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944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5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docx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

内容摘要: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外贸顺差大幅度增长,本文对外贸顺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现状、发展特点,去探索我国加工贸易及其转型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内容和影响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经济环境、政策、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在我国外贸顺差波动上升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加工贸易占据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导因素。

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对我国贸易顺差提出了以下建议: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完善对外贸易政策,逐步优化我国商品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行优惠政策、拓展进口渠道、改善进口环境,适当扩大进口。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分配政策扩大内需,提升国内的消费能力等。

关键词:

外贸顺差;加工贸易;经济环境;贸易政策

Abstract:

Withthesubstantialgrowthinrecentyears,China'stradesurplus.The

Thesismakeabriefanalysistothedevelopmentoftradesurplus.By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andChina'sforeigntradesurplusinprocessingtrad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toexploretheimpactofthetransformationofChina'sprocessingtradeanditstradesurpluswiththecontentandimplicationsofthepath.Throughthisstudy,duetotheeconomicenvironmentfactors,policies,andotherlaborcosts,China'sprocessingtradeaccountedformorethanhalfofthecountry'stotalimportandexporttradeandbecomethedominantfactorintheformationoftradesurplus.

ThethesisanalyzesthedevelopmentofChina'stradesurplusandtheimpactmechanism,byconstructingeconometricmodeltostudytheresultsoftheempiricalanalysis,finallymakesthefollowingrecommendations:

functioninggovernment'sdutyofmacro-control,improvetheforeigntradepolicy,transformationtradegrowthmodeinourcountry;implementpreferentialpolicies,expandimportchannels,expandtheimportsproperly;expanddomesticdemandthroughfiscalpolicy,monetarypolicyanddistributionpolicy,andenhancetheabilityofdomesticconsumption.

Keywords:

tradesurplus;processingtrade;economicenvironment;tradepolicy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

这种贸易形式在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有效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目前外贸顺差的一大组成部分。

我国对外贸易自1994年至今就一直保持着巨额顺差,其中加工贸易起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加工贸易一直在推行转型升级。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先提出:

“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在此背景下,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

因为加工贸易本身就对我国外贸顺差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的影响有利于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进行调节并以此来调节巨额外贸顺差,有利于保证我国对外贸易以及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对我国外贸顺差调整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现状、发展过程和特点,得出关于我国外贸顺差成因和影响的结论。

最终结合实证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对我国当前外贸加工和贸易顺差的情况提出建议。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概念的阐述,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数据选取自变量,建立模型进行计量模型分析。

此外,本文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对比我国加工贸易和外贸顺差多年来的变化情况和关联性得出本文的结论。

(三)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通过首先介绍外贸顺差和加工贸易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铺垫,为探究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再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

可能的创新点在于探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结构、总体变化趋势

1.我国外贸顺差的现状

黄琴芳(2014)按时间顺序将1978年至2013年的贸易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划分阶段。

李丹(2014)分别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综合了从1978年到2012年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目前有持续性高额顺差。

2.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

张琼(2011)和殷功利(2012)都分别从地区结构、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贸易方式四个方面对外贸顺差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从地区结构来看我国外贸顺差的境外主要来源地是香港、美国、欧盟,境内主要来源地是东部沿海地区;从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已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转换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机电产品出口增多,但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从经营主体结构来看,以外资企业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为主。

3.我国外贸顺差的总体变化趋势

张琼(2011)指出,由于政策导向变化、国际外部需求强大、人民币汇率变化、劳动力价格上升、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存在,短期内对外贸易顺差将收窄,从中长期来看,对外贸易顺差不会有太大变化。

邓秀珍(2012)认为,在未来5-10年由于我国国情、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我国对外贸易仍会保持顺差态势,在未来10-20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等因素,我国外贸顺差将逐步减少。

(二)加工贸易的现状、特征、总体变化趋势

1.加工贸易的现状

刘光亮(2011)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一是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二是外资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占主导;三是加工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四是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级不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

王辉(2014)则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一是加工贸易商品结构持续升级而技术存在不足,二是贸易规模扩大放慢但贸易增值率继续上升,三是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但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四是进料加工仍占据加工贸易的主导地位,五是境外加工贸易取得初步成就。

李志霞(2012)指出加工贸易的特征一是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二是加工贸易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三是加工贸易国内配套值与配套率逐年增强。

2.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果评价

赵晓晨(2011)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一是从加工贸易转型状况来看,加工贸易经营方式已经转为进料加工为主,加工贸易主体转型未有明显好转,外资仍然占据主导;二是从加工贸易升级状况来看,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加工贸易增值率稳步提升,国内对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逐年上升;三是从加工贸易区域转移情况分析,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仍然很小,在全国加工贸易中比重的增长还不够理想。

3.加工贸易的总体变化趋势

周洁(2011)认为加工贸易的变化趋势一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国内价值链延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将会上升;二是加强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工贸易继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三)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

