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3113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docx

成都信息工程工程导论2实验报告

工程导论2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1.电阻特性实验

组长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用时

同组其他成员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1利用万用表和直流电源,认知电阻色环;

2通过测量串并联阻值、分压的变化验证欧姆定律;

3了解电阻功率特性。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万用表、直流电源;

2.学会认知电阻;

3.了解电阻的特性。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读出并记录几种电阻的色环,写出理论阻值,用万用表测量实际电阻,并记录,分析相对误差。

2.串联2个电阻,测量并记录理论值、实际值、相对误差。

3.并联2个电阻,测量并记录理论值、实际值、相对误差。

4.电阻与万用表串联接直流电源,测量流经电阻的电流值,验证欧姆定律。

5.先将可调电源调节为输出0V,再用220Ω电阻与万用表(电流档)串联接可调电源,用手捏住电阻,逐渐增大输出电压,观察电流与输出电压同步增大,体会电阻上的温度变化并记录。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

电阻色环

色环读数

理论阻值(Ω)

测量阻值(Ω)

相对误差(%)

棕黑黑红棕

1002

10k

9.80k

0.2%

棕黑黑棕棕

1001

1k

0.98k

2%

红红黑红棕

2202

22k

21.3k

3.2%

棕黑黑橙棕

1003

100k

97.5k

2.5%

红红黑黑棕

2200

220

216

1.8%

2.

电阻

理论值(Ω)

测量值(Ω)

相对

误差(%)

电源

电压(V)

分压

电压(V)

电流(mA)

欧姆定律

U=I*R

串联

10k+10k

19.33k

3.35%

5

2.45

0.24

4.64

1k+1k

1.965k

1.75%

5

2.51

2.49

4.89

并联

10k,10k

4.86k

2.8%

5

5.02

1.00

4.86

1k,1k

0.495k

1%

5

5.05

9.89

4.90

3.220Ω电阻功率实验:

电压

5V

10V

15V

20V

电流

0.02

0.04

0.07

0.09

手感温度描述

微热

烫手

很烫,烧出味儿

很烫,冒烟了

实验名称

2.电容特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如图:

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C、示波器B,了解电容的耦合作用和滤波作用。

 

图1图2

二、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2.学会认知电容;

3.了解电容的特性。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1连接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容和示波器,将函数发生器设置成方波输出,分别改变电容值和函数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观察并记录示波器波形。

2.按图2连接函数信号发生器、阻容电路和示波器,分别改变电阻值、电容值和函数发生器输出的频率,观察并记录示波器波形。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电容104,改变函数发生器频率

结论:

电容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频率越大,电容对其影响越小。

频率

波形

1000Hz

10

Hz

100

Hz

1

Hz

2.函数发生器频率10Hz,改变电容

结论:

频率相同时,电容越小,耦合效果越好。

频率

波形

47u

10u

1u

104

3.电阻220,函数发生器频率1kHz,改变电容

结论:

对同一频率的波,电容越大,滤波作用越强。

频率

波形

47u

10u

1u

104

4.电容10u,电阻1kHz,改变函数发生器频率

结论:

相同的电容,对频率高的信号的滤波作用强。

频率

波形

1000Hz

10

Hz

100

Hz

1

Hz

实验名称

3.LED特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如图:

利用直流电源、万用表,了解LED的特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电流与LED亮度的关系;

2.了解LED正负极的区分;

3.掌握在不同电压下为LED限流需用多大的电阻;

4.测量不同颜色LED的正向导通压降。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观察LED外形,确认正负极。

2.串联LED和1k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15V,测量LED导通压降,计算流过LED的电流,观察亮度的变化。

3.串联LED和220Ω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8V,测量LED导通压降,计算流过LED的电流,观察亮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串联LED和1k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15V

电压(V)

2

5

10

15

红LED

1.636

1.736

1.779

1.804

绿LED

1.728

1.832

1.869

1.887

电流(mA)

0.039

0.329

0.834

1.358

亮度描述

红灯:

发微光

绿灯:

基本不亮

红灯:

较亮

绿灯:

弱光

红灯:

明亮

绿灯:

微亮

红灯:

非常亮

绿灯:

较亮

2.串联LED和220Ω电阻,调节直流电源输出2~8V

电压(V)

2

4

6

8

红LED

1.781

1.939

2.00

2.03

绿LED

1.856

1.969

2.00

2.02

电流(mA)

