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488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劳动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劳动技术

共案撰

写人

备注栏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主题

四年级劳动技术下册1—10课

教学目标

1、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

教学重点

1、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

教学方法

1、努力创造条件,上好这门课。

2、认真备课,落实好每一课的教学。

3、要重视安全教育。

4、要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

5、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学法指导

1、因材施教。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学。

教学准备

每课时相应的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10课时

《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饲养与栽花

一、养观赏鱼

1

2

二、饲养小动物

1

3

三、云南八大名花

1

4

四、种植盆花

1

5

五、花卉扦插

1

 

手工制作

6

六、自制小沙包

1

7

七、制作瓜果茶壶

1

8

八、秸秆工艺

1

9

九、简单泥塑

1

10

十、泥塑小动物

1

 

《养观赏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养观赏鱼,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兴趣。

2、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并逐渐形成爱护动物的观念。

3、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激发学生对弱小者的同情心,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养观赏鱼,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并逐渐形成爱护动物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激发学生对弱小者的同情心,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

小观赏鱼几条,鱼缸一个,鱼食若干,3米左右长的软塑料水管一根,水桶、捞兜各一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小观赏鱼几条,鱼缸一个,鱼食若干,3米左右长的软塑料水管一根,水桶、捞兜各一个。

二、步骤方法:

(一)准备鱼缸

1、为便于观赏,鱼缸最好选择专用的透明玻璃缸,因为它口径大、透光好,能让人观察得更清楚。

2、一般把鱼缸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帮助小鱼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选水取水

养小鱼,最好选用未被污染的湖水、河水,也可以使用井水、自来水。

(三)喂食

小鱼贪食,它们喜欢食水蚤、面包、米饭等,往往因贪食而胀死。

因此,不要喂得太多,一般每天早上适量喂一次即可。

(四)换水

1、坚持每三到七天换一部分水。

老水固然是养好鱼的关键,新水对鱼及水草的新陈代谢的刺激作用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2、换水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季节和水质情况决定。

春秋两季,每隔一个星期需要换一次水;闷热的夏天,换水要勤些;寒冬季节,换水的间隔时间可长一些。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养观赏鱼

水选用适当饲料干净适量

换水时间把握恰当

课后反思:

 

《饲养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养一种动物,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兴趣。

2、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并逐渐形成爱护动物的观念。

3、能与他人积极友善地合作与交流。

4、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激发学生对弱小者的同情心,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养一种动物,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的兴趣。

2、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并逐渐形成爱护动物的观念。

教学难点:

1、能与他人积极友善地合作与交流。

2、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激发学生对弱小者的同情心,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小兔子的资料,(如兔子有哪些种类,它爱吃什么,习性,喜欢怎样生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查找有关小兔子的资料,(如兔子有哪些种类,它爱吃什么,习性,喜欢怎样生活。

 2、请教动物医生:

小兔生病了,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3、给小兔做个家。

二、饲养过程:

  按照正确的方法给小兔子喂食,并做好观察记录。

(一)兔笼的准备

准备的兔笼要宽敞,给兔子一定的活动空间。

兔笼前后要有窗户,笼底呈网状或格子状,并把兔笼放在避光通风的地方。

(二)饲料配制

家兔的饲料有多种:

青饲料、干粗饲料、精饲料,要将它们合理搭配,力求品种多样化。

(三)科学喂饲料

喂食要科学,定时定量。

“早餐要早、中餐喂好、完餐要晚”。

(四)应注意事项

1、注意防暑、防潮、防病。

2、保持清洁卫生。

三、探究内容

 1、养小动物的方法、历史等。

 2、如何养好小动物。

 3、怎样和小动物建立朋友关系。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饲养小动物

笼舍设计合理饲料搭配得当

喂料定时定量笼舍清洁卫生

课后反思:

 

《云南八大名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花是云南省的八大名花。

2、能够识别云南八大名花。

3、了解云南八大名花,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4、通过学习,能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能够识别云南八大名花,了解云南八大名花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

收集八大名花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山茶、杜鹃花、报春花、木兰、兰花、百合、龙胆、绿绒蒿的图片。

(生仔细观察。

2、同学们认识图上这些花吗?

