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8283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docx

通锡苏学大届高考语文密卷一

通锡苏学大2013届高考密卷

(一)

语文卷

第I卷共9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讣告/朴刀拜谒/偈语灵柩/既往不咎

B.棺椁/廓落稂莠/踉跄鲠直/绠短汲深

C.菁华/腈纶烜赫/泫然内讧/一哄而散

D.谙习/黯然棘手/稽查霎时/刹那之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B.如今,这项与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改革正在成为衡量社会公正的试金石,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未来改革推进的大方向。

C.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D.中日双方如果都能冷静处理钓鱼岛问题,增进政治互信,不仅将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也将扭转一年多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3..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13年蛇年春节假期期间,手机短信、彩信业务量再创新高。

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311.7亿条,同比增长8.3%;彩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3亿条,同比增长16.7%。

发短信拜年仍然是亲朋好友间拜年的主流方式,特别是除夕这一天,短信和彩信的业务量均达到高峰,其中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到120.1亿条。

不过,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兴拜年方式的流行,语音业务受影响较大,电话拜年正在走下坡路。

统计显示,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累计完成420.1亿分钟,仅为平日通话量的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5分)

要求:

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个字。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

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

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崭然见头角头角:

才华。

B.为词章泛滥停蓄泛滥:

恣肆。

C.子本相侔侔:

相等。

D.虽重得罪,死不恨。

恨:

痛恨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子厚才情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②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③为深博无涯涘

④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⑤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⑥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子厚是一位刚直之人,与他交游的都是当世名人;人们因为柳子厚年少时就才华出众,说柳家有了光宗耀祖的孩子。

B.柳子厚从集贤殿正字做起,一直做到礼部员外郎,但遇到掌权者获罪,他受到牵连,按照惯例被贬出朝廷,做了刺史,还未到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C.柳子厚担任柳州刺史时,依照当地风俗,制定教谕和禁令,并为债权人设想,命令债务人全部赎回子女,家贫不能赎回的,就命令债务人当佣人。

D.柳子厚高风亮节,他准备拜疏朝廷,愿意替换刘禹锡到非人所居的播州,后来有人把刘禹锡的事上报皇上,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找出词中点明季节的词句,并说出是哪一个季节。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

试结合诗句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总角之宴,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4)君子谋道不谋食,         。

(《论语》)

(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7)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8)民惟邦本,         。

(《尚书·五子之歌》)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巴渠河水(20分)

千年万年过去了,或许更远。

我想,该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吧!

然而,翻阅了很多史料,都追溯不到你的由来。

不知在那荒无人烟的古代,你流淌着,该是怎样的寂寞和凄凉;也不知是谁牵着自己心爱的女子,从蛮荒中伐出一条山道,发现了你。

由此搭建起第一座茅屋,靠山而居面对着你,繁衍生息了下来。

没有人能读懂你沧桑和神秘,你总是迎来一代又送走一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未有过疲倦。

清清的水从弧形的凹洞里源源不断的涌出,顺势而流遇阻绕行,像川剧中古典花旦甩出的长长水袖,在夹岸的田园和村庄之间蜿蜒舒展开来,又在远方的山脚下消隐;我应该知道你是把自己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长江,奔腾向了大海,那最后的归宿是你最初要表达的情怀吧!

巴渠河水总在心头流淌,流淌着童年的快乐。

记得小时候,夏天父亲闲暇时,找来一片蚊帐蒙在竹制的米筛上,然后剪开一个巴掌大的洞来,放进炒香的油饼和煮烂的芋头糅合的鱼饵,沉入水势较陡的河里,等候闻香而来的鱼儿。

这叫放筛,取筛需要一定的时间,父亲在岸上抽着纸烟守护着,这样我就可以光着屁股,和哥哥们一起去河水冲击较深的河塘戏水。

那时最爱对着太阳一个劲儿地推水,就如同一个孩子在向着梦想歌唱,美妙的水声在耳边萦绕,溅起的无数水花,在光的照射下,会奇迹般的出现七彩的虹,有说不出的梦幻,那惊喜、那美、那乐就不言而喻了。

累了,就跟在哥哥们的后面,蹑手蹑脚地走到筛边,放下手去,猛地提起筛来,里面装着许许多多活蹦乱跳的鱼儿,哥哥赶忙用手按住洞口,生怕鱼儿逃走,那高兴劲儿比见到梦幻的彩虹更能打动人心。

由于那时物资匮乏,就算没有佐料,也是最奢侈的天然美味,浓浓的鱼香,有妈妈的味道,至今时时触动我敏感的味蕾。

青春叛逆期,巴渠河水流淌的是青涩爱恋。

夏日的月明夜,当河岸乘凉的人们散尽,我仰卧在鹅卵石上独自享受这一河的清凉;月光洒满水面,像无数星星乱坠,泛出粼粼的波光,微风一吹,随时可以无边地憧憬未来。

但我是哀愁的,那份不在意料之中的期盼,会有心灵感应神奇的出现吗?

