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506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docx

探讨梅州客家文化

探讨客都梅州及梅州客家文化

赖远科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

梅州,这个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由于它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加上客家人聚居地天然的地理条件,“客都梅州”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堪称世界建筑一绝的围龙屋为代表的独特客家民居。

身为一个地道的梅州客家人,为了更好的弘扬和不断发展梅州客家文化,本人在此文中将用五部分来介向大家展现客都梅州以及梅州的客家文化。

第一,广东梅州的概括;第二,梅州客家建筑以及客家山歌;第三,梅州文化及梅州客家人的特征;第四,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关键词:

客都梅州;梅州;客家文化;客家山歌

 

ToDiscussTheGuestofMeiZhouAndMeiZhouHakkaCulture

LAIYuan-ke

(LiteratureCollege,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524088,China)

Abstract:

Theworld'slargesthakkassettlement,Isoneoftheworldhakkaspirithome,Duetoitspeculiarculturalbackground,Plusthehakkasettlementsofnaturalgeographicalconditions,TheGuestisMeiZhouOwnedbythe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areveryrich,Especiallytheworldarchitecturewellisthecircumferenceofthedragonhousetorepresenttheuniquehakkalocal-styledwellinghouses,Asarealmeizhouhakka,Inordertobetterpromoteandcontinuousdevelopmentofmeizhouhakkaculture,Iwilltointerfacewithfivepartsinthisarticletoshowyoutheguestmeizhouandmeizhouhakkaculture,First,theguangdongmeizhousumup;Second,meizhouhakkaarchitectureandhakkafolksongs;Third,meizhouandthefeaturesofmeizhouhakkaculture;Fourth,meizhouhakkaculturalheritageresourc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andprotection;Fifth,meizhouhakkacultureresourcetourismdevelopmenttrainofthoughtandeffectiveprotectionmeasures.

Keywords:

TheGuestofMeiZhou;MeiZhou;HakkaCulture;Hakkafolksong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现,也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内在的深层结构。

客家,是汉族中一支优秀民系。

世界客商总会理事长胡均先生曾经说过: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梅州素有“客家文化中心”、“世界客都”等美称,蕴育着丰厚的客家文化资源。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泱泱文化的一条重要支流。

客家先民在上下1000多年的迁徙历史中,历经千辛万苦,与迁徙途径地、定居地人民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

而作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广东梅州,近年来十分重视客家文化的弘扬、开发与利用,将它作为发展本土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把“文化梅州”的建设纳入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打造世界客都品牌、建设山区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

“客家人有过去”,才不至于被读成“客家人不一定有未来”——过去的辉煌不一定代表未来或注定了未来。

毕竟,对于一个从迁徙中的民系而言,“到哪里都是少数,容易被各个击破,终至消失无踪”。

[1]的确,已经有人用“弱势群体“来形容当代的客家人了。

所以,重振客家精神,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更好地介绍展现梅州及其文化:

第一,广东梅州的概括;第二,梅州客家建筑以及客家山歌;第三,梅州文化及梅州客家人的特征;第四,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一、广东梅州的概括

世界客都梅州,位于粤东北山区,北邻赣南,东连闽西,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

全市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5.27万人,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

梅州是魅力独具的世界客都。

梅州是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

千百年来,客家人从中原越过黄河,跨过长江,进入鄱阳湖,沿赣江上溯至赣州,越过武夷山到长汀,最后来到粤东深山——梅州,然后又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梅州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有着最具原生态、客味最浓的客家民间艺术。

梅县话是全球客家人公认的客家话标准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家话播音员全部选自梅城或梅县松口镇;梅州山区百姓的家传服侍仍有汉唐遗风;优美隽永的客家山歌和有“南国牡丹”之誉的广东汉剧蜚声海内外;还有风味独具、色味俱佳的客家美食。

所有这些,使梅州成为集“客家”之大成者,故有“世界客都”之称。

梅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梅州,南汉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易名梅州,有叶剑英元帅故居、丘逢甲故居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文风鼎盛,南宋时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兴盛。

