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283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欢乐颂教学设计.docx

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音乐

姓名:

史欣

单位:

西安学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是《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在《欢乐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将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力度等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的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歌曲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欢乐颂》虽然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经典外国歌曲,但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些古典音乐,对这首歌并不熟悉。

歌曲的篇幅很短、节奏、旋律也很简单,但在理解歌曲内涵、表现歌曲意境上却有难度。

这首歌曲的思想境界很高,可能学生当时并不能理解的那么深,那么透彻,但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我想对他们的心灵会起到净化作用。

2、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通过欣赏、学唱、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净化心灵,以利于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技术准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课前,教师搜集、整理了《欢乐颂》的曲谱、声像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练唱曲谱、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做到有情歌唱。

4、学前教学状况:

本节课为新授课,学前没有向学生做任何相关知识的介绍,虽然学生对《欢乐颂》这首歌曲比较陌生,但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如:

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同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起到激励作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1、知识与技能:

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

2、过程与方法:

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

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唱《欢乐颂》,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核心:

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练唱、分析、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理解《欢乐颂》的深刻内涵,从而做到有情歌唱,使《欢乐颂》这首歌曲的思想境界对学生的心灵起到净化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在开始部分,教师首先通过播放贝多芬生平短片,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坎坷的人生经历,从情感的角度对他产生崇敬之情,为理解《欢乐颂》的深刻内涵作下铺垫,紧接着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轻声用“la”模唱、轻声唱《欢乐颂》旋律、解决难点、用中等音量唱《欢乐颂》旋律、反复练唱等方法教唱歌曲《欢乐颂》。

在教唱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旋律、节奏、速度是影响歌曲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

知识拓展部分,教师请学生欣赏合唱版的《欢乐颂》,意在通过宏大、辉煌的音乐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欢乐颂》的内涵。

最后,在教师激情语言的感染下,学生再次高唱《欢乐颂》,使课堂情绪达到了高潮。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调动学生的激情,把知识教学与歌曲教学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音乐的能力,学生也在《欢乐颂》美妙的音乐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三)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言:

请大家听老师弹一段音乐,思考并说出这段音乐的曲名和曲作者。

(《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

2、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

欣赏《献给爱丽丝》音乐片段,并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说出曲名和曲作者,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由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教师: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被后人尊称为“音乐圣人”,有着伟大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为什么后人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

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音乐圣人,去了解他真实的故事。

(播放贝多芬生平短片)

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

 

用贝多芬的经历感染、鼓舞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

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经典之作《欢乐颂》。

1、教师范唱歌曲《欢乐颂》

问题:

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热情、庄重)

 

2、教师做示范:

用“la”轻声模唱(口上下打开,找打哈欠感觉)并指导学生练唱(钢琴伴奏)

3、指导学生用轻声唱歌曲《欢乐颂》的旋律(钢琴伴奏)

 

听教师范唱歌曲《欢乐颂》,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la”轻声模唱,熟悉歌曲旋律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轻声唱歌曲旋律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用正确的演唱方法熟悉旋律。

 

进一步熟悉歌曲《欢乐颂》的旋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指导学生解决难点:

a、跨小节的连音(12、13小节)

b、34音程的音准

5、指导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钢琴伴奏)

 

6、伴奏

要求:

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歌词(提示并示范:

根据这首歌曲的情绪,要用在连的基础上稍断开的演唱技巧)

7、指导学生反复练唱歌曲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难点并能够熟练掌握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练习控制声音的能力

 

唱《欢乐颂》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练唱歌曲并能够熟练掌握

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为唱歌词做准备

 

锻炼学生控制声音的能力,为有情歌唱作铺垫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唱会歌曲

 

熟练掌握歌曲并做到有情歌唱

教师:

刚才我们学会了歌曲《欢乐颂》,你能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么?

总结特点并说明旋律、节奏、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大量运用了xxxx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歌曲的情绪给我们听觉上的感受是热烈、庄重的,所以不难看出,旋律、节奏、速度是影响音乐情绪的重要因素,它在音乐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组讨论歌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上的特点,领会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领会旋律、节奏、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音乐作品

教师:

《欢乐颂》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部,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片断,请大家边看边思考:

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独唱、重唱、合唱)(播放现场演唱片断)

欣赏合唱版《欢乐颂》,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欢乐颂》的深刻内涵

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师: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著名唱段,但是在1824年这部交响曲首演时贝多芬已双耳全聋,据记载,演出结束后,他全然听不到身后观众的狂热欢呼声,一位女歌唱家扶他转身,这时人们看到了贝多芬留下了激动的热泪,因为他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

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了所有的人们。

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但他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让我们再次高唱《欢乐颂》,用歌声来悼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怀着对贝多芬的崇敬、歌颂之情演唱《欢乐颂》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有情歌唱

(四)教学指导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模唱、唱旋律、解决难点、反复练唱等方法学唱歌曲《欢乐颂》。

在学唱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使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而且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为今后分析、理解其他音乐作品打下了基础。

《欢乐颂》这首歌曲的思想境界很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融入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了解他坎坷经历的基础上,从情感的角度对他产生崇敬之情,继而理解《欢乐颂》的深刻内涵,这样不生硬、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在结束部分,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怀着崇敬、歌颂又稍带伤感的心情唱响《欢乐颂》时,课堂情绪达到了高潮,学生感受到了《欢乐颂》的伟大力量。

(五)教学流程图

五、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目标说明:

1、知识目标:

教师引导教学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学生会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

2、技能目标:

教师利用讲授、示范、练习等方法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欢乐颂》,学生通过教师的激情带动。

能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欢乐颂》。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激发学生追求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想。

(二)问题设计:

1、请大家听老师弹一段音乐,思考并说出这段音乐的曲名和曲作者。

(《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2、歌曲《欢乐颂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热情、庄重)

3、歌曲《欢乐颂》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大量运用了xxxx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

4、合唱版的《欢乐颂》运用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独唱、重唱、合唱)

(三)评价检测:

1、教师弹奏歌曲《欢乐颂》,学生轻声唱旋律,检测掌握情况。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欢乐颂》旋律,检测学生控制声音的能力。

3、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唱歌曲《欢乐颂》,检测学生掌握歌曲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