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3221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docx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价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评估

自评报告

 

会计学院

二0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一、会计学专业概况

会计学专业所在的会计学院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设置最早的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会计学科已经建设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会计学院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办学精神、恪守敬业诚信的职业操守,建立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了稳定的办学特色,不断为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国防工业系统以及地方培养、输送了万余名高级财会专门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近3000人,其中会计学专业801人。

会计学重点学科基本确立,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齐备;设有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信息化、国际会计4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会计学院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务实的管理制度,教学组织严密顺畅,教学工作严谨有序,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学生管理严格细致,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导师制、教材出版资助制度规范高效,各项规章制度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整体工作运行良好。

会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1984年,其前身为1978年开始招生的工业企业财务与会计专业(专科),1985年招收本科生,迄今已培养28届、5000余名本科毕业生。

2013年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会计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共53人。

其中:

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有正高职称教师14人,副高职称教师24人,讲师12人。

教师学科均符合专业背景,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

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会计领军(学术类)后备人才1人,全国会计领军(企业类)后备人才1人,河南省会计领军(学术类)后备人才4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

会计学教学团队(以教研室为依托)、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分别于2007、2015年获得河南省教学团队。

本专业于2005年获批为河南省名牌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师资队伍高素质化、课程建设精品化、教材建设系列化、教学成果显著化、科研成果企业化的优势。

拥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省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1个;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3项。

我校会计学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依托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拥有航空背景和工科知识的特色会计人才;通过嵌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课程,实现学历教育和执业资格认证教育并行的专业培养特色;引入国家“卓越计划”教育理念,推行管理类3+1卓越化教育模式。

二、会计学专业自评指标体系

(一)生源情况

1-1招生录取情况

近四年来,本专业学生生源质量逐步提高。

近几年来会计学专业的录取分数均超出二本录取分数线接近甚至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根据计算,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为本专业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的标准分的平均值为0.70,在省内二本录取高校中名列前茅,河南省一志愿录取率均达到100%(见表1)。

表1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和一志愿录取率

年级

平均分

一志愿比例

2012

0.699

100%

2013

0.711

100%

2014

0.664

100%

2015

0.7

100%

合计

0.70

100%

(二)培养模式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定位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侧重为各类单位、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会计师。

2-1培养方案

会计学院十分重视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

按照学院制定培养方案的原则,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向,遵循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制订实施的程序,对培养方案进行制订和调整。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经过多年不断地修改、完善,课程设置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已经形成相对科学的培养方案,开设的课程符合全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要求。

2-1-1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决策技能,能在国内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等从事会计、理财、咨询及其他方面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会计学专业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以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基础、以面向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为培养方向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注重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的课程及实践环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培养的学生将来能够在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见实证材料一:

2-1-1]

2-1-2课程体系

会计学专业主要开设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税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西方财务会计(双语Ⅰ)等课程。

课程设置完全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能够完全支撑。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完全吻合,课程设置完全满足培养目标中对于人文社科知识、政策法规和管理知识、数理计算知识、外语语言、会计专业理论与实务以及专业外经济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详见实证材料一:

2-1-2-1课程设置对知识要求支撑关系表和2-1-2-2课程设置对能力和素质要求支撑关系表],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能够完全支持。

[见实证材料一:

2-1-2-3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和支持]

2-2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2-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本专业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1)改革培养方案,突出“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特色

本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以来,一直秉承“管工结合”的特色,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管工知识相结合、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厚实、创新意识敏锐的复合型应用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机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论”、“机械制图”等工科课程,在实践环节中设置“金工实习”。

随着学校办学定位的转变,构建了“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原有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民航概论”、“民用航空法规”、“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航空背景的科研探究课”等特色航空课程;集中安排学生到中航工业下属企业开展认识实习和企业实训、聘请航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等措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战略

根据学校制订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管理办法》、《管理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基本标准》等,会计学专业组织申报了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于2013年获得学校首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立项,每年在会计学专业大一学生中选拔30人学生组建会计卓越班,从大二开始小班授课,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

与普通会计学专业相比,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卓越班的实践教学比例,增加4周的企业实训和2周的财务管理沙盘实验;为增加国际化教育和商科知识,加入财务运营[F1]、绩效运营[P1]和企业运营[E1]三门CIMA全球统考课程(现根据CIMA考试大纲的要求改为财务报告与税务[F1],管理会计[P1]和组织管理[E1]Ⅱ三门课程);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增加了礼仪文化、演讲口才、商务沟通、领导力等课程;把企业界高级会计实务人才请进课堂,增设了会计伦理案例、内部控制案例、战略预算案例、资本运营案例等课程。

这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国内会计准则、具有国际视野、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3155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即:

以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手段作为3个支撑,打造由信息化仿真实验室和手工仿真实验室两大子平台综合集成的1个省级会计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基于实验环境仿真化、实验业务流程化、实验角色岗位化、实验方案多样化、实验过程团队化的5个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双重技术的课程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竞争对抗实验、校内仿真实习等5个层面的仿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此外,本专业建立了29个校外实习基地,每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开设国际方向实验班,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2011年开设了CIMA和ACCA两个方向实验班,其中CIMA为省内首家开设,ACCA为省内第2家开设。

通过在培养方案中嵌入国际化课程,引入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强化学生外语水平特别是专业外语水平等措施,实现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本专业引进了多名海外留学的硕士,并通过国际交流促进本专业国际化培养战略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5)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长效培养机制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带学生走进企业进行集中实践的机会,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建立起广泛联系;通过聘请企业界高级管理人士讲课,实现了“企业家进课堂”,建立校企共同培养的学习实践相结合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鼓励老师去企业顶岗实习,并制定了《会计学院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管理办法》。

受企业之托,开展横向课题,利用本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多个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真正实现了企业实践、学生实习、课题研究产学研相结合长效培养机制。

(6)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自1995年开始,连续多年对新进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学生评教得分在接受指导后有较大提高。

实施教师教学质量奖励:

制定并实施了《会计学系教师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激发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促使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来。

实施双语课师资培养导师制:

2006年开始以留学归国教师为双语课师资的培养导师,制定双语课教师的听课制度,带动双语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加强对教师的引进与培养:

连年引进国内外高学历的教师,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学历水平,也充实了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在继续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的同时,实施骨干教师访学制度,使本专业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施效果

(1)专业建设工作扎实,建设成果丰硕

本专业于2005年被批准为河南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师资队伍高素质化、课程建设精品化、教材建设系列化、教学成果显著化、科研成果企业化的优势。

拥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3门省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