现在仍有保存完整的梅州孔庙、五华长乐学宫、兴宁学宫等教育场所。

特别是清中叶以来,梅州涌现出“岭南第一才子”宋湘,近代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丁日昌,晚清著名诗人、保台义士丘逢甲,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等杰出历史人物。

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

勤劳俭朴、崇文重教、爱国爱乡、重义轻利、勇于开拓的传统特性,在众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梅州是环境优美的生态绿洲。

梅州是粤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林地广阔,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生态公益林618万亩,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47个,森林覆盖率达68.6%,位居广东省第三。

梅州是广东重要的休闲胜地,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有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阴那山旅游度假区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神光山、雁鸣湖等国家森林公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梅州日益成为广大游客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上佳选择。

二、客家建筑以及客家山歌

(一)客家建筑

说起客家建筑,最典型的无疑便是客家围龙屋。

梅州客家围龙屋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建筑,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到梅州的游客,最想看的是充满神秘感的客家围龙屋。

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

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土围楼、五凤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橄榄屋”、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

在梅州市区和城郊40公里以内的地方,游客可看到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围龙屋。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

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

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

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

一座围龙形成了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彰显了客家人“崇正”和“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表现在建筑上讲究“天人合一”,在居住上喜欢“聚族而居”。

“客家人的土楼、围龙屋均被视作为建筑史上的奇葩。

无疑,建筑是一门艺术,是凝固的音符,是立体的交响诗,是一门空间的艺术”。

[2]梅州客家先民发端于中原地区,其聚族而居的习俗,正是渊源于这个地区为中心的、汉末魏晋时期形成的北方大家族制度,而围龙屋最大的特性也在于聚族而居,并且由于频频的战乱遭致迁徙至此,所建的围龙屋也具有自卫功能。

这种相对封闭的建筑体现出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小社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一直保持着他们原来的习俗,尤其是原来的语言。

(二)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山歌是“最为浓情、最为放达、也最为卓越”的中国民歌之一,而“打开一部客家山歌,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情歌,且不言它占了大部分的篇幅,而且也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

”[3]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客家山歌的来源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2.客家山歌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因素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下列四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在长期的山间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是预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韵的言词,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俗娱乐,平时抑制的情感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平常在家庭中或乡村里,男女之间保持严格的界限,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

即使是夫妇之间,也很少有轻松的生活节目。

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所以到了山间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3.客家山歌的特点

客家山歌中最为出色的是情歌。

客家女在砍柴时,触景生情,随口就哼了出来。

这时,在不远处采菇、伐木或做其他活计的男人便和了起来:

深山大树好遮阴,

只听山歌不见人。

美若有情应一句,

省得阿哥满岭寻。

客家山歌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即兴创作,顺手拈来,姿态万千。

三、梅州文化及梅州客家人的特征

(一)梅州文化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

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

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

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

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而客家话则是梅州人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是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

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专家发现,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而且今天的客家话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多相近之处(就汉字常用的四五千字而言,与客家话在发音上没有很大差别的约占40%)。

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当他们携带着这种优势语言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时,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

(二)客家人的特征与品质

关于客家人的特性与品质,臧泽宣先生又有一段描述:

“......如妇女的艰苦耐劳,自重自立,男子的爱洁好净,俭朴质直,而尤其和现在北方人不同的特性便是客家人非常好动,乐于冒险,只知进取。

客家人生性好动,普通男子,无论贫富贵贱,都在外经营各业,如所营成就,则更以出外为荣;若所营不遂,则以为将为社会所薄,不敢轻易返里,必定想法在外自立;客家人更生性冒险,只知进取,只知出路,至于前途如何完全不管,他们所怕没有路走,生死时常不计,所以他们常说:

情愿在外讨饭吃,不原在家掌灶炉。

”[4]

