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0979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章田径《跳跃》教案设计

《跳跃》教案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按所需要的方向,采用一定的运动形式,用单脚或双脚蹬离地面,使人体腾越到尽可能的高度或水平距离的运动。

跳跃运动是田径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越过垂直高度的一项跳跃运动。

从动作结构讲,跳高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通过跳高运动的锻炼,可以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发展灵敏、协调、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并且能够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及克服困难、勇攀高峰、不断进取的精神。

一、跳跃教材分析

九年级田径教材中的跳跃项目,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在初中七、八年级教学的基础上,依据九年级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七、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进程,本学年度的跳跃教学内容主要安排了背越式跳高和发展跳跃能力的教学内容作为学年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内容来安排。

(一)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

1.教材内容价值

通过跳跃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可以提高弹跳力,增强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力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培养人们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本年级跳跃教材的设计思路

九年级跳跃教材的安排是在七、八年级教学基础上,重点安排了背越式跳高作为教学内容,在技术教学中以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初步掌握背越式跳高助跑、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以及过杆技术为教学重点。

(二)教材搭配建议

九年级的跳跃教材是以背越式跳高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合理利用各种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同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

在进行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考虑到跳高对学生下肢负荷较重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上下肢的练习内容,可采用上下肢练习交替进行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技术教学的环节中适当安排素质练习的内容,如发展跳跃能力和柔韧素质的练习,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

二、背越式跳高

背越式跳高是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由弧线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动作组成。

其腾空过杆动作是起跳后以背对横杆,运动员身体横在竿上,身体各部分依次过竿,过竿时挺腹,全身在竿上处于弧形状态,头部、肩部和胸部在过竿后急剧下压,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大腿向下并挺胸挺腹,以便顺利越过横竿,并以肩、背安全落到垫子上。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对腾空动作的控制能力、发展跳跃能力练习三个方面是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进程进行选择性的安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概念,学习、体验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过程和技术特点,知道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缓冲基本动作要点和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并能够迁移到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的学练,正确做出背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比赛。

3.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协同配合,培养团队精神和遵守规则意识,发展学生的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二)背越式跳高动作方法

1.助跑

目前大多数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多采用8〜12步助跑,前段为直线,后段为弧线助跑。

助跑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轻松自然,后蹬充分,前摆自然积极,动作连贯,两臂进行配合大幅度的摆动。

弧线跑阶段,身体的内倾逐渐加大,一般外侧臂的摆动幅度大于内侧臂的摆动,尤其是最后几步加速明显,加大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前移。

2.助跑与起跳

为了保证助跑能够快速连贯地过渡到起跳,要求倒数第二步积极跑进,身体重心没有明显的下降,支撑腿着地后,身体重心迅速移至支撑垂直部位,在身体内倾下进行起跳,使身体由内倾转为垂直。

3.起跳

运动员在踏上起跳点时,要保持身体内倾姿势,向前送髋和前移躯干,整个身体形成髋超过上体,肩轴与异侧起跳腿的髋轴形成交叉扭转姿势,起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前伸下压做扒地动作,着地时起跳脚的位置角度应指向跳高架远端,身体仍呈内倾姿势,自然柔和地由脚跟外侧过渡到全脚掌,身体由内倾转人垂直,起跳腿蹬伸结束时整个身体几乎与地面垂直。

摆动腿蹬地后迅速折叠屈膝以髋发力,带动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当摆动腿摆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突停,手臂摆动与摆动腿的摆动同时经体侧向前向上摆动达到提肩、拔腰后突停,起跳腿蹬伸到最高点时摆动腿和手臂的摆动也达到最高,从而使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身体重心高度达到最高,另外摆动腿与手臂摆动的突停作用,产生对地面的作用,帮助人体能够更加向上腾起保证集中用力。

4.过杆与落地

当起跳脚蹬离地面时,身体重心上升,起跳时所形成的扭转将使身体沿横杆旋转,起跳离地后,起跳腿的方向仍保持向下,摆动腿的膝关节应保持向上,头和肩平衡。

头和肩应首先过杆,接着背部过杆。

当肩部过杆后,应迅速沿杆做肩的下潜动作,这样可以使髋部和臀部接近横杆时上升,有利于加快旋转速度,双臂自然至于体侧,人体在竿上成“桥”型。

臀部过杆后,运动员应及时地低头、含胸、收腹,举腿越过横杆。

向海绵包落下时,用肩、背着垫,以确保安全落地。

(三)动作要点

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动作环节组成。

1.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包括直线和弧线助跑两个阶段,一般跑8〜12步各占二分之一,根据起跳脚决定从左或右侧助跑。

