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docx
《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07-11-06
摘要: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
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这就决定着未来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将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技校学生生源不足,质量下降,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要成为高素质人才是有难度的,这就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从知识储备、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启发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才能为明天社会的健康发展承担重担,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道德结构等几方面来谈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加重要。
如何保障人才培养素质,一条思路在人们心中逐渐清晰: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
未来的社会更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未来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材,而不应当是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材。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技校学生生源不足,学生质量下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才能为培养职业学校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人担任了二十六年的教学工作和十余年班主任工作,深深体会到要当好职业学校的教师,就要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道德结构等几方面来提高自己,这几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具体来讲:
一、知识结构
(一)精通专业知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学习困难。
所以技校生无论是文化基础方面还是接受能力方面都逊于普高学生,另外技校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跟普高生相提并论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精通专业知识。
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透彻理解,才能深入浅出地把内容讲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为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若教师对于专业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则上课时势必只能照本宣科,而学生也只可能是生吞活剥。
其次,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
精通本身就是有深度。
对于专业知识,只有具有较深的造诣,讲课时才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深入浅出,才能象孟子所讲"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
尽量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把有限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好。
(二)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教育影响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学生常把教师看作是万能的"博士",随时都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同时,知识广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威信。
职业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而临下,厚积而薄发",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
由上可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则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变换的活水。
再有,对于专业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一专多能。
体现在:
职业学校每停办或新办一个专业都必定要闲置或增加一部分教师,教师一专多能,原有教师不至于出现大量的人才浪费;二是缓解教师短缺的矛盾;三是有利于促进文化课教学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
(三)利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十分复杂的。
职校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及思想品德相对较差的,相当一部分是被迫进职业学校的,再加上社会的偏见等,学生的自卑感很强,学习无动力,许多学生是任生活的风帆把他们载向任何遥远的地方。
我们用不着对他们的"笨"或"不开窍"而整天哀声叹气、愤愤不已。
作为职校教师要面对学生智力平平或一般这样一个现实,特别要避免像大学老师那样点到为止地教职高学生,自己高中时老师的教法也没法完全照搬,技校生有技校生的特点,在认知方面有他们自身的弱点,容不得教师有半点儿疏忽。
因此,要把这些"特殊"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则要求教师必须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切准脉搏,对症下药,必须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还要求教师协调校内外的一切教育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这样,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针对性。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掌握好专业课知识,必须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
反之,则事倍功半。
(四)要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量急剧增加,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要求教师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另外,技术和制造业的发达,提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目前,职业学校中传统的单一的媒体已被打破,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
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不断增添大量新技术信息,必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
因此,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全新的教学方式,把现代教学的手段引入课堂,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
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能力结构
(一)具有实物直观演示的能力
技工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挂图去想学生感到很困难,如果教师具有实物直观演示的能力,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
例如我在讲解活塞裙部的结构时提到"膨胀槽"和"隔热槽"的概念,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而要有实物的展示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
(二)具有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导教育影响的最重要手段。
实际上教书不是说自己有一桶水就可以给学生一杯水了,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倒出的一杯水成为学生的一杯水,也就是说教学方法与技巧比教学内容本身更关键了,在职业学校尤其如此。
所以做教师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也要研究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具有组织管理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及生产实习课老师来讲,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生产实习教学的能力。
职业学校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实习工场、工厂等实践的时间较多,相对于课堂而言,其
特点是学生分散性、流动性大。
在这过程当中,由
学生在生产实习前,已经学过汽车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对汽车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已有初步认识,由于未接触过实物,对上述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因此,除了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习前要学生注意生产实习的安全及应注意的事项。
在进入汽车修理实习操作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因为此时学生对任何机械都感到好奇,实习注意力的范围较小,只能集中在个别的动作上。
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知道怎么做,如何按规范操作,并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和正确,即使是拆卸一只螺栓,都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和养成规范的操作,并努力使之形成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课堂上能正确演示,在实验室、实习工场能熟练地操作示范。
(五)具有社交能力
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特点所决定的。
职业学校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要经常和企事业部门联系,了解人才需求情况;若想加深学生对汽车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的汽车制造厂或汽车修理厂进行见习,了解基本情况,增长见识,以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还必须掌握企事业部门的最新信息和生产动态,以便及时补充有关教学内容;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要和企业的领导、工人打交道,进行家访等。
因此职业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极为重要。
(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要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相同的知识。
如果学习内容过难,学生经过努力后仍然学不会,便会产生畏惧心理,挫伤其积极性;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便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分析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到难易适度,使其具有一定难度。
但又不是难以逾越,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层次,提出相应的问题,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练习,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先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来实施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这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动向,掌握脉搏,及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行进。
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育目的等选择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影响,这样,才能既保证学生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又保证教育的方向性。
其次,通过教师的加工改造,使教材既符合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结构。
第三,教师具有选择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特点,要求各专业教师能自编乡土教材;再一方面,教师能根据专业特点及其培养目标来确定文化课教学内容,具有增删教材的能力。
三、道德结构
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准,不仅体现着学校精神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关系着教育质量高低、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规范--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
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记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人门把教师常比作"园丁"、"春蚕"、"红烛"、"根基"。
正因为如此,人们教师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和赞扬。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要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
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
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
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
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甘当一辈子人梯,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嫌弃和歧视差的学生反而更应加倍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高于一般工作人员,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自然而然教师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以自己责任心来带动学生,以自己的敬业精神来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
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教育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而且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
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确实成为学生的表率。
同时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要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教师的工作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这就是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既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直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
要从教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出发,不要拆台,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
同事之间真诚相待。
互相学习,团结协作,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把各项工作做好。
(五)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要做到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知子莫若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家庭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
由于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性格等了如指掌,学生的言谈举止在家中会表现得最自然、真切,所以家长一般说来都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教师,只有和家长勤沟通,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地挖掘,也才能真正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使我们的班级整体人力资源得到最佳的组合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促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只有摆正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建立和谐、有序的联系,促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好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当前中国教育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新课程的改革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活动核心的教师如何顺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的提高自我的素质要求,而且还要对自我工作不断深入的了解,时刻以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学生状况和教学目标为准则,因时因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