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000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docx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

“(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

”这位古人应该是

A、李翱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吹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位大学者的诗: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

其实质是元朝()

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

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

D、否定宋代程朱理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

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

这些事件说明当时()

A、理学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B、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C、商品经济发展致使物欲泛滥

D、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

“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

当时只有三教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

”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儒林外史》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

”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

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

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

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

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汉和宋朝两次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

……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淚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来自《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我,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

——朱熹

材料二: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程朱理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思理学思湖》

原始儒学,儒家源流,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岂谓为荀学者,乃尽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迹,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孔教以制天下!

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诣。

——谭嗣同《仁学》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适和谭嗣同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点及各自目的。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限制君权的思想因先秦儒家的发挥,特别是经过后人的改造和发展,虽演变很多而仍具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其“灾异谴告”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直到今天看来仍闪耀着进步光芒的思想越到后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1996年)

材料二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第三十二条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或报酬。

第六十一条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上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综上,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将下图中“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

(填写字母)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请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A.“天子观于上古。

然后加惠,使得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

D.“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E.“格物致知”

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窼,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窼发出,如炮声”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