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8027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docx

七语下期中复习题

阅读《一面》

1.“你买这本书吧”一句中“这本书”是指《》。

2.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突出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段文字中对鲁迅先生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描写方法。

4.“我”断定对方“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的依据是:

_______。

5.文中“瘦得教人担心”比写成“非常瘦”要好,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元八角!

”不用陈述语气,而用感叹语气,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很惊异地望着他”中“我很惊异”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6—21题。

(共16分)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

17、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8、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分)

A、秉烛夜读     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9、本文主要写了赵普两件事:

和,表现了一个中心。

(3分)

20、“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1.你喜欢赵普吗?

他的人生给你什么启示?

(3分)

19、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诗文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个(2分):

20、赵普向太祖举荐人才,一奏不准,“明日”复奏;复奏不准,“明日”再奏;再奏仍不准,却没有“明日”又奏,而是“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赵普为什么不一如既往地“明日”又奏,而是“他日”复奏呢?

(3分)

(一)阅读《于园》选段,根据要求作答。

(12分)

2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3分)

(1)富人于五所园也()

(2)非显者刺()

(3)缘坡植牡丹()(4)颓然碧穷()

(5)俱以假山显()(6)主人处处款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写“磊石”抓住了“奇”的特点,请你说说“奇”在何处?

(3分)

24.选文运用了空间的说明顺序,请你从文中找出标志顺序的词语。

(2分)

赏析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4分,每小题2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所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2、加点字注音。

(3分)

阖户启箧()薨()龌龊()

解释加点字词。

(2分)

(1)普少习吏事

(2)晚年手不释卷

(3)暮乃反(4)冕因去

14、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每句标一处。

(2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5、文言文中,“之”常用作代词,看看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A.①书卷②箧③其人B。

①书卷②箧内东西③奏牍

C.①箧②箧③奏牍D。

①箧②箧内东西③其人

16、翻译句子:

(4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17、文中原句回答问题。

(2分)

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王冕在放牛时痴迷于读书的句子是:

18、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乃悟到什么?

(3分)

19、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

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0、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3分)

答:

21、第一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

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22、第一段的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3分)

答:

23、第二段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3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的特点。

(1分)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1分)

(3)“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2分)

(二)(8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  

  “人都到那里去了?

”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  

  “读书!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中为什么用“也”?

它跟“百草园”比较有什么不同么?

(2分)

2、你认为先生到底凶不凶?

为什么?

(2分)

3、课文引用了师生读书的内容。

说说为什么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书的内容却加上了标点?

(2分)

4、你觉得先生教鲁迅读书的方法到底对他以后的成长有没有帮助?

请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想。

(2分)

1、照应“百草园”,用“也”着重突出和百草园作比较。

它是课余娱乐的场所,但百草园陪伴作者多年且有着深厚的感情。

2、不凶。

他是一个严厉但可亲,比较开明且尊重学生爱玩天性的老师,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3、学生读书内容没有标点,朗读起来支离破碎,可见学生并不能理解封建教育的教材,也可以看出封建教材艰深、陈腐,脱离学生实际;老师朗读的内容有标点,是因为老师理解内容,读起来抑扬顿挫。

4、略

《两小儿辩日》

1.本文选自《》,这部书相传是周朝所作,文中的孔子名,字,是我国时期国著名的、。

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及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一儿以日初出远日积月累

D.人不知而不愠孰为汝多知乎

3.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两小儿辩斗B.日初出大如车盖C.孔子不能决也D.孰为汝多知乎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⑵孰为汝多知乎。

5.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答:

名著(2分)

《西游记》中教给孙悟空武功的师傅是____________,孙悟空在西行取经的途中曾回去找过师傅,但已人去楼空,这个情节发生在哪个故事中?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普明日复奏其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2分)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3分)

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14-18题)(14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④太祖乃悟()

1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6、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7、赵普刻苦读书:

手不释卷,请你写出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或谚语,两条即可(2分)

18、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

(2分)

这时,太阳就要西沉了。

身边的三叔忽然喊到:

“太阳!

