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利水渗湿药.docx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利水渗湿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利水渗湿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利水渗湿药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前言
一、概念:
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分类:
1.利水消肿药。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
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
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疸。
三、注意:
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利水渗湿: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
健脾:
脾虚证。
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安神:
心脾两虚之失眠、心悸。
薏苡仁
利水渗湿:
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健脾止泻:
脾虚泄泻(炒用)
湿温病邪在气分。
除痹:
湿痹筋脉拘挛。
清热排脓:
肺痈、肠痈。
泽泻
利水渗湿: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泄热:
泄肾与膀胱湿热,治下焦湿热之黄白带下,小便淋浊。
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利水渗湿(作用强于茯苓):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
常与茯苓相须为用。
无水湿者慎服。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利水通淋(甘而滑利,气寒清热,性专降泄。
):
①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②水肿、小便不利。
渗湿止泻:
暑湿泄泻。
清肝明目:
①肝经风热目赤肿痛;②肝肾不足目暗昏花。
清肺化痰:
肺热咳嗽痰多。
注意:
包煎。
孕妇慎服。
滑石
利水通淋(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
湿热淋证,小便涩痛。
清热解暑:
①暑热烦渴;
②湿温初起。
湿热泄泻。
外用清热收敛:
湿疮、湿疹、痱子。
注意:
包煎。
孕妇慎服。
滑石配生甘草:
两药合用,既清利暑热,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车前子与滑石的比较
二药均性味甘寒、质滑利,均能利尿通淋。
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治湿热淋证之常品。
其中车前子:
长于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肝肾亏损目暗昏花,痰热咳嗽。
而滑石:
长于清热解暑,治暑湿、湿温;祛湿敛疮(外用),治湿疹、湿疮、痱子。
木通
利水通淋:
①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②脚气肿胀、小便不利。
泄热:
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湿热痹痛。
通经下乳:
①血瘀经闭;②湿热痹痛;③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用量:
3~6g。
通草
甘、淡、微寒,性质平和。
利水通淋:
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
湿温证,水肿尿少。
通气下乳:
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海金沙
海金沙科藤本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利尿通淋止痛:
善通利小便而止痛,并兼排石,为治淋证涩痛与水肿所常用,兼尿道涩痛者尤佳。
注意:
包煎
石韦
利尿通淋:
热淋、石淋、血淋。
既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治淋证涩痛及血热出血常用,血淋、尿血尤佳;又清肺热,治肺热咳嗽等证。
清肺止咳:
肺热咳喘。
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崩漏、衄血、尿血。
萆薢
本品味苦泄降,性平不偏,入肝胃与膀胱经。
既除下焦之湿而分清祛浊,为治膏淋、白浊及湿盛带下之要药;又祛筋骨肌肉之风湿而通痹止痛,为治风湿痹痛之佳品。
利湿浊,祛风湿。
主治病证
(1)膏淋,白浊。
(2)湿盛带下。
(3)风湿痹痛。
瞿麦
利尿通淋:
热淋,血淋,石淋。
破血通经:
瘀阻闭经,月经不调。
注意:
孕妇忌用。
萹蓄
利尿通淋:
小便淋沥涩痛及血淋,湿热淋证。
杀虫止痒:
①湿疹阴痒;②虫积腹痛。
蛔虫病,蛲虫病。
地肤子
利尿通淋:
善治热淋。
祛风止痒:
应用于湿疹,风疹,皮肤瘙痒,阴痒。
灯心草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主治病证
(1)热淋。
(2)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清利,故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忌服。
冬葵子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湿热淋证,水肿。
(2)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3)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滑利,故孕妇及脾虚便溏者慎服。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茵陈蒿)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要药,又治湿温,湿疮,湿疹。
善清利湿热而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广金钱草(金钱草)
清热除湿,利湿退黄:
湿热黄疸。
痈肿、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利尿通淋:
善治石淋(泌尿系结石)肝胆结石。
连钱草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病证
(1)石淋,热淋。
(2)湿热黄疸。
(3)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一、概念:
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证的药物。
二、药性特点:
多性凉(血遇寒则凝),多炭药(血见黑则止),多归肝、心经。
三、分类:
1.凉血止血药:
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
2.化瘀止血药:
适用于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的出血证。
症见反复出血不止,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经闭及心腹疼痛等证。
