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533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予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予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予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予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予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予学.docx

《予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予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予学.docx

予学

予学

东汉许劭

得失卷一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

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

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

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

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

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

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

物有异也,理自通焉。

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

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

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

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

人强不辱,气傲无荣。

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

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

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

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

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

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

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

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

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

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

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则民富,兴焉。

政苛则民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

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

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天降之喜,莫径取焉。

不测之灾,勿相欺焉。

势胜学

[北宋]薛居正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势易而未觉,必败焉。

察其智,莫如观其势。

信其言,莫如审其心。

人无识,难明也。

君子之势,滞而不坠。

小人之势,强而必衰。

心不生恶,道未绝也。

未明之势,不可臆也。

彰显之势,不可逆耳。

无势不尊,无智非达。

迫人匪力,悦人必曲。

受于天,人难及也。

求于贤,人难谤也。

修于身,人难惑也。

奉上不以势。

驱众莫以慈。

正心勿以恕。

亲不言疏,忍焉。

疏不言亲,慎焉。

贵贱之别,势也。

用势者贵,用奸者贱。

势不凌民,民畏其廉。

势不慢士,士畏其诚。

势不背友,友畏其情。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

上不疑下,下改逊焉。

不为势,在势也。

无形无失,势之极也。

无德无名,人之初也。

缺者,人难改也。

智者,人难弃也。

命者,人难背也。

借于强,谀不可厌。

借于弱,予不可吝。

人足自足焉。

君子怜弱,不减其德。

小人倚强,不增其盛。

时易情不可改,境换心不可恣矣。

天生势,势生杰。

人成事,事成名。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

懦不成势,攻其弱也。

恶不长势,避其锋也。

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

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

察人而明势焉。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

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势者,利也。

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

上多伪,下乃媚。

义不张,情乃贱。

卑者侍尊,莫与其机。

怨者行险,仁人远避。

不附一人,其祸少焉。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

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无心则无得也。

无谋则无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根。

厄多生智,其性乃和。

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

贱者无助,必倚贵也。

士者无逊,必随俗也。

勇者无惧,必抑情也。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

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

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

善念善存,恶念恶运。

以恶敌善,亡焉。

人贱不可轻也。

特贵不可重也。

神远不可疏也。

势有终,早备也。

人有难,不溃也。

  《荣枯鉴》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

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伤其身。

名利无咎,逐之无罪,过乃人也。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

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

  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

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

名可易事难易也

  。

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荣枯鉴》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

悦上者荣,悦下者蹇。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

小人悦

  上,下不惩恶。

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

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

  也。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

福祸非命,其道乃察。

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为奸行为耻

  。

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求名者非仕,位非名也。

求官者莫名,得非荣也。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

  同,其效自异哉。

  《荣枯鉴》解恶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

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

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

  亦人遇。

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

  上下离心,非小人难为。

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

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

祸于

  下,争而罪人者免。

  君子不党,其祸无援。

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

  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荣枯鉴》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

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贵不贱人,贱

  不贵人,贵贱久矣。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

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非止

  。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

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

小人阴结,惟患阴不致的。

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

  《荣枯鉴》节义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

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德高者不矜,义

  重者轻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

难为获

  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

君子避于乱也,小人

  达于朝堂。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

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

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

  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荣枯鉴》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

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佯惧

  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

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以奸治奸,奸灭自安。

伏恶勿善,

  其患不生。

  计非全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荣枯鉴》谤言卷七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

攻其人忌,人难容也。

陷人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

善其

  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

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

设其恶言人弗辨,谤之成

  也。

  谤而不辨,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

谤而强辨,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失于上者,下必毁之;失于下者,上必疑之。

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

  者尽惑焉。

  《荣枯鉴》示伪卷八

  无伪则无真。

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辨。

  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

顺其上者,伪非过焉。

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求忌直

  也,曲之乃得。

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

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

  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荣枯鉴》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

伏人摄心,其志无改矣。

  上宠者弗明责,上怨者休暗结。

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

君子制于亲,亲

  为质自从也。

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理不直言,谏非善辨,无嫌乃及焉。

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

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

  《荣枯鉴》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

知人不惧,知心堪御。

  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

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

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

小人

  虑于近,不虑于远。

  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

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

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

  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解厄学(北宋晏殊)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