1.客家人一向喜欢向外拓展,称得上是个外向型的民系。

开拓、进取、奋斗、拼搏,就成为这一民系的一大特点。

50至60十年代,不少客家青年离开家乡,出外教书、经商、从军、从政;不少青年刻苦攻读,考上高等学府。

时至80年代,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入珠江三角洲去参加开发与建设。

可以看出,不管是那个时期的客家青年,都有着向外开拓的志向。

2.由于客家人大量流落他乡,又引发了客家人的又一特征一一爱国爱乡。

这一点在老华侨中表现尤其突出。

他们常说: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总要"叶落归根"。

无数侨胞为了改善父老乡亲的生活条件,捐款兴办学堂、兴建医院、修桥铺路,有些则投资设厂兴办实业。

光梅州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开放以来捐款达15000多万元。

仅以年逾90岁的萧婉香先生为例,他为了振兴家乡教育,不辞辛劳,一次次地从新加坡回乡,设置奖学金、奖教金、鼓励学子努力攻读,爱国爱乡之情感人至深。

有了钱不挥霍而是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挚热的感情,是在客家人身上体现得十分鲜明的。

3.再是刻苦耐劳、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特性。

盖我先民,方丧乱南迁,筚路蓝缕,毫无凭借,苟非有强健体魄,刻苦精神,则不能生存发展。

故刻苦耐劳美德,遂成遗传习性,不分男女贫富,无不勤劳操作,其鲜安坐而食。

[5]

4.重文化教育、尊师重道,是客家人的又一特性。

旧时客家地区把教书人尊称为先生,把教书先生的妻子尊称为先生娘,人们信奉"天、地、君、亲、师"的信条,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尊贵的。

客家人普遍尊重教师、尊重知识,"识斯文,敬斯文"是他们的口头禅。

童文化教育还可以从客家地区中小学校数量之大看出。

仅以梅县而论,至抗战前后,全县已有40多所中学、800多所小学,还办有嘉应大学和南华学院。

5.客家人不仅纯朴善良,而且还是性格比较外向、豪放和热情的。

客家人的热情豪爽,从接待客人的殷勤、诚挚中便可以感受到。

 客家人还有性格刚硬、直爽的特性。

一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正是那种有可能导致一个名族灭亡的恶劣环境,包括自然灾难、战乱等等,在客家人来说,却成了对他们严峻的考验。

这只能灾难,不测与厄运为考验的独特的民族心理,是客家人具有一种坚忍的生存精神,忍辱负重而不自暴自弃,在压力下不是分崩离析而是增强了内聚力,从而进一步塑造了自身的品格与完成了自身的形象。

这是一种伟大的文化精神。

[6]

四、梅州客家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在梅州旅游业中的地位

1.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企业经营方面

(1)文化旅游规模不大,与国内省内文化资源的开发规模相比,梅州文化旅游的开发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对梅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牵动和贡献率偏低。

(2)精品开发缺乏,特色开发不足,梅州市文化旅游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多,但拳头产品少;自然景观产品多,但文化产品少;旅游景点多,但可参与性内容少等。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梅州市,并没有擦亮“世界客都”的金字招牌。

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无论是深度还是与客家文化的结合方面都有待加强。

(3)旅游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梅州市从事旅游业的专业人才数量缺乏,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均存在严重隐患,大大减缓了当地旅游开发的步伐。

(4)文化旅游缺乏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资金紧缺,形象包装没有足够重视,造成梅州市旅游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5)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各县(市、区)旅游局大部分不是行政单位,个别县还是政企不分的单位,不利于旅游局代表政府制定法规和行使管理职权,削弱了行业管理的权威,更难实现整个行业的宏观管理。

2.从旅游地形象定位看

如何实施“文化梅州”战略,特别是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梅州”中的地位,缺乏明确的定位。

对客家整体文化的意义把握不明确,文化价值不突出,“文化梅州”的形象不明显。

目前,尽管提出了“世界客都”的形象定位,但其认可度有待提高。

如何从江西、福建等拥有浓厚客家文化的地区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塑造“客都”品牌;如何充分开发“侨文化”,以此展现“客都”的世界性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7]

