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2511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21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病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神经病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神经病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神经病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神经病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病学教案.docx

《神经病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病学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病学教案.docx

神经病学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开课系部临床学院

开课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

职称助教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长沙医学院教务处制

长沙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教授教师

田莎

所属系(部)

临床

所属教研室

内科教研室

职称

助教

授课时间

第1-3周星期二第7、8节共3次课

授课时数

6学时

授课班级

针推专业(本科√专科)09级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此出版时间

《神经病学》贾建平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2008年出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神经病学定义;

2.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实践和发展;

3.掌握意识障碍定义;

4.掌握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5.熟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6.熟悉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2.基本技能

(1)熟悉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反射:

包括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的检查方法。

(3)熟悉神经系统一些特殊检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表现及鉴别

2、震颤的分类和特点

3、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其它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病学定义;

2.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实践和发展;

[教学内容]

1.神经病学定义;

2.神经病学的目标;

3.神经病学的特性;

4.神经病学的实践;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

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的能力,该能力减退或消失就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及鉴别要点;

(一)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1)嗜睡(somnolent),

(2)昏睡状态(spoor),(3)昏迷(coma)

(二)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confusion),

(2)谵妄状态(deliriumstate)

3.嗜睡(somnolent):

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昏睡:

处于较深睡眠状态。

昏迷:

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急性意识模糊:

意识轻度障碍,表现意识范围缩小。

谵妄状态:

较意识模糊严重,定向力和自知力均有障碍。

4.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层综合征

(2)无动性缄默症(kineticsautism):

5.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闭锁综合征

第二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

1.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①:

失语症(aphasia):

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language)交流能力障碍。

②:

失用症(paraxial):

是指脑部疾患时,患者在企图作出有目的或细巧的动作时不能准确执行其所了解的随意性动作。

③:

失认症(agnosia):

是指脑损害时患者不能通过某一种感觉辨认以往熟悉的物体􀞲但能通过其它感觉通道进行认识。

2.临床常见失语症的特点:

(1)Broca失语

(2)Wernicke失语(3)传导性失语(4)经皮质性失语

(5)命名性失语(6)完全性失语(7)皮质下失语

3.失用症类型及表现:

(1)观念运动性失用症(ideomotorapraxia)为最常见的一种失用症。

(2)观念性失用症(ideationalparaxial)患者对复杂精巧动作失去应有的正确观念。

(3)结构性失用症(constructionalapraxia)是一种主要涉及空间关系的结构性运用障碍。

(4)肢体运动性失用症(melokineticapraxia)表现为动作笨拙,失去执行精巧、熟练动作的能力。

(5)面-口失用症(facial-oralapraxia)病人不能按指令或模仿检查者完成面部动作。

(6)穿衣失用症(dressingapraxia)病人不能正确地穿脱衣裤。

4.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第四节痫性发作和晕厥

1、晕厥定义:

晕厥:

是指因全脑血流量突然减少而致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并因姿势性张力丧失而倒地,但可很快恢复。

2.晕厥的临床表现:

①、发作前期:

可出现短暂而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

如头晕、眩晕等。

②、发作期:

患者感觉眼前发黑、站立不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倒地。

③:

恢复期:

患者意识转清,可仍有面色苍白、恶心等,经休息可缓解,不遗留任何后遗症。

3、晕厥的分类:

(1)反射性晕厥

(2)心源性晕厥

(3)脑源性晕厥

(4)其它晕厥

4.痫性发作的定义:

5.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要点;

第五节眩晕

1.眩晕的定义:

眩晕(vertigo)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体会错误。

2.分类:

①、系统性眩晕:

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

依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

a:

周围性眩晕(真性眩晕):

由前庭器官病变即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b:

中枢性眩晕(亦称假性眩晕):

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及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

c:

置性眩晕:

既可能为中枢性亦可能为周围性眩晕。

②、非系统性眩晕:

是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疾病引起。

 