0.734

8.92

17.365

26.9

亮度描述

红灯:

微亮

绿灯:

微亮

红灯:

较亮

绿灯:

较亮

红灯:

明亮

绿灯:

明亮

红灯:

非常亮

绿灯:

明亮

3.LED正负极描述:

4.红色LED正向导通压降:

1.6V左右绿色LED正向导通压降:

1.8V左右

实验名称

4.三极管电流放大和开关特性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利用直流电源、万用表,了解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和开关特性。

图1图2

二、实验目的:

1.学会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2.了解三极管三极管放大作用;

3.了解三极管饱和导通时的开关作用。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测量三极管放大倍数;

2.图2中改变开关的接触点,测量R1上的压降,计算三极管基极电流和R1上的电流,计算放大倍数并记录,分析原因;

3.图1中改变R22阻值,观察LED的亮度是否变化,R2上的压降是否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三极管放大倍数测量值:

216

2.三极管电流放大实验记录

结论:

三极管对电流有放大作用,放大倍数约200倍左右。

基极电阻

集电极电阻压降

集电极电流

基极电流

实际放大倍数

100k

1.85V

8.71mA

0.04mA

217.75

200k

0.96V

4.38mA

0.034mA

128.82

3.三极管饱和导通(开关)实验记录

结论:

三极管具有开关作用,当饱和导通时,R2两端的压降基本不变,随着电流增大,LED灯

基极电阻

100k

22k

10k

1k

220

R2压降(V)

3.00

3.04

3.06

3.02

3.05

集电极电流

1mA

40mA

106mA

1.3mA

5.2mA

LED亮度

微亮

暗亮

较亮

非常亮

亮度也增大。

实验名称

5.断线报警电路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开关S3,观察记录蜂鸣器的工作状态,

用万用表测量蜂鸣器工作电流。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三极管导通条件;

2.了解断线报警电路工作原理;

3.了解蜂鸣器工作电流。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开关S3,观察记录S3通断时对应的蜂鸣器状态;

2.测量蜂鸣器工作电流。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断线报警电路工作记录

结论:

三极管导通条件是基极和发射极间电压降达到0.7V,此时三极管工作于饱和状态。

S3开关状态

闭合

断开

蜂鸣器

不响

2.蜂鸣器鸣响时的电流值:

15.81mA

实验名称

6.延时关灯电路实验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按一下S2,LED灯点亮,并延时一段时间,自动熄灭。

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改变C6和R19,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总结规律。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的储能作用;

2.了解电阻、电容参数对放电时间的影响。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按一下S2;

2.改变C6容值,观察并记录LED的点亮时间的变化;

3.改变R19阻值,观察并记录LED的点亮时间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R19=100k,改变C6容值,LED点亮时间记录

结论:

电阻一定时,电容越大,延迟时间久越长。

电容值

47u

10u

1u

104

LED点亮时间

55.0s

10.8s

2.2s

基本无延时

2.C=10u,改变R19值,LED点亮时间记录

2.C=10u,改变R19值,LED点亮时间记录

R19阻值

100k

22k

10k

1k

220

LED点亮时间

10.2s

6.7s

3.8s

3.9s

4.0s

结论:

电容一定时,电阻越小,延迟时间越短。

 

实验名称

呼吸灯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5V电源,2个LED灯交替点亮。

用示波器黑笔接地,红笔分别接C4的正负极,观察记录波形;

改变C4和R14,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总结规律;

改变电源电压,观察工作电压范围,记录LED交替闪烁的频率变化,并说明原因。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呼吸灯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阻、电容参数对闪烁频率的影响;

3.学会使用双踪示波器对波形做同步分析。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步骤、方法):

1.按图搭接各元件,接通电源;

2.用示波器黑笔接地,红笔分别接C4的正负极,观察记录波形;

3.改变C4和R14,观察记录LED灯点亮的时间,总结规律;

4.改变电源电压,观察工作电压范围,记录LED交替闪烁的频率变化,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纪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VCC=5v,C4=47u,R14=22k,电容正端波形

VCC=2v,C4=47u,R14=22k电容负端波形

VCC=5v,C4=47u,R14=22k负端

VCC=2v,C4=47u,R14=22k正端

VCC=10v,C4=47u,R14=22k负端

VCC=15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