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911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及答案

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

从北宋前期经后期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

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真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

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画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

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画,但整体上说,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

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

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

对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

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

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就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珪以及其他人的许多作品,这一特色便显得极鲜明。

它们大都是在颇为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的。

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自然山水。

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

是,但又不是。

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

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真实描写上,还是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基本仍从属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这一前提之下,所以它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之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绝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属“无我之境”。

而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三种艺术意境——“有我之境”,则要由元代文人画来确立。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院体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是院体画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审美趣味。

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的,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

B.南宋院体画将北宋后期就已形成的追求诗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C.院体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D.以诗情入画并非由院体画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则是从院体画开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北宋前期经后期到南宋,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

B.宋元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三种艺术意境:

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时“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元朝文人画的“有我之境”。

C.马远、夏珪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颇为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的。

D.南宋山水画无论在对对象的真实描写上,还是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基本上仍以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为前提。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工笔花鸟画成为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追求细节真实也因上行下效而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这说明画中美学趣味的变化与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B.北宋山水是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自然山水,具有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只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C.文中所提到的院体画分为两类:

工笔花鸟画和山水画。

前者主要体现的是追求细节真实这一美学标准,后者主要体现的是对画面的诗意追求这一美学标准。

D.南宋山水画虽然比北宋山水画在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上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仍属于厚重的院体画,而绝非意气的文人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别赋(节选)

江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兮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①歌兮伤美人。

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

韩国赵厕②,吴宫燕市③。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④从军。

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

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

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

可斑荆兮赠恨,惟樽酒兮叙悲。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

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

①燕赵:

《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额如玉”句。

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

②韩国:

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

赵厕:

指战国初期,豫让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

③吴宫:

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

燕市:

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

④负羽:

挟带弓箭。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掩金觞而谁御御:

进用

B.事乃万族族:

聚集

C.琴羽张兮箫鼓陈陈:

陈列

D.造分手而衔涕造:

等到

5.以下六句话全部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一组是(3分)()

①掩金觞而谁御②横玉柱而沾轼③见红兰之受露④燕赵歌兮伤美人⑤沥泣共诀,抆血相视⑥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④⑤⑥D.①③⑥

6.下列对节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运用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表现手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等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现实。

B.文章开篇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继而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之情,以此来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情。

C.豪客临别时,多少达官显贵、名媛淑女前来贺行,场面喧闹热切,可见富人间的别离之苦相对于普通人要淡得多。

D.离别自古以来都是令人伤感的,虽然有人说离别意味着相逢,但离别那一刻的断肠滋味却是令人难忍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风萧萧兮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

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

书河上亭壁

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8.“独凭危槛思何长”,诗人可能想到了些什么?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半秋山带夕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技法?

这样写有何妙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0.⑴_____________,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⑵,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⑶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⑷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⑸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⑹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⑺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⑻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文,完成

(1)—(4)题。

我的梦想

史铁生

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却是个体育迷。

我不光喜欢看足球、篮球以及各种球类比赛,也喜欢看田径、游泳、拳击、滑冰、滑雪、自行车和汽车比赛,总之我是个全能体育迷。

当然都是从电视里看,体育馆场门前都有很高的台阶,我上不去。

如果这一天电视里有精彩的体育节目,好了,我早晨一睁眼就觉得像过节一般,一天当中无论干什么心里都想着它,一分一秒都过得愉快。

有时我也怕很多重大比赛集中在一天或几天(譬如刚刚闭幕的奥运会),那样我会把其他要紧的事都耽误掉。

其实我是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第一喜欢田径。

我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是由谁保持的,保持的时间长还是短。

譬如说男子跳远纪录是由比蒙保持的,20年了还没有人能破;不过这事不大公平,比蒙是在地处高原的墨西哥城跳出这8米90的,而刘易斯在平原跳出的8米72事实上比前者还要伟大,但却不能算世界纪录……人反正是干不过上帝;但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从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它比任何舞蹈都好看,任何舞蹈跟它比起来都显得矫揉造作甚至故弄玄虚。

也许是我见过的舞蹈太少了。

而你看刘易斯或者摩西跑起来,你会觉得他们是从人的原始中跑来,跑向无休止的人的未来,全身如风似水般滚动的肌肤就是最自然的舞蹈和最自由的歌。

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刘易斯。

他身高1米88,肩宽腿长,像一头黑色的猎豹,随便一跑就是10秒以内,随便一跳就在8米开外,而且在最重要的比赛中他的动作也是那么舒展、轻捷、富于韵律;绝不像流行歌星们的唱歌,唱到最后总让人怀疑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不怕读者诸君笑话,我常暗自祈祷上苍,假若人真能有来世,我不要求别的,只要求有刘易斯那样一副身体就好。