蒲强(2011)从两个方面对有关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影响做了分析,一是从我国加工贸易和总体对外贸易比较分析,将2000年至2010年的对外贸易差额数据进行了拆分分析,认为总体贸易顺差的增加绝大部分是来自加工贸易顺差快速稳定的增长;二是从双边加工贸易不平衡视角下的总体顺差转移对外贸顺差的影响做了分析,汇总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中国和东亚经济体、中国和G-7国家的加工贸易国别差额数据,得出我国加工贸易逆差来源地主要为东亚各国、顺差来源地主要为G-7国家,最后以美国为例,汇总分析了1990-2010年东亚经济体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美国总体逆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东亚经济体通过加工贸易向我国转移了贸易顺差。

段航(2008)认为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来源之一,认为对外贸易顺差的外部原因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涌入导致加工贸易规模扩大,使得中国对美国、欧盟顺差扩大,对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东盟等逆差增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中认为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认为由于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由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转移到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来对美、欧的顺差也转移到中国。

苏爱华(2009)从加工贸易价格水平出发,比较加工贸易料件内销价格和同类货物一般贸易进口价格,得出结论认为加工贸易顺差远大于一般贸易是因为价格差异。

(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

张琼(2011)用线性回归方程对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进行预测并判断其趋势,得出2011年贸易顺差有收窄的趋势。

刘光亮(2011)运用平稳性检验方法和协整检验方法检验了加工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结论是加工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文献的评述与问题提出

综上,学术界已经对外贸顺差、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关研究已经很全面透彻。

但是关于外贸顺差、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者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方面如何影响贸易顺差的研究,也很少有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进行分析的研究。

因此,考虑到加工贸易对贸易顺差的巨大影响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推行十年,本文将从加工贸易的总体贸易占比等角度探讨加工贸易对外贸顺差的作用机制,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将1994年至2013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外贸顺差调整的效果。

第三章我国外贸顺差与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一)外贸顺差的现状与结构特点

1.我国外贸顺差的历程及现状

我国外贸顺差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起可分为初始逆差阶段、小额顺差阶段、顺差平稳阶段、顺差超常发展阶段、顺差调整阶段,各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图3.1-3.5所示。

图3.11978到1989年我国对外贸易走势图(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3.21990到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走势图(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3.31997到2003年我国贸易顺差走势图(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3.42004到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走势图(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3.52007到2014年我国贸易顺差走势图(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2007-2013年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来自海关信息网

(1)初始逆差阶段

初始逆差阶段为1978年至1989年(图3.1)。

这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对外贸易刚刚起步,生产能力比较低下,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出口创汇能力不足,外汇严重短缺。

在这一阶段中,对外贸易的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

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差额都比较小。

其中,除了1982年和1983年是顺差,其余都是逆差。

其中1985年的逆差达到了十二年间的最大值为195亿美元。

在初始逆差阶段,我国进出口平均差额为-39.54亿美元,出口平均增速为18.13%,进口平均增速为20.89%,具体数据参见附录1表3.1[1]。

(2)小额贸易顺差阶段

小额贸易顺差阶段为1990年到1996年(图3.2)。

在这一阶段中,我国还颁布了第一部《对外贸易法》,开始对外贸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并超过了进口增速。

如图3.1.2所示,1990年的87.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结束了自1984年起的连续逆差[2]。

在此期间,我国出口平均增速为16.64%,进口平均增速为13.67%。

除了1993年为逆差外,其余年度都是顺差,尤其是1994年我国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另外,七年累计进出口差额为433.1亿美元,年度均值为61.87亿美元,具体数据参见附录1表3.2。

(3)顺差平稳阶段

顺差平稳阶段为1997年到2003年(图3.3)。

随着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获得多边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我国能更充分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

此外,我国基础设施、扶持政策等投资条件的改善,加上我国巨大的劳动力总量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有大幅度的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在对外贸易出口中充当主力军。

如图所示,贸易顺差稳定在200亿美元到450亿美元之间,总体态势平稳。

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长较快,贸易顺差增长比较曲折,该阶段进出口差额等数据具体参见附录1表3.3[3]。

(4)顺差超常发展阶段

顺差超常发展阶段从2004年持续到了2006年(图3.4)。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积累,随着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经济能力不断得到释放,在2004到2006三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迎来了井喷式增长时期[4]。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2005年外贸顺差突破千亿美元。

2005年我国试图通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来降低外贸顺差,但2006年的外贸顺差反而有大幅度的增长。

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累计进出口差额为3116.141亿美元,年度均值为1038.71亿美元。

各年进出口额度详见附录1表3.4。

(5)顺差调整阶段

从2007年开始,我国进入了顺差调整阶段(图3.5)。

经历了三年井喷式贸易发展阶段后,我国政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从2007年开始着手对我国的进出口政策进行了重点调整。

但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加工贸易发展迅猛等原因,外贸顺差并没有降下来,反而在不断增多。

在2009到2011年间,由于金融危机、国家政策等的影响,我国外贸顺差有所下降。

但是,2012年和2013年外贸顺差又有了明显的增长。

直到2014年出现高峰期,我国外贸顺差额达到3824.57亿美元,具体数据参见附录1表3.5。

由此可以预见,巨额的外贸顺差情况在短时间内将不会得到改善。

2.我国外贸顺差的结构

(1)国别(地区)结构

我国的近十年外贸顺差的来源地比较集中。

从表3.6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4年,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地包括香港、美国、欧盟、印度、越南等国(地区)。

