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49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

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依据是《四书》。

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

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

骑士七技。

教会教育的内容是:

七艺。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

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

“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

《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学生中心”提倡在做中学。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本章简答、论述

教育个体功能:

指教育促进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

表现为3.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教育是按照一定得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学习教育学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简述教育学功能:

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的认识教育现象2.可以是教师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

3.可以进一步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5.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

大教学论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的特点:

终身化,全民化,多元化,民主化,技术现代化。

教育创新的内容:

1.在教育思想上,教育观念的创新的创新使教育创新的先导2.教育体制的创新使教育创新的关键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4.教育内容的创新使教育创新的核心

大教学论思想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层次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教育民主是2.1.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包括两个方面:

1.要尽可能多的扩大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2.要力争实现优质教育机会均等,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灵活的编写教材,实现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第二章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孟子。

国外的是:

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荀子。

国外的是:

洛克、华生。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遗传、教育、环境。

个体身心发展的的规律有:

阶段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1.2.岁~1.5.岁左右,儿童身心巨变时期被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

“帮助少年起飞”指的是初中阶段的教育任务。

本章简答、论述

教与政治的关系(制)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促)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与生产力的关系(制)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1.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

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是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新科技革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1.能力比只是更重要2.教学形式个别化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受到关注4.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重传统重权威的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2.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3.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学生观的影响

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活动它规定这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2.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要考虑稳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3.不平衡

性,在身新发展的关键期是以相应的教育4.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章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卢梭。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1.9.02.年颁布了“壬寅学制”中国第一个学制(未实行)。

沿袭了日本的学制。

1.9.04.年颁布了“癸卯学制”(实行)。

沿袭了日本的学制。

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或新学制”以美国学制未蓝本。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

学制的建立。

本章简答、论述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的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义务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第四章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

专职人员。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育人。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

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

从学生的特点看,学生具有:

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

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

本章简答、论述

教师的任务1..做好教学工作2.做好思想品德、法制纪律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4.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5.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动6.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7.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与创造性,连续性与广延性,主体性与示范性。

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为:

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

3.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2.教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得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行培训权。

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骑着主导作用。

建立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是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分为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1.培养自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专业化条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b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c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d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品质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5.终身化学习(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的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教师应当如何爱学生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5.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1.相互支持与配合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有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巧妙结合。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途径)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2.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4.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含义)a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b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c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当代儿童发展观内容1.儿童发展是以个体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2.生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出相促进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信赖教师,教师爱护学生2.民主平等双方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越教师4.心理相容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一致。

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职业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a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b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新课程要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4.教师应该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5.教师应该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具体内容:

1.对同志团结协作。

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事业无私奉献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教师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把社会经验和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5.朋友角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指导他们学习。

6.研究者角色,教师要能应变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不断学习和反思。

 

第五章

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点是:

1.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有计划的活动2.教学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环节是:

教学。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2.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3.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只是、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孔子讲学习分为:

学、思、习、行。

昆体良曾提出:

模仿、理论、联系的三段学习法。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教学方法可归为两大类:

启发式和注入式。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讲授法主要有: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发现法。

3.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演示法、参观法。

4.参观法包括:

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5.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6.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方法(运用)的依据:

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的改革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2.导学式教学法3.快乐教学法4.合作教学法5.掌握学习教学法6.‘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教学基本形式:

1.班级授课制2.个别教学3.分组教学4.复式教学5.现场教学。

近代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2.贝尔—兰克斯特制3.道尔顿制4.文纳特卡制

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分组教学2.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3.小队教学4.合作教学

教学活动的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师备课应做的三方面工作是: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教学活动应写好的三种计划是:

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可分为:

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学规模。

教学模式特点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

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

在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的不同可将评价分为: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将评价分为: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是: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向性原则。

本章简答、论述

教学的本质和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本质:

1.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4.启发性5.循序渐进性6.巩固性7.因材施教。

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铺相承相互促进的。

要求: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原则应做到:

1.重视书本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2.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贯彻直观性原则应做到:

1.要正确学则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抓住“重点”“难点”“关键”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应做到: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

贯彻巩固性原则应做到:

1.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2.组织好学生复习3.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2.了解学生从实际教学出发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是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分局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班级授课制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