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806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docx

历城区可研报告编制

 

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济南申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济南市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城区卫生防疫站)新建工程

二、承办单位

济南市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主管部门

济南市历城区卫生局

四、承办单位概况

历城区卫生防疫站始建于1956年3月,现有干部职工65人。

全站设流行病、计划免疫、卫生监督、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检验等科室,承担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包括:

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基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放射线同位素射线装置放射保护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对策,落实卫生管理措施,改善公共卫生状态,有效控制疾病对人类的侵害,应对一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可行性研究工作委托书

2、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

3、国家、省市“十五”计划纲要

4、《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5、省计委、卫生厅和财政厅《关于下达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的通知》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六、项目提出的过程与理由

1、项目提出的过程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疾病预防和卫生防疫工作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城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同全国一样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常见传染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传染病发病率由六十年代初期的1309.07/10万降至2003年的129.97/10万,死亡率由60年代初期的19.04/10万降至2003年的0.48/10万。

全区基本消灭和有效控制了曾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疟疾、丝虫病、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肠道寄生虫病等疾病。

历城区卫生防疫站自成立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原有设施一直未得到很好地改善,科研、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办公场所十分拥挤,已成为制约科研、影响服务工作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此种状况已极不适应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新形势的要求。

此外,自去年非典疫情以后,国家和省对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3]59号),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鲁卫规财发[2004]2号)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鲁计社会[2004]4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对加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在原址进行新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传染病监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慢性病预防医学诊疗、卫生检测检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儿童预防接种、行政办公于一体的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监测机构,将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2、项目提出的理由

(1)符合国家和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要求

2003年春暴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在极短的时间遍布全球范围并迅速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3年6月底,全球共有非典患者8460人,累计有808名患者死亡,先后有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非典和疑似非典患者。

中国内地成为此次非典疫情中的重灾区,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患者5327人,死亡348人,共有26个省市曾报告有非典病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动员,统一调配各类药品、物资和医疗救护人员,并安排了超过100亿人民币的非典防治资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密切配合,最终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

但也暴露出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足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疾病控制能力和经验不足,疾病控制和医疗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医学要求。

为此国务院发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6号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2]82号),明确将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防治传染性疾病的责任,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预警机制和应急指挥系统,健全疫情报告信息网络,加快各级防治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列为我国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

截止目前,国家已安排4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同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将努力在明年年底前建成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并抓紧研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规划,面向长远提高国家整体救治能力。

2003年5月25日全省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作规划,全省将投资建设128个县以上高标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此,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意见》(鲁政发[2003]59号)。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卫生厅和财政厅制定了《山东省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鲁计社会[2004]41号)。

可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省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的要求。

(2)、符合国家“十五”计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体系,提高对危害人民群众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对暴发疫情、中毒及生物化学恐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反应能力,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保护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发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要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加强对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

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2002年国家计委、卫生部制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建设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监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卫生单位”。

因此,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新建,符合国家“十五”计划的发展要求。

(3)有利于提高历城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目前,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业务用房1495平方米。

其中危房150平方米,可使用房屋1345平方米,分居于3幢70年代建设的办公楼。

几十年来,在基本建设上没有大的投入,房屋条件一直未得到改善。

房屋布局不合理,实验工作条件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由于受现有设施条件、资金的限制,一些先进仪器设备无法引进,检测手段和设备较为原始,有的检测方法仍为人工滴定,检测周期较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差,严重影响了工作业务水平的提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

该项目建成后,历城区将建立起较高水平的检测检验中心,成为全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基地,为历城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卫生检验监测、疾病控制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推动社会发展,项以承担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的检验检测工作。

增强对重大疫情、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能力和对生化恐怖事件的应对能力。

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历城区域内的卫生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检验检测水平,更好的满足人民防病灭病的需求,推动社会发展。

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项目选址位于洪楼南路5号,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现址。

项目规划用地2.18亩。

二、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用地2.18亩,总建筑面积4263.75平方米,其中办公区为3402.15平方米(包括疫苗冷藏室),公共卫生监测检验区为861.6平方米(包括污水处理站和医疗废弃物临时储存室)。