3.收敛止血药:
广泛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尤为虚损不足,出血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外伤出血等。
4.温经止血药: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凉血止血——应用:
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特点:
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散瘀消痈——热毒疮痈。
大蓟
凉血止血——特点:
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应用:
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散瘀消痈——热毒痈肿。
地榆
苦、酸,微寒。
凉血止血——下焦热盛所致的便血、痔血及崩漏等。
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
解毒敛疮——特点:
“家有地榆皮,不怕烫破皮”。
应用:
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皮肤溃烂。
【配伍】
地榆配槐角:
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
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疮出血及便血。
槐花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地榆与槐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二药均能凉血止血,常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所常用。
不同点:
地榆兼有酸味,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槐花又能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等。
白茅根
凉血止血——应用:
血热妄行的尿血及吐血、衄血等。
清热生津——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利尿通淋——热淋涩痛,水肿及湿热黄疸等。
侧柏叶
凉血止血——各种内外出血证,善治咳血。
烫伤及脱发(外用)
祛痰止咳——肺热咳嗽,痰稠难咯。
苎麻根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长于治妇科出血。
清热安胎——胎热不安,胎漏下血。
利尿解毒——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甘、微苦,温。
化瘀止血——特点:
止血而不留瘀。
应用:
各种内外出血证。
活血定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胸腹刺痛。
还兼补虚而强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血热夹瘀的吐血、衄血及崩漏等出血证。
通经——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
炒炭化瘀凉血而止血,治血瘀夹热之出血;生用则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
蒲黄
干燥花粉。
活血祛瘀,收敛止血——①各种内外出血证。
②瘀血所致心腹疼痛,产后腹痛及痛经等。
利尿通淋——血淋涩痛。
【配伍】
蒲黄配五灵脂:
蒲黄性平,生用活血化瘀而止血,炒用收涩止血略兼化瘀;五灵脂性温,生用活血止痛,炒用功偏化瘀止血。
两药相合,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景天三七
【功效】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主治病证】
(1)各种出血证。
(2)跌打损伤。
(3)心悸、失眠,烦躁不安。
(4)疮肿,蜂蝎螫伤。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苦、甘、涩,寒。
收敛止血——特点:
善治肺胃出血。
应用:
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
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消肿生肌——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及肛裂。
【配伍】
白及配三七:
白及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
两药相合,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
白及功能收敛止血、生肌;海螵蛸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
两药相合,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仙鹤草
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
截疟止痢——久泻,久痢;疟疾。
解毒——痈肿疮毒。
杀虫——滴虫性阴道炎及阴部湿痒等。
补虚——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棕榈炭
苦、涩,平。
收敛止血——特点:
收涩性强,容易留瘀。
应用:
崩漏等无瘀滞的出血证。
年久败棕入药尤妙
紫珠叶
【性能特点】本品苦凉清泄,味涩收敛,入肝、肺、胃经。
既凉血收敛而止血,又清热解毒而疗疮。
治血热出血,属肺胃蕴热者尤佳;
【功效】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烧烫伤,疮疡肿毒。
血余炭
收敛化瘀止血——特点:
止血而不留瘀。
应用:
衄血、咯血、吐血、崩漏等出血证。
利尿——小便不利。
血淋
注意:
研末服,每次1.5~3g。
胃弱者慎服。
藕节
收敛止血——特点:
止血不留瘀。
应用:
咯血、吐血、衄血等多种出血证。
鸡冠花
【功效】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主治病证】
(1)吐血,崩漏,便血,痔疮出血。
(2)赤白带下。
(3)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收涩力强,故出血兼瘀者慎服。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特点:
善暖下焦胞宫,尤宜于妇女崩漏下血。
应用:
崩漏等虚寒性出血证。
胎漏。
散寒止痛——下焦虚寒,脘腹冷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及宫冷不孕等。
此外,用于温灸。
炮姜
温经止血——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出血病。
温中止痛——虚寒性腹痛、腹泻。
生姜、干姜、炮姜
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
不同点:
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寒,又能止呕,为治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干姜为姜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辛散力减弱,长于温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