我还设想,那时的人又会普遍比现在高了,因此我至少要有1米90以上的身材;那时的百米速度也会普遍比现在快,所以我不能只跑九秒九几。

作小说的人多是白日梦患者。

好在这白日梦并不令我沮丧,我是因为现实的这个史铁生太令人沮丧,才想出这法子来给他宽慰与向往。

我对刘易斯的喜爱和崇拜与日俱增。

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想若是有什么办法能使我变成他,我肯定不惜一切代价;如果我来世能有那样一个健美的躯体,今天这一身残病的折磨也就得了足够的报偿。

奥运会上,约翰逊战胜刘易斯的那个中午我难过极了,心里别别扭扭别别扭扭的一直到晚上,夜里也没睡好觉。

眼前老翻腾着中午的场面:

所有的人都在向约翰逊欢呼,所有的旗帜与鲜花都向约翰逊挥舞,浪潮般的记者们簇拥着约翰逊走出比赛场,而刘易斯被冷落在一旁。

刘易斯当时那茫然若失的目光就像个可怜的孩子,让我一阵阵的心疼。

一连几天我都闷闷不乐,总想着刘易斯此刻会怎样痛苦,不愿意再看电视里重播那个中午的比赛,不愿意听别人谈论这件事,甚至替刘易斯嫉妒着约翰逊……自然这全无济于事,我竟然比刘易斯还败得惨,还迷失得深重。

这岂不是怪事么?

在外人看来这岂不是发精神病么?

我慢慢去想其中的原因。

是因为一个美的偶像被打碎了么?

如果仅仅是这样,我完全可以惋惜一阵再去竖立起约翰逊嘛,约翰逊的雄姿并不比刘易斯逊色。

是因为我这人太恋旧,骨子里太保守吗?

可是我非常明白,后来者居上是最应该庆祝的事。

或者是刘易斯没跑好让我遗憾?

可是9秒92是他最好的成绩。

到底为什么呢?

最后我知道了:

我看见了所谓“最幸福的人”的不幸,刘易斯那茫然的目光使我的“最幸福”的定义动摇了继而粉碎了。

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

如果不能在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假若刘易斯不能懂得这些事,我相信,在前述那个中午,他一定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在百米决赛后的第二天,刘易斯在跳远决赛中跳出了8米72,他是个好样的。

看来他懂,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我不敢说刘易斯就是这样,但我希望刘易斯是这样,我一往情深地喜爱并崇拜这样一个刘易斯。

这样,我的白日梦就需要重新设计一番了。

至少我不再愿意用我领悟到的这一切,仅仅去换一个健美的躯体,去换1米90以上的身高和9秒79乃至9秒69的速度,原因很简单,我不想在来世的某一个中午成为最不幸的人;即使人可以跑出9秒59,也仍然意味着局限。

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

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我的白日梦到底该怎样设计呢?

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

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定要有一个美的梦想。

后来得知,约翰逊跑出了9秒79是因为服用了兴奋剂。

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

我在报纸上见了这样一个消息:

他的牙买加故乡的人们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

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

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散文从追梦到梦碎,再到设计最美的梦,表达了作者不屈地向命运挑战,不断地战胜局限的人生感悟。

B.作者认为“史铁生的不能跑”和“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是完全等同的,都足以成为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C.作者始终结合自己的心灵历程和情感变化来评述刘易斯在奥运赛场上的得失,阐发了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D.为了摆脱双腿残疾带给自己的沮丧,史铁生喜欢白日做梦,并且在梦想中成了一个全能的体育迷。

E.这篇文章感情真挚,耐人寻味,在比较和递进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2)作者最初对来世的要求是什么?

后来为什么又要重新设计自己的“白日梦”?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约翰逊战胜刘易斯之后,作者是否认定了刘易斯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为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一段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从全文看,它起了什么作用?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文,完成

(1)—(4)题。

北大时期的蔡元培

刘火雄萧且行

1922年10月,由于北洋政府屡屡拖欠教育经费,各大学财政状况大多不理想,而讲义印刷需要费用,以北大为例,此项开支便“岁达一万余元”。

为此,北大评议会通过一项议案,规定需要讲义的学生必须先购讲义券,然后才可得到讲义。

此举未能得到学生理解,迅速升级为学生抵制学校决定的“讲义风波”。

数百学生集合示威,要求学校收回成命。

蔡元培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告谕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规定。

多数学生散去,但仍有一些示威学生不予理睬,甚至涌进办公室,要找主张这条“可恶规定”的人算账。

蔡元培一改往日的温良,在红楼门口挥拳作势,怒目大声道:

“我给你们决斗!