”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太阳能捉住这时,太阳快要西沉。

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①,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吗?

”我天真地问道。

“能!

能呀!

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

”我说。

“是呵,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

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③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

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

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

“这也是太阳?

这也是太阳!

1.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

2.①“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②处三叔的一番话,表达了他此时怎样的心情?

3.为什么说把太阳捉到手,太阳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4.“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所以才这么亮”事实真的这样吗?

它的含义是什么?

5.三叔连说了两遍“这也是太阳”,前一遍句末用问号,后一遍句末用感叹号,

6.纵观这段文字,想一想:

“三叔”是怎样一个人?

7.①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

“太阳!

”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②“能!

能呀!

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往它!

8.用文中的原句解释三叔在泥土上画的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

(三)阅读《黄鹤楼》一文,完成15-18题(共13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州城西南隅()

(2)上倚河汉()

(3)四闼霞敞()(4)坐窥井邑()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

“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

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划线句,你认为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叶儿,……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8、“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结合选段具体说说我“乐”在哪里?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如果改成“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叶儿,是要抢的”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作者文中所说的“乐”字?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独特的感受,请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你的童年感悟。

(不少于25字)(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

(4分)

①非显者刺()②缘坡植牡丹、芍药()

③四围灌木蒙丛()④禽鸟啾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语言传神而有表现力,试从文中找一句作具体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15分)

(1)普少习吏事,……卒用其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明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2分)

答: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3分)

答: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0、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1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阅读《黄鹤楼》,完成12—14题。

(共10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

“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遂以名楼。

()

③上倚河汉。

()④四闼霞敞。

()

13.请选择文中一组对偶句或对偶短语,将它抄下来并写出意思。

(4分)

句子:

意思:

14.根据本文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

(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2分)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8.举例说明这部分文字用了哪些写人方法?

9.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鲁迅的瘦?

10.“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

”这一句中的“乱蹦”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没有把它蹦出来”说明什么?

11.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对鲁迅的不同称呼有什么深刻含义。

同志朋友父亲师傅

12.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片断的意思。

苏教版七(下)《黄鹤楼》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

“费(yi)_____登仙,尝驾黄鹤宠苁

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lóngzōng)_______,上(yǐ)___河汉,下临江流;重檐(yìguǎn)_______,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jīngwú_______之最也。

二.解释词义。

(19分)

1.释下列加点的字。

(9分)

(1)州()城西南隅()

(2)费讳登仙()(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4)遂()以名()楼。

”(5)观其耸构()巍峨()(6)高标巃嵸()(7)上倚()河汉()(8)重檐()翼馆(9)四闼()霞敞()(10)坐窥井邑()(11)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词多义)(7分)

(1)【于】①尝憩于此()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其】①观其耸构巍峨()②坐其中,颓然碧窈()

(3)【以】①遂以名楼()②以实奇()

③一儿以日初远()④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隅】①州城西南隅()②乘隅下垒石()

(5)【之】①事列《神仙》之传()②亦荆吴形胜之最()③主人处处款之()

3.词类活用。

(3分)

(1)遂以名楼()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重檐翼馆()

三.句子。

(11分)

1.翻译下列的句子。

(8分)

(1)事例《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译文: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译文: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2.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3分)

(1)遂以名楼。

()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四.阅读理解。

1.课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代人。

黄鹤楼与、

,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这篇短文介绍了的特点,描述了,交代了,表达了

(9分)

2.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请默写其中的两首。

(4分)

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3分)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5.文章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分)

答:

6.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7.文章突出说明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

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举例说明。

(5分)

答:

8.《黄鹤楼》通过多种角度具体描绘了黄鹤楼的雄姿。

初读课文后说说你对黄鹤楼总的印象。

(2分)

三.句子。

(15分)

1.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其中,颓然碧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卧房槛外,一壑旋下落不明如螺狮缠,以幽阴深邃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译文:

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