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568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学前幼儿园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树林的变化,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2.体验用压、抹、刮的方法表现春天的树林,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玩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树。

材料准备:

颜料、课件、KT板、龙卡板,音乐《春水》、《春野》,湿巾、玩色服装、篮子、刮刀、抽纸、纸篓、夹子、塑料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4分钟)

1.组织幼儿随着歌曲《春天在哪里》进入教室。

谈话引出主题。

师: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

(找到)春天在哪里?

(以孩子的点扩散范围)谁能告诉我?

(幼儿举手自由表达自己意见,引导幼儿说不一样的春天)。

小结:

春天藏在花丛中,藏在大树上……

2.课件导入,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师:

我也去寻找春天了,并且把我看到的春天拍了下来,请你们来看看我找到的春天吧(就图片的色彩、形状的比喻,引导幼儿有具像的印象)

播放幻灯片1,引导幼儿发现图片1、2、3树,感受春天树木的特征及发现树木的造型美,柳树(柳条下垂)、杨树(树干笔直有力)、榆树(树干弯弯曲曲)

播放幻灯片2-3,引导幼儿发现与第一张幻灯片的不同,樱花树、桃树、梨树。

(第一张是绿色的树,第二张是各色的花树,丰富幼儿对树的认识)。

播放幻灯片4,引导幼儿发现花海的色彩美。

播放幻灯片5,(播放音乐春水)

小结: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春天来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小草偷偷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旁边各色的郁金香,玫瑰花争奇斗艳。

旁边的树林里,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翠绿的海洋。

粉色的桃树、白色的杏树,点缀在树丛间。

许许多多的树和花在一起描绘出了美丽的春天,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卷啊!

二、基本部分(19分钟)

(一)第一次创作(8分钟)

1.介绍绘画要求。

(1分钟)

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让自己走进了画里,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寻找到的春天画下来吧,;老师已经帮小朋友把颜料洒在了画板上,请小朋友们用你的小手压一压,抹一抹,看看会描绘出美丽的春天吗?

2.播放背景音乐《春野》,幼儿作画。

(5分钟)

3.集体欣赏作品(2分钟)

哪里是你画的?

像什么?

(2)第二次创作(11分钟)

1.介绍绘画工具和要求。

(4分钟)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我们的画里有大树,有小花,那我们就把他们从画里找出来吧。

绘画之前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新的绘画工具,你们认识吗?

(刮刀)

教师示范:

用刮刀刮出大树的树干和树枝。

用刮刀的不同侧面刮出粗细不同的树干和树枝,刮一下,从报纸上擦一下。

强调刮画要求:

(1)刮出造型不一,高矮不同的大树。

(2)每人拿一个刮板,一张报纸,刮一下,从报纸上擦一下,保持刮板干净,用完把刮板放回到颜色盘中,把报纸放到纸篓里。

(3)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卫生,颜料弄到手上,要用湿巾擦干净。

2.播放背景音乐《春野》,幼儿作画。

(5分钟)

3.集体欣赏作品。

(2分钟)

三、结束部分(2分钟)

小结:

我们用压、抹、刮的方法集体创作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为它取个名字吧:

选择并书写名字。

春天的树林,

(播放《春水》)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一派春的气息,红的花,绿的草,涓涓小溪,明媚的阳光,五颜的色彩,悦耳的鸟鸣虫笛,春天是如此的美丽,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画继续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吧。

【学情分析】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

1.知识点分析

现在正属于春季,万紫千红的春天给孩子们带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美丽和好奇。

绿油油的小草,重新焕发生机的大树,开满花朵的树,五颜六色的花……春天为幼儿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创造了丰富条件。

基于以上考虑,我选取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中的花草树木的变化作为题材,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大胆创作表现春天景物的变化,让幼儿在玩色中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充分的感受美、表现美。

2.幼儿知识储备情况

幼儿乐于探究春天里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多种变化,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春天来了,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课前老师带领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环境中发芽、开花的柳条、迎春花、桃花等,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讨论、比较、发现它们的生长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有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我把大胆的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创造作为重点展开活动。

3.课堂生成期望值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希望幼儿通过看看、说说、想想,让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尝试使用新的绘画工具。

同时采用集体创作的方法,让幼儿展示集体的大幅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审美情趣,体现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操作、分享中也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情感。

4.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

开始部分:

引导幼儿从图片中找到春天的气息,为指导幼儿发现春天的变化,我就图片的色彩、形状的比喻,引导幼儿有具像的印象。

小结时为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更深地理解春天的美。

我采用配乐散文的方式创设意境美:

舒缓优美的音乐,如诗如画般美丽的树林,为幼儿创设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

我也去寻找春天了,并且把我看到的春天拍了下来,请你们来看看我找到的春天吧(就图片的色彩、形状的比喻,引导幼儿有具像的印象)

播放幻灯片1,引导幼儿发现图片1、2、3树,感受春天树木的特征及发现树木的造型美,柳树(柳条下垂)、杨树(树干笔直有力)、榆树(树干弯弯曲曲)

播放幻灯片2-3,引导幼儿发现与第一张幻灯片的不同,樱花树、桃树、梨树。

(第一张是绿色的树,第二张是各色的花树,丰富幼儿对树的认识)。

播放幻灯片4,(引导幼儿发现花海的色彩美)

播放幻灯片5,(播放音乐春水,配乐散文)

小结: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春天来了,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小草偷偷的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旁边各色的郁金香,玫瑰花争奇斗艳。

旁边的树林里,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翠绿的海洋。

粉色的桃树、白色的杏树,点缀在树丛间。

许许多多的树和花在一起描绘出了美丽的春天,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卷啊!

基本部分:

新工具的使用成为一个未知的问题。

因此绘画工具的介绍和示范和要求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介绍绘画工具和要求。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我们的画里有大树,有小花,那我们就把他们从画里找出来吧。

绘画之前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新的绘画工具,你们认识吗?

(刮刀)

引导幼儿观察刮刀的外形。

教师示范:

用刮刀刮出大树的树干和树枝。

用刮刀的不同侧面刮出粗细不同的树干和树枝,刮一下,从报纸上擦一下。

强调刮画要求:

(1)刮出造型不一,高矮不同的大树。

(4)每人拿一个刮板,一张报纸,刮一下,从报纸上擦一下,保持刮板干净,用完把刮板放回到颜色盘中,把报纸放到纸篓里。

(5)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卫生,颜料弄到手上,要用湿巾擦干净。

 

【教材分析】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他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而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美的快乐。

现在正属于春季,万紫千红的春天给孩子们带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美丽和好奇。

绿油油的小草,重新焕发生机的大树,开满花朵的树,五颜六色的花,飞翔的小鸟……春天为幼儿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创造了丰富条件。

幼儿乐于探究春天里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多种变化,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并能大胆的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技能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如《新纲要》中所说的,“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美、表现美我设计了这节艺术活动。

本次我选取的是省编教材中班下主题三《春天来了》中(《春天在哪里》)的一节活动,本节活动旨在让幼儿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让幼儿在玩色中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压一压、抹一抹、刮一刮的方法表现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绚丽多彩,从而借助美术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

本节美术创作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

当大幅《春天树林》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让身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让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新的绘画工具——刮刀,刮刀的正确使用对从未接触过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虽然略有难度,但《指南》指出,“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尊重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喜欢并参与活动其中,就是达到了艺术教育的目标。

【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是一节美术创作活动,细致的观察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整节活动我采用的是观察分析——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的。

在观察分析环节:

通过观看图片,引导欣赏。

老师以提问启发幼儿思考、议论,让幼儿掌握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树木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在思考和议论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智能。

同时通过欣赏春天美丽的树、花、草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发展自然观察者智能。

老师的小结帮助幼儿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更深地理解春天的美。

小结通过配乐散文所创设的意境美:

舒缓优美的音乐,如诗如画般美丽的树林,为幼儿创设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谐。

欣赏完配乐散文时,孩子们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啊!

太美了!

”通过配乐欣赏优美的音乐,不仅让幼儿心情愉悦,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智能。

在集体创作环节:

绘画材料的选用,非常适合表现:

利用玩色的特殊效果和刮画产生的油画感觉,增添了画面效果,让幼儿产生极大的兴趣。

绘画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

当大幅春天树林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让身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让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

整节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幼儿以线索的启迪,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让幼儿看、想、说春天的树林,听舒缓优美、引人入胜的配乐散文。

让幼儿眼观、耳听和心领神会地去感受春天、发现美、欣赏美,身临其境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孩子们在欣赏时表情是陶醉、神往,创作时是好奇、专注且投入,欣赏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是在以后工作中要注意的:

1.教师示范新的绘画工具时,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着重强调。

2.缺乏有针对性的回应语。

总之,本节教育活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材料准备充足、全面,教学难度适合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积极高涨。

本节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