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docx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根据《鱼游到了纸上》授课内容所编,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帮助!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残疾青年观鱼、画鱼的表现,感悟青年勤奋忘我、持之以恒的品质,从中受到感染。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学习方法。
三、背诵欣赏的句子,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教师:
上课。
学生:
起立。
老师好!
教师:
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
学生:
没有。
教师:
那今天我就把这句话告诉你们。
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天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师:
同学们注意这个游字:
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
教师:
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
学生:
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
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
学生:
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
我觉得很奇怪,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
学生:
鱼是怎么游上去的?
学生:
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教师:
你看,它引起了你们的疑问,引出了你们的担心,还引发了你们的探究。
题目起得多好啊!
咱们再来读一遍课题。
学生:
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
那么,当你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谁试着来说?
学生:
作者很喜欢小金鱼,他经常到玉泉去看小金鱼。
教师:
你读得有收获,说作者经常去看鱼。
还有吗?
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呀?
学生:
游到纸上的鱼不是真鱼,是作者画出来的鱼。
教师:
是作者画的吗?
哦,是谁画的呀?
学生:
是那位青年人画的。
教师:
你们看,题目起得好,内容也写得好。
是吧!
愿意在课堂上读一遍课文吗?
(学生:
愿意。
)我请你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哪些语句是描写那位青年的,边读边把它用横线画出来,好吗?
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
说明白了。
教师:
好,开始吧!
教师:
刚才,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注意,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那位青年的,我们能够交流一下吗?
我建议你们按顺序试着来说,谁来说第一处?
请你讲。
教师:
请你先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同学们好一块儿看这段话。
学生:
在第三自然段:
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教师:
是不是?
学生:
是。
教师:
有没有忽略掉这句话的,请你赶快补画上。
好,接着交流。
学生:
在第四自然段里: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
同学们找到了吗?
这个自然段,你们是不是也画下来了?
学生:
画下来了。
学生:
还有一处是:
好骄傲的青年人。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
孩子,你看这句话,咯噔的读音读得不那么准,我来帮助你一下,咱们是朋友。
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全班同学也把这句话读读。
学生:
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教师:
噢,原来他是个聋哑人,这是直接描写青年的。
很好!
请坐。
你和大家交流了你的学习体会。
还有吗?
学生:
在第七自然段: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
还有没有?
我们已经找到四处了。
那位同学请你说。
学生:
第九自然段里: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教师:
好!
又找到一处。
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把这处画下来了?
没有画的同学请你补画一下。
还有补充的吗?
最后那位女同学,请你说。
学生: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教师:
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是不是写他的呀?
学生:
是。
教师:
好,那么,没有画这句的同学也请你补画上。
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吸取别人学习的心得。
还有补充的吗?
那位同学,请你说。
学生: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
有多少同学画了这一句?
真好!
在这句话之前还有吗?
学生:
还有一句: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
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主要有这样八处直接描写青年的句子。
教师:
同学们,你们愿意咱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课文吗?
同学:
愿意。
教师:
那好。
你们读描写青年的部分,我来读其他的部分。
准备好!
教师:
我们共同来读课题。
(开始合作读课文)
教师:
咱们一起合作读得很好!
同学们,如果让你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来配两幅插图,你们准备配哪两幅插图呀?
想一想。
请你来讲。
学生:
我会先画上这个玉泉,然后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上那个青年画的鱼。
教师:
好。
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配的其中一幅图是青年画的鱼。
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
两幅图都跟他一样吗?
你配哪两幅插图?
学生:
我先配玉泉边有许多人在观看鱼,然后再配一幅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
教师:
有观鱼的,有画鱼的。
他说配这样两幅图。
有多少同学跟他的想法一样?
