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787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docx

西方经济学微观西经复习材料

西经复习重点(邱邱版)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15分,5题)

2.选择题(20分,20题)

3.判断题(10分)

4.简答题(15分)

5.计算题(30分,4题)

6.论述题(10分)

二、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P38)

2.恩格尔定律(P56)

3.边际效用(P72,P74)

4.边际替代率(P85,P86)

5.消费者剩余(P80)

6.边际技术替代率(P137,P139)

7.规模报酬变化(P148)

8.机会成本(P156)

9.边际成本(P162)

10.正常利润(P157)

11.一级价格歧视(P221)

12.二级价格歧视(P222)

13.三级价格歧视(P223)

14.自然垄断(P214)

二、计算题

1.供求均衡的计算,如P61

(1)

2.弹性计算,如P67-69(2-9)

3.效用最大化计算,如P118-119(1-8)

4.最优要素组合,如P153-154(3.5.6.8)

5.完全竞争长短期均衡,如P221-212(1-7)

三、选择,判断,简答,论述题重点

(一)第二章

1.供求曲线的变动,供求量(点)的变动P29-31

2.①供求均衡的决定P27-29②供求均衡的变动P31-32

3.互补品、替代品价量关系P54-55

4.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解、应用P38-46

5.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P49-50

6.弹性与收益的关系(薄利多销,谷贱伤农)P46-49

(二)第三章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72-75

2.①无差异曲线内涵P82-88②预算线内涵P88-91

3.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应用P75-78P91-94

4.基数效用均衡,边际效用(应用)P79

(三)第四、五章

1.长短期区别P128

2.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P155-157

3.短期生产三阶段划分P134-135

4.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P132-134

5.产量成本关系P169-170P157-159

6.长期生产、生产者均衡条件应用(最优要素,扩展线)P140-147

7.边际报酬,规模报酬区别P131-132P148-150

(四)第六、七章

1.划分市场标准P184

2.完全竞争市场①需求、收益曲线P185-189

②长短期均衡分析(条件,分析过程,图形,利润状况)P193-206

3.垄断市场①需求、收益曲线P214-216

②垄断形成原因P214

③长短期均衡分析(条件,利润状况)P217-221

4.垄断竞争市场①需求曲线特点P227-228

②长短期均衡分析(条件,利润状况)P229-232

5.寡头①古诺模型(条件,结论)P235-238

②斯威齐模型P239-240

三、考试题型整理

一、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P38)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恩格尔定律(P56)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边际效用(P72)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边际替代率(P85)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5.消费者剩余(P80)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边际技术替代率(P137)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7.规模报酬变化(P14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8.机会成本(P156)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边际成本(P162)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10.正常利润(P157)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11.一级价格歧视(P221)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12.二级价格歧视(P222)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13.三级价格歧视(P223)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14.自然垄断(P214)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

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

而且,只有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

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二、重点知识概括

(一)第二章

1.供求曲线的变动,供求量(点)的变动P29-31

①需求量的变动:

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②需求的变动:

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③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④供给的变动:

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2.

(1)供求均衡的决定P27-29

①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②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需

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

非均衡的状态。

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

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2)供求均衡的变动P31-32

①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②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③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互补品、替代品价量关系P54-55

(1)互补品

①概念: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②关系: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2)替代品

①概念: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②关系: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3)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4.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解、应用P38-46

(1)弧弹性

①概念:

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②计算

ed=-(△Q/△P)*(P/Q)(△Q=变化后-变化前)

③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ed>1,富有弹性。

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

ed<1,缺乏弹性。

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欠敏感。

ed=1,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

ed=∞,完全弹性。

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

(一条水平线)

ed=0,完全无弹性。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0。

(一条垂直线)

(2)点弹性

①概念: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②计算

ed=-(dQ/dP)*(P/Q)

③特征:

在现行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

5.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P49-50

①商品的可替代性。

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6.弹性与收益的关系(薄利多销,谷贱伤农)P46-49

①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②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③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二)第三章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72-75

(1)总效用(TU)

①概念: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②公式:

TU=f(Q)

(2)边际效用(MU)

①概念: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②公式:

MU=△TU(Q)/△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Q→0时有:

MU=dTU(Q)/dQ=(TU)’

③曲线:

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应了白年纪效用递减规律,相应地,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的。

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①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②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

根据基数效用论者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高手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

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2.