谁能说说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

(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花。

3、小结谈话:

看来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对以上这些花有一定的认识,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花就是云南的八大名花。

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们。

板书:

3、云南八大名花

二、学习新知识

1、小组交流。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到了这些花的相关资料,请你把自己认为收集得最好或是最感兴趣的花介绍给你小组内的同学。

2、集体讨论。

(1)教师出示八种花的图片。

(2)谁愿意当“小小解说员”,看着这些图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或多种花的特点?

(学生自愿说,并相互补充,直至完整。

(3)评优秀“解说员”。

3、巩固学习

(1)看图说花名。

(2)你来说,我来猜。

(一名同学说出花的特点,另一名同学猜出花名。

三、学习收获齐分享。

1、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些什么收获呢?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下来。

2、向小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收获,小组内评一评,选出“最佳”。

3、各小组将评出的“最佳”推选出来给全体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4、完成“我的主要表现”。

四、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3、云南八大名花

山茶、杜鹃花、报春花、木兰

兰花、百合、龙胆、绿绒蒿

课后反思:

 

《种植盆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栽种盆花的意义。

2、懂得栽种盆花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能够用所学知识亲自动手栽种盆花,并成功地种植成活。

4、通过学习,能写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掌握栽种盆花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难点:

亲自动手栽种盆花直至成活。

教学准备:

准备花苗、红壤土、腐殖土、沙、骨粉、花盆、小铲、小锄、喷壶、水桶、水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一盆盛开且美丽的鲜花。

2、同学们觉得这盆花美不美?

想不想也种植这样一盆美丽的鲜花?

二、教授新课

(一)在学习这课之前,哪些同学就已经会栽种盆花了?

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栽种的。

(指名有栽种过盆花的同学说一说。

)要想栽种好盆花,也需要科学的方法。

1、学习了解栽种盆花的步骤方法。

(1)配制盆土。

(指名说如何配制)

(2)选择花盆。

花盆一般有哪几种?

它们各有什么特性?

应如何选择花盆?

(指名学生说)

(3)装土。

装土又有哪些学问呢?

(生说师板书)

红壤土6份

腐殖土3份

沙1份均匀混合

骨粉少量

(4)栽花。

栽花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

1、同学们开始学习栽种盆花,教师巡视指导。

2、评一评。

(三)学习收获齐分享。

1、学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些什么收获呢?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下来。

2、向小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收获,小组内评一评。

三、小结

栽种盆花,既能美化家庭环境,又能充分利用空间,希望同学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装扮得更美。

板书设计:

4、种植盆花

红壤土6份腐殖土3份沙1份均匀混合

骨粉少量

瓦盆  陶盆  塑料盆

透气性:

 强   次强    弱

保水性:

 弱   次强    强

选择花盆:

习性  大小    一般花卉

课后反思:

 

《花卉扦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花卉扦插的方法和技巧。

2、以菊花为例,学习花卉扦插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花卉扦插,创造美的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花卉扦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花卉扦插,创造美的生活。

教学准备:

腐植土、草木灰、骨粉、干牛粪、沙质土,菊花枝条,小花盆、塑料瓶、罐头瓶、剪刀、喷壶、塑料波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谁会花卉扦插?