她来了,那身影我好熟悉,我们无数次相遇又默默地离开;她来了,踩着月光的色彩,一步一步近了,就在河的对岸。

她漫不经心搓洗着衣裳,我似乎看到她刻意抬头注视我的目光,燃烧着渴求的火焰;我本可以涉水而去牵着她的手,倾诉掩藏的爱恋。

然而,这并不宽阔的河面,竟是不可逾越的银河;我纠结着,怀里的小鹿不住乱撞,那时多么希望有人能借我一点点勇气,让我移动紧固的步子。

河水真能体味心境,轻轻缓缓吟唱缠绵哀婉的情歌,那一刻,哪怕用一捧水也会将心酝酿成酒,点滴成醉。

巴渠河水是美的,美得有些心碎;现在想来,有些事短短一瞬的错过,也许就错过了长长的一生。

山成全了水的灵气,水倒影了山的苍翠。

以山为念,志存高远;以水为念,柔情万千;胸怀大海,心地广阔无边。

我走了,寻着巴渠河水流经的水道;我走了,当背影还未完全消失,你流淌着我的眷念。

多雨的季节,我希望那沟沟壑壑的水注满你的情怀,让你流泻更快一些,早日到达目的地,成就自己的未来。

但我又怕你粗犷、豪放、奔腾着忘记了自我,更怕你塞住了石拱桥洞,残酷的漫过河堤,那是祖祖辈辈留下的基业啊!

看看,那屋顶缭绕升起的炊烟;闻闻,那两岸的藏不住稻花香;听听,那一声接一声司晨的鸡鸣;还有那河堤上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大叔,那不是你孜孜不倦滋养的生灵吗?

我走了,也许不会回来,但我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你最懂我的心事。

我回来了,巴渠河水,我的母亲!

我就站在你的身边,我还是我,只是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你还是你,依旧流淌着青春的活力,只是你的两岸不再是田园,已是高楼林立,多了现代化的气息。

巴渠河水,我的母亲!

但愿我拙劣的文字能记述我对你的感恩,但愿我儿子的儿子偶然还会惦记起,你曾经纯朴的音容笑貌。

选自XX文库,有修改。

11.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4分)

12.文章第三段的划线部分在表达上有何特色。

(4分)

13.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请分析本文作者是如何体现该特点(6分)

14.试探究本文的意蕴及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悠着点,慢着点

-----“贫富”与“欲望”漫谈

莫言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中国的老百姓说:

“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然而,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

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

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

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

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

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

人有“放下”的智慧吗?

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

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

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

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

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

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的病态需求。

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

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

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

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2010年12月4日,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试分析过度的欲望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作者对用文学拯救人类的贪欲抱有坚定的信念。

你是怎么认为?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文学改造人类精神境界认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

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忖?

请联合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剽窃。

第II卷(附加题)

1、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1)请写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2分)

(2)简要概括作者在《大蓄传》的理论主张。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重视金钱与利益,所以他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同时他又是基督徒,相信能在天国享福,所以他遗言还有“幸福只在天上”。

B.《家》中,梅被母亲嫁与别人,青年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因整个家族“血光之灾”的迷信被逼到城外生产,难产而死。

两位美好女子的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

C.《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D.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无情的社会吞没。

E.在《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洛林的性格与老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小男孩回归后,老人正是在他的鼓励下坚强不屈的拼搏下去。

2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化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四个女子的命运,简述其中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24、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

 

3、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林语堂通过他的英文著作,让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美好而又持久的印象。

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马悦然原本打算在瑞典高中教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诗歌散文的,林语堂的书使他走上了研究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路。

马悦然是透过林语堂的著作去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

他在纪念林语堂的文章里,长段地征引了小说《京华烟云》中对北京近乎完美的叙述。

1980年,马悦然到了北京,但找不到林语堂笔下的古都了。

于是他大为悲恸:

“真的哭得出眼泪。

那时的北京完全不像林语堂先生所描写的城市。

”这种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林语堂在给郁达夫的信中所说的“使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人”。

透过这种文学的力量,林语堂在读者的心目中为北京的事事物物铸就了一种永恒的形象,这个形象不因时间之推移而稍有改变。

马悦然的眼泪,说明了林语堂文学技巧的成功,也说明了他为林语堂所误导。

当然,林语堂绝非有意误导,而是读者情不自禁地受了他的催眠。

林语堂笔下的北京是林语堂心中的北京,感受和真实的存在之间当然是有距离的。

永恒的形象常使外国人怀着看博物馆的心理来看中国,结果真实的中国反而成了一定的虚幻,而心中的形象反而成了真实。

林语堂的著作常能使读者发“思古之幽情”,感到当前的种种都是过往的一种堕落或变形。

24.简要概括林语堂的作品对马悦然的影响。

(4分)

25.根据文意,分条陈述林语堂作品中“永恒的形象”的特点。

(6分)

26.如何理解“当前的种种都是过往的一种堕落或变形”这句话的含义?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