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docx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2013年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2013年对31中来说是特殊的一年,离开了建设7年的校区,搬入山脚下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提上了学校长期发展与建设的日程。
因学校迁入新校址不足半年,现对已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总结,对未来将要进行的文化建设学校将争取资金的投入,力求使学校的文化建设适合新时代高中生成长需要,并能起到文化环境育人的效果。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
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所好的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
一、学校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始建于1972年,是一所完全中学,隶属于水磨沟区。
2013年8月初中部与高中部分离,初中部留在原址成立八中七坊街分校,高中部迁入新校区称为第三十一高级中学。
第三十一中学有41年的历史,但由于迁址和初高中剥离,又是一所崭新的高级中学。
三十一新校区总投资近3000万元,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拥有集教学、办公、实验一体的教学楼1幢,可容纳28个教学班,建有300人集会的阶梯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各1间、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各2间,音美功能室3间、形体室1间、健身室1间,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各1间;建有可容纳近250人就餐的现代化食堂;配有专用燃气供暖锅炉。
操场建有塑胶跑道278米,篮球场4块;新校址是一所设计美观大方,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
但新校址落成的时间毕竟还很短,学校迁到新址时,可以说校园除主体楼群、操场和基本的办公设备外,功能室由于设备的问题,基本不能投入使用。
经过2个多月的建设,目前篮球场已能投入使用,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正在装修、实验室的设备也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到位。
我们渴望校园文化似一棵参天大树,根系饱满发达,主干粗壮有力,它的每一片枝叶都能照出一片绿荫,并能吸纳阳光,吞吐精气,使整棵大树蓬蓬勃勃,焕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
为此,学校按照“校园建设整体美、绿色植物环境美、名人佳作艺术美、人际和谐文明美、文明礼貌心灵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思路联系传媒公司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创建花园式学校,并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校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校园文化理论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2、“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
“校园文化是指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
3、“校园生活存在方式说”:
“校园文化指在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
4、、“价值观核心说”:
“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
(二)高中校园文化的界定及特征
根据高中教育的性质,针对高中教育的对象和高中校园的特点,结合校园文化的观点,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位环境圈,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员工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区域特点和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制约着所有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
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模式的基调是“人”,内容是“文化”,核心是“素质教育观”,原则是“灵活、多变的基础性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存在的客观性。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客观的和独立的。
2、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其教育对象是高中学生。
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文化活动内容也应具有相应的基础性。
3、形式的多样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其文化活动形式应是多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4、明确的规范性。
由于学校办学的目的性较强,就使得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必须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5、鲜明的时代性。
校园文化也应反映鲜明的时代风貌。
6、特定的区域性。
由于受特定的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也应突出区域性特点。
7、发展的渐进性。
校园文化不应是一种静态的。
它也应在各种文化内容和条件下,朝着一定的目标迈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江泽民同志指出: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我国教育方针所指的全面发展,是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获得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四、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
德育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校园德育文化网络建设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
要实现德育目标,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必须多层次、多渠道地组建校园德育文化网络,这是建设校园德育文化的根本保证。
1.校内网络。
校内德育网络是指将校内各种德育因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①由校党政领导组成的德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计划,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
②由学校德育处、团委负责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和考核。
③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负责班级德育文化建设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④教辅人员、服务人员为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创设有利的条件。
2.校外网络。
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所构成的社区教育力量的某种联合体。
①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
定期举办教育知识讲座和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②与街道签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加强与居委会、派出所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社区的活动表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③聘请法制副校长。
定期为师生员工讲授法律法规知识。
④加强与其它学校的联谊,结成了“手拉手,心连心”兄弟学校,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容
德育文化的内容由校内、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侧重于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校外侧重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校园德育文化的种类
1、作风类。
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
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2、规范类。
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四有”人才的奠基石。
3、时政类。
主要包括对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的了解。
加强学生对时政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具体体现。
4、认知类。
主要是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锦锈河山的热爱、提高对一般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德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知的功能。