其中,香港、美国、欧盟在这十年中一直高居榜首。

根据数据显示,在产生贸易顺差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中,约十年来,香港超越美国和欧盟一跃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第一大贸易地区[5]。

这主要得益于香港回归后大陆对香港实行的种种贸易优惠政策,在关税和贸易内容方面给予适当的放松。

然而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排名却不及美国,尽管欧盟扩大后在市场人数和规模上远超美国、香港等地,也降低了中国的贸易成本,使中国对欧盟28国产生巨大的贸易顺差额。

但是因为美国在华投资的增长、中国出口产品多样化和政府大量采购等种种原因,美国依然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014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数额已达2730.46亿美元。

由表3.7可见,我国对香港、美国、欧盟的顺差一直在我国的外贸顺差总值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6]。

表3.62005年-2014年我国对其他国家(地区)外贸顺差排名(单位:

亿美元)

2005-2014顺差累计值

2014年顺差数额

区域排名

累计值

香港

22468.28

3502.89

美国

17914.04

2370.46

欧洲联盟(28国)

12314.78

1275.56

印度

1854.12

378.51

越南

1667.17

438.33

阿联酋

1621.87

232.75

墨西哥

1203.30

210.63

新加坡

1036.13

180.88

土耳其

968.04

155.98

巴拿马

886.84

91.80

资料来源:

国研网对外贸易数据库。

表3.7我国对香港、美国、欧盟顺差占我国顺差总值比(单位:

亿美元)

年份

顺差总值

香港

美国

欧盟

顺差值

占总值比

顺差值

占总值比

顺差值

占总值比

2005

1018.81

1122.54

110.18%

1141.73

112.07%

706.46

69.34%

2006

1774.59

1445.99

81.48%

1442.63

81.29%

924.88

52.12%

2007

2621.96

1716.16

65.45%

1633.25

62.29%

1356.80

51.75%

2008

2954.59

1778.20

60.18%

1708.57

57.83%

1618.24

54.77%

2009

1961.08

1575.22

80.32%

1433.72

73.11%

1095.70

55.87%

2010

1831.04

2060.59

112.54%

1812.66

99.00%

1440.51

78.67%

2011

1551.42

2525.27

162.77%

2023.39

130.42%

1462.88

94.29%

2012

2311.09

3055.67

132.22%

2189.10

94.72%

1231.59

53.29%

2013

2597.30

3685.77

141.91%

2158.51

83.11%

1202.15

46.28%

2014

3824.56

3502.89

91.59%

2370.46

61.98%

1275.56

33.35%

注:

表3.6和表3.7中,欧盟包括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

资料来源:

国研网对外贸易数据库。

(2)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是指各类产品的外贸顺差在总体的对外贸易顺差中作战的比重。

本文中采用HS分类方法将全部商品分为22类。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数据见表3.8,外贸顺差商品结构数据见表3.9和表3.10。

从表3.8可以看出在2007年到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进口额在2000亿美元以上或接近2000亿美元的产品类别有第五类、第六类、第十一类、第十五类、第十六类、第十七类、第十八类,其中第十六类的进出口额是最大的。

结合表3.8来看表3.9和表3.10,从中可以看出对外贸顺差有正面影响较大的是第十一类产品和第十六类产品,两者的占比在2007年到2013年期间均在50%以上且进出口额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

其中,第十六类产品不仅进出口额是最大的,顺差额也是最大的,所以其对外贸顺差的正面影响最大[7]。

总的来说,进出口差额由2007年的1384.94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4323.57亿美元,而且进出口额在2007年的1856.7亿美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5076.25亿美元。

表3.82007年-2013年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额(单位:

亿美元)

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总额

21737.25

25632.54

22075.33

29739.99

36418.66

38671.18

41589.95

第一类

134.21

156.73

163.45

212.95

274.3

292.72

349.4

第二类

263.21

378.72

376.71

491.15

589.94

686.11

758.25

第三类

79.03

113.96

80.67

92.53

120.84

136.08

114.3

第四类

210.17

242.99

224.28

289.79

371.35

417.66

439.63

第五类

1856.7

2977.91

2196.52

3334.03

4685.37

4881.77

5076.25

第六类

1196.54

1457.85

1234.47

1681.8

2150.53

2125.03

2231.49

第七类

914.29

1021.51

948.32

1302.22

1596.05

1674.15

1771.72

第八类

232.28

250.68

223.01

309.45

393.02

416.77

459.43

第九类

194.11

195.31

165.43

224.77

290.75

291.19

332.75

第十类

237.19

278.36

255.9

324.71

416.17

407.07

433.71

第十一类

1911.74

2047.32

1831.89

2291.13

2781.27

2869.13

3143.75

第十二类

315.23

372.39

355.48

452.82

543.83

609.75

664.11

第十三类

227.67

273.01

247.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