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63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docx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是6~7岁至11~12岁,称之为儿童期,这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

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从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

  稚嫩性是指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在人生全过程中处于萌芽状态。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由于受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思想表现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

人们常说,儿童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语言,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这反映出儿童思想的纯洁无瑕和可塑性强的特点。

这为儿童思想和道德行为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儿童的本能的行为与冲动被成人强化或改造,与此同时,儿童一方面体验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儿童正是在这种愉快和不愉快的交织运作中,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不仅为个体成长所必须,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

正因为个体社会化重要,每个个体自降生之日起就被预示了发展的方向和范围。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因而人不能,也无法抗拒社会的力量。

对于个体来讲,并不是被动地受社会规范的影响,主体本身的状态常常会反作用于社会规范的吸纳程度。

由此看来,对于思想比较单纯幼稚的个体--小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会很容易,老师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成学生个体道德需要就不难成为事实。

调查表明“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发地区儿童少年品德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小学生品德得分随年级增长反而逐渐下降”。

说明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运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道德事实、道德价值思想,通过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与儿童道德发展特点相匹配的。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由于小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还很低,比较容易轻信他人。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

  小学生思想简单,在道德认识上自然会表现出表面性、肤浅性和从众性,也就是说,小学生还不善于从道德观点、道德动机和原则上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德,往往以具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去认识别人的品行如何;在道德评价方面,往往以教师、家长和成人的评价为转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

依据美国道德社会心理学家鲍德温个体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属于客观的或非二元主义阶段,不能确定和辨别一件坏事对谁来说是坏的。

毫无根据的认为,对他人有价值的事物对自己同样有价值;或自己对某事物所作的评价也应该是他人对该事物的评价,一个行动的价值依赖于它产生的结果以及与评价行为不相干的感觉的相似性。

(戚万学:

《冲突与整合》,第364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集体意识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儿童7岁已经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小学生只是初步具有把集体与个人的行为动机分化出来的能力。

(2)集体观念的形成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大约在9岁前后选择集体行动动机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3)小学生在执行集体和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方面,选择关于为集体行动动机均占绝对优势;但在关心集体荣誉的行为方面,7岁儿童根据行为后果作出判断的人数比例非常多,这种判断在其他年龄的小学生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林崇德、申继亮主编:

《小学生心理与教育》,第222页,华艺出版社,1999。

)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经验贫乏,对客观现实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还属于不知或知之甚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会变得复杂,表面性会变得愈加深刻。

  小学生不仅思想认识肤浅,而且范围狭窄,并带有幻想;道德行为缺乏坚持性。

有人以小学生能否自觉遵守道德规则,把抑制自己愿望作为是否形成道德信念的指标,研究道德信念形成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1~2年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2)3~4年级小学生出现初步的道德信念,表现在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完成作业和保持良好的纪律的道德愿望,但是,这些道德愿望的自觉性还是很差。

(3)5年级小学生开始表现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

为了取得优良成绩和保持良好纪律,他们完成作业和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和有系统的。

(林崇德、申继亮主编:

《小学生心理与教育》,第222页,华艺出版社,1999。

)人的信念与人的道德认识有关,更与人的意志品质相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儿童在道德知识上没有问题,可在行为上表现出幼稚,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

在小学管理中也会发现,学校的值周老师或学生的监督作用非常大,有些儿童常常是老师在与不在不一样,并不是本质上的两面性,是因为小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道德信念的缘故。

  由于稚嫩性或不成熟性,使小学生易受外界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易受伤害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稚嫩的本身,而在于人们对稚嫩性的视而不见,对年龄特征的过于“忽略不计”。

现实中,有的老师在思想深处,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工作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更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征,总是“跟着感觉走”。

长此以往,就会使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懂事”,会使孩子对老师有偏见,甚至出现敌意,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稚嫩性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是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强,说明他们有巨大的、可开发的潜能。

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很有爱心,乐于助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有集体荣誉感,有表现欲望。

只要教育者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就可以使学生向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够做到:

1.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成绩。

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乐于与同学交往。

他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人,热爱班集体,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并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喜爱。

3.热爱劳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他们应在生活中愿意尽量多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定的自理自控能力,尽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

在劳动中不怕累、能吃苦,愿意经受锻炼和考验。

4.快乐和充满好奇。

他们感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提问题,他们的生活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5.懂得小学生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

注意从他人角度评价自己的行为,有不断自我完善的要求与计划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

