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2908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docx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而本节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已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和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相关知识,而对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缺乏关注。

但是高中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三维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结构和课标要求,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四、说重难点

本着遵循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突破】

结合生活案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特点,变繁为简,通过学生身边的直接经验来理解课本上的间接经验;

乡土教材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本重点部分在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得以解决;

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将历史材料政治背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

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探究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在课堂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自学引导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本节的主要内容,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

3.活动探究法:

通过调查问卷等活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

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学法

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让学生例举身边存在的有关人口迁移的现象。

通过一些实例,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1.教学用具:

多媒体,人口迁移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放映两张图片,一张是寒冷荒凉的西藏,另一张是美丽富庶的江南,强烈对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

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住所,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由此引出人口移动的现象。

[设计意图]从师生平常的对话导入新课,问题引导法显得很自然,并结合一些图片,既能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快速阅读课本P8,思考

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

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什么是人口迁移?

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按照地理范围、迁移方式、时间可以有哪些类型?

ppt展示一些人口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人口迁移,并说明判断理由。

(1)长江三峡工程涉及的100多万人搬迁沿海安家落户

(2)某同学国庆长假去北京旅游

(3)“九一八”事变后逃亡的东北难民

(4)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5)影视剧所的反映的“北漂一族”

(6)麦熟时节外出替别人收割麦子的麦客

(7)穆斯林群众赴圣城麦加朝觐

(8)周边亲戚朋友去外地开牛肉面馆

(9)远嫁至新疆的广河姑娘

这部分主要是对一些易懂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习题强化,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后,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设计意图]对迁移概念的深入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更好的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对人口迁移类型细致入微的分析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迁移原因埋下了伏笔。

环节二

读“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世界现代人口迁移图”,结合教材总结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特点,并联系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思考其原因及意义,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结合图表及阅读材料,在了解国际人口迁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读图和提取材料的能力,同时,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构建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

环节三

问卷调查:

列举你身边存在的人口迁移现象,试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及“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等地图,结合当时的历史政治背景,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相互交流合作,运用比较分析法按时间细化,找出新中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前后的人口迁移特点,并深究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环节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读教材,自学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相关内容后,分组讨论所给案例中人口迁移的原因,并归纳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几大类。

1.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

(经济因素)

2.非洲卢旺达内战迫使大批难民向国外迁移。

(政治因素)

3.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

(社会文化因素)

4.图瓦卢举国移民。

---气候(生态环境因素)

5.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6.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7.深圳、珠海因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8.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9.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10.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出相应的积极评价,并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这部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合作,并通过小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更清楚更准确,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填写已做好框架的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来强化认识,构成系统认知进而通过两道综合性习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运用这部分知识的能力。

知识巩固

1.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板书设计:

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借此补充笔记后方便以后的复习。

板书设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2.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

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

农村、城市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五)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资料,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人口大量涌向深圳等城市,产生“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原因,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课堂效果预测

1、改变学生传统课堂学习方式: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更多的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

并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注重用图像引导学生的思维:

每一个地理规律的得出都是在学生在分析对应的人口迁移图的基础上,并且时刻联系当时的历史政治背景,让学生的思考不是止于一个点,而是在一个思维链上发展。

3、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路:

问题设置难易适当,有梯度,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逐步深入,而课堂最大的亮点还在于乡土教材的使用,让学生借助身边鲜活的事例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教学设计均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地理教学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