第八节眼球震颤

1眼球震颤的定义:

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注视某一点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节律性往复运动。

临床上,眼震见于正常:

视动性反应\前庭冷热水试验,正常人随意凝视终结时。

异常:

周围前庭器官\中枢前庭通路或小脑疾病,抗癫痫药或镇静药所致。

2.震颤的分类:

①、按节律分:

急动性眼震:

慢相后出现反方向快相运动,快相为眼震方向。

钟摆样眼震:

以相同速度向两个方向摆动,常见于婴儿期。

②、按病变部位分:

(一)眼源性眼震由视觉系统疾病或眼外肌麻痹引起,表现为水平摆动性眼震,可为永久性。

(二)前庭性眼震(vestibularnystagmus)

1、周围性—单向,水平或水平与旋转性伴严重眩晕,可伴听力丧失或耳鸣。

2、中枢性—双向,纯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眩晕很轻,可伴锥体束征或脑神经异常。

3、位置性眼震—改变头位引起周围性或中枢性前庭病变所致。

第九节瘫痪

定义:

瘫痪(paralysis)是指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之一。

(一)弛缓性瘫痪(flaccidparalysis):

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周围性瘫痪。

1􀞳临床表现:

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

较早(可在几周后)发生肌肉萎缩(因脊髓前角细胞对肌纤维的营养作用发生障碍),肌电图显示失神经电位,并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2􀞳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病变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与感觉神经根类似。

(1)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并伴有相应区域感觉障碍,如面神经受损出现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鼻唇沟变浅及皱额等动作不能。

(2)神经丛:

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前根:

呈节段性分布的弛缓性瘫痪,前根损害多见于髓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变,因后根亦常同时受侵犯而常伴有根性疼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

(4)脊髓前角细胞: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

(二)痉挛性瘫痪(spasticparalysis):

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见图2-22)。

1􀞳临床特点:

由于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损常致整肢瘫痪。

表现为单瘫一侧肢体瘫痪即偏瘫(hemiplegia),双下肢瘫痪即截瘫(paraplegia),双侧病变也可出现四肢瘫痪。

瘫痪肌肉无肌束颤动,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

急性病损时呈现软瘫,即所谓脊髓休克期。

2􀞳定位诊断

(1)皮质(cortex):

皮质运动区局限破坏性病损可引起对侧单肢瘫,可为对侧上肢瘫合并对侧下半面部瘫(即中枢性面瘫),大范围病灶可造成偏瘫。

(2)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该处局灶性病损也可引起类似于皮质病损的对侧单肢瘫,病损部位较深或叫大范围时可能导致对侧偏瘫,多为不均等性,如上肢瘫痪重于下肢。

(3)内囊(internalcapsule):

“三偏”征(图2-23)。

(4)脑干(brainstem)􀞴一侧脑干病损产生交叉性瘫痪(crossedhemiplegia),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及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可包括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脑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

性瘫。

(5)脊髓(spinalcord):

脊髓半切损害表现为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痉挛性瘫痪及深觉障碍、病变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病损同节段的征象常不明显。

(6)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可见表2-6。

表2-6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比较

临床特点

痉挛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瘫痪的分布

范围较广,偏瘫、单瘫和截瘫

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减低,呈弛缓性瘫痪

反射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肌萎缩

无,可有轻度的废用性萎缩

显著,且早期出现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障碍

常有

肌束颤动

可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

肌肉活检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失神经性改变

 

第十二节共济失调

1共济失调的定义:

共济失调(ataxia)是因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

⒉分类: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ataxia)表现为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①、姿势和步态的改变:

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两足远离叉开、左右摇晃不定,并举起上肢以维持平衡。

②、协调运动障碍(incoordination):

随意运动的协调性障碍。

③、言语障碍:

表现为吟诗样语言和爆发性语言。

④、眼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肌共济运动失调可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

⑤、肌张力减低:

见于急性小脑病变。

【大脑性共济失调】

①、额叶性共济失调:

出现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

②、顶叶性共济失调:

表现对侧患肢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闭眼时症状明显。

③、颞叶性共济失调:

较轻,可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不易早期发现。

【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使病人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前庭性共济失调】

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特点。

 

第十三节步态异常

1.皮质脊髓束病变

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

2.失用步态

双侧额叶病变\脑积水&进行性痴呆

无瘫痪或共济失调,但不能站立或正常行走

步态不稳或小步伐,脚如粘在地上,迟疑或冻结状

3.小步态(marcheàpetitpas)

额叶病变

小步,拖曳,起步&转弯缓慢,步态不稳

4.锥体外系病变

慌张步态,扭曲、奇异步态(肌张力障碍导致肢体或躯干姿势异常)

5.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导致步态不稳或粗大的跳跃动作(舞蹈样步态)

6.醉酒步态

见于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

步态蹒跚\摇晃&前后倾斜,似欲失去平衡而跌倒

不能通过视觉纠正

7.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见于Friedreich共济失调\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患者闭眼站立不能,摇晃易跌倒,睁眼视觉可部分代偿(Romberg征)

行走下肢动作沉重,高抬足,重落地,夜间走路或闭眼时加重

8.跨阈步态

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腓骨肌萎缩症\进行性脊

肌萎缩症,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垂足,行走时患肢抬高,跨门槛样

9.肌病步态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躯干&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脊柱前凸,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状如鸭步

10.癔病步态

表现奇形怪状步态

下肢肌力虽佳,但不能支撑体重

向各个方向摇摆似欲跌倒,搀扶行走步态拖曳

见于心因性疾病

第十四节不自主运动

1不自主运动的定义:

定义:

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运动。

⒉临床表现:

①、静止性震颤(statictremor):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一种节律性颤动,可出现在四肢、下颌、唇、颈部和手指。

②、舞蹈症(chorea):

肢体及头面部迅速、不规则、无节律、粗大的不能随意控制的动作。

③、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表现缓慢的如蚯蚓爬行样的扭转样蠕动。

④、偏身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

以粗大的无规律的跨越和投掷样运动为特点。

⑤、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是异常肌收缩引起的缓慢扭转样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

⑥、抽动秽语综合征:

见于儿童,以多部位突发性快速无目的重复性肌肉抽动为特征。

 

第十五节尿便障碍

1.排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排便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方法

 

 

 

配合图谱

 

 

讲授

 

讲授

 

 

配合

视频

 

配合视频讲解

 

配合视频讲解

 

讲授

 

 

20

 

40

 

40

 

20

 

20

 

15

 

15

 

10

 

30

 

20

 

10

 

授课的创新点:

联系临床疾病,分析体征和症状,辅以音像和图文生动易懂。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

1.网络资源

2.神经病学,贾建平主编,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月日

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长沙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教授教师

田莎

所属系(部)

临床

所属教研室

内科教研室

职称

助教

授课时间

第4周星期二第7、8节共1次课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针推专业(本科√专科)09级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此出版时间

《神经病学》贾建平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2008年出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病史的采集;

2.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询问;

3.掌握一般检查方法;

4.掌握意识障碍检查;

5.掌握精神状态和高级皮质功能检查;

6.掌握运动系统检查方法;

7.掌握反射检查方法;

8.掌握脑膜刺激征检查的方法;

8.熟悉感觉系统检查;

9.熟悉脑神经检查方法;

10.了解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重点与难点:

1.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询问;

2.各种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其它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一节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takingthehistory)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准确而完整的病史是进

行正确临床诊断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

【现病史】

现病史(presenthistory)是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析和诊断的最重要途径。

包括①起病情况;②疾病进展及演变情况。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应重点加以询问:

1、头痛(headache)部位、性质、规律性、有无先兆等。

2、疼痛(pain)与头痛类似。

3、抽搐(convulsion)先兆或首发症状、发作过程、发作后症状、病程经过等。

4、瘫痪(paralysis)发生的急缓、瘫痪部位、性质、进展情况、伴发症状等。

5、感觉障碍(sensorydisorder)性质、范围及发作过程。

6、视力障碍(visiondisorder)是视力减退或失明、是否有视野缺损、复视或眼球震颤等。

7、其他症状。

【既往史】

既往史(pasthistory)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疾病、手术、外伤、预防接种

及过敏史等。

1、外伤及手术

2、感染

3、内科疾病

4、过敏及中毒

【个人史】

个人史(personalhistory)主要了解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出生情况及其母亲妊娠时健康状况、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性质、生活习惯与嗜好、婚姻史及冶游史、饮食、睡眠的规律和质量、妇女需询问月经史和生育史。

【家族史】

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指对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和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等进行的检查和评估。

1、意识状态评价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通常分为五级:

(1)嗜睡(somnolence)

(2)昏睡(stupor)

(3)浅昏迷

(4)中昏迷

(5)深昏迷。

特殊意识障碍包括

①谵妄(delirium)状态;②模糊(confusion)状态

2、精神状态:

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如错觉、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和情感淡漠等。

3、脑膜刺激征:

检查方法包括⑴屈颈试验

(2)克匿格(Kernig)征(3)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试验。

4、头部和颈部

5、躯干和四肢

【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cranialnerve)检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1、嗅神经(I)先询问患者有无主观嗅觉障碍如嗅幻觉等。

2、视神经(II)主要检查视力、视野和眼底。

3、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Ⅲ、Ⅳ、Ⅵ)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可同时检查。

(1)外观

(2)眼球运动

(3)瞳孔及瞳孔反射

4、三叉神经(V)

(1)感觉功能

(2)运动功能

(3)反射:

①角膜反射(cornealreflex);②下颌反射

5、面神经(Ⅶ)混合神经。

以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为主,尚有支配舌前2/3的味觉纤维。

(1)运动功能

(2)味觉检查

①、蜗神经是传导听觉的神经,损害时可出现耳聋和耳鸣。

②、前庭神经受损时可出现眩晕、呕吐、眼震、平衡障碍等。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Ⅸ、Ⅹ)二者的解剖和功能关系密切。

(1)运动功能检查

(2)感觉功能检查

(3)味觉检查

(4)反射检查

8、副神经(Ⅺ)

9、舌下神经(Ⅻ)

【运动系统检查】

⒈运动系统检查包括肌营养、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及步态等。

⑴、肌营养观察和比较双侧对称部位的肌肉外形及体

⑵、肌张力(musculartension)指肌肉松弛状态下做被动运动时检查者所遇到的阻力。

⑶、肌力(muscleforce)指肢体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⒉常用的轻瘫检查法

⒊不自主运动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自主的异常动作􀞲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

肌束颤动、颤搐、肌阵挛等。

⒋共济运动

⒌姿势及步态临床常见的步态异常

【反射检查】

包括浅反射、深反射、阵挛和病理反射等。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一般观察①皮肤粘膜;②毛发和指甲;③出汗等。

2、内脏及括约肌功能

3、自主神经反射

方法

 

 

 

讲授

和操作指导

 

 

 

30

 

20

 

30

 

复习思考及作业布置:

1.检查手法的练习

 

授课的创新点:

联系临床疾病,分析体征,辅以音像和图文生动易懂。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

1.网络资源

2.临床病案分析

 

教研室意见:

教学符合大纲要求,学时安排合理。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月日

课后记(即通过收集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整理分析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长沙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教授教师

田莎

所属系(部)

临床

所属教研室

内科教研室

职称

助教

授课时间

第5周星期二第7、8节共1次课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针推专业(本科√专科)09级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习题课讨论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此出版时间

《神经病学》贾建平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2008年出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程序;

2.掌握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4.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步骤;

 

重点与难点:

1.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程序;

2.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3.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其它

教学手段(请打√选择):

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一、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topicaldiag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