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525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docx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

全品高考化学答案

lass=txt>吉林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三毕业年级摸底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各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al27zn65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侧重一轮复习

现阶段知识的考查,注重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注重主干知识。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重点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离子共存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性质及检验、化学基本概念、化学计算等,注重常见化学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比较简单

第I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文】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钠b.醋酸c.co2d.naoh溶液

【知识点】强、弱电解质的区别c1h1

【答案解析】a解析:

a、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碳酸钠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b、醋酸是弱酸,属弱电解质,故b错误;c、co2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naoh溶液是混合物,属于强电解质的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一般强酸、强碱、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容易把naoh溶液当做强电解质而出错。

【题文】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含有的主要成分相同的是

a.石灰石、大理石b.天然气、煤气

c.纯碱、烧碱d.胆矶、明矶

【知识点】物质的俗名c5

【答案解析】a解析:

a、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故a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纯碱、烧碱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d、胆矶、

明矶的主要成分分别是cuso4.5h2o、kal(so4)2.12h2o,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俗名,注意积累即可解答。

【题文】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胶体b.淀粉c.王水d.水晶

【知识点】混合物的概念h4mldi

【答案解析】d解析:

a、胶体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故a属于混合物;b、(c6h10o5)n由于n值不同,不同的淀粉分子的分子量不同,故b属于混合物;c、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

3形成的混合物,故c属于混合物;d、水晶是指纯净的二氧化硅,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概念,注意了解学习中的特殊混合物。

【题文】4.下列对金属氧化物的描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

【知识点】金属氧化物的定义c5

【答案解析】d解析:

a、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b、金属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一定属于纯净物;c、金属氧化物含金属和氧两种

元素,属于化合物;d、金属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一定不是混合物。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金属氧化物的定义,理解金属氧化物是由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种元素是氧,一种元素是金属。

【题文】5.下列物质中,常做还原剂的是

a.kmno4b.coc.hno3d.o2

【知识点】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b2

【答案解析】b解析:

kmno4、hno3、o2是常见的氧化剂,co中的碳元素化合价是+2价,容易被氧化成+4价,常做还原剂。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关键。

【题文】6.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cub.nac.ald.fe

【知识点】金属的性质c2c3

【答案解析】c解析:

铝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很致密,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根据生活经验即可解答。

【题

文】7.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2h++2e=h2b.fe2++2e=fe

c.fe—2e=fe2+d.o2+2h2o+4e=4oh

【知识点】原电池原理f3

【答案解析】d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得电子的物质是o2,电极反应是o2+2h2o+4e

=4oh。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解题时要与氧化还原反应紧密联系,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

【题文】8.甲烷燃烧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氧化反应d.还原反应

【知识点】有机反应类型i1

【答案解析】c解析: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被氧化属于氧化反应。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理解各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解答。

【题文】9.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的是

a.乙烯b.乙醇c.乙酸d.硝基苯

【知识点】烃的定义k1k4

【答案解析】a解析:

根据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解答,乙烯分子式c2h4,属于烃。

乙醇、乙酸、硝基苯的分子式分别是c2h6o、c2h4o2、c6h5no2,除碳氢元素外都含有其它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烃的定义,知道烃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题文】10.下列所加的物质属于催化剂的是

a.电解水制氢气时,加入少量的na2so4

b.利用h2o2水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少量的mno2固体

c.实验室用浓盐酸制氯气时,需加入mno2固体

d.纯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

【知识点】氧化还原、原电池原理b2b3

【答案解析】b解析:

a、电解水制氢气时,加入少量的na2so4是

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a错误;b、利用h2o2水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少量的mno2固体,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变化,只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属于催化剂,故b正确;c、实验室用浓盐酸

制氯气时,加入的mno2固体做氧化剂,故c错误;d、纯锌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原电池原理等,比较基础。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文】11.用化学方法区别mgso4、al2(so4)3和fe2(so4)3三种溶液时,最好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a.naoh溶液b.kscn溶液c.氨水d.石蕊试液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j2c2c3

象分别是有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沉淀消失、有红褐色沉淀,现象各不相同,故a正确;b、kscn溶液只能鉴别出fe2(so4)3,故b不正确;c、氨水不能鉴别mgso4、al2(so4)3,因为现象都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d、三种溶液都呈酸性,现象相同,故d

不正确。

故答案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需要鉴别的三种物质阳离子不同,一般考虑用碱鉴别。

【题文】12.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只具有3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a.c2h6ob.c3h7clc.c5h10d.c5h12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k1

10

【答案解析】d解析:

a、c2h6o只有乙醇和甲醚2种结构,故a误;b、c3h7cl有1-氯丙烷和2-氯丙烷2种结构,故b错误;c、c5h可以是戊烯或环烷,结构大于3种,故c错误;d、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结构,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能熟练书写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熟记常见典型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

【题文】13.co(g)+no2(g)

co2(g)+no(g)△hv0,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混合气体颜色变深的是

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c.增大co的浓度d.使用催化剂

【知识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g2

【答案解析】b解析:

a、降低温度平衡右移,no2的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b、增大压强,虽然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故b正确;c、增

大co的浓度,平衡右移,no2的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变,混合气体颜色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本题中增大压强,虽然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

【篇二:

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非金属

及其化合物】

lass=txt>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2年高考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

no(g)+no2(g)为k=。

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滤渣可循环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⑶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

1。

若n(no):

n(no)>1:

1,则会导致;若n(no):

n(no)v1:

