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左思《咏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468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左思《咏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论左思《咏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论左思《咏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论左思《咏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论左思《咏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左思《咏史》.docx

《浅论左思《咏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左思《咏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左思《咏史》.docx

浅论左思《咏史》

浅论左思《咏史》

【摘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西晋是曾有短暂的统一,但腐朽的门阀制度又特别严重,从西晋初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左思出生寒门,仕进不得意。

面对此情他的诗形象生动而又深刻地对当时门阀制度进了激励的抨击,从而形成了左思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左思诗除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关键词】:

丰富多彩独特左思风力。

一.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左思出身寒门,他因妹妹左芬入宫被封为“贵妃”,迁居洛阳,而做了个秘书郎的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已经形成,当官的路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虽然左思的妹妹被皇帝选入宫,加上他的《三都赋》已经闻名于世,但还是因出身寒微而只能位居下位,得不到重用。

左思是个有才能有抱负的人,一心想建功立业,但不能有所成就,自然愤愤不平,表现在诗歌里,就必然“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这样的诗,就超过了同时期的忽视内容而专为辞藻句法等艺术形式的陆机、潘岳的诗作。

﹙一﹚抨击揭露当时反动腐朽的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陷入分裂和动乱中。

西晋是曾有短暂的统一,但腐朽的门阀制度又特别严重,从西晋初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左思是出生寒门,仕进不得意。

面对此情,他对这进行了抨击,像他的《咏史》其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以山上的小苗比无才而又有权势的人,以涧底的高松比有才而屈于下位的人,接下来就直接说世族子弟居高位,有才而无势的人只能做下官。

再借用金张因祖先世代为官,因此他们家族七代都做汉朝的贵官,冯唐虽有才,但到老也只是个小官不被重用。

这是封建社会的极不合理的现象,也是它的本质,在这样的时代里有才学而出身低微的人是不可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的,现实和理想是有矛盾的,而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这里用了史事来比喻,因此形象生动而又深刻地对当时门阀制度进了激励的抨击。

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在肯定对象与否定对象对比之中,使诗对士族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显得更加有力度。

其七“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的感叹,表明了并非自己无才能而是出生寒士被“遗之在草泽”,对门阀制度也是强烈的控诉。

(二)表现自己为国立功的胸怀

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消灭了许多小的割据者,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形势,但距离全国统一时日尚远。

三国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了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

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司马氏集团也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夺取东吴,荡平边境内的骚乱势力,成了上下一致的呼声。

生活在这样历史条件下的左思,为形势所推动,有志于全国的统一,并借以造就自己事业的思想。

所谓“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自古以来的达士,更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左思作为一位达士尽管仕途不得意但他依然有为国立功,安定边疆的责任感和志向。

例其一“虽非甲胃士,畴昔览《穰苴》”表明自己虽非武人,但熟读兵书。

在封建社会中,习文秉武虽然并非什么罕事,然而在士族社会制度中,确实需要勇气的。

特别魏晋期间,士族制度占据着统治地位,士族以“积世业儒”为贵,左思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儒的下层世系之家,他能够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立志到疆场上去,在实现祖国统一事业中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是可贵的。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说自己胸中的豪气需要发泄,并且根本不把东吴放在眼中,从此句可见作者的豪情壮志。

作者以“铅刀”自比说自己虽才钝,但也想自试才能,为国立功,正如铅刀也以一割为贵,表明了左思为国立功就是献身也在所不辞的胸怀。

(三)表现自己“功成不受爵”的价值观

左思虽一再表明自己有为国立功的思想,但却毫无贪图爵赏之愿,像其一最后两句“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就表明了自己功成后还是愿过自己平淡的生活,“归田庐”更有些隐士的意味。

其三以段干木、鲁仲连自比,赞扬他们“功成耻受赏”、“比之犹浮云”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屏弃,表明自己对这一切的藐视,这固然是对其一所咏叹的“功成不受赏,长辑归田庐”思想的继续和深化,只是在这一首中具体地规划了自己“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道路,即做一介布衣。

需要的只是平凡的隐士的生活。

具有代表性的是其八: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以笼中鸟比穷巷士,荆棘比喻障碍,说明“士”的生活贫困并充满艰难困阻的,想施展才智,却事与愿为。

以李斯、苏秦这两个纵横家的尊荣和杀身都是在顷刻之间发生的,一切荣耀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太刻意的去追求。

“饮河期满腹。

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

可为达士模。

”以鼹鼠、鹪鹩来说明“达仕”应该知足寡欲,不应像李斯、苏秦那样耻贫贱、慕荣华。

其实这表明了左思自己对深居僻巷,落落寡欢生活的赞扬及喜欢,不追求荣华富贵,过平淡的隐士生活。

其五中“被褐出阊阖。

高步追许由”“许由”是传说中的高士,尧让位给他,他不肯接受而逃避山下,隐居躬耕。

写自己愿意着贫民衣服离去京城,去像许由一样去过隐居躬耕的生活。

“高步”可见作者毫不犹豫,洒脱的从“尘世”走向“山林”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旷达、豪迈的胸襟。

(四)表现自己面对困难不屈的精神

自古英雄多磨难。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

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

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

“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

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

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

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

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

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在他创作之初陆机偿讥之:

“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最后《三都赋》名满京城使“洛阳为之纸贵”。

可见左思也是经过了许多困苦才获得成功的啦!