请把手举起来。
教师:
有这么多同学呢。
看来呀,同学们这两遍书读得真有收获。
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下来的。
教师:
在观鱼的好地方──玉泉,总有一位青年驻足池边。
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我建议你们在看鱼这部分里面细细地读书,细细地体会。
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
说明白了。
教师:
那好,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开始自己学习吧。
(学生自己读书。
)
教师:
读得怎么样了?
我们能交流了吗?
好,刚才我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咱们来说一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请你讲。
学生: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
孩子,你告诉我,你读的这部分内容在看鱼里面吗?
学生:
在画鱼里面。
教师:
怪老师的话没有让你理解,你先听听同学们的。
你积极交流,非常好。
教师:
作者对青年人最初的印象,你们捕捉到了吗?
学生:
他举止特别。
教师:
你们都捕捉到这个词了吗?
学生:
捕捉到了。
教师:
画下来了吗?
学生:
画下来了。
教师:
在这个词上做一个你习惯用的标记。
教师:
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特别。
特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呀?
建议你们读出来,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特别、体会到特别,你就把它读出来。
谁来读?
学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学生将呆呆地站读得较突出。
)
教师:
我听出来了他对这个呆呆地站很有自己的感悟,呆呆地站是发愣吗?
学生:
不是。
学生:
他一个人呆呆地看,是因为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其他人以为他在发呆。
教师:
噢,不是发呆,那是什么?
学生:
他在认真观察鱼。
看金鱼长什么样子。
教师:
你感悟到认真。
学生:
他看得很仔细。
学生:
看得很专心。
学生:
看得很入迷。
学生:
他忘我地看。
教师:
你们感悟得多丰富呀!
请你说。
学生:
仔细看鱼的每一个动态,金鱼是怎么游的。
教师:
他在思考着看。
哎呀,你看,这个呆呆地站你们感悟得多好啊!
来,读出咱们的感悟。
学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
谁再来读这句话?
读出你的感悟。
学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学生将静静地看读得较重。
)
教师:
我也听出来了,你对这个静静地看很有感悟,那静静地看是发愣吗?
学生:
不是。
他就是一句话也不说。
学生:
他非常认真地、仔细地看。
学生:
他目不转睛地看。
学生:
他聚精会神地看。
教师:
有专心,也有仔细。
想看出什么?
学生:
每一条金鱼的样子。
这条跟那条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
金鱼怎么游。
学生:
他好像忘了周围的一切。
教师:
看得那样专注。
同学们,我们把这些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好吗?
(学生读)
教师:
谁再来读,读出你对特别的感悟来。
学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学生将老是一个人读得有特点。
)
教师:
我还听出来了,他对老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感悟。
你们说老是在那看,不厌烦吗?
他为什么老是在那里看?
请你讲。
学生:
因为他想把金鱼画好。
学生:
因为他很喜欢金鱼。
学生:
他爱鱼,爱到忘记自我了。
教师:
听到了吗?
是他对鱼的爱呀!
你们体会得多深哪,体会到了他的情感。
还有吗?
学生:
美丽的金鱼把他吸引住了。
教师:
每一次看鱼都有新的收获。
老在那儿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呀?
这叫什么?
学生:
痴迷!
教师:
是呀,这位青年看鱼如此入神、如此专注、如此痴迷,真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学生:
特别的青年。
教师:
如果不用特别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
他是一个奇特的青年。
学生:
他是一个特殊的青年。
学生:
他是一个古怪的青年。
学生: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
教师:
特别在这里就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那别人是怎么看鱼,他又是怎样看鱼,才与众不同呢?
我建议你们同桌合作读书,一人读别人看鱼的行为,一人读青年看鱼的表现。
可以吗?
学生:
可以。
(同桌合作读书)
教师:
好,全班再合作读。
教师:
女生读别人看鱼的行为,男生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
(学生读)
教师:
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让我们记住他的外貌。
(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教师:
青年看鱼这样忘我,那他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我建议同学们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根据画鱼这部分内容的表达特点和自己的感悟一起设计一种读书的方式。
我的建议比较长,我再说一遍。
(教师将重点的地方重复了一遍)
(学生活动)
教师:
我刚才到每个小组去参加学习,发现同学们创造了许多好的读书方法,愿意不愿意在全班交流展示一下呀?
