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0827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

前言

巴南区地处重庆市主城核心区,是重庆主城区南大门。

重庆直辖以来,巴南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5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2.90%,GDP总量达到100.89亿元。

《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过九年的实施,对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巴南区推进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对巴南区编制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规划提出了巴南区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土地整治潜力和区域分布,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集中体现了重庆市和巴南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决策意图,是巴南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区城乡建设、各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围绕“森林巴南、畅通巴南、健康巴南、宜居巴南、平安巴南和诚信巴南”的建设目标,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实现全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特编制《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二条规划任务

(一)客观分析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形势,研究制定巴南区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和目标;

(二)统筹各区域、各部门用地安排,调整各类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三)划分土地利用的综合分区、用途分区以及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各用途区管制规则和空间管制规则;

(四)坚持“双保”为指导方针,保障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用地;

(五)探索完善规划调控的途径,制定土地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巴南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该区辖2个街道19个镇,面积为183423.05公顷。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五条规划实施管理

本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巴南区土地利用、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遵照实施。

本规划由巴南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巴南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第二章土地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状况

第六条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末,全区土地总面积183423.05公顷。

农用地158111.3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6.20%。

其中,耕地77679.72公顷,园地4548.48公顷,林地52185.44公顷,牧草地160.94公顷,其他农用地23536.79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35%、2.48%、28.45%、0.09%和12.83%。

建设用地16481.3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99%。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3748.0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662.60公顷,其他建设用地70.72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50%、1.45%和0.04%。

其他土地8830.3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81%。

其中,水域4330.53公顷,滩涂沼泽2033.40公顷,自然保留地2466.40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6%、1.11%和1.34%。

第七条土地利用特点

(一)耕地和林地比重大,园地和牧草地比重小

全区耕地占辖区面积的42.35%,林地占28.45%,两项用地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0.80%。

可见,耕地和林地是全区土地资源的优势资源。

与耕地和林地相反,全区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48%,比全市平均水平

低0.38%,牧草地仅占0.09%,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80%。

园地和牧草地之和仅占2.57%,尚未形成规模生产。

(二)人均城镇用地水平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高

2005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61.68平方米,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20.3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74.91平方米,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21.91%。

(三)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难度较大

2005年,全区未利用地8830.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81%,其中全区荒草地为1290.5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70%,且分布零散,坡度较大,生态脆弱,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第八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耕地逐年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1997年至2005年间减少耕地9345.93公顷,年均减少1038.44公顷,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势头仍在上升。

主城核心区、环樵坪—茶园经济区及江南新区的建设将占用大量耕地,而这部分地区是全区耕地质量相对较高的地区。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

2005年末巴南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49.33万元/公顷,仅为主城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的35%,建设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低于主城区平均水平;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偏高且分布散乱,利用粗放。

(三)城乡用地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巴南区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

与1996年相比,2005年全区农业人口减少8.98%,而农村居民点用地仅减少了3.53%。

部分农村建设用地荒芜闲置,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土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全区地貌以丘陵为主,丘陵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7.36%。

山峦连绵起伏,地表起伏明显,地貌组合复杂,类型繁多,旱地主要分布在斜坡上,生态环境敏感度高,水土流失较重。

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九条面临的挑战

(一)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

重庆市加快实施南部新城的建设,使得巴南区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使土地需求剧增,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难度加大。

(二)城市带动广阔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任务艰巨

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的提升,要求进一步优化全区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将新农村建设同城镇化建设、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

但目前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机制体制还有待完善,统筹城乡土地利用面临的压力较大。

(三)生态环境脆弱,对生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该区地处三峡库区,且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48.96%,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矛盾将日益突出。

协调解决这一矛盾,提高环境承载力,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土地资源配置和管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今后十五年,是巴南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因此,如何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南部新城和重庆市公路物流基地,是巴南区土地利用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

第十条面临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巴南区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有利于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协调处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必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发展,为统筹全区城乡资源、区域间平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试验区的设立,为巴南区通过创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模式,破除城乡土地利用和管理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机遇,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的配置,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的国土开发新格局。

(三)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为国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重庆直辖以来,巴南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战略,全区基本实现小康,构建起了重庆南部新兴工业大区、近郊短程特色旅游区和特色专业市场群、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基本框架,巴南已基本实现向工业大区转变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发展中崛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土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增强

土地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保障了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巩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增强了土地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全程参与性,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目标

第十一条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巴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是:

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规划期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着力加快“六个巴南”建设,着力提升城市集聚功能,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平台,着力推进城乡统筹改革,扎实推进“做强主城核心区、做实二环经济带、做靓特色小镇”建设,形成新兴工业大区、商贸物流大区、都市农业区、生态宜居区、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

