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243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2自主预习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教材P3),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画出赤道,从南北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半球。

2、在上图中标注四个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用文字描述位置

3、在上图中的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标注世界人烟稀少地区,并思考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

人口稀少地区:

非洲:

-------------------沙漠原因是--------------------(自然因素)

南美洲:

-------------林带原因是--------------------(自然因素)

亚洲、北美洲---------------林带原因是---------------------(自然因素)

二、读表格1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并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并回答。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纬度范围),其次是------------(纬度范围),根据高、中、低纬的划分,世界约80%的人口分布在----------------。

三、读表格2世界人口的海陆分布规律,并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并回答。

1、表中所列各洲(除南极洲),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原因是-------------------------------------------------

2、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内陆),

四、读表格3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并回答。

1、世界人口80%分布在海拔-------米以下,地形以-----------为主。

2、随着海拔的上升,人口分布越来越--------。

结合表1、2、3。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五,读上图,把人口过亿的14个国家标注在下图中。

六、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

1、气候条件:

人口主要分布在------和--------(温度带)的--------、---------地区(干湿地区)。

这是因为:

2、地形条件:

人口主要分布在--------和---------地区,-----------人口稀少。

这是因为:

3、水文条件:

水资源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沿-----地区人口稠密。

4、土壤条件:

更多的是通过-----业发展间接起作用。

七、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有:

1、人文地理环境包括-------、--------、--------、----------和--------等因素。

其中---------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这是因为:

第一、-----------------------------------------------------------------。

第二、------------------------------------------------------------------。

2、请选择影响下列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

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印度恒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人口稠密:

----------

美国西部旧金山附近的硅谷人口越来多:

--------------

我国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人口快速增长:

---------------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概念及分类

1、人口迁移两个重要属性:

一是--------属性,指居住地发生--------性或---------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二是---------属性,一般以跨越某种-------区域界线为依据。

2、根据迁移空间范围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迁移和----------迁移。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迁移主要是由--------到--------的迁移。

3、根据人口迁移的属性,下列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在括号内打√)

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到美洲()

寒假期间某同学去海南三亚旅游()

某同学家住麻阳县,高中考上了湖天中学就读三年()

某同学2020年从怀化湖天中学考上北京大学就读()

河南、四川等地农民流向深圳等沿海城市打工()

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二、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复杂,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力与-------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有:

--------、-----------、------------、------------等,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2、完成教材12页活动1

三、国际人口迁移

1、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大陆移民主要来自-------洲和--------洲。

2、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了涌向--------和---------(国家)的移民潮。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乱造成大量难民,主要由-------国家迁往-----------国家。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国际人口的-----------迁移急剧增加。

第二,国际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第三,美国仍是主要人口迁入地,来源地从-------洲到---------洲再到20世纪的-------洲,不断增多。

第四,总之,大多是-----------国家向----------国家迁移。

四、我国人口迁移

1、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等方面。

2、读教材14页“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人口迁移示意”图,请判断图中所示的五次人口迁移分别是什么因素造成。

3、改革开放以来,--------、----------、--------、-----------、------------、-----------等省大量农村劳动力前往-------、---------、---------、----------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第三节人口容量

一、人口增长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主要由自然增长(人口-------率和--------率共同决定)和机械增长(人口-------率和---------率有关)决定。

2、阅读教材18页“世界‘10亿人口年表”图,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

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率下降。

二、资源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

1、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等会随着人类----------水平提升而不断丰富,但终究是--------的。

我们要实现---------的持续利用和----------的持续发展。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收引发严重的--------问题。

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阅读教材20页“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关系示意图”思考完成活动2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是--------------------力与------------------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力的重要指标。

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主要是受以下四大因素影响和制约,请思考并在因素后填写“正相关”或“负相关”。

A自然资源环境与人口合理容量()

B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

C地区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

D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的三个特点是:

一是-------------性

二是-------------性

三是-------------性

4、人口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如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率和人口----------化,对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

5、完成教材23-24页中的活动1和2,用铅笔把答案写在书上。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1节 城乡空间结构

