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6613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曹媛龙祖胜

 

(综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内容提要:

课改专题是以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校本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是我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我们尝试着建立了市教研室、区县教研室、学校三级专题研究网络。

开展专题研究活动也是推进校本教研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促使教师走出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学成长的道路。

本文从专题研究的定位、特点、实践以及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反思,谈了我们对专题研究的理解与认识,尚有许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实践

2001年,我市大港区作为国家级小学课改实验区先行进入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两年后,随着课改实验影响面的逐步扩大,2003、2005、2006年秋季我市小学、初中、高中先后全面实施课改实验。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发现,教师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而课改的顺利实施也期待着这些问题得到尽快地解决。

在这样的情形下,2005年10月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首先启动。

随后,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专题相继启动。

课改专题是以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校本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为更规范地管理、指导专题研究,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市教研室先后研制了《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专题管理办法》(津教委基[2006]8号文)、《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专题结题工作细则》(津教委基[2007]3号文)等文件,要求各区县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引领广大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感课改专题研究在促进教师行动研究、深化课改实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专题研究的定位

对专题研究的定位,我们是从“教育实验研究”与“课改专题研究”的异同分析,来认识、理解专题研究的。

在2005年小学课改专题启动会上,我们第一次提出“专题研究”的概念。

市教研室副主任秦泽明在会议的讲话中,对“课改专题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初次的比较,认为它们同属于教育领域的研究,都应该按照规范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组织实施。

但专题研究更具体、更微观、时间短,而实效性与针对性更强。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反思与行动研究。

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对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教育科研要求研究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这对于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难度较大。

而专题研究则要求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不仅能满足教师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而且容易见到成效,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激励,从而激发更大的研究热情。

课改专题研究在市、区县教研室和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下进行,教师的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能落实。

随着各种研究材料的积累,研究过程的由浅入深,一些内容可以成为科研的一部分,一些研究专题可以转化为科研课题。

实践证明,专题研究可以引领教师逐步步入教育科研之门,可以为科研打下多方面的基础。

随着专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在2007年高中课改专题启动会上,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专题研究应属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范畴。

市教研室主任曹全路在报告中再次对“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至此,我们更明确了专题研究的问题必须来自学校、来自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实践,其研究的主体必须是教师,而研究的成果也必须直接作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专题研究应该是基于校本教研而开展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应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是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从研究的角度说,专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研究。

从行动的角度说,专题研究又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研究过程以行动开始,在行动中进行,并以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通过专题研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又变成一个理智的教学实践过程,这样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就成为一种不可分离的过程。

二、专题研究的特点

专题研究倡导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持续性的追踪,而不是问题的随机性解决,彰显了中小学“群众性、草根性”教学研究的生命力。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性。

专题研究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和工作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积累具有个性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些原汁原味的做法、想法、案例、经验、体会具有教育研究的价值,研究的成果对教师实际工作的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实践性。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

而专题研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促使教师将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专题的选题具有较强的目标性、方向性,它倡导教师结合自身实践开展研究,并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内容之一,既有利于引导教师全面掌握新课程理论,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育理念的提升,促进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真正从行为层面上落实新课程理念。

3.应用性。

从研究领域看,专题研究属应用性研究,表现在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育教学一线,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是自己经验的升华,或是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与发扬。

其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或供他人借鉴,从而充分体现其应用性。

4.群众性。

专题研究加强了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主题性、实效性。

又由于专题小而具体,易于实验操作,能帮助广大教师克服畏难情绪,走出科研误区和困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吸引广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形成全员性大教研的格局。

专题研究适合本次课程改革实验区域性推进、实验教师人数众多的特点。

5.科学性。

专题研究在本质上与课题研究一样,具有其严密的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它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二是实验过程严格按照预定的方案和一定的原则、方法及检测评估手段进行,并且接受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

三、专题研究的实践

2008年可以说是我市课改专题研究年。

这一年,小学正在按计划组织专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初中刚刚完成专题研究的中期总结,高中专题启动后广泛开展了研究和推动活动。

三个学段专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呈现了我市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专题,积极申报立项。

专题研究启动前,我们在广泛调研并听取广大实验教师建议的基础上,研制下发课改专题研究指南,对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

学校根据本校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校教师共同确定研究专题,然后上报各区县教研室。

区县教研部门组织研究专题的申报工作,经过筛选后,推荐申报市级立项。

市教研室聘请专家从研究专题的科学性、应用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对各区县上报的研究专题进行评审。

以高中课改专题的申报立项为例。

我们批准立项了212个研究专题,这些专题全部来源于实验学校和教师在高中课改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有针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双案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高中语文导学学案研究等。

有针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如化学教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和评价的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与方式的研究、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等。

有针对学分管理和学生评价的,如高中学生学分管理实施方法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业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研究等。

有针对选修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实施的,如数学学科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衔接与整合的研究等。

有针对合理使用新教材的,如对新编化学教材中实验的分析与研究、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材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等等。

中青年教师是参与专题研究的主要成员,他们在众多专家及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下,通过专题研究,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过程指导,不断深化研究。