学生参与德育文化活动,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
2、积极引导的功能。
德育文化的氛围就是将呆板僵化的说理融入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这既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观。
3、凝心聚力的功能。
现代中学生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个性强、自理能力弱、缺乏合作意识。
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
4、行为控制的功能。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他们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五、校园文化中的活动形态文化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动态性。
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校园人,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
长时间的单一的静态性的校园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单一的说教,学生也极易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
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所期盼的是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取各种知识和才能的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种类
1、学科类。
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设置了演讲与口才、英语电影赏析、生活化学、几何选讲、摄影等选修课,我们在这一类的活动中开展了诗歌朗诵演讲、论文答辩、英语电影配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艺术类。
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舞台,开展了唱歌、摄影、器乐、美术等选修课,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师生摄影展、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
3、科普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将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4、康体类。
强健的体魄不但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更是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
也是学生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坚定基础。
将学校平时每天的课间操、眼保健操与课外活动健美操队、篮球队、田径队有机结合,使学生健康成长。
5、文史类。
小学校园文化中的文史类活动主要是指将民族文化中的基础性的文学、通过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
校园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的校刊、校园广播站的播音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
6、生活类。
主要是指学生的在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学生的在校生活强调以接受生活基本知识和集体生活为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则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基础上以实践为主。
六、校园文化中的环境设施文化
校园环境设施文化属于校园物质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存在形式。
校园环境设施文化中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也应突出地反映某种教育价值观。
(一)学校园环境设施文化的内容
1、校园建筑与布局
“建筑是一种艺术。
”校园建筑更要体现出艺术性。
不但要体现出朴素、典雅、鲜明、协调、造型新颖等艺术风格,更要富有教育意义。
进入学校,拾级而上,台阶两侧的鲜花,宣告美好一天的开始,蓝天下飘扬的红旗,红白线间的教学楼与白塔山相衬托,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草坪与活动的学生相映成趣,校园的布局让人赏心悦目。
2、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
校舍内部陈设包括室内外墙壁,走廊墙壁的利用,橱窗、名人挂像、警示牌的布置,教师办公室的装饰与布置,各专用教室的合理位置和内部陈设等。
校舍内部的陈设应做到:
精、准、美。
精:
橱窗的内容,名人挂像的选择等应精选、简洁。
准:
校舍内部物品摆放、悬挂的位置要准确、醒目。
美:
校舍内部的陈设应与校园的布局和谐、统一,要规范、协调
教室的布置突出洁净、明亮,以蓝色为基础,统一布置地图、国旗、班级公示牌、流动红旗、班主任寄语等,并凸显个性化和人性化,如板报的布置和窗台花卉的布置,每班配有杂物柜。
教师办公室布置要求统一、整齐、温馨,各办公室有花卉点缀和美化,每个年级配有谈心室。
3、校园的绿化与美化
好的学校要像花园一样美丽。
一位教育家说,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学校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办学资源,它对学校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校园就应当成为花朵盛开的地方,成为希望放飞的摇篮。
①校园的绿化。
首先学校应该合理地规划绿化面积和场地;其次,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花、草、树木;第三、有目的地开展植树、养花、种草活动;第四、应加强绿化管理。
②校园的美化。
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师生员工应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第二、校园的规划、布局、陈设应科学、合理、规范;第三、校园应无污染、无异味。
(二)校园环境设施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校园中的环境,它们不但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
1、潜在的育人功能,科学、规范、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体现了学校精神文明的风貌,而且作为一种自然的力量,起着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当一名入学就在校园中栽下一棵小树苗的学生,一天天地看着在自己亲手呵护下的小树苗与自己一起成长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轻松、愉悦,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
七、反思
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挖掘校园文化的潜在功能,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这是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1、在学校层面上,通过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及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演讲赛、广播操等大型活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同时我们又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各班提出班级口号、设计橱窗宣传内容等形式,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已凸现出校园文化建设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中的巨大作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对师生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潜移默化的内化功能。
2、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用某一种方法发挥其育人作用的,而是在一个系统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等等加以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反复地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磨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主导,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优化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需要说明的问题:
(1)教学楼内的楼道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目前暂未实施,一是因为搬入新校区时间较短来不及进行,而且目前天气条件不允许,二是学校想更好进行两方面的建设并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必须通过深思与反复论证形成成熟的方案,故在下学期进行,
(2)由于资金的制约,目前学校的阶梯教室、形体室、健身室设备投入和装修暂无进展,这在很大程度影响学校大型活动的开展、学校已将此列入2014年计划,正在积极筹划向上级申请资金与政策的支持。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
2013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