例四写杨雄著书生活虽寂寥,但其在艰苦的条件环境中成有成就,其才将传于天下。

可见杨雄也是先遭受困厄,终成大业的。

其七主父宦不达。

骨肉还相不薄。

买臣困樵采。

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

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

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

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

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

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

遗之在草泽。

分别以主父眼、买臣、陈平、司马相如四贤的遭遇,及接下来说历代英雄都会遭遇很多困厄。

以此一方面对自己在当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情况下自己仕途不顺的安慰、激励,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以英雄自居,因此才会面对困厄的,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心志。

二.独特的艺术特色

左思诗除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陈祚明曾说:

“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

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

创成一体,垂示千秋。

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

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

”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

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

其一,正面畅抒自己的理想,可谓全组诗的总纲;其二,写遭受门阀制度的压抑而产生的悲愤之情;其三,表示要以段干木、鲁仲连为榜样,另僻蹊径,以期报国;其四,写自己甘于孤寂专心著述,成就自己;其五,再写此路不通,而想追奔许由;其六,赞誉荆轲,借以披露情怀;其七,从历史上许多英俊人物沈埋下僚,以慰心中的不平;其八,写社会的黑暗,决心避世,求洁身自好。

这些作品中,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

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

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

不仅如此他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其独特的特色。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左思《咏史八首》中运用了许多对比手法,可谓处处皆见,大块运用啦。

例其四济济京城内。

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

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

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

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

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

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

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

英名擅八区。

一边是汉代繁荣的长安城中权贵们的豪华生活,一边是扬雄寂寞的著书生涯;一边是朝夕相聚、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荒淫无耻,一边是安于贫贱、甘于寂寞、潜心著述、闭门写书。

这首诗是整首对比,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成层层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主题,对扬雄甘于寂寞的著书生活的赞扬表明了作者自己的心志。

其二中“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是把涧底松与山上的小苗相比,虽然山上的草木才长出,不好是枝叶繁茂,但它由于地势的缘故反而能把涧底的枝叶茂盛的松树给遮挡住。

把“蹑高位”的“世胄”子弟与“沉下僚”的“英俊”之士相比较;把金张与冯公相比,一边是凭借祖业世代为官,一边是有才能但不被重用,通过这些对比该诗鲜明、深刻生动地揭示出门阀制度的腐朽。

其三的“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与其六的“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及“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相比较,一褒一贬,表现了作者藐视一切的气概。

(二)比兴手法的运用

其二把郁郁葱葱的涧底松比作寒门出身沉沦下层的才智之士,将山上的寸茎小苗比作豪门出身居高位的无能之辈,由于地势的不同,使得“高者为卑,卑者为高。

”这种比喻使主题鲜明生动。

其八以"笼中鸟"比喻"穷巷士"。

说小鸟要展翅高飞就碰到笼子的四角,飞不起来。

贫士深居僻巷,落落寡合,独守穷庐,形影相吊。

仕进之路充满枳棘,无路可通,想施展才智,却事与愿违,终身失意,比喻恰当形象。

钟嵘《诗品》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

所谓典怨,就是托史以鸣不平。

所谓"精切"主要就是指这类形象贴切的比喻,这是左思诗中运用比兴的艺术效果。

他把概念的东西(指社会不合理现象)用形象表现,把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来比附,将自己心中的愤慨托之古人,以代古人鸣不平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诗歌的兴味和寄托。

远离“人世”是困苦的,引出下面的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同时写苏秦、李斯那些人他们处心集虑想得到荣华富贵但终究是短暂而过终被杀,左思认为人应该安贫知足,做一个“达仕”。

该首把一、二句铺垫用得游刃有余,使整首诗都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

(三)语言的质朴而奇特

语言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效果,并且不同作家各自有自己的语言习惯。

像鲁迅先生的语言犀利、尖锐就决定了他的作品有强烈的批判性。

屈原喜用兮字,因而开创兮字体的诗。

左思的诗语言质朴是因为他的语言并没有刻意求工﹑雕琢字句﹑语句华丽。

但是其语言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1.喜用叠字

其二中的“郁郁”是指树木繁茂的样子,“离离”是枝叶下垂的样子。

这两个叠字对“涧底松”与“山上苗”进行了很好的说明与修饰,才有了下面的“以彼径寸茎,荫尺百尺条”其八中的“习习笼中鸟”“落落穷巷士”“习习”说鸟屡飞貌,“落落”指和人疏远难合,用这两个叠词也是说明了士生活的贫困。

其二和其四两个叠词都起修辞作用,它使表达更加深刻形象。

其四“济济”是美胜的样貌,“赫赫”是显盛的样子,两句话写出了京城内王侯住宅富丽堂皇,诗歌用叠字渲染气氛,使人仿佛身处闹市之中。

“寂寂扬子宅”“寥寥空宇中”“寂寂”“寥寥”都是寂静的意思,写出了扬雄甘于寂寞,安于贫穷,安心著书的精神。

2.喜用反问句

其二“冯公岂不伟”说冯公难道没有才能吗?