学生:
愿意!
教师:
哪个组愿意来?
请你们组来。
教师:
同学们都是虚心学习的同学,咱们一起看看他们组创造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第一组学生甲:
我们组创造的是:
先把青年画鱼的句子读出来,然后把里面的重要词语和自己的感悟说出来。
学生乙读:
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学生丙:
第一个词是一丝不苟,就是说他连金鱼的鳞片和嘴巴怎么画都不放过,画得非常非常地像,而且像姑娘绣的花那样精美;第二个词是动态,金鱼游过去的动作也要画出来,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画得非常逼真!
教师:
学习得好不好啊!
学生:
好!
教师:
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起个名?
学生:
抓住重点。
教师:
对,抓重点词语品读的方法。
给他们欣赏的掌声!
别的组用的什么方法?
第二组学生甲:
我们是先把它的动态和静态说出来,再把自然段读出来,再说说我们大家的感悟。
学生:
(一个学生读画静态的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另一个学生读画动态的鱼)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合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学生乙:
这两段话都说明了那个青年人画画非常地认真,画得特别地好。
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教师:
你们设计的读书方法也非常好!
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
学生:
分读。
教师:
根据画静态的鱼和画动态的鱼来分工读,体会到对比,所以用的是对比分读法。
给他们赞扬的掌声。
还有吗?
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
你们来说。
第三组学生甲:
我们先读一读,再说说从这句话我们得到什么。
教师:
刚才有品读方法,有对比分读方法,看看他们又创造了什么读书方法?
学生: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我觉得这个青年人画得很认真、很仔细。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说明青年人画得很逼真!
教师:
你评得真到位!
总结总结这是什么读书方法?
学生:
边读边评价的方法。
教师:
好,这叫评读。
教师:
给他们掌声鼓励!
同学们太棒了!
创造了三种方法,有品读法,有对比分读法,还有评读法,咱们全班再共同创造一种读书方法,愿意吗?
学生:
愿意!
教师:
好,叫赞美读。
教师:
我们赞美这位青年,画得认真──
学生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
我们赞美他画技高超──
学生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
(出示课件,金鱼图)请你们看,假如这就是那位青年画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金鱼图,(学生观看,看后教师接着说)你们就是围观的人,你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
呀,这些画真漂亮!
学生:
这些金鱼画得可真像!
学生:
这些金鱼画得跟真的金鱼一样。
学生:
我会对年轻人说,你太多才多艺了。
学生:
我会说,这些金鱼画得太逼真了,真美丽!
学生:
这些活灵活现的金鱼,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学生:
你画得可真好!
学生:
你画的金鱼就好像是从池子里捞出来的一样。
教师:
(出示文字片)同学们,这是小姑娘的赞叹,读出你的赞叹之情。
学生:
(高声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
(低声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
(惊喜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
(激动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
(惊讶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
(抑扬顿挫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
(赞叹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教师:
读得都很好,都表达了咱们对这位青年高超画技的赞叹之情。
教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里有不少句子相互之间有联系,如果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去读,去思考,就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你们愿意试试这个方法吗?
我建议你们在读的时候看看哪些句子之间有联系,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起读一读,看看你又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己读)
教师: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把哪些句子联系起来读了,读出了什么?
学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和这句话有联系: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我觉得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他不仅在用眼睛看,而且是用心在看,所以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
你看,她把这两句放在一起读,就有了自己更深的体会。
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
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他画得好是因为他特别爱鱼,仔细观察。
教师:
对呀,对金鱼有深刻的理解。
学生: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
感悟出什么?
学生:
他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
写他看鱼、画鱼用了几个忘记呀?
学生:
四个。
教师:
哪四个?