”包围他的学生见此纷纷后退。

后来,蔡元培还对那些来势汹汹的学生说:

“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如有手枪炸弹,尽不妨拿出来对付我。

”最后,风潮由胡适调停解决。

历来强调“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更受不了官僚、政府对北大办学的横加干涉。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因不满北洋政府对学生的镇压和迫害而愤然辞职,5月9日悄然离京。

这次辞职引发各方广泛的“挽蔡行动”,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于5月13日齐上辞呈。

6月15日,蔡元培发布《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

要说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

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

”蔡元培还在宣言中表示: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

”“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

”不过,在各方的极力“慰留”下,蔡元培还是再度出任北大校长。

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再次愤而辞职,次日在《晨报》上刊发声明:

“元培为保持人格起见,不能与主张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之教育当局再生关系,业已呈请总统辞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之职,自本日起,不再到校办事,特此声明。

蔡元培这次辞职,缘于“罗文干案”。

罗文干字钧任,广东番禺人,清末留学英国,专攻法学,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归国后长期任职于司法界,时任财政总长,曾是北大法科兼课讲师。

当时的直系军阀和部分官僚政客们一手制造了“罗文干案”,控告罗文干贪污受贿,胁迫黎元洪下令逮捕罗文干。

罗文干第一次被捕后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但新任的教育总长彭允彝却在内阁会议上提议“再来过”,结果罗文干再次被捕入狱。

蔡元培愤怒了,他尤其对“顶头上司”教育总长彭允彝的卑污人格憎恶万分,毅然提交辞呈,以示耻于为伍,并毫不留情地抨击了军阀政客们的所作所为——“耳目所及,举凡政治界所有最卑污之罪恶,最无耻之行为,无不呈现于中国”,“元培目击时艰,痛心于政治清明之无望,不忍为同流合污之苟安,尤不忍于此种教育当局之下支持教育残局,以招国人与天良之谴责”。

7月,蔡元培偕家人赴欧从事学术研究,直到1926年归国。

(摘自《文史参考》)

(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在“讲义风波”中,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如果能够和学生讲明情况,那么学生应该是通情达理。

B.北大校长蔡元培辞职,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齐上辞呈“挽蔡”,说明蔡元培行动的正义和威望之高。

C.蔡元培两次辞职,固然有外在因素的引发,但总起来说,他还是有些意气用事,作为一介书生,当然也难以避免。

D.蔡元培虽然是有名望的人,但也是通情达理之人,正因为这样,他辞职后在大家的极力挽留下才再度出任北大校长。

E.曾是北大法科兼课讲师的罗文干第二次被捕,使得具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蔡元培愤怒辞职。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郑重其事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

B.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

C.撑起一把油纸伞,很容易走进温暖的旧时光;在现代时空中欣赏那精湛的制作技艺,便可以重温那耐人寻味的意蕴。

D.在曹操墓是真是假的激烈争论中,一个网上逃犯靠着自欺欺人的手段走红网络,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与学术的悲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剧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

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②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③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

④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⑤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⑥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16.仿照下文的句式特点,在下面语段画线处填写句子,要与上文协调一致。

(6分)

有人说,塔太招摇,总是标榜着自己的存在;桥却谦虚,永远承受着别人的重踏。

而我说,塔最勇敢,总是挺直了坚实的腰板;桥却懦弱,始终屈服于狭窄的河道。

也有人说,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观察下面的漫画及说明,为其拟一则标题。

(5分)

(摘自2012年3月5日《羊城晚报》)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笑是无声的音乐,传递着美好的情感;微笑是表意的绘画,展示着乐观的神态。

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治疗;矛盾中,微笑是对嫌怨的化解……让我们用微笑的阳光,驱散忧愁的阴云。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C(偷换概念,“院体画”不同于原文所说的“南宋山水画”。

2【答案】C(以偏概全,不是“都是”而是“大都是”。

3【答案】B(“不注重客观写实”于文无据。

4解析:

B项,“族”的意思是“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