三、选址现由

该项目为公共卫生设施,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建设场址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其在市区的相对位置、交通、通讯等各方面所具有的便利条件,力争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功能的发挥。

目前洪楼地区是历城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相当一个长的时间内所服务的对象都在洪楼地区,在洪楼地区建设疾病控制中心既方便群众,也方便基层防保组织。

考虑目前经费状况,决定在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现址新建。

四、建设条件

场地内供水、供电、通讯和集中供热等基础条件齐全。

五、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125万元。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2.18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263.75

1

办公区建筑面积

平方米

3402.15

2

实验区建筑面积

平方米

861.6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125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需求分析

济南市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而历城区位于省城济南,南邻泰安,北依黄河,区域内有多条进出济南市的交通要道和济南国际机场,随着济南市的城市发展和扩张,历城区对于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全区现有人口82万多人,长期以来,历城区委、区政府对改善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仍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1、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依然繁重,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极易导致传染病流行的因素、环境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传染病仍然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比例逐渐下降,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比例却在上升。

目前,全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肝及其病毒携带者近8万人,丙肝病毒携带者占3.5%,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总数居高不下,结核病、性病、意外伤害等也呈现上升趋势,周边地区的艾滋病发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面对疾病预防控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历城区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预防战略和预防体系。

2、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应对突发性重大疾病灾害能力较低

历城区目前卫生防疫队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结构不合理,全区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不足100人,区卫生防疫站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不足10人,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当突发的重大疾病暴发和流行时,应对能力较为薄弱。

3、技术储备能力不足,无法解决公共卫生疑难和关键问题

对于疾病控制预防所需的药品、消毒产品、个体防护用品、疫苗、生物制品、诊断试剂、标准品、病毒株、血清和细胞等物资,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尚未有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长期战略贮备库。

面对重大疫情的发生,将完全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应对处理能力低。

4、公共卫生信息与统计系统不健全,网络建设不完善

公共卫生疫情信息系统管理分散,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数据库容量和兼容性较差,统计软件功能不能适应疫情报告的需求和政府决策的需要,信息资料利用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差。

由此可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建设任务。

第二节建设规模

根据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本项目建设规模为:

项目规划用地1455.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63.75平方米,其中办公区为3402.15平方米,实验区为861.6平方米。

第三章场址选择

第一节现有场址基本情况

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现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洪楼南路5号,南侧为区卫生局、防疫站宿舍和办公楼,西侧为历城区人民政府大院,北侧为历城区机关幼儿园,东侧为洪楼南路。

该场地东西长45米,南北长46米,场地内有70年代建的二栋三层单面简易办公楼楼,90年代初建的一栋2层简易宿舍楼(约2000平方米)。

所占场地有土地证。

场地内供水、供电、通讯和集中供热等基础条件齐全。

项目单位现状总平面见附图1。

第二节拟建场址现状

拟在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现址拆除新建,场址现状同上。

第三节拟建场址条件

一、地质情况

据现有地质资料显示,该场址填土较深,且分布不均,地耐力较低,地下有多处防空洞。

其它情况不详。

二、气候条件

济南市地处暧温带,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明显。

春季多风干燥,夏委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雨。

年平均气温13.7℃,年降雨平均为628.2毫米,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S)和静风(C),次主导风向为东北风(NE)。

三、交通条件

项目拟建场址位于历城区洪楼地区,属历城区政府所在地,是历城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场址东侧紧靠洪楼南路,附近有多条公交车线路,交通十分便利。

四、公共设施条件

1、给水:

场区内现有历城区卫生局、防疫站正在使用的自来水供水管网,项目建设用水可直接引用。

2、排水:

场址内现有污水和雨水排放管网,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洪楼南路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汇集后排入洪楼南路雨水排放管网。

3、供电:

场区内现有目前正在使用的供电设施,容量为500KVA,项目用电可直接接入。

4、通讯:

