胃肠道受损。

汤料很好的模拟了母猪奶水,降低了仔猪的应激。

我们可以在仔猪7日龄时开始补料,开始时用水按1∶5稀释,待仔猪稍大后用水1∶3稀释。

使用时要注意保持料的新鲜与卫生,补料应少加、勤加。

仔猪断奶后再连续使用一周,然后逐步跟换为保育料。

固定乳头

母猪为间歇性放奶,每次放奶时间约为3~5分钟,仔猪具有争抢奶水充足的乳头并固定为己有的习性。

母猪最前面两对乳头一般奶水比较充足,而后面几对乳头奶水量较少。

如果仔猪吮乳的乳头不固定,则仔猪之间会因相互争抢奶头而错过放奶时间,导致身体虚弱的仔猪因吃不上奶而饿死。

在母猪放奶时,注意观察每头仔猪的吃奶情况,将初生体重大、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边奶水量较少的乳头上,将初生体重小、虚弱的仔猪固定在前面几对奶水充足的乳头上,中等仔猪固定在中部乳头。

另外,强壮仔猪吮乳能力强、吮乳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后面几对乳头的放奶。

严格限制寄养

寄养对母猪和仔猪均是一种应激,且寄养易导致疾病交叉感染,所以应尽量减少寄养,特别要严禁跨房间寄养。

当产后母猪泌乳量严重不足、产仔数过多、母性差、母猪体弱多病、有恶癖或母猪死亡时可考虑寄养,寄养应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并保证仔猪能吃到充足初乳后进行。

寄养可将身体强壮的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也可将数头母猪所产弱仔集中寄养给一头奶水较好的母猪。

护膝、护乳头

仔猪皮肤十分娇嫩,易磨伤。

为防止仔猪乳头磨伤而形成瞎乳头,仔猪出生后可用医用胶布将仔猪尤其是种母猪的肚脐至第一对乳头全部遮盖起来。

同时贴医用胶布于仔猪前膝膝盖处,以防止仔猪前膝跪地吮乳时磨损而引发细菌感染。

仔猪保健

仔猪抵抗力相对较低,对于细菌性腹泻较严重的猪场,我们可以在仔猪出生后,给其灌喂恩诺沙星。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贮量很少,而母乳中的铁不能充分满足仔猪的需要,所以应在3日龄时采用颈部肌肉注射铁剂的方法给仔猪补铁。

补铁时要使用9号针头,缓慢注射,注射完毕后用手指按住注射处,防止铁剂倒流。

在补铁的同时,给仔猪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可以有效防治各种病菌的侵袭。

弱仔猪的处理

出生时体重低于800克的仔猪,一般哺乳能力较差、活力弱、死亡率高,可称其为弱仔。

对于精神状态很好、有吮乳能力的弱仔可通过固定乳头和人工辅助其哺乳等方法以提高其成活率。

对于精神状态很差、无吮乳能力的弱仔,尤其是体重低于500克的弱仔要考虑淘汰。

因为这些弱仔很难成活,且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差,这些弱仔在猪场里作为一种易感猪群容易感染疾病从而成为传染源,造成更大的损失。

害虫秋防事半功倍

冬季除掉一只害虫或一个虫卵,相当于第二年春夏季消灭成百上千只害虫。

害虫秋冬防用工少、投资小,方法简便,收效大。

要了解和掌握害虫的冬眠规律,玉米螟在玉米、谷子、高粱等植物的秸秆、穗轴和根茬内越冬;麦秆蝇则以幼虫在野生草丛中越冬;麦穗夜娥以老、幼虫潜藏在土中越冬;蛴螬以幼虫越冬;甘薯天蛾以蛹在土壤中越冬;菜青虫以蛹在菜园附近的残留菜叶、杂草、树皮等隐蔽场所过冬;马铃薯瓢虫以成虫群集于背风、向阳的缝隙、石块下和杂草上过冬;蝼蛄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下、杂草中越冬;甜菜象甲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内过冬;红蜘蛛多以成虫或卵在背风、向阳的树枝、裂缝、腋芽缝隙过冬。

