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967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

本课话题 ——自由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极少牵绊,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虽贫困,但阻挡不了他奇妙的想象,他洒脱自由的心灵在他汪洋恣肆的文笔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奇才。

他善诗词、善书画、善篆刻、善音乐、善戏剧、善文学,几乎涉及艺术中所有领域,且每一项都成就斐然。

他向中国传播了使用五线谱的西方音乐,他的话剧《茶花女》开了现代剧的先河,裸体模特、版画艺术、现代油画艺术也由他引入国内,他所创作的《送别歌》成为经典名曲。

大画家丰子恺、潘天寿亦出自其名下。

然而,李叔同在给人们带来一个个惊喜之时却又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成了弘一法师。

“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这般偈语便是他心灵的写照。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四字。

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人类的至善之境是它获得最大自由之时。

——(意)但丁

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

——(印度)泰戈尔

自由是令人迷惑的:

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

——(美)卡尔·桑德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法)罗曼·罗兰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坳堂(  )夭阏(  )蟪蛄(  )(  )

蓬蒿(  )決起(  )榆枋(  )

蜩(  )舂粮(  )大椿(  )

斥(  )泠然(  )数数然(  )

恶乎待哉(  )穷发之北(  )知效一官(  )

【答案】 mínɡ kūn tuán ào è huì ɡū hāo xuè fānɡ tiáo chōnɡ chūn yàn línɡ shuò wū fà zh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其翼若垂天之云(    )

(2)其正色邪(    )

(3)三餐而反(    )

(4)小知不及大知(    )

(5)此小大之辩也(    )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7)御六气之辩(    )

【答案】 

(1)“垂”同“陲”,边际 

(2)“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3)“反”同“返” (4)“知”同“智” (5)“辩”同“辨”,分辨,分别 (6)“犹”同“繇”,喜 (7)“辩”同“变”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志

(2)名

(3)息

(4)之

(5)其

(6)而

【答案】 

(1)动词,记载 名词,志向 动词,做标记

(2)名词,名字 名词,声名 动词,命名 动词,说出 (3)名词,气息 动词,叹息 名词,子女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 动词,到 指示代词,此,这 (5)代词,代“鲲”,它的 代词,代指“水” 代词,它 表选择,是……还是…… (6)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因果,因而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齐谐》者,志怪者也(    )_____________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____________

(3)虽然,犹有未树也(    )_____________

(4)而后乃今将图南(    )_____________

(5)我腾跃而上(    )_____________

(6)不过数仞而下(    )_____________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_____________

(8)彼于致福者(    )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 怪异之事 

(2)名词作动词 南行 (3)名词作动词 树立 (4)名词作动词 往南飞 (5)名词作动词 往上飞 (6)名词作动词 降落 (7)形容词作名词 近郊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

一种野生的哺乳动物。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今义:

大家,许多人。

(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

今义:

羊的角。

【答案】 

(1)指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

 

(2)指游气。

 (3)吃饱的样子。

 (4)两个词,“虽”是“虽然”,“然”是“这样”。

 (5)一般人。

 (6)一种旋风。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南冥者,天池也(    )

译文: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译文:

(4)之二虫又何知!

(    )

译文:

(5)奚以知其然也?

(    )

译文:

(6)彼且奚适也?

(    )

译文:

(7)彼且恶乎待哉!

(    )

译文: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译文:

(9)翱翔蓬蒿之间(    )

译文: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南海,是自然造化形成的大水池。

(2)判断句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3)宾语前置句 大鹏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阻碍它。

(4)宾语前置句 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

(5)宾语前置句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6)宾语前置句 它将要飞到何处呢?

(7)宾语前置句 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8)状语后置句 把一杯水倒在堂中低凹处的上面。

(9)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在)蓬蒿丛中盘旋。

(10)固定句式 为何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向南飞呢?

[常识·速览]

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等。

他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那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况也空前残酷。

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感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他希望一切顺应自然,超脱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整体·感知]

本文表现了庄子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

节选部分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应该追求的是“无所待”即“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逍遥游”就是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之中。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①也有所待 ②无名——圣人 ③无所待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大笔挥洒,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B.第二段,作者引述《齐谐》中的记载,来证明大鹏南飞是可信的。

C.作者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打比方,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一样。

D.本文极写鲲鹏之大,想象奇特,意境开阔,意在突出作者擅长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解析】 D项,“意在突出作者擅长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错,意在指出鲲鹏虽大,仍“有所待”,有所依靠的事实。

【答案】 D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④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⑤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⑥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D.①③⑥

【解析】 ③⑤都未体现事物“有所待”。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段中,作者连用浅水不能漂浮大舟、杯水只能负载芥草而不能承载水杯等比喻,说明形体巨大的鹏鸟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方能南行。

B.第三段,从反面设喻强调鹏鸟“所待”的条件。

即使雄伟如鹏鸟,也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没有达到作者理想中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C.第四段,通过蜩与学鸠的对话,说明正因为这两种动物没有远大的目标,因而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D.第五段,作者以“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相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相比,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解析】C项,“能真正做到‘逍遥游’”错,实际上,蜩与学鸠仍“有所待”,也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答案】 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这三种情况下的行路备粮为喻,反驳了蜩与学鸠的嘲笑。

B.蜩与学鸠自鸣得意的本身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下文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C.“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之间虽然客观上有着大小之分,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不能做到“逍遥游”。

D.庄子对他塑造的大鹏形象,原则上是肯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解析】 D项,庄子对他塑造的大鹏形象,原则上是否定的。

在庄子看来,大鹏展翅翱翔,还不算是真正的逍遥和绝对的自由,因为它还要凭借海运风起。

【答案】 D

三、阅读课文第六、七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达到真正“逍遥游”的条件的一项是(  )

①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②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乘天地之正 ④御六气之辩 ⑤神人无功

⑥圣人无名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④⑥D.③④⑥

【解析】 ①②都是“有所待”,而不是“逍遥游”的条件。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六段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通过第六段与第一段的呼应与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

C.第七段中将那些“效”“比”“合”“征”的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说明这些人虽有区别,但都达到了庄子理想中的“逍遥游”境界。

D.庄子认为万物都受到限制,没有自由可言。

只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消除物我对立,超越一切现实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