项目拟建场址目前通讯配套设施齐全,项目建设时可向电信部门申请接入。

五、施工条件

场址现有建筑物约2000平方米,建设时须全部拆除,场址内水电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

第四章建设方案

第一节设计依据

项目采用的主要设计依据:

一、济南市历城区卫生防疫站办公楼关于该工程的设计委托书

二、规划部门下发的规划定点通知书

三、设计规范、标准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2、《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137—87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37—87

6《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第二节建设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方案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要求,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要求。

二、根据场址地形特征,建筑布局应充分考虑场址周边环境,力求总体布局合理,减少内部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方便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控制,提高应变能力,避免对外界的干扰。

三、按照有关要求合理确定清洁和污染区的平面关系,行政办公、实验和配套设施之间的关系。

四、场址内交通组织,应坚持功能适用性原则,满足快速反映需要,重点做好内部交通组织和安全疏散的原则。

五、除特殊要求的房间,全部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做适当的隔声处理,以保持安静的办公、实验环境。

六、立面设计力求构思独特,造型新颖,美观大方,要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美化城市容貌。

七、结构方案做到经济合理,在设备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应兼顾美观可靠,又经济节能,合理布置消防安全设施。

第三节总体规划方案

根据所选场址的现有条件设计总体规划方案,建设项目平面设计图和效果图详见附件。

一、总平面布置

按照设计指导思想结合项目及场址的具体情况,设计方案将项目主要功能集中设置,建设一处综合办公楼,集办公、实验于一体。

总平面布置考虑到景观效果、与现有楼裙的协调以及功能实用性,坐北朝南主楼为五层,坐西朝东为四层。

二、功能分区

根据历城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并综合考虑城市扩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初步确定拟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263.75平方米,在功能上主要分为综合业务区、公共卫生检测检验区。

1、综合业务区主要分布在主楼(北楼),建筑面积3402.15平方米,主要包括:

●一层为儿童预防接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与管理中心、疾病控制职能科室

●二层行政办公、财务、后勤等科室

●三层为疫情报告与处置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

●四层为卫生监督职能科室

●五层为档案资料、阅览室、会议室及其它配套设施

2、公共卫生检测检验区分布在西楼,建筑面积861.6平方米。

主要包括微生物实验区、消毒实验区、理化实验区。

三、建筑结构

项目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为0.05,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

四、主要技术指标

1、用地指标见下表4—1。

表4—1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规划用地面积

2.18

1455.65平方米

1

合办公楼

平方米

966.15

2

绿化

平方米

489.50

2、主要建筑指标见下表4—2。

表4—2建设项目主要建筑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技术指标

备注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263.75

办公楼建筑面积

平方米

4263.75

建筑密度

%

66.37

建筑容积率

2.93

绿化率

%

33.63

第四节主要设施功能及仪器设备

一、主要设施功能

1、办公区:

主要布置本项目的行政、业务办公部门。

其功能主要是满足项目行政管理、需要和日常接待需要。

2、儿童预防接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与管理中心主要布置儿童日常预防接种、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的科室和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疾病控制需要的健康查体和预防接种。

3、传染病监测中心布置疾病控制相关科室及设备。

4、疫情报告与处置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布置疫情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科室及设备。

5、公共卫生监测检验区。

由三大实验室组成。

(1)、微生物实验区。

主要设病原微生物室和卫生微生物室。

●病原微生物室。

负责细菌性和其他病原性疾病的检测,可检测64类,85项指标,主要有炭疽、布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核菌

●卫生微生物室。

负责饮用水、化妆品、食品保健品、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等卫生检测,可检测37类,44项指标,主要有商业无菌、致病菌检测、霉菌酵母菌检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等。

(2)、消毒实验区。

主要设消毒实验室,负责卫生产品的鉴定、消毒剂理化指标分析、医疗用品的检测、生产现场的验收检测、医院感染控制消毒和污染检测、消毒器消毒效果检测等,可检测31项,31类指标,主要有定量杀菌抑菌实验、稳定性实验、能量实验、卫生指标检测、无菌实验等。

