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519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水资源报告.docx

苏州水资源报告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市相接,北枕长江。

全市总面积为8488.42km2,其中水面积为3609.40km2,占总面积的42.5%。

苏州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一、降水量

2010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068.5mm,折合降水总量为90.70亿m3,与多年平均1091.3mm相比偏小了2.09%,与2009年相比偏小了16.9%。

(图1-1)

图1-12010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

【时空分布】

2010年苏州市各雨量站降水量的变化范围在848.7~1335.0mm之间,最大与最小的倍比为1.57。

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年降水量面上分布较均匀,沿江地区降水量略大于沿太湖地区,由于受局部暴雨的影响,浦南区铜罗站降水量最大;从时间分布看:

汛期降水量较大,非汛期降水量较小,时间分布不均匀。

(见图1-2)

图1-22010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示意图

【梅雨】

2010年,苏州地区于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梅雨期31天。

入梅时间正常,但出梅较常年偏晚,梅期偏长。

入梅后出现了强降雨过程,沿江十一圩闸站与张家港闸站一日雨量分别达到137.0mm与138.6mm,多处水文监测站点水位超出警戒水位。

整个梅雨期间雨量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局部差异较大。

全市面平均梅雨量为215.8mm,较多年平均偏多2.7%,属于正常年。

二、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26.4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311.5mm,比2009年减少了14.51亿m3。

(见图2-1)

图2-12010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

【地下水资源量】

2010年苏州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8.944亿m3。

本年度末平均潜水位较上年度末稍有下降,下降了0.16m,蓄水量较上年减少了0.328亿m3。

地下水水情形势较好,整个苏州地区均为水情安全区,第Ⅰ承压水全年平均水位埋深8.49m,第Ⅱ承压水全年平均水位埋深15.18m,第Ⅲ承压水全年平均水位埋深17.15m。

【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9.8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4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944亿m3,重复计算量为5.554亿m3,比2009年减少了14.64亿m3。

2010年全市平均产水系数为0.329,产水模数为35.15万m3/km2。

【入出境水量】

2010年全市入境水量为186.6亿m3,出境水量为199.4亿m3。

(见图2-2,2-3)

图2-22010年苏州市入境水量各占比例图

图2-32010年苏州市出境水量各占比例示意图

【太湖进出水量】

2010年环太湖总入湖水量约为118.8亿m3,总出湖水量约为110.1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为78.31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0.085亿m3,地表水供(取)水量78.23亿m3。

总供水量较上年增加了1.591亿m3,地下水开采量略比上年增加了0.012亿m3。

 

【用水量】

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78.31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0.9%,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1.0%,大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13%。

【耗水量】

2010年全市总耗水量为16.77亿m3,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1.1%;林牧渔业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6.1%;电力工业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55%;一般工业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9.65%;生活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7.59%。

【用水指标】

根据年末统计数计算:

按户籍人口,人均用水量为498m3/a,按常住人口,人均用水量为260m3/a,比上年略有增加;万元GDP用水量为85.4m3,与上年比下降了13.8%;万元工业(不含火电)增加值用水量17.0m3,与上年比下降了15.4%;常住人口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01L/d,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为143L/d。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经统计计算,2010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5.7亿m3,地表水用水量为38.6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6.5%,已接近国际公认40%的警戒线。

四、水资源保护

【地表水水质评价】

(1)水功能区监测结果

2010年,对全市190个水功能区287个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其中Ⅱ类和Ⅲ类水断面占33.8%,比2009年度上升了7.9个百分点;Ⅳ类水断面占22.3%,比2009年上升了7.3个百分点;Ⅴ类水断面占15.0%,比2009年度上升了0.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断面所占比例为28.9%,比2009年度下降了15.9个百分点,湖、河水质状况略有改善,但仍不尽如意,河网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H3-N和CODMn。

水质处于Ⅱ~Ⅲ类水的断面主要是饮用水水源区,即太湖和长江。

(2)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对照《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水质目标,全年总测次为1393次,总达标率为50.5%,与2009年比上升了4.3个百分点。