2、请同学介绍花卉扦插。

二、以菊花为例,学习花卉扦插的方法、步骤

1、土壤准备

用于花卉扦插的土壤要用50%的沙质土,40%的腐质土,10%的草木灰混合配制。

另外,再加少量的骨粉和干牛粪参合后装到盆里。

2、选择枝条

选择菊花扦插的枝条最好在四五月间。

采集10——12厘米长的菊花枝条,将其部削成45度斜面,剥去基部的大叶,留下上部2——3片叶就可以了。

3、扦插

先将花盆装上准备好的土壤,再在花盆的土壤中插几个孔,然后将修剪好的枝条插到孔中,插的深度约站枝条长度的三分之一,最后用手把土压实,及时浇灌水。

4、初期养护

扦插枝条后,注意保持盆土湿润,最好用塑料袋做一个罩子把枝条罩住,并将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两周左右它会逐渐生出新根,这时可以在早晨把塑料袋取下来,晚上再罩上。

再过几天,花苗生长较好时就可以把塑料袋罩完全取掉,准备移栽。

5、移栽

移栽扦插的花卉最好选在阴天,但不要选在雨天。

先将花苗带土挖出,再放入另一个花盆中央,扶正,然后填土压实,最后适量浇水就完成了移栽。

移栽后先少浇些水,过一两天再浇透水。

花苗长出新芽时,就可以移到通风处养护了。

6、质量要求

适时扦插,插枝修剪适合,移栽后植株成活,花卉生长正常。

三、总结

1、请学生说说花卉扦插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学生去实践,亲自去进行花卉扦插,创造美的生活。

板书设计:

5、花卉扦插

1、土壤准备

2、选择枝条

3、扦插

4、初步养护

5、移栽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手工制作

单元目标:

 

教学内容:

6、自制小沙包

7、制作瓜果茶壶

8、秸秆工艺

9、简单泥塑

10、泥塑小动物

 

《自制小沙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小沙包的方法步骤。

2、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自制小沙包,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小沙包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适量细纱或相关材料,布料2块,线、针、直尺、剪刀、画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喜欢丢沙包吗?

2、沙包是哪里来的?

3、你会缝小沙包吗?

二、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三、学习自制小沙包的方法、步骤

1、裁剪

先把两块小布料叠在一起,然后剪成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缝袋

把两块布面朝里相对叠在一起,对齐后先折边,再在离布0.5厘米处折一道痕或用画粉画一条线。

然后用针沿着折痕缝制,线路要直,针距要小,每厘米缝4针以上。

缝完布块的三条边后,将线打结,把线头剪下。

3、装沙

把缝制好的布袋由里向外翻,使布面朝外。

先检查布袋是否漏沙,若不漏沙了再装沙子。

4、封口

将袋口的毛边向里折进0.5厘米,把两条边对齐,仍用针线上下缝合,最后打结,将线头减掉,一个小沙包就做好了。

5、注意事项

(1)缝制沙包时针距要细密,最好能重复缝,避免细纱从针缝处流出。

(2)注意针和剪刀的操作安全,做丢沙包游戏时也要注意安全。

四、练习自制沙包

1、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缝制沙包。

2、学生跟着老师缝制沙包。

五、展示劳动成果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沙包。

2、师生共同评议,分享劳动的快乐。

板书设计:

6、自制小沙包

1、裁剪

2、缝袋

3、装沙

4、封口

课后反思:

 

《制作瓜果茶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利用蔬菜和水果的外形特点,制作出很多有趣的小物品可以培养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做瓜果小茶壶为例学习制作方法。

3、动手制作瓜果小茶壶。

教学重点:

学习动手制作瓜果小茶壶。

教学难点:

在制作小物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瓜果、橡皮泥、彩色蜡光纸、胶水、剪刀、小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谁用蔬菜和水果制作过小物品?

有什么感受?