秋冬之交,应采用毁根灭茬、深翻冻垫、秸秆还田、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等办法,把水稻、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残茬和秸秆里的害虫“居室”来一个大翻身,让害虫暴露于土表面,这样便于鸟雀啄食或被冻死。

有条件的农户可用喷药、火烧的方法防治。

用辛硫磷等农药颗粒剂处理土壤,能消灭大量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秋冬季积极造农家肥,铲除杂草,收集残茬、枝叶,能消灭掉虫卵。

特别是各种钻心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在秋冬季一定要捡净各种残茬,集中销毁。

对果树和农田保护林,最好用“涂白剂”涂树干,清扫果树行间的枯枝落叶并清理树干洞隙,以清除其间的害虫卵。

实施绿色养殖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绿色作物种植、绿色饲料加工、养殖环境保护、疾病防治以及畜禽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包含畜禽养、加、运、销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第一,实行畜禽生产标准化。

畜禽生产是多环节、多行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生产过程。

要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生产过程中各个细节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第二,在生产中大力推广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和饲料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饲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开辟了新的途径。

应用酶制剂、益生素等生物产品替代常用的药物添加剂,可以解决畜禽生产过程中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科学选择生产场地。

场地附近生态环境是否良好是进行优质食品生产的前提,它包括场地附近的大气质量、畜禽饮用水质量及土壤质量等。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污染,场地必须远离可能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

  第四,加强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饲料是养殖畜禽的直接食物,饲料生产中普遍存在原料来源广而杂、原料的污染和农药残留难以控制的问题。

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饲料必须有固定的原料生产地,加强绿色作物生产基地建设是绿色食品生产的物质基础。

  第五,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或避免畜禽疾病的发生。

避免使用激素、抗生素及一些违禁药物。

  妥善处理和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发展生态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六,合理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

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生产优质、无残留农作物饲料,不仅可以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优质畜禽产品的生产。

另外,畜禽品种的改良及生物医药的发展,又使减少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的使用成为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禽产品的内在质量。

  完善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树立绿色养殖的理念,才是实现绿色养殖的必由之路。

2.绿色食品生产并非都拒绝农药使用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可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两类。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而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更为严格,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并按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

AA级绿色食品较A级绿色食品更高一个层次,相当于国外的有机食品。

  生产A级绿色食品对农药使用要求主要有:

  1.严禁使用的农药品种

  在作物生长期和贮藏期间严禁使用高毒(包括剧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包括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中的高毒品种,还有一些农药因其他原因也在作物上被禁用。

其中DDT、六六六、林丹、甲氧DDT、硫丹、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流磺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胺,地虫磷、无克磷(益收宝)、水胺硫磷、氯唑磷、硫线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环硫磷、涕来威、克百威、来多威、丁硫克百威、丙硫磺克百威胁、杀虫脒、二溴乙烷、环氧乙烷、二溴氯丙烷、溴甲烷、甲基胂酸辣锌(稻脚青)、甲基胂酸钙(稻宁)、甲基砷酸铵(田胺)、福美甲胂、福美胂、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三本苯基羟基锡(毒草菌锡)、氯化乙基汞(西力克)、醋酸苯汞(赛马力散)五氯硝基苯、稻瘟醇(五氯苯甲醇)、敌枯双、2,4—D类化合物、除草醚、草枯醚、有机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在所有物上使用;三氯杀螨醇禁止在蔬菜、果树、茶叶上使用;阿维菌、克螨特禁止在蔬菜、果树上使用;稻瘟净、异稻瘟净禁止在水稻上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禁止在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上使用;各类除草剂不能用于芽后(苗后)茎叶处理。

以上规定可随国家新规定的公布而加以增添和修改,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2.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

  允许使用的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的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如植物源农药中的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植物油乳剂,大蒜素;印楝素、苯楝、川楝素、芝麻素等;动物源农药中的性信息素、活体天体动物;微生物源农药中的农抗生素井岗霉素、链霉素、多氧霉素、浏阳霉素等。

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产品中的硫制剂和铜制剂,如硫制剂中的石硫合剂、可湿性硫、硫悬浮剂,铜制剂中的硫酸铜、氢氧化铜、波尔多液、王铜等。

  3.有限制地使用有机合成农药

  有机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

对这类农药的使用限制主要在4个方面。

  