第十二条人口和城镇化目标

到2010年,全区常住总人口达到91万人,城镇人口63.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到2020年,常住总人口125万人,城镇人口1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

第十三条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00亿元,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0.00亿元;到2010年,全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90.00亿元,到2020年,全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300.00亿元,

到201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75元和18032元;到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028元和69834元。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十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六个巴南”为建设目标,按照“保红线保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改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安排各类各镇用地,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和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十五条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

4.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并重;

5.空间导向与空间管制相结合;

6.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战略

规划期内,全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将围绕“六个巴南”的建设目标,实施西部发展主城核心区、中部发展二环经济带、东部发展现代农业的区域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模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定位、和谐用地,全面实施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战略、科学发展用地保障战略、科学调控和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战略、城乡与区域土地利用一体化战略。

第十七条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为严格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要规划指标,结合巴南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巴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规划期内,以区域土地利用功能为导向,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各类农业用地。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73210.00公顷和71000.0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1073.13公顷和3797.29公顷以内。

到2020年,全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量为60300.00公顷,规划期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1506.00公顷,比目标量多划1206公顷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补划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

2.全面推进土地整治。

稳步推进农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确保规划期内耕地占补平衡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分别为750.00公顷和2200.00公顷。

3.优化农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园地和林地。

以建设“森林巴南”为目标,按照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林地面积分别从规划基期年的52185.44公顷上升到55947.98公顷和55399.68公顷,园地面积从规划基期年的4548.48公顷分别上升到8380.60公顷和9151.60公顷。

(二)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坚持以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为原则,在保障交通水利和民生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到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8365.00公顷和23199.47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不突破14730.00公顷和18560.00公顷。

1.严格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5090.00公顷和9800.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2171.84公顷和7257.27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80.00平方米和98.00平方米以内。

2.大规模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引导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农村存量土地,有计划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农村居民点复垦、改造和迁村并点

工程,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8450.50公顷,比基期年净减少2066.92公顷。

3.重点保障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到2010年和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3635.00公顷和4639.47公顷以内。

(三)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和生态屏障用地

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安排城郊生态和城市绿地相结合的绿色系统,继续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天然林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建设等重点工程。

到2010年、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4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严格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坚持耕地占补平衡、质量稳中有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充分挖潜,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水平;确保重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民生保障性住房用地;适度开发未利用地,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十八条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确保质量不降低

在安排好生态退耕基础上,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向着有利于耕地保护的方向进行,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2005年全区耕地面积为7767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35%。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分别为73210.00公顷和71000.00公顷。

规划期耕地减少6679.72公顷。

第十九条园地规模大幅度提升

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扩大优质花椒园地和花卉苗木园地规模。

同时,实行品种调整,发展以名、特、优品种为主的集约生产。

2005年园地面积为4548.48公顷,到2010年和2020年,园地规模分别达到8380.60公顷和9151.60公顷,规划期园地增加4603.12公顷。

第二十条加强林地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屏障

抓好森林重庆、森林巴南建设,保护和建设好现有林地,改造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

2005年林地面积为52185.44公顷,到2010年和2020年,林地规模分别达到55947.98公顷和55399.68公顷。

规划期林地增加3214.24公顷。

第二十一条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水平,统筹利用城乡土地资源

城镇建设以内部挖潜,利用存量土地为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在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内从严控制;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应用于中心村建设,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投资力度,逐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100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8560.00公顷以内。

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9540.00公顷,农村居民点规模为8450.50公顷,采矿用地309.50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为260.00公顷。

规划期间,实现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挂钩目标为900.00公顷。

第二十二条重点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用地

充分保障区内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用地效率。

2005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733.32公顷,到2010年和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3635.00公顷和4639.47公顷以内。

第二十三条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充分考虑未利用地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努力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未利用地的比例,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改造荒山荒坡,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

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为8830.33公顷,到2010年和2020年,其他土地规模分别为8457.81公顷和6619.73公顷,规划期内分别减少372.52公顷和2210.60公顷。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

按照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发挥农地多重功能和拓展生态空间、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的原则,合理安排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各类用地布局。

第二十四条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用地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重点保护铜锣山、明月山、桃子荡山、东温泉山四座南北向的平行山脉形成的生态保护屏障,保护以云篆山、樵坪山、圣灯山为主的生态涵养区,保护观景口水库、龙岗水库、高洞子水库等水库生态环境,并在长江、花溪河、一品河、五布河等江河两岸布设绿化防护带,改善生态环境。

为提高城区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巴南,城市中心区依托铜锣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区规划范围内布设鱼洞公园、李家沱公园、奶姆山公园、南泉公园等点状分布公园作为城市“绿心”。

