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期末复习.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期末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件期末复习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一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促进相关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促进相关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组织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从不同角度反思对这些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接着通过精心安排的28道习题引导学生在练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知识线索、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应用水平。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分数和小数的含义,增强用分数和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体会数概念的扩展及其价值。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技能;进一步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丰富对年、月、日,24时计时法,以及千米和吨的认识,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单位换算,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一些与周长和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汇总以及简单的数据排列、分组的方法,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分数和小数的含义,增强用分数和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体会数概念的扩展及其价值。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技能;进一步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丰富对年、月、日,24时计时法,以及千米和吨的认识,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单位换算,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一些与周长和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汇总以及简单的数据排列、分组的方法,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三
单元设计意图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以及“回顾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自主整理本学期内容,自主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要求学生填写表格,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有助于学生形成回顾与反思的意识,培养整理和反思的能力,促进师生间的民主交流,进而使接下来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引导学生围绕“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以及“回顾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自主整理本学期内容,自主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要求学生填写表格,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有助于学生形成回顾与反思的意识,培养整理和反思的能力,促进师生间的民主交流,进而使接下来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单元目标
达成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混合运算
教时
1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自身学习情况的习惯和能力,提高整理和复习的效率。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及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与
难点
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混合运算。
难点:
正确计算乘法和混合运算的得数。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谈话导入。
谈话:
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学期我们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把复习情况记录在报告单里,大家准备好了吗?
师揭题:
本节课我们要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的内容。
小组讨论。
讲述:
看来同学们都对我们这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复习情况,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需要补充的。
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提问: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知识?
学得最好的是哪部分知识?
你觉得哪些知识有困难?
(指名汇报)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题。
提问: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3题。
归纳混合运算的顺序:
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指名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先让学生结合算式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最后集体订正。
小结:
像20×40,我们可以先算2×4,再在得数的后面补上两个0。
口算50×60时要注意,得数的末尾有3个0.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计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用交换乘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04页“期末复习”第4题。
要求:
不计算,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师注意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
2.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5题。
3.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6题。
先读题,理解题意,再估一估,最后独立解答。
让学生先读题,再列式解答
师讲解:
把39看成40,把88看成90,那么39与88的积大约是3600,但不高于3600,所以估计是够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指名说说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乘法和混合运算复习
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年、月、日与千米和吨复习
教时
1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在复习中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米和吨的认识,并能熟练地进行换算。
2.进一步掌握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与
难点
重点:
掌握相关单位的进率、换算或改写。
难点:
不同计时法的改写和相邻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包括24时计时法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千米和吨的知识。
揭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几方面的内容。
二、复习年、月、日
1、回顾内容
(1)谈话: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提问:
平年闰年是怎样确定的,有什么规律?
二月的天数特殊在哪里?
你是怎样记忆大月和小月的?
(2)回顾:
24时计时法有哪些知识?
24时计时法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
怎样求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2、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7题。
3.口答,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
2013,1996,2014,2020,2100
4、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
上午9时,晚上8时,夜里12时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0:
0013:
0023:
00
交流:
把你认识的和已经掌握的和大家交流,互相补充。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独立读题,填空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判断的。
指名板演
师引导归纳:
年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通常每4年一闰,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而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指名说说各式怎样想的。
集体交流
三、复习千米和吨
1、整理单位
(1)提问:
千米和吨各是什么单位?
1千米大约有多长?
哪些物体的质量用吨做单位?
(2)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质量单位呢?
2、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8题。
(2)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结合图下的文字信息和问题,找出图中的有效信息。
引导:
钟面从几时到几时,经过了多长时间?
(3)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说说进率,并说出换算的思考过程,完成后进行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读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条件,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说说思考的方法。
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年、月、日和千米、吨复习
一年有12个月。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大月小月平月(闰月)1千米=1000米
31天30天28天(29天)1吨=1000千克
1、3、5、7、8、10、124、6、9、112月
7个4个1个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时
1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能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分数、小数的含义;发展数感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应用学会的知识思考、解释,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与
难点
重难点:
简单的分数、小数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知识系统整理
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复习分数。
引导回顾:
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1)完成教材第105页“期末复习”第11题。
(2)完成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2题。
追问:
拿出12跟的几分之几要怎样拿?