各学段专题立项后,各实验单位在区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题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

我们定期到区县开展专题研究的调研、指导活动,并由市级学科室牵头,组织专题研究的推动活动。

这其中有以区县为单位组织区域内的实验单位进行研究交流,有以市级学科室为单位组织各区县之间实验单位开展的交流活动,有本学科相同专题之间的研讨交流,也有本学科不同专题之间的研讨交流,还有不同学科相同专题的研讨交流,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更好地发掘典型,借鉴和推广,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推进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根据各学段专题研究地进展,开展了专题研究中期总结活动。

以初中课改专题中期总结为例。

我们下发了《关于做好初中课改专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通知》及专题中期检查汇报表,引导区县及各实验单位做好专题研究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资料的归档、整理等工作。

立项的120个专题研究实验单位按照要求对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出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课件、会议记录、学习笔记、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学生作品等,体现研究过程、验证阶段性成果的卷宗材料。

同时认真思考与总结,完成了专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从专题负责人的汇报和审阅申报材料来看,各实验单位能按照“专题研究管理办法”规范地、积极地开展研究。

大多数专题的研究目标明确,能够紧紧围绕主题开展具体的针对性强的一系列研究。

在专题研究中期总结推动活动中,发现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经验和初步成果。

3.认真梳理总结,做好成果推广。

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指导实验单位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边推广经验成果。

我们根据研究需要,召开了结题工作会,对各区县教研室和专题负责人进行了结题工作要求、组织程序,以及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的指导,组建了专家库,对研究专题提炼成果做好总结给予全面指导。

以小学课改专题结题总结为例。

经过三年的研究历程,小学立项的132个专题,有123个顺利结题。

这些专题在所属区县教研室的组织下认真做好结题报告,整理结题材料,聘请评审专家,按期完成了结题鉴定。

我们组织市级专家评审组对这些专题的鉴定结果进行了审核认定。

因为有了中期总结推动的基础,多数专题研究体系完整,研究过程规范。

有的专题研究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对深化课改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有的专题研究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作了有益的改革和尝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有的专题研究揭示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关系,为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做出了努力,选题具有前瞻性。

有的专题研究抓住了小学课改中的难点问题——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比较可行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评价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整体看,小学专题研究的成效参差不齐,有的专题研究的角度和途径有新意,而有的专题论证、研究过程中借用中外名家名篇多,自己研究的结论和成果少,缺乏本实验的研究论证。

有的专题选题准确,经实践在认识、操作及方法上有提高,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有的专题计划性不强,研究内容、过程不清晰,成果的说服力不强,论文篇幅不少,可缺少深度。

尽管小学的一些专题研究存在不足,但它促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做的更实,促使区内联校协作式校本教研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促使广大教师广泛地开展了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意识,走出了教师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学成长的道路。

按照全市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我们将组织多方面的成果推广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专题研究的应用价值,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区域教研文化的形成、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经过几年的专题研究实践,我们逐步建立了“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区县教研部门——市级教研部门”这样由点及面、由个体实验教师到区域教研的机制,使课改专题研究成为我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成为高质量地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四、专题研究工作的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关键之一,是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改专题必须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积极展开专题研究,促进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课改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我们认为:

第一,开展专题研究有助于解决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推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课程改革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而专题研究以小制胜,分解压力,分散难点,逐个攻破,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开展专题研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为问题源于教育教学实践,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必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开展专题研究创建了“以课题研究管理的方式走专题研究之路”的教研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但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专题研究开展的情况来看,也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有些研究专题的选题过大,要研究的问题过于宽泛,没有很好地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其次,没有把握专题研究的精髓,没有把握行动研究的实质,没有在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上下功夫,没有切实针对身边实际的问题,还流于宽泛的理论叙述层面。

为了促使专题研究沿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保证专题研究顺利有序地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专题研究的水平,我们对专题研究提出了以下工作要求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专题研究的指导与引领

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实施市学科室与区县教研室两条线并进的管理、指导方式,加强实验教师的学习,提高研究队伍的理论水平,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要协调与沟通学校之间、区县之间专题的研究协作,要以区县、市学科室为单位,组织专题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推进专题研究思想、方法、经验的共享。

2.积极建立三级专题研究网络

专题研究不是深化课改的临时措施,而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在对专题研究的管理、指导日趋科学、规范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完善市教研室、区县教研室、学校三级专题研究网络,建立申报、立项、研究指导、结题、成果推广等一整套常规化的运行机制。

3.注重专题研究过程的反思与经验积累

专题研究的问题虽小,但它同样强调论证工作扎实,研究过程真实,研究方法朴实,研究资料厚实。

在研究的过程中,实验教师要做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明确研究方向,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专题研究中期检查及推动活动,指导实验单位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一是保证顺利结题,二是能出好成果。

依托专题研究,做好课改实验成果的资料积累。

4.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与应用工作

我市的专题研究着眼点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专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要切实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要利用各种传媒,宣传优秀成果,以便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了解和学习,让成果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