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362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x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导学案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单元导读”课

课题

第八单元整体预习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初步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整体感知单元主题——科技成就

2、初步走进文本,感知单元内容,读通读顺四篇课文。

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快捷。

导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导学准备

课件

预习卡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钱三强

2、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3、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

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达芬奇

4、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

穆尔

一、导入新课

(一)读“单元导语”,引入新课。

1、学生自读单元导语(课本P142页),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说说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

(1)本单元的主题。

(2)本单元的训练点。

2、提炼单元主题,用简短的词概括出来。

3、明确:

这节课我们要上一节单元整体预习课。

(二)本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这个单元,我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6、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8、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二、整组通读初感文意

1、明确学习任务。

2、用批注式阅读法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用“波浪线”分别画出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在关键词的下面画上“”。

3、学生根据提示阅读课文,完成导读卡。

阅读小帮手:

【单元导读卡】

课文题目

主要内容

读后的感受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脑住宅》

《飞向蓝天的恐龙》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三、讨论交流

1、各小组总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汇报交流,看看那个表现好?

3.初步感受什么印象深刻?

你喜欢哪篇课文?

四、课堂小结,蓄势待发

1、师导:

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个单元,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1)浏览课文和“语文园地八”。

(2)布置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留心搜集和调查相关的资料。

(3)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习写作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本单元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在笔记本上

自主空间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识字课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

掌握生字、词语,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导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高尔基

2、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郭沫若

3、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4、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一、自学提纲: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5、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

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

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

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当堂检测。

1、听写生字、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板书

自主空间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以文带文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神奇的纳米》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2.我能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3.我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导学方法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并做到边读边想像,

导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毛泽东

2、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默生

3、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钱三强

4、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知识链接:

1、“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

2、“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3、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

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4、20世纪的新发明:

X射线维生素青霉素 激光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霓虹 彩色胶片冰箱 电视 圆珠笔因特网

 自学提纲:

 一、把自己阅读课文和“知识链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写下来。

 二、朗读课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四.说说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

 五、课外拓展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成就的文章。

自主、合作、探究:

1、你知道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2、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3、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4、研习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

2)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

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3)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我来闯关:

1、课文的中心句是。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意思是

3、读了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是

学习收获:

以文代文:

《神奇的纳米》

1、纳米技术用在什么地方?

2、纳米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知识延伸: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

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改变

发现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自主空间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以文带文

课题

27.《电脑住宅》《火星旅游吃什么》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重难点

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方法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自读自悟。

导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高尔基

2、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郭沫若

3、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4、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一、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4.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你从中感悟什么?

                                                

5.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6.你有什么体会?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自主将课文读通顺。

2、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3、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

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4、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

6、结合示意图,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

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要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

7、组织同学们以“电脑住宅小主人”的身份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电脑住宅的设置、功能和它神奇的地方。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发挥想象,深化感悟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三、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的乐曲

(    )

的环境

(    )

的生活

 

(    )

(    )

(    )

 

(    )

(    )

(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适─(   ) 立即─(   ) 持续─(   )  判断─(   )

3、选择关联词填空,并任选两组造句。

  既……又……  只有……才……  只要……就

  1、(   )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   )会打开。

  2、(   )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   )进入“休息状态”。

  3、电脑根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   )节能(   )舒适的家居环境。

 

学习收获:

四、以文代文

《火星旅游吃什么》

1、课文中有几个同学进行了太空食品研究?

2、首批火星旅游者到达火星后,将在火星表面建什么?

3、每位科学家都研究出哪些食物供旅游者吃?

4、板书设计

设置

/\

人类电脑

舒适的生活

 

自主空间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识字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会认横线通道里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

2.读通课文,整体了解科学家向我们介绍关于恐龙的演化的知识。

3.理解科学的假说以及得到的印证。

重难点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导学方法

多读课文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郭沫若

2.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3.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4.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毛泽东

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一.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生字。

三. 1.(会认会写的字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会注音,会组几个词语,并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读一读课文的生字词,并写一写。

四、预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                                   ?