(1)品种的限制 可以使用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有机合成农药仅限于本文第一部分第1条中被禁用品种之外的品种。

  

(2)使用次数的限制 每种可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在一作物的生长期只允许使用一次。

  (3)施药量和施药安全间隔期的限制 可以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使用必须遵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一)~(六)”规定的施药量和施药间隔期的规定执行。

科学养鸭的饲料配制

一、肉鸭饲料的配制。

要保证肉鸭既能正常生长发育又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饲料应根据其不同生理阶段和营养需求特点配制。

1、饲料原料。

选用的饲料原料应来源充足、质量可靠、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2、科学配制。

应注意肉鸭的饲养方式、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结构与营养特性、生产性能特点。

若肉鸭采用放牧方式饲养,其生长速度较慢,应依据放牧获得食物的营养特性配制饲料,以提高饲喂效果降低饲养成本。

具体饲料配方是:

①雏鸭饲料(%):

玉米50、菜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7.5、肉粉1、贝壳粉1、食盐0.5。

②中鸭和育肥期饲料(%):

玉米50、小麦17、麸皮12、碎米10、菜饼5、鱼粉4.5、贝壳粉1、食盐0.5。

3、适口性好。

饲料的适口性要好,营养成分易稳定,便于储存。

无论人工配制饲料,还是采用机械加工,最终的饲料产品应混合均匀。

4、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特别是在肉鸭生长后期饲料中,禁止使用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以确保鸭肉产品安全。

二、蛋鸭饲料的配制。

1、饲料原料。

配方在选用原料时,应具有易操作性。

要求饲料原料的品质稳定,数量充足,价格适宜,具有地方资源优势。

2、营养适宜。

配制蛋鸭日粮应根据鸭的年龄段和采食量确定配合饲料的适宜营养浓度。

其参考配方是:

①蛋小鸭(1~8周):

玉米58.7%,豆粕26%,菜粕或棉粕7%,石粉4%(骨粉、贝壳粉均可),特预6号预混料4%,食盐0.3%。

第一周雏鸭建议全部饲喂全价颗粒饲料。

②蛋中鸭(8周~开产):

玉米64%,豆粕16%,菜粕或棉粕6%,石粉9.7%(骨粉、贝壳粉均可),特预6号预混料4%,食盐0.3%,金赛维适量。

③产蛋期鸭:

玉米51%,豆粕22%,菜粕或棉粕3%,次粉10%,石粉9.7%(骨粉、贝壳粉均可),特预6号预混料4%,食盐0.3%。

3、用添加剂。

添加剂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资料证实,在50千克常规蛋鸭日粮中添加80克蛋氨酸和50克赖氨酸,鱼粉从4千克左右降到2千克左右,而产蛋量、蛋重等均不会受影响。

维生素添加剂完全可以代替青饲料的营养功能,不仅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同时还能节省大量青饲料,减轻养鸭户的劳动强度,降低养鸭生产成本。

4、饲料应保持新鲜。

为了防止饲料发霉变质,饲料应存放在干燥处,不应将饲料存放在鸭舍内。

蔬菜苗期猝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苗期发病多在幼苗真叶未开展前。

症状有三种:

烂种、死苗和猝倒。

前两种表现为种子播后腐烂,不发芽,或种子发芽后,胚茎及子叶尚末出土,死在土中。

这两种病状在苗床表现为“缺苗”。

第三种病状是猝倒。

幼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缢缩呈线条状,地上部迅速倒伏,子叶仍呈绿色。

床土潮湿时,常在病苗上或地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发病规律

本病由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很广,除侵染幼苗外,还能造成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等作物的果实腐烂。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环境条件适宜时,形成具有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自泡囊内逸出,在水中游动片刻后,即行休止,鞭毛收缩,变成圆形的休止孢子。

休止孢子再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体内。

本菌在15-16℃繁殖较快,30℃以上受阻。

苗床低温,床土过湿,不利幼苗生长,抗病力弱,易发生猝倒病。

防治方法

播种前,苗床要一次浇透底水,一般17-20厘米深,待水渗下后,床上再铺上一层约8-10厘米厚培养土,用木条尺刮平,进行床土处理,按每平方米面积,用2-3克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液,充分喷湿培养土,待地面床土稍干后,即可按常规方法播种。