190个水功能区中有7个保护区、1个保留区、3个过渡区、10饮用水源区、21个缓冲区、52个景观娱乐、工业、农业、渔业用水区水质达标;有1个保护区、1个过渡区、15个缓冲区、76个景观娱乐、工业、农业、渔业用水区水质未达标。

【地下水水质】

2010年,共采集地下水水样25个。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标准,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主采层第Ⅱ承压水进行水质评价。

水质检测成果表明,第Ⅱ承压水水质较好。

【区域供水水源地水质】

全市现有11个区域供水水源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的有8个,占72.7%;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的有3个,占27.3%。

【农村河道水质达标情况】

2010年对全市的农村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共监测93个监测断面,186测次,其中Ⅱ类水16次,占8.6%;Ⅲ类水32次,占17.2%;Ⅳ类水50次,占26.9%;Ⅴ类水29次,占15.6%;劣Ⅴ类水59次,占31.7%。

以Ⅳ类水为水质目标,综合达标率为52.7%,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

2010年较2009年达标率上升7.8个百分点,苏州市农村河道的水质状况较上年度有所好转。

五、水资源管理

(一)取用水管理

一是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2010年,对1800家取水户下达了用水计划,计划总水量为83.83亿立方米,计划用水率为100%。

张家港市对地表水用户征收了超计划加价水费。

二是加强地下水管理。

2010年保留井开采量为176.5万立方米,浅层井开采量为678万立方米。

三是开展专项活动。

苏州市区开展了农贸市场取用浅层地下水专项整治活动和铁路安全区域内非法开采地下水的专项执法活动,打击了非法取水,规范了取排水行为。

四是加强水资源费征收。

各县市自来水价格中水资源费价格全部调整到位,均超额完成了省水利厅下达我市的征收任务。

(二)节水用水管理

一是贯彻《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召开用水大户座谈会,贯彻《条例》规定。

二是开展“八大行业节水行动”。

完成了300多个节水技改项目,全市印染行业在规模不减的情况下,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下降20%以上。

三是推进节水载体建设。

张家港市作为全国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被水利部授予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苏州市区、常熟市、太仓市通过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组织的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节水城市群。

四是实施工业企业用水审计。

在总结造纸行业用水审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选择电子和啤酒行业开展了用水审计。

五是加大农业节水灌溉建设。

常熟市董浜镇成立了节水灌溉协会,建成了节水灌溉监控服务中心,对全镇泵站实施远程监控,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水功能区管理

一是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

完成了苏州市水功能区划报告,市政府已批准实施,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保护和实施纳污总量控制创造了条件。

二是利用水利工程改善区域水环境。

完成了永昌泾口门工程、朝东圩港和环城河整治工程、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工程、荡茜河口门工程。

利用水利工程,发挥水资源调度作用,2010年,沿江各闸年引水28.40亿立方米,区域水资源调度在10亿立方米以上,改善了水环境。

三是控制新增入河排污口。

对工业区外的区域实行排污口限批、禁批;工业区内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集中排放,不再新设排污口。

四是启动了城区黑臭河道综合整治。

市区编制了三年整治方案,制定了一河一策。

五是全面落实防控蓝藻各项措施。

2010年,打捞藻水6885.2吨,太湖、阳澄湖及城区河道未发生大面积蓝藻积聚。

一是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

申报达标的太湖金墅港、渔洋山、寺前水源地自查均达到了各项标准要求。

二是加快了应急水源地建设。

各供水分区均落实了多水源保障措施,其中市区、常熟、张家港实现了多水源供水。

三是强化水源水质监控。

全市所有县级以上水厂取水口均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安装了全球眼,实施24小时连续监控。

四是实施了水源地生态清淤。

实施了金墅港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避风港建设和3平方公里的二期清淤,渔船迁离水源地保护区,总投资达到8600万元。

五是实施生态补偿。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市财政、水利、环保、农委等部门制定了《苏州市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地方财政每年补偿水源地村100万。

2010年,22个水源地村的2200万元补偿金已下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