弧线助跑身体内倾、前脚掌着地、节奏鲜明,倒数第二步稍大、最后一步稍小,速度快,两臂积极配合摆动准备起跳,起跳点距离横杆70〜90厘米。

2.起跳

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重心稍下降,同时摆动腿积极擦地面前迈,向前上方送出髋关节,上体稍后仰保持内倾;起跳腿踏上起跳点时,摆动腿顺势上摆,同时摆臂向上,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起跳腿的异侧臂上伸,躯干充分伸展,整个身体腾起。

3.腾空过杆

身体腾起保持起跳腿蹬伸、摆动腿沿起跳腿异侧臂方向向上摆动、躯干充分伸展的身体姿势,继续向上,离地后,身体转动成背对横杆,起跳腿下垂,摆动腿逐渐放下;当头和肩越过横杆后,迅速沉肩,两臂置于体侧,髋关节向上挺起,形成背弓,这时两膝自然弯曲、分开,小腿自然下垂;当髋关节过杆后,肩继续下沉,稍抬头,收腹,抬大腿,小腿自然上甩,使整个身体过杆。

4.落地

臀部过杆后,小腿上撩、屈髋、两手放置脸前,自然下落。

(四)背越式跳高重点、难点

重点:

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

难点:

起跳和合理的腾空技术。

(五)背越式跳高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录像、图片、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对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环节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技术概念。

2.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状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组织方法和练习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从技术上要求相对比较高,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步骤,安排各种辅助练习和诱导性练习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

同时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学习基本技术打基础,这是发挥跳跃能力和提高跳高水平的重要保证。

4.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根据学生技术上存在的缺点,有重点地进行改进;教学应以助跑和起跳作为教学重点,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助跑和起跳的技术练习,同时也要注意改进过杆动作。

5.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采用技术动作较为完整的练习手段,教学步骤可以从学习和掌握助跑起跳技术开始,然后按照技术动作的过程向后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运用分解动作的练习和完整的练习,注意动作的完整和流畅,直至完成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教师还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合理运用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6.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进程,按动作结构顺序的分解练习和降低高度的练习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教师还应该适时安排各种发展爆发力和柔韧素质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弹跳力和身体的协调性,教师可利用各种模仿练习、专项练习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

7.从教学方式上可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学生展示、技术评定、教学比赛等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8.背越式跳高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一:

说出弧线助跑的技术原理。

学法指导二:

感受弧线助跑时身体姿势的变化。

学法指导三:

观察左、右腿助跑摸髙的高度,检查一下自己的起跳腿是否正确(应用有力腿作为起跳腿),以确定起跳腿。

学法指导四:

互相观察起跳脚的蹬伸是否充分、有力。

学法指导五:

根据自己的特点,丈量步点,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助跑的节奏感和准确性。

学法指导六:

感觉一下自己在起跳时两臂能否协调配合,步点准确,起跳点位置准确,并根据跑的速度和横杆的高度适当调整。

学法指导七:

描述练习者动作是否协调有力。

学法指导八:

检查落地后身体方向。

学法指导九:

两人一组,相互观察同伴腰、腹肌柔韧性(背弓)。

学法指导十:

观看自己的练习录像,给自己挑毛病。

(六)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助跑

易犯错误:

(1)不能发挥正常的跑速;

(2)直线与弧线助跑的衔接不好;

(3)助跑步点不准;

(4)踏不准起跳点;

纠正方法:

(1)反复进行助跑练习培养正确的助跑技术;

(2)直道进人弯道的加速跑的练习;

(3)反复练习丈量步点的方法。

2.起跳

易犯错误:

(1)起跳方向不对、位置不合适;

(2)身体过早倒杆;

(3)摆动腿缓慢,动作不积极;

(4)摆臂动作与起跳配合不好;

(5)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纠正方法:

(1)练习迈步起跳;

(2)短距离助跑起跳练习;

(3)反复练习改进弧线助跑的技术;

(4)摆腿练习与助跑起跳练习;

(5)在摆放标志物的条件下进行练习。

3.腾空过杆

易犯错误:

(1)屈髋坐着过杆;

(2)起跳后身体旋转不利不能正确的背对横杆;

(3)背弓不充分,上体不能后仰;

(4)腿部紧张,屈伸不够。

纠正方法:

(1)仰卧在垫子上做模仿杆上挺髋练习;

(2)挺髋后举腿练习;

(3)背对横杆原地跳起背弓过杆的练习;

(4)降低高度的完整练习改进动作。

4.落垫缓冲

易犯错误:

(1)头部过分后仰;

(2)落垫时腿碰脸。

纠正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仰卧垫子上模仿练习。

(七)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

随着跳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人们已经一致认为背越式跳高是取得优异跳高成绩的最先进的方法。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和快速过杆,它能够充分利用助跑的速度来提高跳跃的效果。

教学包括以下几个任务:

学习和掌握助跑技术;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学习与掌握过杆技术;巩固和熟练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

1.介绍跳高完整技术,使学生了解跳高技术和知识

(1)讲解跳高项目的特点和跳高基本技术、基本知识

1)讲解跳高项目特点。

为了便于分析,把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2)讲解跳高项目的裁判法、规则和发展概况。

(2)技术示范

用半程助跑或全程做完整过杆技术示范1〜2次,学生从正面或侧面不同角度观看示范。

(3)观看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电影、录像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跳高技术。

2.学习和掌握助跑技术

(1)练习手段

1)有助于形成正确技术的各种专门性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

2)直道加速跑和上、下弯道加速跑。

3)直线接弧线跑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4)全程节奏跑。

(2)练习要求

1)所有跑的练习,应按照助跑的技术规格严格要求。

2)要求练习者在跑进过程中,积极充分地前移身体重心,特别是加大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和幅度。

3)在各种弧线助跑练习中,不仅要求运动员保持正确跑的技术,同时要求身体内倾,并要保持头、躯干和脚的支撑点在一条作用线上。

(3)教学要点及注意事项

1)足够重视助跑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跑的专门性练习和中等强度的加速跑、反复跑等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跑的正确技术,而不要仅仅把它放在助跑教学中去解决。

2)在助跑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动作是,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产生这种错误动作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依靠自身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采用方法是进行各种不同半径的弧线助跑练习,从地上画有跑进路线的练习过渡到不画路线的练习。

3)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内倾姿势,及其有规律的变化,教师应该经常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助跑路线。

正确的步点应该是,进入弧线的标志点至起跳点,其纵坐标距离大于横坐标的距离,并且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应逐步加大。

3.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练习手段

1)原地摆腿、摆臂练习和行进间摆腿练习。

2)原地起跳模仿练习。

3)连续上步起跳练习。

4)上一步和上二步起跳练习。

5)上一步和上三步助跑起跳用摆动腿的膝、头或手触高练习。

6)在弯道上做上一步和上三步助跑起跳练习。

(2)练习要求

1)在做摆腿练习时,要求摆动腿有明显的折叠摆动动作,加速上摆时,要带动髋部向上。

2)完成各种起跳时,要求从身体内倾的预备姿势开始。

3)整个起跳过程,要求摆臂摆动协调地配合,并且逐渐加快摆动速度,以促使加快起跳速度。

(3)教学要点及注意事项

1)在起跳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分解练习和完整练习密切配合。

分解练习的目的在于掌握正确的动作结构和动作过程,然而各技术环节之间的配合,还需完整的起跳练习加以巩固和熟练。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完整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

2)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宜过分强调起跳前降低身体重心,仅要求在自然用力的情况下去完成动作,但是对于完成起跳动作的速度,则要提出较高的要求,以便形成快速起跳的动作节奏。

随着学生练习水平的提高,起跳动作的用力程度和动作幅度应不断地加大,但是还同样应该是自然地去完成动作。

3)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橡皮带和斜坡等,增加完成起跳动作的阻力和助力,以增加学生的用力感觉和加快完成起跳的动作速度。

应该指出,目前采用增加助力的练习手段和方法不多,今后应该扩大和创造这方面的练习内容。

4.学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1)练习手段

1)3〜5步的助跑起跳练习。

2)全程助跑起跳摸高练习。

3)在跳高场地做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4)全程助跑起跳用摆动腿膝、头或手触高练习。

5)半程和全程助跑起跳坐上高台练习。

6)半程和全程助跑跳万能架练习。

(2)练习要求

1)由助跑过渡到起跳,要尽量避免出现减速和停顿现象。

2)所有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练习,都应保证起跳技术结构不被破坏,即使是助跑速度较快的全程助跑起跳练习,也应保证起跳技术能正确地完成。

