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三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2306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三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农三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农三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农三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农三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三生.docx

《三农三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三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农三生.docx

三农三生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Z#N$\;{9M5d%?

&@+F+

3M1o&^$Z8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三农问题始终是各王朝统治者关注的焦点。

几千年后,“农民很苦,农村很穷,农业很危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农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

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Y1I/U2X6v0`9J,V

2I'@9l7Q(U3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将三农问题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着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L/g1T)K%_1[

7Y*C.[2U,C'g&n!

a'y,_0C;S(~;

  一、农业问题*i3e  }9?

){

  K$|9~0p,K.X4z&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事关整个国计民生的问题。

2004-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接连发了五个一号文件,都涉及到农业问题。

其中有三个突出强调农业问题。

2005年一号文件强调“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强调“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强调“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T)]4e7b5]3q!

]+U&n

6D-H3l;a.j  建国以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施,农业技术装备的改善,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但同时,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问题。

!

X,l'M(z  C)g4O9E

2R7?

5d4^5

  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大多数地区只能实行农业小规模经营;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基础设施有改善,但是仍然非常薄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在现有农业技术条件继续提高粮食单产以及生产率面临严重挑战。

国家采取的一些有效的农业政策没有落实到实处;4Y  j  f9S+F%r/I

  })g6G2a&n  要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多方面努力。

r:

j){'V8j

4U&r3R:

{9c,]*y  O-l  第一,要解决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加快农业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第二,立足科教兴农的战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研攻关和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

第三,推动农业对外开放,自发地与市场接轨,积极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第四,完善农业体制,加大政策、财政的支持力度,激发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此外,农业的法制建设,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

-K2X,j.y.@#w#N2r.d-S3d2c9E$p.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农业从传统发展水平达到现代发展水平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问题、矛盾将在长期内存在,只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才能使我国的农业真正步入现代化水平的行列。

'R#j1Z8_  n7m

9G4w  O9H#p+h*x.{5h.P  二、农村问题&D  v2W'A!

j!

y0m

/e;]4Y  _/S  f0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加快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党中央提出了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的宏伟任务。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将目光聚焦在农村问题上6]9r8^/U)R

2f  j*D;z:

n.}9g4^7V$\.e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输出,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x;J8q1W9~-|

#H9W#P(e.L9@)D6B  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

表现在:

农村教育投入不够,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还存在因教育和医疗犯困现象。

长期形成的城乡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

集中表现在: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7}3D3P9h5^;z.q'a+@

  M!

X0Z0j8C.S.

  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

  i;O1h$k(|3c!

D2o#Q-v9Y+w+z#P8~$n9^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_;M%c0L7v.[

6_6j4d!

D!

u/e(p:

G8

  同时,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劳务经济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问题是涉及到几亿人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

但应注意的是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

3t-a)T2~3I"A5a+K0`

  a;]%T;J8u0m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2o"U"O*P4h'V9|'c!

B']0g

1d'x.e2H+T"A  Z+

  第一,权益得不到保障。

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的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

  e0n/S!

Q+u$\

0X$g1e&p-Q'g0u0Z6d-o  第二,身份得不到确定,难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把农民工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享受不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

{8r4Q8d6y1u9[

+z$m:

q&|4p(P$]"l8c  第三,素质不能适应要求,工资水平也就上不去。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一些省份出现的“技工荒”现象充分说明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5x(D$X!

S(`8~;f([.@

*r'K"N+i$}8`'g'C+v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途径"r+z/\5e  F)x'Q'~

/d6P'A)l(~&R2

  第一,千方百计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制度,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2_4G4{  ~,K&n8A,P

.v)d%x-\-J-U*C-j3p0z#Z:

s  第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问题,提高其劳动技能水平

%f0T9n9z-O1u0y(^5g!

J-}5m(x${7

  第三,积极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转非”的过程中#`7v0P$B,k

  j:

v)m(B/I9w*E%{.d  维持社会的稳定。

5h%[)r7[$^*H.b1z7O

+?

*L/z9]"

  第四,适当放宽户口限制,改革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5F  `4^'X#c%r3`&L

;~*V*D*M,`)h&q2A%X(_  第五,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劳动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T4B4n4g;x2|7v)C,@

:

u,v"A:

u3a%D!

h$F-x*B  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特定的社会群体,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深刻认识农民工群体出现和壮大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推动农民工群体发挥出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脚步更稳健、更坚定。

#v-G9`  o/J)X;E*v8o+V*w.j

(f"R3_,S#I4F  三、农民问题6I,v3P8[7r9z

-@&F0_.A  W&w2O:

U9U-e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提出了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温家宝总理所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有了新农民,才谈得上建设新农村。

中国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问题%_+N6_1i5d!

w2|5I.?

  a(I,|0J5e%I)E

  农村建设的深入,税费制度的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但农民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4x6y,z+C5R$O:

W8[:

m+v+S!

i  x.h  c"a"

  农民问题主要可以分为素质、减负增收以及两个问题6d%r8Z"x1Y-C9x(v1{1r

7C,Y9u+]#l  第一,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T!

A!

t(g7`7P$V%F*f+y

5m-b"@/h*~3

  据统计,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

全国92%的文盲和半文盲在农村。

同时,仅有5%的农民接受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这些都成了建设新农村的障碍

P0^3L;s.N1j0@(g

8n7U,Y2H+\0K+k  第二,负担重,收入增长缓慢。

虽然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由于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农民的隐性负担如教育、医疗、养老负担加重,而生产生活资成本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降低等因素又进一步致使农民增收减缓0w3h/|:

d/z9[2C/D

3C  F)G+S1_/D#[.I2S"g  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方面考虑.Q4E(O$K5?

*p%F;p

0v:

e$w:

H!

~-W#M-C'W;@

  第一,最根本、最迫切的是将更多的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必须抓好这项工作。

同时,还要发展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要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要创新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机制

6h'S0m)A5z6x9P/k

'A  A!

C8E:

y:

T;I,?

  第二,改革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强化农民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M"W4a  J'm"G6Z0h

*x9`+J;I$Q

  第三,改革税费制度,理顺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7f-v

  3、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v6a%j#p8C(U

;M'R"Q'f+Y(l0B+[8J  c  “三农”问题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解决三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协调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民增收,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解决任重而道远,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

因此“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解决“三农”问题也就成为党和国家的大事。

一、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

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二、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

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

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三、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一)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

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二)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

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

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发展和僵人民的小康。

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

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

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

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

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5、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

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

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

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

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

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

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

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

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