同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布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作为生态廊道,以维护城市和谐生态。

第二十五条发挥农用地的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

充分发挥耕地、园地和林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使生态建设与农用地保护有机统一;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地对耕地、园地和林地进行空间布局。

(一)耕地:

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北部桃子荡山和明月山两侧的河谷阶地、平坝和丘陵地区,同时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土的改造,稳定和提高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质量。

(二)园地:

与退耕还园等工作相协调,着力发展建设优质花椒、茶、果园基地,优化园地布局,着重在丘陵坡地上扩大园地规模,加强园地质量建设。

主要布局在明月山西部的南彭、惠民,桃子荡山东部的石龙及长江沿线的木洞、麻柳等镇。

(三)林地:

山地中的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重点建设有林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主要布局在铜锣山、樵坪山、明月山及东温泉山。

第二十六条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

在避让生态屏障系统的前提下,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做到相互协调、合理布局;协调好各类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关系,根据基本农田调入和调出要求进行布局,已预留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不再划为基本农田;合理布局基础设施用地。

根据城镇、村庄用地布局,结合交通水利设施等发展规划进行布局。

基本农田集中布设在接龙、安澜、跳石、南彭、东泉、石龙、木洞等七个镇,占全区基本农田的60%左右,二环涉及到的李家沱、花溪、鱼洞、南泉、界石、一品、惠民七个镇(街)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布设基本农田仅占全区基本农田的8%左右,其余八镇布设的基本农田占全区基本农田的32%左右。

第二十七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在严格落实上级土地规划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城乡建设用地避让重要生态环境用地,统筹安排存量建设用地与增量建设用地利用,并同城市规划、村庄规划等规划相协调。

(一)城镇用地布局:

依托鱼洞、李家沱、花溪的主城区地位,以铜锣山西部的鱼洞、李家沱、花溪为全区的中心区,铜锣山东侧的界石、南泉、南彭为全区的副中心,由外围组团木洞、麻柳和其余八个一般镇组成的组团、带状组合式用地结构,最终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扇形布局,规模适当,空间发展有序的城镇用地布局。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合,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逐步形成既保持传统特色且顺应地理环境、又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点格局。

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理安排拆旧区农民保障性住房用地。

第二十八条维护和扩大城乡绿色空间

尽可能增加绿色用地,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面等共同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空间;统筹安排城郊生态和城市绿地相结合的绿色系统;以农田、绿地疏解城市,形成合理的组团式布局。

在城市内尽量增加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鱼洞—李家沱组团、鹿角—界石—南彭组团之间以自然山体铜锣山、滨江公园及城市内部绿地共同构成城市高度发展区的绿色空间。

木洞组团、麻柳嘴组团、一品功能区和惠民功能区间合理布设耕地、园地、林地等,同圣灯山森林公园、桃花岛主题公园共同构成城乡统筹发展区的绿色空间。

第二十九条稳定自然和人文景观用地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东温泉、南温泉、桃花岛、下涧口、林海、樵坪山、云篆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发挥自然和人文景观用地的多重功能,提高整体效益;保留原有乡土、民俗和休闲用地,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

布设绿色文化遗产长廊,预留乡土植物群落生长和培育的用地空间。

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第三十条西部城市核心发展区

西部城市核心发展区位于巴南区西部,包括李家沱、鱼洞2个街道办事处和花溪、南泉、界石3个建制镇的全部区域及一品、南彭、惠民在二环以内部分。

该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为城市建设用地,重点服务于重庆南部重要增长极的建设,实施优化开发,其中铜锣山西翼地区,包括李家沱、花溪、鱼洞3个镇(街),重点建设重庆主城新兴的城市副中心,主城现代化都市风貌的重要展示区;铜锣山东翼地区,包括南泉、界石的全部区域及一品、南彭、惠民在二环以内部分,重点加快鹿角—界石组团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进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的建设,打造鹿角生态宜居新城区和樵坪山生态宜居特色小镇。

土地利用方向为拓展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第三十一条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

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位于巴南区腹部地带,包括一品、南彭、惠民二环以外的部分区域及安澜、跳石、二圣、丰盛、木洞、双河口、麻柳嘴的全部区域。

该区域的重点是加强小城镇开发建设力度,提升城镇功能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能力。

其中,沿江高速沿线的二圣、丰盛、木洞、双河口、麻柳嘴等5镇以麻柳移民生态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轻纺产业,推进木洞桃花岛和中坝岛的开发建设,打造沿江城镇带的区域服务中心;二环沿线的一品、南彭、惠民、跳石、安澜等5镇,以一品、惠民功能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养老产业及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特色产业

,建成主城观光休闲目的地及养老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