综合思维:

掌握影响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能够分析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区域认知:

了解城乡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和城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划分特点。

知道城乡各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

地理实践力:

结合不同实例,能说出不同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人地协调观:

理解合理布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1.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的特征和区位分析;

2.形成城乡空间结构的原因。

一、概念学习

1.城镇是人口达到________、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活动的________聚居地。

2.乡村是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人口分布较为________的地方。

二、城乡土地利用

1.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分为________地、________地和________地。

2.土地利用方式

(1)城镇与乡村明显不同,城镇以________地为主,乡村以________地为主。

(2)城镇土地利用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乡村土地利用反映________________、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________。

三、城乡空间结构

1.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_______和______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_______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这些功能区的_______与_______,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_______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3._______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4.______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5.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大多形成一个特殊的______区——中心商务区(简称______)。

但有的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不够明显,如美国首都华盛顿。

6.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____________,各种功能区相互______、相互______。

如居住区以居住用地为主,但也分布有商业用地等。

7.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和__________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等。

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不一样,但是却有类似的深层规律。

8.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状况、__________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在制定__________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

9.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主要有_______型、_______型和_______型等。

四、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_______,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_______关系。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水文等)和_______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军事、宗教和_______等)。

这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的。

3.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城镇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有些因素如______、______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______、______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问题探究】

1、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什么特点?

2、完成P27页探究活动1.2.3题

3、完成P35页活动第3题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

人地协调观:

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2.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是指在____________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______,是一定地域内______和____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___________的主要源泉。

3.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是不断________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________。

4.________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____瓦____墙,以天井解决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5.城乡景观是人们_____自然、_____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__________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各大洲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________均存在显著差异。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_____,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_____,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_____和_____,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__________,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__________。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

如云南西双版纳的______,因纽特人的______,土耳其的______房屋,叙利亚的______屋,黄土地区多土筑______等。

2.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____________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______制度。

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________,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2)欧洲城市多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___________,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_____,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围绕__________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__________。

3.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________”的思想延续贯穿,_____________结构广泛流行,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2)西方建筑中柱廊、_______、喷泉、_______等特点明显。

(3)建筑风格也不是____________的,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或者受其他地域文化的渗透影响,相应地,建筑风格也会___________。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导致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因而,保护___________,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和谐,就显得格外重要。

【问题探究】

1、地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阅读P37页徽州文化,思考:

(1)徽州民居的特点

(2)徽派民居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完成P44活动第2题

第3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特点。

3.通过学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1.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成因。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

3.能举例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镇化

1.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又叫________,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________上集聚、________地区转变为________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表现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________;劳动力从第____产业向第____、第____产业逐渐转移;________规模不断扩大;______景观逐渐转化为______景观;人们的______方式、______方式、文化、______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3.____________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城镇发展与_______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城镇的兴起又与_______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城镇起源于早期的________地区。

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________。

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________,城镇人口比重________。

目前,世界________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到2050年,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________。

2.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伦敦、______、______、东京、______、______等世界级大都市,并带动了______的整体提升。

______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大都市带。

3.______是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4.美国__________沿岸大都市带、欧洲_____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________沿岸大都市带、北美________沿岸大都市带、我国_____三角洲大都市带,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

5.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目前,城镇化水平大多在_______%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_______%。

主要特征是人口_______,大中小城市_______,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_______相对发达。

_______和_______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_______化和_______化现象。

6.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还比较_______,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_______。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_______。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都遇到过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____________,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______,明显超过了国家____________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还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_______城镇化”,即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

7.____________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______________持续提高。

大力推进农业________和________,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对_______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_______普遍下降。

2.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城镇化并非单纯的城镇_______增加和城镇_______扩张,而是要在_______支撑、_______保障、人居_______、_______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4.为了降低城镇化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我们要以建设_______城市、_______城市、_______城市的目标,走健康、_______、_______、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问题探究】

1、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3、完成P51页活动第1、3题

4、阅读P53页,思考:

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