(3)、理化实验区。

主要设置食品理化室、职业卫生理化室、环境卫生理化室。

●食品理化室。

主要负责各类食品污染卫生指标的检测,并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开展部分毒物、残留物在其他检材中的检测,可以开展各种食物中毒理化项目的检测。

主要实验项目有:

有机磷、有机氯及其他类家药在食品中的残留定性定量检测;酒中残留甲醇杂醇的检测;防腐剂、氟乙酰胺、毒鼠强等毒物的定性定量测定;色素、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测定;Pb、As、Hg、Cr、Cd等多种无机元素的测定;食品水分、灰分、酸度、PH值、硝酸盐、亚硝酸盐、蛋白质、有机酸等。

●职业卫生理化室。

主要负责对车间空气、室内空气、生物样品及医院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主要检测项目有:

二甲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联苯-苯醚、糠醛、二硫化碳、五氧化二磷、丙酮、丁酮、有机氯农药、硫化氢、有机磷农药、飘尘、尿铅、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等。

●环境卫生理化室。

主要负责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化妆品的检测。

检测项目有:

色度、浊度、肉眼可见特、臭和味、PH值、总硬度、铁、锰、铅、铜、锌、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氟化物、氰化物、砷、铅、铬、碘化物、余氯、钾、钠、钙、镁等。

二、主要仪器设备

历城区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各种仪器设备64台(套),其中基本部分台57(套),推荐部分7台(套),与卫生部制定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装备标准》相差较大。

本项目拟按照该标准予以配套完善,新增主要仪器设备31台套,其中基本部分9台(套),推荐部分24台(套)。

项目现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见表4—3,拟新增基本仪器设备见表4—4,拟新增推荐仪器设备见表4—5。

表4—3现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用途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微量和痕量元素分析

2

测汞仪

1

汞测定

3

酸度计

1

PH值测定

4

干燥箱

1

干燥、灭菌

5

分光光度计

1

光度分析

6

生化培养箱

1

生化培养

7

电热恒温培养箱

2

细菌培养

8

电导率仪

2

高纯水电导率测量

9

气相色谱仪

2

分析有机成分

10

电子天平

1

称重

11

分析天平

1

称重

12

托盘式扭力天平

1

称重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用途

13

架盘天平

2

称重

14

箱式电阻炉

1

炭化标本或检品

15

六孔水浴锅

1

加热

16

电热蒸汽消毒器

1

消毒灭菌

17

电热板

1

蒸发样品

18

袖珍式温湿度计

1

测量相对湿度和温度

19

数位式照度计

1

测量光照度

20

二氧化碳分析仪

1

检测CO2浓度

21

便携式甲醛分析仪

1

测空气中甲醛浓度

22

数字粉尘仪

1

检测可吸入颗粒物

23

数字风速仪

1

测低风速度

24

CO测定仪

1

检测CO浓度

25

声级计

1

室内噪声测定

26

电热恒温水浴箱

2

恒温水浴

27

离心沉淀机

1

标本离心沉淀

28

离心机

2

标本离心沉淀

29

微量振荡器

1

标本混匀

30

磁力搅拌器

1

溶液混匀

31

万能粉碎机

1

粉碎样品

32

菌落计数器

2

菌落计数

33

微波消解仪

1

样品消解

34

精密PH比色计

1

调PH

35

显微镜

3

观察微生物形态

36

双目显微镜

1

观察微生物形态

37

生物显微镜

1

观察微生物形态

38

酶标仪

1

抗原、抗体测定

39

血红蛋白仪

1

血红蛋白测定

40

净化工作台

1

无菌操作

41

稳压器

1

稳定电压

42

测尿仪

1

尿液测定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用途

43

生化仪

1

血液测定

44

定时双气路粉尘采样器

1

粉尘采样

45

噪声频谱分析仪

1

噪声测定

46

数字式辅射热计

1

辅射热测定

47

双气路采样器

1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48

袖珍式风速温湿度仪

1

微小气候监测

49

测氡仪

1

职业危害因素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