学生:
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教师:
体会出什么?
学生:
我体会出他看鱼和画鱼的时候都非常忘我。
教师:
请四位同学写在黑板上。
当我们把几个忘记放在一起读,就会有强烈的感受。
教师:
别的同学有没有对这几句有感悟的?
学生:
他呆呆地站,静静地看不是一天,每个星期天都这样。
教师:
有多少个这样的星期天呀?
学生:
一年多。
教师:
一年多他都是这样的。
从早晨到晚上,从春夏到秋冬,坚持不懈地观察、作画。
是不是体会更深了?
谁还有体会?
学生: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
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我想到一个词胸有成竹。
教师:
很好啊,联想到文与可画竹。
我这里有一篇小短文《齐白石画虾》,我奉献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出示短文)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
他画的虾寥寥数笔,清润透明,生气勃勃,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
齐白石画虾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最初,齐白石从临摹别人画的虾入手。
后来,他在案头,常常摆着一只大碗,盛满清水,养着活虾,更细致地观察虾的形态和特征。
他长时间地呆呆地伏在碗边,观察虾的活动。
小虾自由穿梭,老人怡然沉醉;小虾上下浮游,老人欣然自喜;小虾嬉戏争斗,老人为之担心;小虾生命垂危,老人为之叹息。
他以虾为友,以虾为伴,以虾为师,一旦观察有所得,便展纸研墨,挥笔作画。
画好后,老人把画挂在墙上,仔细揣摩品味,又不时走到碗边,用小棍挑逗大虾,认真对比画上的虾与碗里的虾的异同。
对小虾性格特征的深刻理解,促进了老人对虾的造型特征的准确把握。
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由繁到简,由形似到神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家都赞誉:
白石老人70岁以后画的虾,已经达到了精熟完美的境界。
教师:
联系这篇短文,你们又增加了什么感悟?
学生:
他们都喜欢鱼和虾,仔细认真观察。
学生:
他们都是刻苦练习画画。
教师:
是呀,对所画之物由衷喜爱,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特征。
先深入心里,再画于纸上。
看,咱们的体会更丰富了。
请继续交流。
学生: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好骄傲的青年人。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大家赞叹他画得好的时候,他没有反应,后来作者才知道他原来是个聋哑人。
教师:
还误会他骄傲呢。
当你知道他是个聋哑人,你心中有了什么感情?
学生:
崇拜他,敬佩他。
不能说话,听不见,还喜爱画画,而且画得好!
教师:
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照样有生活的理想和希望,热爱生活、有顽强的毅力,所以,我们充满敬佩!
教师:
请看黑板。
(边说边画简笔画──鱼)这位青年之所以把鱼画得像游到了纸上一样,是因为──
学生:
鱼先游到了他心里。
教师:
他看鱼忘我,画鱼忘我,以至常常──
学生:
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一条鱼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发出惊叹声。
)
教师:
所以他练就了高超的画技。
金鱼的品种成百上千,尽在他心中,金鱼的泳姿千姿百态,尽在他的笔下,你们说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学生:
热爱生活的青年。
学生:
喜爱金鱼的青年。
学生:
是个特别的青年。
教师:
这个特别的青年,特别在他的精神和毅力:
是他勤奋忘我的精神──
学生:
特别。
教师:
是他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生:
特别。
教师: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课文中有不少优美的语言,让他们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请你背出让你欣赏的句子。
(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
)
教师: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我来评价你们,同学们学习认真,积极性很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有好的读书方法,有创造性,希望你们保持、发扬下去。
教师:
你们评价评价老师,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生:
我觉得你讲课很有情趣,有意思,我们都很愿意上!
学生:
老师把我们当成朋友,这样我们能更好地学习。
学生:
老师教给我们很多读书的好方法。
教师:
今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成为了好朋友,我要把你们学习中好的习惯、好的态度、好的精神带给北京的小朋友。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