3)要注意最后几步弧线助跑路线的合理性,保证身体以适宜的内倾姿势进人起跳。

(3)教学要点注意事项

1)在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教学中,助跑距离可以由短到长,助跑速度由慢到快,但是短距离速度不快的助跑起跳练习不宜过多,大部分练习应在较快,甚至是快速助跑的情况下来完成。

如果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助跑速度的加快,反而跳不起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和改进起跳技术,加快起跳的速度。

2)掌握弧线助跑技术和在身体内倾下进人起跳,仍然是这一教学阶段的重要任务,然而助跑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后支撑的过渡技术和弧线段助跑路线的合理性,又是影响起跳技术的环节,要及时地发现错误动作,并立即加以纠正。

5.学习和掌握过杆技术

(1)练习手段

1)原地倒肩挺髋练习。

2)原地跳起做倒肩挺髋练习。

3)原地跳起做挺髋收腿练习。

4)上一步起跳背越上尚台的练习。

5)借助于跳板或跳箱起跳,做过杆练习。

6)上一步起跳,做过杆练习。

7)半程或全程助跑做过杆技术练习。

(2)练习要求

1)完成好过杆动作技术,应掌握正确的发力和动作顺序。

2)各种跳起后进行的过杆练习,都要求充分地利用身体重心向上的姿势,顺势、连贯、依次地完成过杆动作,同时注意身体各部位与横杆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3)过杆时要正确掌握动作加速和减速的变化,使过杆动作有明显的节奏感。

(3)教学要点及注意事项

1)所有原地的过杆练习,主要用于帮助学生体会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和过杆的动作过程,开始由于都是双脚起跳,所以只能作为一种诱导性练习,一旦学生对动作有点体会,应及时地改为单脚起跳的过杆练习。

2)学生在未掌握正确的过杆动作前,给予充分的腾空时间是十分有利的,可以采用加髙起跳点的办法(如在跳箱上起跳),甚至在起跳点位置高于海绵包的高度,以便于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腾空时间去完成过杆动作。

在助跑过杆练习中,借助于跳板或低跳箱完成起跳,再做过杆动作,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3)在过杆技术教学中,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动作是片面地追求形成身体的大背弓,因而出现了仰头、挺腹、下放摆动腿和伸膝关节的现象,结果反而给下肢部位的继续过杆造成了困难。

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6.巩固和熟练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

(1)练习手段

1)全程助跑过杆练习。

2)各种强度的完整技术练习。

3)对完整技术进行技术评定。

4)参加各种类型的测验和比赛。

(2)练习要求

1)应保持技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体现出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特点。

2)逐渐提局完成完整技术的稳定性。

3)应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3)教学要求和注意事项

1)完整技术教学可以与分解的技术路线紧密地结合起来,练习的要求和练习的强度应逐步提高。

此外,应让学生在各种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提高练习的难度,包括模拟比赛的环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此来巩固和熟练已掌握的完整技术。

2)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最好定期进行技术评定,通过技术评价,以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和掌握技术的进程,明确今后技术改进的方向。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各种测验和比赛。

测验和比赛能使学生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得到锻炼的最好机会,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学为主,测验和比赛应服从教学任务的完成,过于频繁的测验、比赛,不利于掌握正确的技术。

(八)背越式跳高专项练习

1.跳高技术练习方法

(1)弧线跑:

体会人体在内倾的情况下进行跑进的过程,要求身体向内侧倾斜,外侧肩要高于内侧肩,并沿弧线跑进。

(2)助跑与起跳:

体会助跑与起跳结合动作,以及由弧线助跑到起跳的衔接动作。

(3)原地起跳摆臂、摆腿:

原地站立体会手臂经体侧向前提肩拔腰动作。

(4)上两步起跳摆臂、摆腿:

体会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结合下的摆臂、摆腿,身体充分向上伸展。

(5)原地倒肩:

垫前体会过杆过程中,依次展髋倒肩动作。

(6)借助跳箱盖过杆:

体会过杆脚离地后的腾空动作。

(7)完整过杆技术练习:

让运动员体会由助跑到起跳的完整过杆技术动作。

(8)学习丈量步点。

1)走步丈量法:

以远离横杆腿的一侧方向,横杆三分之一处为起跳位置,以自己一臂距离来确定起跳点,平行于横杆走五步,然后在垂直于此方向走自然步六步,把起跳点与六步点之间画一条弧线,然后在向相反方向走七步,即得到跑八步的助跑步点和距离。

2)反复跑进丈量法:

是用自己通常的跑速进行反复跑进丈量的方法。

2.跳高素质练习

(1)连续纵跳:

发展弹跳及关节支撑能力。

(2)组合跳:

体会身体向前、向后摆腿的能力。

(3)正踢腿:

使腿尽量向前、向上伸展。

(4)侧踢腿:

踢腿时转身、侧体,使腿尽量向侧前方伸展。

(5)组合踢腿跳:

在跳动中体会不同方向的摆腿。

(6)助跑摸尚:

体会起跳后身体向上提肩拔腰动作。

(7)助跑起跳触球:

体会头和膝充分向上的感觉。

(8)助跑起跳跳上万能架:

借助万能架改变动作。

(9)连续跳跳箱:

利用不同高度的跳箱连续跳,体会肌肉超等长工作的弹跳能力。

(10)连续跳跨栏架:

发展灵敏和弹跳的能力。

(11)拉橡皮条上步摆腿:

用来增加难度体会起跳时摆臂摆腿动作。

(12)起跳摆腿辅助练习:

用于体会走动中沿弧线摆腿与屈腿摆上高物的摆腿动作。

(13)直道进入弯道跑:

体会由直线助跑逐渐过渡到弧线助跑的能力。

(14)连续上步起跳:

可增加连续向上跳的能力和专项连续上步跳的能力。

(15)站立式加速跑:

用于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16)原地肋木上步:

体会起跳时身体由内倾到垂直的变化过程。

(17)肋木悬垂收腹甩腿:

发展腹肌力量,体会跳高时杆上甩腿动作。

(18)负重半蹲跳:

可以增加踝、膝关节连续跳的能力。

(19)负重送髋弓步走:

体会在助跑阶段髋关节的积极前送,通过这个练习可增加腰背力量。

(20)原地翻髋:

主要体会背越式跳高最后几步髋关节的前送及过杆时的展髋动作。

(21)垫上原地挺髋:

体会过杆时身体背弓动作,通过练习可增加腰背力量。

三、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

1.单足交替向前跨跳。

2.连续深蹲蛙跳、立定三级跳或多级跳远。

3.全蹲跳、半蹲跳。

4.两足交替上下凳蹬起。

5.单足或双足跳上台阶。

6.原地单足交换向上跳或单足定时定次数跳。

7.行进中以跳跑步,双足向斜前方跳跃或单足左右交叉跨跳步前进。

8.单足跳跃前进一定距离后再换另一足。

9.单足向前跳起,双足落地后立即回跳。

10.立定或助跑1〜2步的跳高或跳远练习。

11.原地直膝向上连续跳。

12.两人相向或背向站立,拉手下蹲后向上跳起。

13.双足跳越体操凳前进。

14.双脚连续跳栏架。

15.原地跳起,双手先后迅速触摸左右侧两个高悬物。

16.连续跳起单手或双手摸篮圈或篮板。

17.各种起跳

(1)三步跳:

向前摆腿跳,向同侧摆腿跳,异侧摆腿跳,加大摆臂助跑跳。

(2)四步跳:

连续四步跨跳(起跳脚落地)。

跳的方法同三步跳。

(3)双脚跳:

连续向上方跳,跳起后收腿,收腹。

或轮流收左右腿、左右分腿、前后分腿;胯下击掌跳;跳起展腹;空中转体。

(4)单脚跳、两脚交换跳。

18.双线跨跳。

地上画两条线,相距50厘米。

用各种方式跳。

(1)双脚跨出跨进向前或向后连续跳。

(2)双脚两边跨越前进跳。

(3)单脚两边跨越前进跳。

(4)交叉跳。

左脚跨过右线,右脚跨过左线跳。

19.橡皮筋跳。

(1)单根橡皮筋跳高不超过1米。

(2)两人或多人跳过去钻回来比赛。

(3)两人或多人来回跳比赛。

(4)三角形或四边形拉橡皮筋的各种连续跳。

(5)连续跳不同高度的橡皮筋。

20.跳绳。

(1)单脚交换跳绳。

(2)双脚单摇跳绳。

(3)双脚双摇跳绳。

(4)行进间跑动跳绳。

21.跳深。

高台的高度一般在40〜60厘米之间由高往下跳,脚着地后应立即用力蹬地跳起。

(1)斜台上连续跳上跳下。

(2)从高台上跳下,再迅速跳上另一高台。

(3)先双足跳上一高台,再跳下,又立即跳上另一高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