利用蔬菜和水果的外形特点,我们可以制作住很多有趣的小物品,如瓜果茶壶、辣椒蜗牛、胡萝卜小鹿等。

今天,我们一起做瓜果小茶壶。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瓜果、橡皮泥、彩色蜡光纸、胶水、剪刀、小刀。

三、学习制作瓜果小茶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壶身

用小刀把瓜果的两端削平,适当加工将其做成壶身。

2、制作壶柄、壶嘴、壶盖

取三块橡皮泥,第一块搓成长条并弯成壶柄,第二块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形状作壶嘴,第三块捏成壶盖。

这三部分与壶身要相称,大小要合适。

3、安装成壶

将壶柄、壶嘴粘到壶身适当位置处,再把壶盖盖在壶顶上。

4、装饰

将彩色蜡光纸剪成花纹状,粘贴到壶身上。

这样,一把漂亮的小茶壶就作成了。

5、注意事项

(1)根据要制作的东西的形状特点选择瓜果。

(2)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小刀与剪刀。

6、质量要求

所制作的茶壶外观匀称,各部分比例相称,安装稳固,装饰恰当。

四、学生动脑动手制作瓜果小茶壶

学生按要求制作瓜果小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瓜果小茶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制作的瓜果小茶壶,学生和老师参与评选,以热烈的掌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板书设计:

7、制作瓜果茶壶

(1)制作壶身

(2)制作壶柄、壶嘴、壶盖

(3)安装成壶

(4)装饰

课后反思:

 

《秸秆工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编织秸秆工艺的意义。

2、学习编制秸秆工艺的方法、步骤。

3、培养自己编织的兴趣爱好,并在编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在编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

教学准备:

植物秸秆数根,强力胶或乳胶等一瓶,大头针一盒,小刀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彩色笔一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书上54页图中的小工艺品吗?

它们是用高粱、玉米等植物秸秆做成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植物秸秆数根,强力胶或乳胶等一瓶,大头针一盒,小刀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彩色笔一盒。

三、学习编织秸秆工艺的方法步骤:

1、做部件

选出一些适宜的植物秸秆,用直尺量出你想要做的小工艺品的各部件的长短,再用小刀或剪刀把植物秸秆切成或剪成各个部件的形状。

2、组装

用强力胶或大头针把各个部件,按所做工艺品的外形搭配并固定起来,小工艺品就完成了。

3、装饰

小工艺品做成后,要用笔画出某些部位,如眼睛、羽毛、钟面等,并涂上色彩,这样就更完美了。

4、注意事项

(1)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植物秸秆,工艺品可以自己设计,突出创新特点。

(2)注意操作安全

四、学生动脑动手编织秸秆工艺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编织秸秆工艺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编织的秸秆工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编织的秸秆工艺品,学生和老师参与评选,以热烈的掌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板书设计:

8、秸秆工艺

(1)做部件

(2)组装

(3)装饰

(4)注意事项

课后反思:

 

《简单泥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泥塑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工艺。

2、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捏、搓、压等。

3、会做简单的泥塑。

教学重点:

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

教学难点:

知道泥塑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工艺。

教学准备:

橡皮泥(或黏土)一袋,剪刀一把,刮刀(可以自制)一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泥塑工艺品)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泥塑工艺品,看一看,你们喜欢吗?

(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泥塑》。

二、交流对泥塑的了解

1、教师介绍:

泥塑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工艺。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2、对于泥塑,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资料)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

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庙会都有卖泥玩具的.,民间流传着“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的民谣,可见泥玩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三、学习制作简单泥塑

1、教师示范做泥塑杯子

步骤方法:

(1)压扁。

把一块橡皮泥(或黏土)放在两手掌之间,来回滚动,搓成圆柱体,用力压成扁长方体。

另外把一块橡皮泥先抟成球体,再用两手掌用力压成扁圆柱体。

(2)把一块橡皮泥(或黏土)放在两手掌之间,来回滚动,搓成圆柱体。

(3)把扁长方体卷成圆筒。

(4)在圆筒上装上扁圆柱体做杯底。

(5)最后将第二步搓成的圆柱体装在一侧作手柄,这样杯子就捏成了。

2、学生参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和质量要求动手做泥塑锅。

四、评价展示,强化反馈

把作品放在课桌上,大家按质量要求一起来评一评,看哪件泥塑品组装稳固,比例合适,形状美观,表面平滑,给予表扬。

 