1,则会导致。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3)2会发生分解,

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⑵使尾气中no、no2被充分吸收ca(oh)2

⑶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

⑷3no2—P2h+=no3—P2noT+h2o

【解析】本题让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化学平衡原理结合起来,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本题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阅读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在工艺流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相关付反应的书写”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

步骤1:

在烧瓶中(装置如右图所示)加入一定量

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步骤2:

将装置a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

向烧瓶

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在80〜90益下,反应约

3h,冷却至室温,抽滤。

步骤3:

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装置b的烧杯中应加入的溶液是。

⑵①步骤2中,反应生成的zn(oh)2会覆盖在锌粉表面阻止反应进行,防止该现象发生的措

施是。

②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h2o夕卜还有(填化学式)。

(3)①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填仪器

名称)。

2

滤渣的主要成分有、(填化学式)。

(2)①快速搅拌②hcho

⑶①吸漏瓶布氏漏斗②zn(oh)2⑷防止产物被空气氧化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次硫酸氢钠甲醛制备相关实验过程的一些探究,着力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1)氮元素原子的I层电子数为;写出肼和n2h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

式为。

【答案】

(1)5

(2)2nh3+naclo==n2h4+nacl+h2o

,故其I层上有5个电子;

-1

zn

⑵nh3+naclon2h4,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nacl和h2o,观

察法可配平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⑶肼与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2n2h4+n2o4==3n2+4h2o

观察已知的两个热方程式

-1

【答案】

(1)液化、分馏与c反应后除去co2c+h2o

(2)合成塔n2+3h2

催化剂咼温咼压

co+h2、ch4+h2o

co+3h2

2nh3

(3)冷却塔n高温气体由冷却塔的上端进入,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果好(4)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5)13.8

【解析】⑴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

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故分离方法是液化和分馏。

另一种方法是将空气与c反应后除去C02。

采用煤和天然气制备h2的方程式为:

c+h2o

co+h2、ch4+h2o

co+3h2。

催化剂咼温咼压

⑵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的反应是n2+3h22nh3。

(3)冷凝分离氨气的设备为冷却塔;为了增强冷却效果,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果好。

(4)设备c是分离器,能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

⑸设co、h2o的起始浓度分别为x、y,且co的转化率为90%,则:

co2(g)+h2(g)

co(g)+h2o(g)

c(co)c(h2o)c(co2)c(h2)

=13.8,只要增加h2o量,就可提高co

0.1x(y—0.9x)x

的转化率。

【篇三: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3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a解析:

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

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原理、fe水解fecl3溶液蒸干得

不到无水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看来高三复习不能舍本逐末”

(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

no(g)+no2(g)

为k=。

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滤渣可循环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⑶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

1。

若n(no):

n(no)

>1:

1,则会导致;若n(no):

n(no)v1:

1,则会导致。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3)2会发生分解,

产物之一是no

,其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⑵使尾气中no、no2被充分吸收ca(oh)2

⑶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

⑷3no2+2h=no3+2nof+h2o

【解析】本题让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化学平衡原理结合起来,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本题考查学生在工艺流程阅读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在工艺流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相关付反应的书写”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我们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要与基本实验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化工生产工艺、日常生活等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简单的来回重复和死记硬背。

步骤1:

在烧瓶中(装置如右图所示)加入一定量

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

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步骤2:

将装置a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

向烧瓶

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

在80〜90益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

抽滤。

步骤3:

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装置b的烧杯中应加入的溶液是。

⑵①步骤2中,反应生成的zn(oh)2会覆盖在锌粉表面阻止反应进行,防止该现象发生的措

施是。

②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h2o外还有(填化学式)。

(3)①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填仪器

名称)。

―+―

②滤渣的主要成分有、(填化学式)

(4)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强还原性,且在120C以上发生分解。

步骤3

中不在敞口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naoh溶液

(2)①快速搅拌②hcho

⑶①吸漏瓶布氏漏斗②zn(oh)2zn

(4)防止产物被空气氧化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次硫酸氢钠甲醛制备相关实验过程的一些探究,着力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1)氮元素原子的I层电子数为;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h4反应生成n2和水蒸

气。

写出肼和n2h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答案】

(1)5

⑵2nh3+naclo==n2h4+nacl+h2o

(4)2n2h4-4e-+4oh-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n2+4h2o

【解析】

(1)n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其I层上有5个电子;

-1-1

⑵nh3+naclon2h4,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nacl和h2o,观

察法可配平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中02在正极反应,故负极是肼发生反应:

2n2h4

-4e-+4oh-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n2+4h2o。

【答案】

(1)液化、分馏与c反应后除去co2c+h2o

⑵合成塔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co+h2、ch4+h2oco+3h2

2nh3

(3)冷却塔n高温气体由冷却塔的上端进入,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果好

(4)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

(5)13.8

【解析】⑴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故分离方法是液化和分馏。

另一种方法是将空气与c反应后除去co2。

采用煤和天然气制备h2的方程式为:

c+h2oco+h2、ch4+h2oco+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的反应是n2+3h22nh3。

(3)冷凝分离氨气的设备为冷却塔;为了增强冷却效果,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果好。

(4)设备c是分离器,能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

⑸设co、h2o的起始浓度分别为x、y,且co的转化率为90%,则:

co2(g)+h2(g)

可提高co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⑴S02碎瓷片(或沸石)将生成的S02全部赶出⑵S02

+h2o2===2hHkso2

4⑶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加入少量naoh标准液,将滴定

管横放,轻轻转

动,均匀润洗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润洗液从下端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⑷无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