(二)客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规划性的保护开发

(1)文化内涵有待于整体上进一步发掘。

如客家民居建筑,一是缺乏必要的保护经费和保护措施。

(2)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深。

如丘逢甲故居,如此一位名人的故居,却没有将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发掘出来,严重缺乏历史韵味。

(3)客家民俗活动内容单一。

在客家民俗节日方面,政府和开发者已经做了努力,如客家山歌节。

但内容过于单一,民众的认识不深。

(4)旅游商品没有赋予充分的文化内涵。

以客家茶为例,品牌包装意识不强,梅州茶的开发只为了开发茶而开发茶,而没有把茶和客家文化相融合,使其茶文化的内涵难以得到提升,这直接造成了其品牌的含金量不高,在质量与其他茶不相伯仲的情况下,如果不融入客家文化,做出特色化,将很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

2.缺乏市场营销意识

(1)缺乏市场推广计划。

如客家酒,客家酒知名度不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大力的宣传。

(2)对目标市场细分不够,缺乏长期眼光。

如客家菜,厨师观念守旧,对客家菜创新不够,没有考虑到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营养、品位”的需要。

(3)客家文化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受到冲击。

文化的碰撞是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客家文化更是这样。

五、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与有效保护对策

(一)客家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

1.完善文化旅游开发的系统规划

(1)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非相对立的,因此当地政府和企业,首先都应该树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指导思想,让资源开发成为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2)资源的整合。

将几个距离不远的景点景区整合为一条旅游线路,或者将某景点开发为旅游度假区,不仅可以提高景点的竞争力、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文化内涵的挖掘。

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称的名人故居,如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应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内涵,对广大人民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文化旅游的管理效益

通过对旅游企业、休闲者、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环境等实行全程全面的管理,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经营,提高文化旅游的管理效益。

例如围龙屋是梅州客家民居的代表性建筑。

对此,政府或企业可考虑对围龙屋采取市场和客家文化结合开发管理的模式,进而从微观管理效益提升到宏观管理效益或者从宏观管理效益着手到微观管理效益,实现客家民居文化资源管理效益的质量性的突破。

3、升级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一方面,可以从对客家文化资源的营销过渡到城市营销、区域营销,从文化旅游形象到“文化梅州”“世界客都”的形象、区域形象。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人员“人人都是公关员”、“人人都是促销员”,通过树立家乡自豪感,来促销家乡;同时,公共机关中,人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促销客家文化,围绕目标市场、立体性营销。

(二)有效保护对策

1.普查——定级——利用方向

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通过对客家文化资源的普查来收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如法国曾经通过对本国文化大到教堂小及汤匙的大普查来大范围收集整合本国的文化资源),然后对所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定级,确定各种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向,同时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库。

2.申报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并不只是梅州拥有,但通过和其他拥有客家文化的省市合作,便可以通过资源互补,将客家文化做强做大。

因此可以考虑梅州客家的围龙屋和福建永定土楼协商联合申报文化遗产。

3.对商业开发、旅游开发进行规范

形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市场的运行毕竟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缺点,因此,应该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商业开发、旅游开发进行规范,形成保护与开发的互动。

4.开展文化遗产环境建设

开展文化遗产环境建设包括:

软件方面,政府相关的政策环境建设、法律环境建设,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建设,开发商的开发理念等;硬件方面主要是指地理环境。

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应该和文化底蕴相得益彰,而不是开发了景点忽视了主要的文化环境甚至破坏性或毁灭性地践踏文化遗产资源。

5.募集资金,修旧如旧

这点主要是针对客家民居的翻修开发和保护。

以围龙屋的开发为例,可以考虑政府募集资金、吸引海内外客家人士等投资经营或者通过半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运作,在保持特色民居建筑总体格调的前提下翻新润色,把这种开发和旅游业相结合,民居式的宾馆会给人耳目一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