板书设计:

9、简单泥塑

步骤方法:

(1)压扁。

把一块橡皮泥(或黏土)放在两手掌之间,来回滚动,搓成圆柱体,用力压成扁长方体。

另外把一块橡皮泥先抟成球体,再用两手掌用力压成扁圆柱体。

(2)把一块橡皮泥(或黏土)放在两手掌之间,来回滚动,搓成圆柱体。

(3)把扁长方体卷成圆筒。

(4)在圆筒上装上扁圆柱体做杯底。

(5)最后将第二步搓成的圆柱体装在一侧作手柄,这样杯子就捏成了。

课后反思:

 

《泥塑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泥塑小动物的制作顺序,能抓住动物特点进行泥塑制作,提高手工技法。

2、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小动物的制作顺序,能抓住动物特点进行泥塑制作,提高手工技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顺序、灵活运用技法。

教学准备:

黏土(或橡皮泥)适量,水粉画颜料一套,调色碟一个,毛笔一支,铅笔一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初步体验

1、课前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动物的图片,观察一些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想一想,如何用技法表现出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

2、试塑:

根据你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点试着捏一捏,记录你遇到的问题和想知道的方法。

二、课上提升体验,使体验内化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一)仿塑体会技法,掌握制作顺序

1、观察你桌上的小动物,或搜集到的小动物资料,说说这些小动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请你也动手,仿照着捏一捏,可以选你喜欢的部分。

说一说你是怎么塑的,还有什么问题。

3、把这个动物塑完整,你应该先塑哪,再塑哪,为什么?

我们怎样把小动身体各部分组装起来呢?

(二)教师现场制作一匹小马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小马的特点的,制作顺序是什么?

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步骤方法:

(1)画图形。

用铅笔画出小马的简笔图形。

(2)捏形。

按照图形,用黏土捏出小马的大体坯形。

(3)捏马耳朵和马鬃。

(4)安装。

将耳朵和马鬃等安装在马的坯形上,组合成一匹完整的马。

(5)涂色。

用毛笔和水粉画颜料给做好的马的坯形描绘上色,一匹可爱的泥塑小马很快就可以做成了。

一般而言,泥塑的坯形完成后,都要放进窑里烧制。

三、出示图片

分析几种动物的特点,说说你准备如何用技法表现出这些动物的特点。

四、动手制作

1、初试制作: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塑一个小动物呢?

那就请大家按照课本上的质量要求动手试一试吧?

2、交流:

演示制作过程,发现好的方法大家借鉴,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1)技术的活用:

细微部分所用技法。

如:

虎须、虎毛、眼睛、象鼻子的表现等。

(2)工具的巧妙使用:

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废旧材料作工具,如:

切生日蛋糕用的一次性锯齿刀,旧钢锯条,剪刀,吸管等,使动物的细小部分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问题的出现:

表面不光滑,裂口,连接不紧等问题如何解决。

3、完善制作

五、评价展示,强化反馈

把作品放在课桌上,大家一起来比一比,评一评,看那件作品更形象,更生动,给予奖励。

六、拓展延伸

1、简介泥塑的一些基本常识:

怎样炼泥,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泥有收缩性。

、泥塑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还可以制作成许多生动,形象的物件,欣赏物件。

 

板书设计:

10、泥塑小动物

步骤方法:

(1)画图形。

用铅笔画出小马的简笔图形。

(2)捏形。

按照图形,用黏土捏出小马的大体坯形。

(3)捏马耳朵和马鬃。

(4)安装。

将耳朵和马鬃等安装在马的坯形上,组合成一匹完整的马。

(5)涂色。

用毛笔和水粉画颜料给做好的马的坯形描绘上色,一匹可爱的泥塑小马很快就可以做成了。

一般而言,泥塑的坯形完成后,都要放进窑里烧制。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