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9667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docx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性能会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学习中。

3.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2.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物体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等特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两种新的材料(出示砖、陶瓷实物),请大家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这两种材料。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陶瓷?

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二、研究砖、陶瓷的性质

1.我们前几课学习了物体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以及研究这些特性的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用上几节课学习的方法来研究砖和陶瓷。

2.思考一下,要研究砖、陶瓷的这些特性,同学们需要哪些工具呢?

学生交流(硬度:

小刀、铁钉;柔韧性:

折一折、弯一弯;吸水性:

滴管、水;在水中的沉浮:

水槽、水等)。

3.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材料(出示分组实验材料:

一块砖、陶瓷,铁钉一枚、滴管一个、放水的水槽一个,毛巾一块),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该怎样更好的开展探究活动?

4.学生交流看法,相互补充实验要求(按照要求逐个开展实验,注意保持安静,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保持桌面卫生等)。

5.(出示实验记录表)同学们,为了更好的把大家实验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请大家按照实验记录表,逐个完成探究活动,并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硬度

是否容易吸水

在水中的沉浮

是否容易折弯

陶瓷

6.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活动做出评价。

7.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请学生对砖、陶瓷的各个特点对比着进行描述,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三、黏土的变化

1.谁知道砖、陶瓷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砖、陶瓷的知识。

2.教师展示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图片16、图片17、图片18、介绍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3.看了砖、陶瓷的制作过程,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

为什么松软的泥土会变成坚硬的砖、陶瓷?

为什么都是泥土烧制的,为什么砖和陶瓷会不一样?

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

等等)

4.大家猜猜,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砖和陶瓷的巨大差异?

学生自由猜一猜。

5.到底是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给大家看两包东西,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每组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学生分组观察比较。

6.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由于烧制砖、陶瓷的所采用的黏土不一样,烧制的方法也不一样,包括烧制的时间、温度、环境等有很大的差别,最终烧制成的产品就完全不一样了。

(出示图片19、图片20、图片21、图片22、图片23、图片24、图片25、图片26、图片27、图片28、图片29、图片30)

四、总结、延伸

1.谁去过砖窑厂、陶瓷厂?

砖窑厂、陶瓷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介绍总结的见闻。

2.教师展示图片31、图片32、图片33、图片34、图片35、图片36、图片、(介绍:

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砖、陶瓷等建筑材料,我们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毁坏农田,污染环境,消耗大量能源)。

3.你还见过哪些新的建筑材料吗?

学生介绍,教师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课外看看观察一下周围还有哪些你没有关注过的材料。

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教学反思】

原以为砖、陶瓷实在是学生太熟悉不过的材料了,可是实际并不如此。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每天面对丰富的物质条件,眼花缭乱的生活环境,砖、陶瓷学生关注的并不多。

由于砖的种类很多,有红砖、水泥砖、青砖等,本课主要研究的应该是红砖为好。

以为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红砖,学生也相对较为熟悉,材料也容易得到。

而陶瓷就复杂了,陶瓷严格来说应该分为陶器、瓷器两种比较科学。

陶器通常有较大的吸水率(大于10%),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敲之声音粗哑,可施釉或不施釉。

瓷器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强度高,耐磨,半透明,通常施釉。

教材上指的应该是“瓷器”更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瓷器”作为研究的材料较为妥当,学生家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厨房中的各种瓷器日用品了,学生也容易理解。

由于三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不长,分组实验在进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有两种材料需要研究,而老师提供的工具只有一个,学生速度很慢,教学花的时间很长,活动效率有待提高,教师可以为每组提供两枚铁钉、两个滴管,学生分头进行,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学生对砖、陶瓷特点的描述,往往抓不住要点,教师可以让孩子展示实物对比,采用徒手操作、上台岩石等手段,弥补学生语言表述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探究成果。

虽然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砖和陶瓷的烧制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两者的区别理解还是不够深入。

具体教学中,得到烧制砖、陶瓷的黏土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有直观的图片介绍,学生对砖、陶瓷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唤醒。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

第一,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通过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两种方法来对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砖瓦陶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吸水性等特性,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整体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自主探究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英文“china”导入本课,出示砖瓦和陶器、瓷器制作的一些生活常件物品,并切入对材料展开研究,具体围绕2大板块展开:

一、研究材料的性质。

引导学生用感官对材料进行观察,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发现仅仅使用感官观察是不够的,从而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来探究材料的性质,让学生自己总结前面5节课学习过的方法,展开探究。

二、了解材料的制取。

在研究材料之后学生会有疑惑这些材料到底是如何制作的从而引出黏土,出示不同黏土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黏土为什么会变成人工材料,这时出示阅读资料和视频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加深印象,原来黏土需要经过烧制,改变性质之后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材料。

最后,在小结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延伸课堂探究回归生活,通过了解政府关闭了砖瓦厂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污染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瓦和陶瓷、瓷器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自主探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用实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瓦与陶瓷、瓷器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师:

课件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中国“china”的另一个意思引出瓷器。

2.展示瓷器引导学生说出利用感官可以如何观察。

用眼睛看颜色大小等,用手摸一摸感受粗糙程度,用鼻子闻气味,用耳朵听声音(板书:

利用感官观察)

3.总结观察方法并且出示另外三种观察材料:

砖、瓦、陶器。

(出示课题《砖瓦和陶器、瓷器》)

(设计意图:

出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唤醒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在思考中回忆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

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一)、运用感官观察

1.介绍注意事项。

碎片割手,注意安全。

边观察边记录关键信息。

(关键词)

细致全面观察,获得尽量多的信息。

2.学生观察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3.交流汇报——猜猜他描述的是哪种材料

4.师小结:

为什么不容易猜——只是利用感官观察并不准确、全面。

(设计意图:

用猜一猜的方法来交流汇报观察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猜测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顺势提出利用感官观察是不全面的引起学生思考,为接下来借助工具探究做铺垫。

(二)、借助工具研究材料性质

1.提出进一步借助工具研究

2.根据之前研究木头、塑料、金属、纸等的经验,从吸水性、硬度、沉浮等方面来研究可以怎么做?

3.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研究前:

考虑观察研究顺序,合理分工。

研究时:

瓦、陶器、瓷器的碎片边缘比较锋利,所以观察时请大家务必“注意安全,小心划伤”。

边实验边记录。

4.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6.这4种材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小结:

的确我们发现这四种材料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都是黏土烧制而成的,都是沉的,都不易折弯等等。

也发现他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如颜色不同,硬度不同,粗糙程度不同。

7.说说生活中的这些材料。

砖瓦主要用在建筑方面,陶器、瓷器主要用来盛放东西和美化生活的。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前面5节课所学到的探究方法,动手实验各种材料特性,学得深、看得透,既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比较等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了解材料的制取

(一)、比较两种黏土的不同

1.提问生活中这么常见的材料制作原料是什么,引出黏土。

2.观察比较两种黏土以及黏土和制作完成的材料之间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

出示黏土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黏土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引起学生的制作欲望。

(二)、了解具体制作过程

1.播放砖厂过程音频,简单说一说制砖流程。

2.观察陶瓷制作视频,比较陶瓷制作过程和砖瓦的不同。

3.对材料生产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最近嵊州政府下令关闭了一些小型砖瓦厂,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吗?

师小结:

这就需要我们节约材料,并寻找新型替代材料。

期待大家长大后学习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

黏土变成砖瓦和陶器、瓷器,是一个神奇的知识,让学生观看视频,探究奥秘,了解变化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比较制作过程发现陶瓷的精美之处,陶冶了情操,也提高审美能力。

这时回归生活发现砖瓦制作过程污染比较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后继续学习。

附:

实验记录单1

观察桌子上的材料,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它们。

1

2

3

4

 

实验记录单2

利用桌子上的材料:

一根铁钉,一杯水、滴管以及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来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硬度,吸水性,是否容易折弯以及在水中的沉浮,完成实验记录单。

(在你认为对的地方打“√”)

硬度

是否

容易吸水

是否

容易折弯

在水中

的沉浮

比铁钉硬

比铁钉软

容易

不容易

容易

不容易

陶器

瓷器

板书设计:

砖瓦和陶器、瓷器

利用感官观察借助工具研究

看颜色……吸水性

摸粗糙程度硬度

闻气味韧性

听声音在水中的沉浮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难点

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准备

学生:

不同种类的砖瓦和陶器、瓷器各一小块、铁钉、一杯水、滴管。

教师: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之精神的文化底蕴,给你印象深刻的中国古文化是什么呢?

其中有一个文化就是介绍中国的陶器和瓷器。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

师:

(教师播放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图片。

)你们在播放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生一一回答

教师总结:

砖瓦的用途主要是造一些建筑物,陶器、瓷器的用途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用来装饰和盛放东西。

描述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外观特点。

师:

砖瓦和陶器、瓷器看起来怎么样啊?

外观上看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用词语来描述它。

并填写在书本59页。

(学生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进行观察)

生先描述。

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砖瓦、陶器、瓷器的特点。

总结:

砖瓦的描述:

砖都是四四方方的,手捏有点硬,有点重,表面粗糙,砖的颜色不一样。

陶器和瓷器的描述:

各种不同的形状,圆形比较多,看起来很漂亮,瓷器表面很比较光滑,陶器表面不太光滑,像碗一样的形状,手拿有点重。

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1.复习前4节课的内容

师:

我们一起来回顾在前四节课中,我们学了比较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一定的方法来判别这些特点。

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别哪些材料的特点呢?

生一一讲述。

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师:

能运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方法来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吗?

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检验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动作快的小组可以检验它们的多种性质。

学生开始实验。

并完成书本60页的表格。

硬度

是否容易吸水

在水中的沉浮

是否容易折弯

陶器

瓷器

汇报表格内容,并进行对表格的分析总结出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板书:

较硬、砖较容易吸水、在水中沉、柔韧性不好。

三、黏土的变化

1.砖瓦的制作过程

师:

书本第60页有制作砖的过程,请同学们看看。

说说砖是如何制作而成,它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

知道瓦是如何制作的吗?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不清楚,通过教师的课件演播和讲解学生才能明白。

师:

那陶器和瓷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同样用课件演播和讲解的形式讲给学生听。

2.总结砖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砖瓦和陶器、瓷器

砖较硬较容易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

瓦硬较容易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

陶器很硬不会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

瓷器很硬不会吸水在水中沉不易折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