也可按每平方米苗床面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8克,加培养土40-50千克拌匀,配成药土。

播种时,先取1/3药土撤在床面上作垫土,继而把种子播上,然后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使种子夹在上、下层药土间。

播种后出苗前,不再浇水,床土因底水不断地上升,经常保持上层土壤湿润。

为了防止日晒或水分蒸发,可在床面上再覆盖二层稻草保湿,但出苗后应全部揭去。

幼苗出土后,真叶开展前,喷水要细,次数要多,保持床面不干便可。

切勿大水浇泼,床面渍水,易诱发猝倒病,土壤水份过多,要及时在床面上撒干细土吸潮。

在苗期临近发病或发病初期(发病率不超过1%),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喷雾一次,共2-3次。

加强苗床管理。

适当通风,防低温,防幼苗徒长,白天床温控制15-20℃,夜间保持在lO℃左右。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该技术是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

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适用于全国各麦区。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化肥用量。

,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

一、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人们常说:

“有粮无粮在于水,粮多粮少在于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有的农民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

这是因为农作物不同其需要养分也不同,单一施用肥料没有配合施用肥料效果好,不同类型的土壤施肥量也不一样的,肥料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用过多,既浪费肥料,又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减少收益。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一)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在农作物所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中,氮、磷、钾对作物的生长好坏及产量高低影响最大,所以称它为作物营养的三要素。

但是,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小麦、玉米、水稻等是以生产淀粉和蛋白质为主的禾谷类作物,这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甜菜、马铃薯等作物为了促进地下块根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物)的积累合成,对磷、钾需要量较大,氮次之;大豆等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因为磷能促进根瘤的生长繁殖,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任何作物都大。

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物要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体内只占干物重的万分之几,缺少它们与缺少三要素一样,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例如,玉米缺锌就会出现“白苗症”;小麦缺硼会产生“花而不实”,甚至绝产;大豆缺钼,植株生长矮小。

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作物配合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

(二)土壤的保肥供肥性与施肥

土壤是在一定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活生物体,它受形成条件、成土质、气候、植被、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耕层土壤养分善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北部黑土麦豆产区,由于气候冷凉,虽然土壤有机质高达2.5-6%,但有效养分释放的速度慢,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补施适量的肥料;中部黑土区气候温和,虽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其它养分含量不及北部黑土区高,但土壤有效养分发挥的较好,故在同一施肥水平下也能获得比北部黑土区较高的产量;中西部的碳酸盐黑钙土区,历史上称为中低产区,但由于热量资源丰富,土壤有效养分能充分发挥,同时又加强了培肥改土,合理施肥,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形成了全省有名的玉米高产区。

据估算,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70%来自于土壤,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其保肥供肥性差别很大,肥料的增产效果及品种搭配也不同。

(三)有机肥与化肥的相互作用

有机肥是含有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在培肥改土方面有着化肥不可代替的作用。

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促进生长,而且有机肥进入土壤后经过分解与合成,形成土壤有机胶体,它与土壤无机胶体复合促使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化肥用量也可相应减少。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

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

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

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

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

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

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测土配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

它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三、确定配方的基本技术

当前所推广的配方施肥技术从定量施肥的不同依据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型:

第一类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作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过去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

但其缺点是,在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

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

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第二类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

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作为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

目前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养分平衡法

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

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注:

(1)式中作物单位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量

(2)土壤测定值×0.3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

(3)土壤养分测定值以ppm表示,0.3为养分换算系数。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

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2、地力差减法

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田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取自土壤。

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就应是施肥所得的产量。

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

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

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

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第三类肥料效应函数法

通过简单的对比,或应用正交、回归等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的处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

此法一般采用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为基础,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量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肥料效应方程式)。

根据方程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应,

以及其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而且还可以分别计算出经济施用量(最佳施肥量)、施肥上限和施肥下限。

作这建议施肥量的依据。

此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

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2、养分丰缺指标法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庆施肥料数量检索表。

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

此法的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

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3、氮、磷、钾比例法

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

此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

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

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