   2、                                   ?

   3、                                   ?

1、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恐龙和各种鸟儿的动态画面。

根据资料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它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

(读课后《资料袋》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语。

1、读词语比赛(读卡片)

2、猜词语比赛(出示宇屏)

3.易读混的字:

“绘”读“huì”,不能读做“kuì”。

易写错的字:

“顿”左边是竖提不是竖勾,也不是竖弯勾。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凌空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4、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

如:

(恐龙的)笨重、迟钝„„;(鸟儿的)轻灵、敏捷、翱翔„„

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二、讨论交流:

1、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准确,为什么

3.细读一、二自然段,想想为什么科学家会提出鸟与恐龙会有亲缘关系的假说?

4.古生物学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5.科学家在辽西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说这一发现是给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三、我来闯关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吨(dùndūn)凌(línglín)

敏捷(mǐngjiěmǐnjuěmǐnjiě)

2.看拼音写汉字。

xiōngměngbènzhòngyǎnhuà

()()()

miáohuìhuàjuàn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

(2)早在19世纪,英国科学家就注意到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霸王龙()的鸽子

()的马门溪龙

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不相干五()斑斓

()喜若狂形态各()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科学家根据提出了的假说。

(2)我国科学家在辽西发现了,这一重要发现有力的证明了。

(3)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身体        体表       转移到      在树木间       

具备          最终。

4、作业布置

5、板书设计

 

自主空间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以文带文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细心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细心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导学方法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增广》

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3、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鲁迅

4、给予的最需要的方面不在物质财富范围内,它存在于人性特有的领域。

----弗罗姆

5、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1、把自己阅读课文所想到的和不明白的写下来。

2、朗读课文

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

一、深入读书,分段感悟

1、学习第二段

a、读文思考。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者骨骼结构相似;恐龙化石有羽毛的印痕。

b.结合课文说说,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屏(齐读)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c、“画卷”“点睛”各指什么?

d.齐读第二段。

2、学习第三、四段

a、轻声称读这一部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b.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读一读,准备交流。

(在内容句式、对比写法、叙述结构等方面加以陈述)

c.指名读第四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两亿三千万前的恐龙都逐渐变成了鸟类。

B.这样一个演变过程是漫长的。

如果将A、B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说说怎样叙述才准确。

二、深入读书,合作学习

1、找出表现恐龙家族庞大,形态各异的语句读一读。

2、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恐龙繁衍

恐龙特点

第一代恐龙

几千万年后,庞大的恐龙家族

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

庞大的恐龙家族中,猎食性恐龙

a、参考填写内容,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加上自己的想象)。

b.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科学家<11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

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c.齐读最后一段。

d.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三、我来闯关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生活()的化石()的羽毛

2.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3.想一想加横线的词说明了什么?

例:

(1)“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逐渐”一词说明了演化时间的漫长。

(2)“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推测”一词说明了。

(3)“有一点勿庸置疑: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勿庸置疑”一词说明了。

四、作业

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5、以文代文:

《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1)自由读课文

(2)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3)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4)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六、板书设计

自主空间

执教感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主题

科技成就

课型

以文带文

课题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童话般的太空城》

主备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例筛辐汰肴尿碱,把课文读通顺。

2.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原因以及选育后果实的作用、药用及他用。

3.学习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说明文的方法。

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在太空中旅行过的植物种子的神奇及其原因,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导学方法

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自读自悟。

导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三分钟)

1、进将有为,退必自修。

——薛瑄

2、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

——高尔基

3、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4、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

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一、预习指导:

1.认真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根据《自学提纲》设计的问题展开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2.说说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3、了解课文,完成练习。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筛(shīshāi)肴(yáoyǎo)

辐(fúfù)旅(lǐl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指,我国于年月日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2)经过飞船旅行的茄子,栽培后的果实有的,有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

它们普遍具有等特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

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指的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乘上飞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