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779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课件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应用有关资料或图表分析某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

2.人口迁移的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

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

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时期

特点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

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3.社会因素

【思考】

1.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 不是。

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2.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选择在国外生活和发展;而一些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

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

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

3.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有何特点?

提示 主要是由内陆向沿海,由乡村向城市。

[预习效果自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是(  )

A.非洲B.大洋洲

C.北美D.拉丁美洲

解析 在19世纪以前,由于美洲地区属于新大陆,移民蜂拥而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的迁入地区,非洲则仍然是迁出地区。

答案 D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解析 政治性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国界的重新划定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及地区间冲突引起的难民潮等。

答案 C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的是(  )

A.自然环境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

解析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答案 B

4.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国际人口迁移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人口迁移是区域人口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解析 国际人口迁移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是19世纪以前的特点。

答案 B

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其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解析 人口迁移对迁出和迁入地区都有积极与消极影响,可以减轻迁出地人地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加强与外地的交流联系,同时为迁入地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其经济发展。

答案 C

探究点一 人口的迁移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

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 

(1)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有利于农民开荒种地;政府开放封禁政策,加大了对山林、草原的开发;东北地区当时人均收入水平高。

(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

二是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3)“闯关东”的影响:

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雁南飞”的影响:

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的人口移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判断标准

发生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且跨越行政区界线、时间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具有周期性流动(季节流动)和往返流动(短暂流动)的特征,这是最主要的判断标准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出国留学

国外探亲、度假旅游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发现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

3.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原因

古代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

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频率加快、自发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思维拓展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来说,有利的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压力等。

不利的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人口迁入地来说,有利的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等。

不利的影响: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等。

【即时巩固】 

1.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回答

(1)~

(2)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解析 第

(1)题,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题,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答案 

(1)B 

(2)D

2.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

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及特点。

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2)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

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 

(1)C 

(2)B

探究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 

(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反思归纳】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

实例

气候

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早期人类“逐水草而居”

土壤

农村地区人口因为土地不足而迁移

矿产资源

人口迁往大庆、攀枝花等城市

(2)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

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

②交通和通信: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

(3)社会因素

方法技巧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即时巩固】

1.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

(1)~

(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第

(1)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城镇人均收入比农村高。

(2)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

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

答案 

(1)C 

(2)A

2.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2)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看出,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的伏尔加沿岸区和北高加索区也以人口迁出为主,只有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三个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中央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但人口迁出数量比伏尔加沿岸区少;东部地区的人口除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之外,还有部分迁入南方区;人口迁移数既包括人口迁出量,也包括人口迁入量。

(2)题,俄罗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但西部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较东部高,而且东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形崎岖;俄罗斯提出了开发东部地区的资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开发难度较大;俄罗斯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俄罗斯鼓励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

答案 

(1)D 

(2)A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

2.19世纪以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人口迁移的影响。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B.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

C.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

D.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为主,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答案 D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2题。

2.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项错误;重庆市的人口迁出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

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

万人),据此完成3~4题。

最大移民接收国

美国

4280

俄罗斯

1230

德国

1080

最大移民输出国

中国

3500

印度

2000

菲律宾

700

3.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  )

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

C.均为东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

4.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

C.经济差异D.国家政策优势

解析 第3题,主要接收国是美国、德国等,多为发达国家。

第4题,菲律宾经济落后,而上述地区经济发达,所以很多菲佣来打工,影响因素是经济差异。

答案 3.B 4.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专家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

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二 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约有80~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

(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____________”等现象,我国针对人口素质问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________人口群体素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在增大,数量在增加,主要是以农民工流动为主,流动有明显的方向性,即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2)题,根据农村人口增长特点可知,人口政策应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等。

人口迁移影响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如性别结构、民族结构、职业构成等。

答案 

(1)B

(2)留守儿童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女性

(3)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改变等都会导致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降低等问题。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示意图

1.2001~2007年江苏人口(  )

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2.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

A.历史、文化差异B.自然环境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曲线走向可以看出江苏人口自然增长量总体基本没变,而增长总量却明显增加,这说明江苏的外来人口数量在增加。

第2题,江苏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大量人口由内地涌向江苏。

答案 1.A 2.C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据表回答3~5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

第一位人口流出地

第二位人口流出地

第三位人口流出地

第四位人口流出地

第五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4.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B.海南

C.山东D.广西

5.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

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

解析 第3题,四川省是流入广东人口第二位的省,且与广东省不相邻;四川省位于西部,人口流入居第五位;同时,也可得出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的结论。

另外,广东省人口流出也很多,其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第4题,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

因此推断,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第5题,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 3.B 4.C 5.B

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6~7题。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7.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6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本土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战后人口迁移无关。

第7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流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流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答案 6.B 7.C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  )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9.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乙、丁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34岁人口迁移数最多,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的是经济因素。

第9题,甲年龄段代表婴幼儿,乙年龄段代表青壮年,婴幼儿通常随父母进行迁移,他们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答案 8.D 9.A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0~11题。

10.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11.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 第10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

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

故选A。

第11题,可用直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答案 10.A 11.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