我们知道“冯公”是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曾对文帝指出当时法律严苛,不能用将等弊,由此可见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

但老年还是居郎官小职,不被重用。

用这一个反问语气更加强烈,不仅对冯公“白首不见招”的愤愤不平,同时带出作者自己的感慨,自己也是有才能而不能受到重用。

这是多么的让人痛心啦。

其六“豪右何足陈”是说富贵大家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表现了作者对贵族的一种鄙视,结合全诗看,作者认为那些贵人只知道食禄,他们像尘埃一样不值得一提。

其七“四贤岂不伟”说的是“主父”﹑“买臣”﹑“陈平”﹑“长卿”这四贤难道他们都没有才干吗?

这是更加肯定的他们是很有才干的人,结合他们各自的遭遇看:

主父游学四十年,困于燕、赵,父母兄弟不以其为亲;买臣未仕时穷困卖柴,妻不耐贫苦,改嫁而去;陈平汉高祖功臣之一,少时家贫,所住的地方在背着城郭的僻巷里,以席为门;长卿是指司马相如,归成都家中空无所有只见四壁。

他们都是有能之人,但在人生中都经历了很大的挫折。

这样用反问更加肯定地表达了自古以来英雄多遭困厄,历代英雄始终埋没不彰的多的很,自己不被重用也是众多英雄中的一个,同时也肯定了自己的英雄地位。

可见反问的运用使语气更加肯定,加强诗的主题思想。

 

三.左思风力及其影响

左思的咏史诗在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下,通过自己创造出现了“左思风力”。

“风骨”我们通常认为“风”指艺术特色,“骨”指思想内容。

刘勰对风骨的解释为: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于风;沉吟哺辞,英先于情。

故辞之侍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文心雕龙.风骨》可见时代特色鲜明,情感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文笔健美有力,是被刘勰纳入了风骨的美学范畴的。

对于“建安风骨”这个词,各自的文学家下的定义各不相同,郭预衡先生编著的《古代文学史》把通脱、骋词、华糜这些特点认为是“建安风力”或“汉魏风骨”而袁行沛先生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则认为:

“既有政治思想和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不再拘守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动乱的时代;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具有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

这些特点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建安风骨”是:

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的高度统一。

左思的《咏史八首》在内容上表达了自己为国立功,而又不贪荣华富贵,对门阀制度的批判,同时还写了面对困厄时不颓废沮伤,内容可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啦。

艺术上具有引用史事、对比、比兴等,因此他的诗有“左思风力”、“文典以怨”之称。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所以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冶诗词,故是一代做手,岂潘(岳)、陆(机)辈所能比埒。

”①左思不仅在文章方面艰苦琢磨,而且在道德方面也深深地冶炼.左思在洛阳生活很艰难,但他仍然自尊自重“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其六)左思在洛阳门庭很冷落,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寥寥空宇中。

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

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

英名擅八区。

”(其四)他不为暂时的困苦而折节奴颜,不为长久的孤寂而攀附献媚。

同时在当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这种门阀制度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左思作为一个下士并没有放弃为国立功的想法,并对门阀制度进行了激励的抨击。

可见左思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远大的胸怀。

例其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对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看似赞扬段干木、鲁仲连,其实是以他们自比,用朴素的语言写自己在“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这种时代背景下,自己仍愿为国家排忧解难,又不图封赏,歌颂了他自己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态度。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气势雄健、感情充沛,表现了自己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顾的志节。

“左思风力”对古典诗歌的传统风格也是有影响的。

它曾直接熏陶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唐代陈子昂提倡诗歌革新﹑反对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时,得讽喻之致的左思便受到很大推崇,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显然受到左思的影响。

今天左思所抨击的黑暗时代一去不返了,但他的《咏史》诗作为珍贵的古典文学遗产,那沉雄悲凉的诗句依然回扣人们的心弦。

总的字数:

7580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沈德潜,《古诗源》卷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6页。

②张玉谷言,转引自刘文忠《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83页。

③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卷七,1977年7月版,第163页。

 

参考文献

1.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中华书局,1962年版

2.陈延杰,《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沈德潜,《古诗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张玉谷,《古诗赏析》,上海辞书版,1992年版

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房玄龄,《晋书》,岳麓书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