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54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教材

人教版第五册

课时总数

13

单元课题

思想方法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通过挖木匣,记叙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看问题要全面。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学情

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童话和寓言故事为主,是学生们喜欢的文学样式,接受度高,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

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单及

元突

重破

难措

点施

(1)、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2)、能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3)、仿照课文形式,进行童话创作。

课时安排

25、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26、科利亚的木匣    2课时

27、陶罐和铁罐 2课时28、狮子和鹿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

单元检测

(测题附后)

检测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检测反馈改进措施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错,有些同学不大注意自己的卷面和书写,以后在午写的时候少布置任务,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25.矛和盾的集合

主备人宋宝丽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二、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

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楚国人蹚目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谈话:

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再由小老师领读课本后面的词语表。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同座交流

2、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以上两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有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齐读这段话。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如吸尘器是把拖把拖地的功能和扫帚可以扫垃圾的功能合二为一的。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重点讲解“盾”、“矛”、“兵”。

2、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及时表扬写字认真的同学。

五、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

盾自卫

合二为一坦克

矛进攻

【教学反思】

复习导入时,我有目的地将“矛、盾、坦克”这3组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听写,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又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了铺垫。

26、科里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个可爱的男孩科里亚,走进他的故事。

他有一个木匣,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再次思考预习时不懂的问题,看能否在这次读书时联系上下文读明白。

检查交流:

1.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里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

(引导学生说清楚,说通顺,相机板书:

埋木匣、挖木匣)

3.课文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相机板书学生有价值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以当时解决,比如:

写作背景,可以把苏联的卫国战争进行简单介绍。

还有一些联系上下文能够解决的词语,简单的问题等。

预设的问题有:

科里亚怎么挖木匣的?

第一次挖和第二次挖之间他是怎么思考的?

从这个故事中科里亚懂得了怎样的道理,你呢?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一)略学“埋木匣”(课文第1-3自然段)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师引导理解:

科里亚穿上冰鞋可以做什么?

小斧头,小手锯可以用来做什么?

其他小玩意儿可能还有什么?

对于五岁的科里亚来说,这些好玩东西是什么?

(宝贝)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

(宝匣)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师引导理解:

哪些词语写出了科里亚的动作?

你模仿着来做一做,说说透过科里亚的动作,五岁的科里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挖木匣”(8――14自然段)

过渡:

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走他乡,苏联人民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赶走了德国法西斯的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科利亚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这时他几岁了?

和五岁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默读4-12自然段,用笔划出科里亚两次挖木匣的句子。

1、科里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2、科里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1.再仔细读一读,看科里亚的两次挖木匣有什么不同?

(结合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次科里亚走了十步,第二次走了五步;第一次是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他又朝左边挖,又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第二次是挖了不多一会儿就找到了木匣子。

2.科里亚第二次准确地找到了埋木匣的地点,挖出了木匣,他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9-11自然段,看你能读懂吗?

如果你读懂了科里亚的想法,请你举起手,老师要采访你:

科里亚,当你左挖右挖就是挖不到小木匣的时候,你心里感到?

疑惑、失望。

当小伙伴认为你的木匣被敌人挖走的时候,你为什么肯定你的小木匣没被敌人挖走?

自己家的大箱子都没有挖走,还会挖走自己的小木匣吗?

科里亚,你为什么要量五步挖木匣,而不是十步呢?

3.放开声音读8-12自然段,想像科里亚的动作,语言,神态,把他心情的变化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好科里亚第一次挖不出时的纳闷,想出原因时的喜悦。

(三)感悟道理(13自然段)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感悟科里亚从这件事情中懂得的道理。

(抓住不光……还,还有反问句来进行理解。

)引导学生把课文最后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而不改变课文本来的意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作业。

             仍然 果然

 昨天天气预报有雨,今天(    )下起雨来。

 昨天他感冒了,今天(     )坚持来帮王奶奶做家务。

二、理清脉络,练习复述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喜欢科里亚吗?

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和朋友听吗?

你觉得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得讲的怎么样?

那么要达到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啊,我们就得弄清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记住大致内容才能把故事讲得完整。

然后呢,再仔细看作者怎么写的,才能讲得清楚,讲得生动。

当然,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不需要原话照说,但你得把课文的内容说清楚说生动,让人家才能听懂,才愿意听你讲,是不是?

好的,请大家默读课文。

看看课文每个自然段大致讲了什么?

自己练习复述课文。

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清楚,说生动。

三、拓展练笔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这是科里亚挖完木匣以后的感受,那么你呢?

请你回忆五岁的你和现在的你相比,你有哪些变化?

你的什么步子在逐渐变大?

先自己说一说,再同位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写下来

四、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教学完本课,我突然发现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与课文的主旨并无大的联系,因为课文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科利亚是个聪明、善于思考、做事细心的孩子,明白面对周围变化中的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的道理。

这说明我对教材的把握还没有达到深刻的程度。

我们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27陶罐和铁罐

主备人:

魏玉龙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要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

谁来读题?

(读题)

3、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

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国王御厨里的骄傲自大的铁罐和谦虚善良的陶罐的一段对话,许多年过去了,陶罐依旧光亮、朴素、美观,铁罐氧化不见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中的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

(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

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找同学读小资料袋里的内容。

其他同学找他的错误。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

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

我们往下读读看——

5、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

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

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

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

再换过来。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

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

(称呼上)语气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

(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

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

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

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

(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

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

(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

(不)哪里看出来的?

(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

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

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

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男生读铁罐,女生读陶罐。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

7-9自然段。

(1)师:

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

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

“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

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

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

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

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引导学生知道陶罐并不是懦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

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

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

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

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指导书写:

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

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预设: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板书: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

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

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

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

永久)。

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

氧化)。

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

(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

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预设:

谦虚、友爱陶罐←———→铁罐骄傲、自大

↓↓

易碎坚硬

↓↓

永久氧化

↓↓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教学反思: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

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

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

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

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

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

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

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

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28狮子和鹿

主备人:

李美华

一、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三、教学过程:

1.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

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

(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

(贴图)(由于资源的限制,教学的时候由幻灯片代替)

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③教师小结激趣。

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

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

是什么呢?

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2.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教师及时点拨小结。

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⑥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3.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作业布置:

①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②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本剧。

四、板书:

28*狮子和鹿

精美别致的角好看差点让自己丧命

四条细腿难看让自己狮口逃生

五、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的思维还是比较有限,思想的高度不够,想问题看问题也不够全面,只着眼于眼前,而很难让自己跳出来看世界。

自己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还是做的不好,还需要多一双眼睛,多一颗敏锐的心,充分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而不应该贪图于肤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