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词语成语包括熟语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专题10词语成语包括熟语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词语成语包括熟语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0词语成语包括熟语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0词语成语(包括熟语)
【2021年】
1.(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
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
【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
【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B.不露声色C.或许D.留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孜孜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本处指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不知疲倦,所以运用正确。
B.不露声色:
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这里的陈述对象是器物,是说器物的拙朴,而不是指人,所以不露声色运用错误。
C.或许:
也许,不一定的意思。
这里是指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也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所以运用正确。
D.留存:
存留、保存。
本处指那些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保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所以运用正确。
故选B。
2.(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
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的生活作风。
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纸上谈兵受益匪浅自己动手勤俭节约
B.形同虚设受益匪浅身体力行吃苦耐劳
C.形同虚设不虚此行自己动手吃苦耐劳
D.纸上谈兵不虚此行身体力行勤俭节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纸上谈兵:
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形同虚设:
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此处指课程多流于书面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故选“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没有空跑这一趟。
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受益匪浅:
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此处指学生能从课程中获得很大好处,不局限于“此行”,应选“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指亲自动手劳作,能够让自己吃饱穿暖。
身体力行:
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此处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选“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勤俭节约:
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根据前文“减少食物浪费”可见,强调的是“节约”,故选“勤俭节约”。
故选A。
3.(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
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
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
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
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
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
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近在咫尺:
形容距离很近。
触手可及:
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
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空穴来风:
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
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非此即彼:
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取之不尽:
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
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
故选A。
4.(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互映衬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交相辉映:
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互相映衬:
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根据语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可知两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传统和现代”也是不分主次,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
喧闹无比:
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义。
热闹非凡:
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语境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的圈粉无数的火爆场面,选“热闹非凡”合适。
络绎不绝:
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连绵不断:
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语境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不断地进入直播间,选“络绎不绝”合适。
原汁原味:
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
汁醇味正:
形容菜肴美味。
根据后文形容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照应喻体,选“汁醇味正”合适。
故选D。
【2020年】
一、【2020·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
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
B.别具匠心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
C.十分独特才华横溢异彩纷呈不可或缺
D.十分独特才思敏捷奇光异彩弥足珍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
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
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①独具匠心: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十分独特:
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
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②才思敏捷:
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
才华横溢:
意思是很有才华。
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③异彩纷呈:
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
奇光异彩:
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④不可或缺:
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弥足珍贵:
形容十分珍贵。
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二、【2020·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
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
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
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
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乃至”,连词。
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
语境中是“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
“易于”,指可能性很大。
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选哪个都可以。
“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
“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
故选B。
三、【2020·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
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
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一脉相承:
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互为一体:
互相融合,成为一体。
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
”排除AD。
薪火相传:
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前赴后继:
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
排除B。
博大精深:
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繁荣昌盛: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卓尔不群: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故选C。
四、【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
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
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
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
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
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
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
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
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
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最常见。
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A.热衷左顾右盼局面
B.热衷眼花缭乱格局
C.热心眼花缭乱局面
D.热心左顾右盼格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犹醉心,沉迷,其后常搭配“于”,即“热衷于……”;“热心”,犹热情,谓有兴趣,肯尽力,积极主动,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常用于对事;从语境来看,“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于旅游”,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一信息可知,此处应是说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沉迷,应使用“热衷”。
第二处,“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语境“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可知,此处是形容面对这些密密匝匝旅馆的感觉,应使用“眼花缭乱”。
第三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形势,规模;“格局”,结构和格式;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全国要冲”“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结构格式,应使用“格局”。
故选B。
五、【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
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
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
“风生水起”使用不当。
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
C项,然而,连词。
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來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
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
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A。
六、【2020·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
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
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一言兴邦:
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
此处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不屈不挠:
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卑不亢:
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
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故选“不屈不挠”。
故选A。
【2019年】
一、【2019·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
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
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
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
【答案】D
【解析】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
故选D。
二、【2019·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