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

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

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

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

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

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

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1、对自身的生理状况的意识比较清晰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中的许多孩子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身体发育良好,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多持满意态度。

2、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强项有着较大的影响。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让人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而心情愉快、充满热情;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去学习和探索,从而发展智力;它还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推动力量,有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因而,多年来,朝天小学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和强项。

朝天小学历年来在艺术、体育、学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因此,在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强项与兴趣小组有关的共有240人次。

而多年来的兴趣活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有着一定现代人素质。

但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意识比较狭窄,往往没有涉及到学习的主要方面,表明学生对什么是学习,以及对学习主要方面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

3、班集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以学生个体所参与的班集体为中介的,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是朝天小学“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的重要实验因子。

六年来,我们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集体目标,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指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担当成功的角色,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组织交往,优化班集体的人际结构;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开发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身心素质等措施,使班集体中充满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对班集体、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调查中,众多的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感到满意。

4、由于小学生认识、经验的有限,他们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很清晰。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通过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

的评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因此,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更具体、更明确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评价,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内心品质,这对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大有帮助。

(二)典型范例分析

六年2班的小农同学,在班上是一位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属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数学方面。

在问卷中,她认为自己的主要缺点和不足之处是:

缺乏独立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耐挫能力;在生活学习上过分依赖父母;自己能办的事也请别人办等。

可以说,这些缺点是造成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但她能承认这些,说明她是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

尽管如此,六年2班作为实验班,在班集体建设、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班上的学生普遍自信心较强,敢于表现自己。

小农就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学习上也有着自己的强项,如朗读(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唱歌(她是校合唱队队员)、口语表达等;在同学中的地位虽然由于受学习成绩的影响而不高,但也属一般水平;对于自己应尽的义务和应享受的权利比较清晰;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特长、爱整洁、适应能力强、好交朋友的人。

可以看出,小农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隐藏自己的优点,这与班集体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实验班,人人都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参加竞选,热心为班集体服务。

小农在六年级时也参加班干竞选,当上了卫生委员。

[Page]

(三)问卷设计存在的问题

1、在低年级做问卷时,教师读题的影响很大。

如“我的权利和义务”一项中,一5班全选的人数达

20人,远远超过二、三、四、五年级。

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读题的影响。

因一年级学生所认的字有限,需教师边念题边做,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加深理解,而其他班的学生则是自己独立完成。

2、项目的表达方式影响学生的理解。

在“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我应尽的义务”项目。

虽然选项的内容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二种不同的表述,但学生对“我应享受的基本权利”与“我享受到的基本权利”以及“我应尽的义务”与“我尽到的义务”的含义不是十分清楚,而把它们混淆起来。

项目“我是一个这样的人”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认识自己最大的特点,但很多学生还是在老师加以说明后仍将之理解为“我所具有的特点”,因而选择过多,造成统计的难度。

 

(一)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1、对自身的生理状况的意识比较清晰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中的许多孩子有着良好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身体发育良好,因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多持满意态度。

2、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强项有着较大的影响。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让人觉得生活丰富多彩而心情愉快、充满热情;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去学习和探索,从而发展智力;它还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推动力量,有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因而,多年来,朝天小学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和强项。

朝天小学历年来在艺术、体育、学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因此,在调查中,认为自己的强项与兴趣小组有关的共有240人次。

而多年来的兴趣活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有着一定现代人素质。

但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意识比较狭窄,往往没有涉及到学习的主要方面,表明学生对什么是学习,以及对学习主要方面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

3、班集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以学生个体所参与的班集体为中介的,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是朝天小学“素质个性化”教育实验的重要实验因子。

六年来,我们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集体目标,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指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担当成功的角色,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组织交往,优化班集体的人际结构;构建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开发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身心素质等措施,使班集体中充满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对班集体、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调查中,众多的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感到满意。

4、由于小学生认识、经验的有限,他们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很清晰。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通过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

的评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因此,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更具体、更明确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评价,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内心品质,这对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大有帮助。

(二)典型范例分析

六年2班的小农同学,在班上是一位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属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数学方面。

在问卷中,她认为自己的主要缺点和不足之处是:

缺乏独立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耐挫能力;在生活学习上过分依赖父母;自己能办的事也请别人办等。

可以说,这些缺点是造

 

小学生品德教育浅谈

                       

    小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与成人不同的过程,对他们的德育更多地带有启蒙性、引导性、基础性的特点。

下面就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

    1、思品导行。

小学品德教材有很强的教育性,而且内容丰富、生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资源,同时结合社会与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去思考、判断、选择,展开讨论、辩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

如最近学生兴起一股收集108水浒英雄人物卡热潮,很多学生不是为了“小当家”(即食方便面)去买“小当家”,而是为了要“小当家”里的一张水浒英雄人物卡,甚至有的学生买了“小当家”,取出里面的卡片,随手就把方便面给扔了。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上《勤劳节俭》一课,让学生思考、讨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必要勤劳节俭吗?