2.复习小数。
提问:
1/10写成小数是多少?
(0.1)3/10写成小数是多少?
(0.3)
(1)完成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直线上已经表示出的数,说说0.1表示什么意思,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不一样。
(2)完成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比较4个小数的大小。
(3)完成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5题。
(4)完成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提问:
你能用小数表示两种布各买了多少米吗?
(8分米是1米的8/10,是0.8米,1米4分米是1.4米)
追问:
买这两种布一共要付多少元?
3.6+6.2=9.8(元)
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进行独立填写。
同桌合作,一人按要求拿出小棒,另一个人观察拿的是否正确,记录每次的根数。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分别拿出它的1/3,2/3,1/6,5/6。
要求:
说说每次拿出几根?
回顾:
小数中的圆点叫作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出示数轴,独立填写
说一说:
谁第一?
谁第二?
谁第三?
让学生先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再涂色。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分数的含义
交流:
第一次拿了几根?
指名汇报:
1/3是把12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12÷3=4(根);2/3表示这样的两份,是12÷3×2=8(根)。
集体交流,说说想法。
指出:
比较小数大小,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比较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比较大。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第15题
明确要求,数出一共有24格
2、第16题
(1)读题,说说知道了些什么,要求怎样做?
(2)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追问:
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独立按要求涂色
交流:
每种颜色的涂了多少格?
交流:
各买了多少米?
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分数——平均分成几份里的1份或几份
小数大小:
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
教时
1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面积的含义,并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
难点
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等基础知识。
难点:
体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知识系统整理
谈话:
本节课我们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知识。
(1)提问:
什么是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说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是什么?
2.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6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周长单位和面积单位。
(2)完成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里交流并互相评价。
先让学生说说进率,再填写,最后交流是怎么转换的。
指出: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
面积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19题。
2.完成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20题。
(1)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2)思考: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21题。
(1)让学生读题,说说题意。
(2)让学生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让学生将两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说说拼成的图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长40厘米,宽10厘米)
(4)让学生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4.完成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22题。
出示表格,先让学生独立填写,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进行小组合作,将两个长方形拼成正方形,并说说拼成的图形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周围物体中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
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说明:
估计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一个单位面积比一比,估计出面积大约是多少;也可以先估计长和宽,再用乘法计算估计出面积大约是多少。
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
面积:
围成的面的大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周长:
一周边线的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复习
教时
1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能应用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能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过程,掌握方法,说明数据蕴含的信息。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发展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与
难点
重点:
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深化汇总数据方法。
难点:
掌握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一、知识系统整理
谈话:
今天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据的收集、整理。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回顾策略
(1)提问: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2)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条件。
2、期末复习第23题
(1)学生读题,交流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引导:
这道题从问题想起,可以怎样想?
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吗?
(2)独立解答
3、第26题
提问:
有哪些条件,问题是什么?
4、第27题
(1)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
(2)引导: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小结
提问:
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有哪些认识?
四人小组交流,,说说可以怎样想
交流:
你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如果有不同解法,指定学生板演。
说明:
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指出:
看问题—想数量关系—找先求什么
交流:
这里两个问题是如何解答?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1、回顾内容
提问:
这学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主要学会了什么?
2、第28题
(1)让学生看一看题里的古诗篇目,明白要求调查什么数据。
(2)如果要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首,需要怎样做?
(3)收集。
(4)分析:
从汇总的数据中知道了什么?
要求按小组分组调查,组长负责组织调查。
各人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数据,并表示出结果各有几人。
全班交流,指出:
在已经会分类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学会了数据的汇总。
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1、完成思考题
在表格里填一填,看经过多少天才能存满80个。
引导:
找一找规律
交流:
你是怎样算的?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据的收集、整理
策略:
从问题想起——想数量关系——找先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