(1)无差异曲线内涵P82-88

①概念:

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②基本特征:

第一,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非饱和性)

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可传递性)

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③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第一,完全替代品的情况。

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因此,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而且,在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上,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保持不变,即均有MRS12=a/b。

第二,完全互补品的情况。

完全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因此,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而且,直角点上量商品的边际替代两次为常数,即均有MRS12=a/b。

补充: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概念: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2)公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MRS12=-△X2/△X1=-减少量/增加量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MRS12=-dX2/dX1=MU1/MU2

(3)特点:

①边际替代率的计算要加负号。

②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③递减规律

(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5)之所以会普遍发生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递减的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从几何意义上讲,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预算线内涵P88-91

①概念:

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②公式:

P1X1+P2X2=I预算线的斜率为-P1/P2,纵截距为I/P2。

③预算线的变动

第一种情况:

两商品的价格P1和P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

其理由是:

P1和P2不变,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P1/P2保持不变。

于是,I的变化只能使得预算线的横、纵截距I/P1和I/P2发生变化。

第二种情况:

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

其理由是:

P1和P2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化,并不影响预算线的斜率-P1/P2,而只能使得预算线的横、纵截距I/P1和I/P2发生变化。

第三种情况:

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1的价格P1发生变化而商品2的价格P2保持不变。

这时,预算线的斜率-P1/P2会发生变化,预算线的横截距I/P1也会发生变化,但是,预算线的纵截距I/P2保持不变。

第四种情况:

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这时,预算线不会发生变化。

其理由是:

此时预算线的斜率-P1/P2,以及预算线的横、纵截距I/P1和I/P2都不会发生变化。

它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都未发生变化。

3.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应用P75-78P91-94

①概念: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③预算约束条件:

P1X1+P2X2=IMU1/P1=MU2/P2=λ

4.基数效用均衡,边际效用(应用)P79

①消费者均衡条件:

MU/P=λ(解释了MU决定P,需求曲线向右下角倾斜,MU递减规律)→Q↑,MU↓,P↓

②基数效用论者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解释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而且说明了需求曲线上的没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③悖论:

为什么有用的低价,无用的高价?

(有用、无用→总效用)

MU/P=λ→比值不变

商品的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边际效用大小与数量有关(呈反向变动关系),再决定价格。

水→Q↑→MU↓→P↓

钻石→Q↓→MU↑→P↑

(三)第四、五章

1.长短期区别P128

(1)短期

①概念:

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②分类:

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区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

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

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

(2)长期

①概念:

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②在长期,由于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因而也就不存在可变要素投入和不变要素投入的区分。

(3)划分:

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的。

2.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P155-157

①机会成本: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②会计成本:

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作为已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上。

③显成本:

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④隐成本:

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

⑤经济利润:

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⑥正常利润:

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

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只能够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3.短期生产三阶段划分P134-135

①在第一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这说明:

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或者说,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总产量。

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二阶段。

②在第三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这说明:

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因此,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供给的,而是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并退回到第二阶段。

③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第一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三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在第二阶段的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最高点。

在第二阶段的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4.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P132-134

(1)边际产量MP与总产量TP

①MP是TP的一阶导数:

MP>0→TP递增

MP<0→TP递减

MP=0→TP极大值

②MP是TP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MP递增→TP斜率递增(下凸)

MP递减→TP斜率递减(上凸)

(2)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

①几何意义:

边际产量:

过总产量线上任一点所作切线的斜率。

平均产量:

总产量线上任一点与远点项链的射线的斜率。

②关系:

MP>AP→AP递增

MP

MP=AP→AP极大值

5.产量成本关系P169-170P157-159

(1)短期成本函数:

TC(Q)=TVC(Q)+TFC

TVC(Q)=w*L(Q)

(2)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

①公式:

TC(Q)=TVC(Q)+TFC=w*L(Q)+TFC

MC=dTC/dQ=w(dL/dQ)+0

MC=w*(1/MPL)

②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具体地讲,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以后再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以后再上升。

即,MPL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当总产量TPL曲线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当总产量TPL曲线下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凸的;当总产量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3)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

①公式:

AVC=TVC/Q=w*(L/Q)=w*(1/APL)

②结论:

第一,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前者呈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MC曲线与AVC曲线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MPL曲线与APL曲线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所以,MC曲线和AVC曲线的焦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焦点是对应的。

6.长期生产、生产者均衡条件应用(最优要素,扩展线)P140-147

(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①公式1:

在生产均衡点E有:

MRTSLK=w/r=MPL/MPK

它表示: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②公式2:

MPL/w=MPK/r

它表示: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2)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产量最小化

①公式1:

在生产均衡点E有:

MRTSLK=w/r

它表示:

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