让学生明白“勤劳产生智慧,节俭积聚财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队会切入。

利用班、队主题会,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如为了激发队员的爱国之情,以高昂的姿态走进新时代,开展《跨越世纪》主题班会,通过表演、畅谈理想等,使队员懂得“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开创21世纪的主力军”,只有从小努力学习,勇于进取,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在日本军国主义不承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参拜军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在李登辉、陈水扁的“两国论”等一度猖獗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扭曲事实,批判李登辉、陈水扁的“两国论”,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良好思想和品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为国争光。

    3、学科渗透。

把道德教育有机地贯穿到学科教学中去,如通过语文学科学习教育学生崇拜各个历史时代的伟大人物,学习他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为战胜困难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等。

如通过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让学生学习邱少云那种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学习他那种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的精神;通过教学《伟大的友谊》,让学生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活和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精神。

通过自然学科方面的课程,宣传各个时代的科学家对该门学科的贡献,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与发明创造的精神。

如教学《正电负电》时,向学生介绍爱迪生——童年被称作“低能儿”的爱迪生,首先发明了留声机,发明了四重发报机,发明了碱性蓄电池,发明了活动电影,发明了电话话筒……,然而,这些发明创造凝聚着他多少的心血和汗水,仅发明电,爱迪生就做了6000次实验,最后才成功。

从而让学生学习爱迪生的执着、勤奋。

    二、在课外活动中增活力

    课外活动是把道德教育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的有效途径和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有力手段。

课外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实际操作机会多,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改变以往德育教学照本宣科,用压注手段灌输的陈旧做法,更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开展内容新、感召力强的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以学生自己组织为主,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我校少先队员一年一度到福利院慰问老人的活动,不仅增进了队员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感情,也培养了队员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第五大队队干自主成立环保小组,每天出现在校园各处,他们的行为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品德,也对其他队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无声的教育。

    三、在言传身教中做文章

    “言传为虚,身教为实”,只有将言传与身教紧密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

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一位老教师,因身患重病不能到校上课,其家人想代他向学校请假,他却说:

“我要向学生请假。

”就这样,在老伴的搀扶下,他来到学校向学生请假。

这样的老师,他的学生会无故缺席吗?

会不遵守纪律吗?

古人云: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作为孩子王,更应如此,在校的每一天都有几十双童眸凝望着你,将你的一举一动牢记在心,随后学以致用,如果你平时不做到言行一致,带给学生的伤害是不小的。

一位班主任亲口说:

“下星期带同学们去春游”,可后来一直没去,学生对这件事感兴趣,一直记着,当这位班主任第二次布置一项事时,有的学生就抱着碰碰运气,老师也许不检查的态度去做。

学生从童年时期开始,无论是知识领域的开端,或是文明习惯的养成乃至个性、人生观等的形成,教师都起着极其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教师在言行上能达到一致,那就可以点燃青少年心灵的火花,成为青少年行动的灯塔。

    四、在外界教育中求实效

    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能初步地理解某些道德要求,并能在行动中遵守,但缺乏持久性,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

加强和改进小学生品德教育,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也只有搞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配合,步调一致,构建成功良性运行的道德教育体系,才能面向新世纪,使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五、在自我教育中求发展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环境和教育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内因的作用,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自觉的转化和控制,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才能终身受用。

要让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是与非、美与丑、真与假的分辨认识能力。

一个学生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今到处都强调品德教育。

我这个四十多岁的人,从小就是在品德教育的口号中长大的。

记得小时后总唱一首歌: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后面的词记不清楚了。

总之,歌唱的是拾金不昧,一分钱交公会受到表扬。

我记得有一次真是碰到出奇的好运:

回家的路上捡了一分钱,赶紧回学校交给老师;等回来的路上,再捡了一分,再回去交公;等第三次回家时,又捡一分,更是象个英雄一样去交公。

果然,第二天老师全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