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7295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docx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3

世界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

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专题二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分期及其基本特征(20世纪初——至今)

社会主义:

由理论变成现实,取得巨大成就

动荡与变革时期(一战后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17~20世纪30年代)确立新秩序(凡—华)

资本主义爆发大危机(1929——1933)

罗斯福新政(1933)

德意日法西斯的罪行(准备、发动、扩大战争)

全球战火再起时期(二战)

(20世纪30年代~1945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作用(成立、合作、转折、胜利)

世界局势: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两极下的竞争时期(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

美国称霸、西欧联合、日本崛起

(20世纪40年代中~90年代初)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改革、卡达尔改革

亚非拉:

战后独立与重建

(印度、非洲、古马、巴拿巴)

苏联解体、两极终结

和平与发展时期(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下的战争

(1991年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加快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特征与表现)

 

 

专题三: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14~16世纪前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及其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

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九上1、2课)

(2)17~18世纪,资产阶级发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

战争),进一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九上3、4、5、6课)

(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巩固和扩展,近代社会正式确立(九上8课)。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不断兴起和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4)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内战,进一步扫

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扩展到世界范围,得到发展和巩固。

(九上14、15、16课)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垄断阶段,加剧了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

集团,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九上17、18、19课)

(6)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经济,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危害以及生产的发展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九上20课)

(7)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经济出现一时“繁荣”。

(九下3课)

(8)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

会矛盾。

为应付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政府干预

经济的先河;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九下4、6课)

(9)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九下7、8课)

(10)二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巨无霸”,欧洲和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挑战。

到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九下11、13课)

(11)1991年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美国为首的北约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并成为主要趋势。

(九下17、18、19课)

启示: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努力发展高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战争严重破坏生产,和平稳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我们要维护和平稳定的政治

局面,建立和谐社会等……

(4)要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实行开放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专题四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一、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觉醒,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典型性事件:

英国的宪章运动。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3.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是工人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

为现实。

5.二战以后,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6.20世纪80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中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

十月革命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货币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苏联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

2.斯大林:

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但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3.赫鲁晓夫:

进行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小修小补,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4.戈尔巴乔夫:

进行经济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未取得成效。

随后进行

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

治”过渡,导致了思想混乱,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1.匈牙利:

卡达尔改革,把国家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经济稳步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使匈牙利

成为20世纪70年代“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2.中国:

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1956——1976年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脱离了实际,违反了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

了严重的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的新

时期;1992年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初步实现了繁荣富强。

启示: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经验。

要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坚持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我们青少年

要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3)经济发展应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专题五: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1.内容简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重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汽船

电力、石油成为新能源,内燃机、汽车、飞机、电报、电话

原子能、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主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影响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B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来无产阶级

C建立了大工厂制度,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垄断阶段

C加剧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极大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高科技。

具体措施如: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奖励科技发明;推动科技产业化;建立科技资料库等。

(2)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发挥它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法等国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漩涡。

洋务派发动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出现了轮船、铁路等近代交通工具。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列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也大量涌入中国,如:

电灯、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照相、电影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年,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还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1986年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的“863”计划,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发展工业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神州系列飞船相继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专题六:

世界历史上的改革

1.古代

(1)中国①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②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④元世祖忽必烈改革——调整了统治政策,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

(2)7世纪,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近代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

它们都是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19世纪90年代:

中国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现代

(1)20世纪30年代: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它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调节。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果,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

小补,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经济模式。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了为解决照搬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进行了改革。

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把国家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3)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直接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它们由社会主义社会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4)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①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②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③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④形成了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邓小平理论。

注意:

1、上述改革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2、上述改革中属于对原来社会制度的调整的有: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

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把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要坚持改革,为改革做贡献。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学习外国的经验要结合本国的实际,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

专题七:

战争与和平

两次世界大战和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简表

名称

时间

根本

原因

开始标志

交战

双方

重大战役

性质

结束标志

会议

一战

1914—1918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

萨拉热窝件

开始标志: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战场主要分布在欧洲:

分为东、西、南三条战线;

重大战役:

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德国投降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二战

1939

9.1—19459.2

德国突袭波兰(1939.9.1)

反法西斯同盟

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签订《》)

进一步扩大标志:

德军突袭苏联(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

达世界规模:

日本

欧洲战场:

战役(二战转折)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9.2)

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会议,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基础)

主要战争:

1.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

2.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二战后(1945年以来)的局部战争:

侵朝战争、侵越战争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还有从40年代末以来的中东战争等。

启示: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并为之

作贡献。

(2)制止战争的措施:

加大战争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对话;发挥联合国的维和积极作用;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

专题八:

20世纪以来世界国际格局的演变(属于国际关系内容)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二战前)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秩序;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后签订《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等。

◆两个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

《凡尔赛和约》(引发中国五四运动)《九国公约》(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二、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

◆过程:

①冷战开始标志:

1947年3月

美国

苏联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②冷战表现:

③冷战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

称霸世界

④两级格局形成的标志:

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和的成立);

⑥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

三、多极化趋势不断推进下的国际关系体系◆主要内容: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总体不断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①注明:

“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②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也导致恐怖主义泛滥(“9.11事件);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世界格局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暂时一超多强→趋势发展。

3.多极化趋势: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认识:

要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建立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国家间的对话,建立互信机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等。

专题九: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瓦解(民族解放运动)

一、殖民体系的形成、瓦解过程

1.开始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建立了最早的殖民地(拉丁美洲)

2.初步形成:

17—18世纪,英、法、美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大肆侵略和掠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各国对全世界展开扩张和争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印度)

3.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

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瓦解:

二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1990年非洲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二、亚非拉反殖民的斗争(民族解放运动)

1.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走上了资本

主义道路。

2.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涌现出了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3.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涌现出了玻利瓦尔等民族英雄。

4.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浪潮,亚洲印度独立、拉丁美洲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非洲国家纷纷独立,1990年非洲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专题十:

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1.西方(含日本)近代的民主化

(1)古代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源头,但仅局限于成年男子。

(2)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宗教神学的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西方民主化提供了理想的蓝图。

(3)17——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在英国与美法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等民主政治制度。

(4)19世纪初的《拿破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制。

19世纪60年代后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最终确立了日本的民主政治。

(5)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特点:

呈现出权力高度集中,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中国近现代的民主化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企图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利用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西方的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主法治开始步入正轨。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82年,对宪法进行了修订。

 

2.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1)战国时初步萌生:

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的主张。

(2)秦朝时正式建立:

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

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3)汉朝时得到巩固:

汉武帝在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

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4)隋唐时得到完善:

创立、完善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皇帝下中央设立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元朝时有新发展:

元世祖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统治。

(6)明清时得到强化:

政治:

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了廷杖制度。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军机处(专制主义达顶峰的标志)。

思想文化: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专题四三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历史

时期

名称

时间及地点

意义或历史作用

党的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1921.7上海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P56

遵义会议

1935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57

中共七大

1945延安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八大

1956北京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北京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共十五大

1997北京

专题一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 

战争

名称

时间

发起国

结果

影响

中国人民

抗争

鸦片

战争

1840-1842

英国(P2-5)

清朝战败,《南京条约》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国、法国

(八上P7-8)

清朝战败,同英法俄美签订《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打死华尔

2、左宗棠收新疆

甲午

中日

战争

1894-1895

日本

(八上P16-17)

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八国

(八上P20-22)

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民居住。

④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奋勇抗击八国联军

抗日

战争

1931-1945

日本

(八上P70-83)

中国战胜

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专题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内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1898

1911.10

1915

阶级

属性

封建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激进资产阶级

(激进派)

主张(旗帜)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习内容

先进的生产技术

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制)

先进的政治制度

(共和制)

先进的思想文化

(器物)

(制度)

(制度)

(思想)

代表

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