锋者,厄之厉也。

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

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

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

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

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

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译文: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

吐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

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

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就会改变心态。

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容易骄傲气盛。

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难容。

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

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

勇敢的人不会逞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

人们的生活都充满了艰辛,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范蠡功成退江湖)

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

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

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

不怨智寡,忠义失焉。

上惟忠,能次之。

下为实,术次之。

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

智者言智,祸也。

译文:

活用智谋是有利的,玩弄智谋是有害的。

暗中使用智谋方有成效,公开卖弄智谋就毫无作用了。

不为自己谋划,这是君子的智慧。

不使自己吃眼前亏,这是小人的狡黠。

不要抱怨缺少智慧,要担忧忠义的丢失。

上司都希望下属忠诚,能力才华还是次要的。

做下属要注重诚心,权术还在其次。

不明白其心理,困厄就难以停止。

蠢笨的人炫耀智谋,这是愚蒙的行为。

智慧的人纵论计谋,只能给自己招祸。

(雍正查办年羹尧)

戒欲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

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

小人无忌,授首也。

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

治贪以严,莫以宽。

惩淫以辱,莫以隐。

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

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译文: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立根,心地宽广的人不会怨恨。

喜欢什么不要过度,强求什么定要招灾。

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根。

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

一个念头的失误,就会造成生死之别。

整治贪欲要严苛,不要宽容放纵。

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加以隐讳。

祛除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

制服欲望要求助于修德,务必诫勉牢记。

颖悟的人顺畅通达,迷惑的人困厄多难。

(金海陵纵欲亡身)

省身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

物有别,哀相近焉。

待己如人,大计不失。

智不及事,非察莫中。

人心多易,非思难度。

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

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译文:

自知的人不会身陷窘境,看透世事的人是不会奢求。

人有等差,命运各异。

物有区别,情态相近。

对待自己像对待他人一样,大体不会失误。

智谋往往赶不上事情变化,不深入观察就无法正确把握。

人心容易发生改变,不深入思考就难以揣测。

对俗人不可以过于亲昵,不严守礼法就难以共处。

常怀惕励的人没有邪念,遵循正道,相安长久。

担忧良心有失的人没有愧疚,心灵安宁,永处吉祥。

(急流勇退曾国藩)

求实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

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

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

人无贱者,惟自弃也。

大智无诈,顺乎天也。

小智无德,背乎情也。

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

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译文:

目光长远的人务实,谋取近利的人虚浮。

对众人追捧的事要慎重,对自己喜欢的事要敢为。

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就不会偏离事物的实际。

不追求完美无缺,就不会被蒙蔽事实。

人没有注定是卑贱的,除非自暴自弃。

大的智谋没有伪诈,因它顺应规律天理。

小的智计不讲仁德,因它违背事理人情。

不忧虑欠缺识见和洞察力,当忧思不用心学习进步。

辛苦劳累却少有收获,这不是求实的过错。

清闲安逸却多有所得,这才是求实的本意。

(曹孟德不拘求才)

慎言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

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

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

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

贵者宜谦不宜傲。

卑者宜恭不宜放。

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

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

译文:

言论可以肇祸,好话与坏话都可以导致恶果。

言论能给人带来害处,全在人取舍。

君子不说诳言,说实话又容易让人听起来感觉不舒服。

小人不表露真心,伪装得常让人看不清真面目。

听其言可知其心志,其行为也就可以判断了。

富贵之人应该自谦,不要自傲。

卑微的人应该恭顺,不要狂傲。

一个人如果失去信任,那么他的话别人就会听不进。

不知晓机密就不会泄露,这是切切的安全。

不回避亲属谈论而使秘密泄露,将是大大的祸患。

(泄机谋伏完丧家身)

节情卷七

知书而后忘情焉,抑性而后正身焉。

纵亲见私,不容也。

纵友见拙,不智也。

纵怜见稚,不厚也。

天怒成灾,人怒成害。

君子戒悲,小人戒忧。

不舍之情,羁身也。

幸不恃色,荣定其品也。

义不恃媚,信定其谐也。

译文:

知书达理后就不会为情感所左右,抑制天性后才能立身行正。

庇佑亲情就会暴露私心,将招来不容。

放纵友情就会显现愚拙,是不明不智。

滥施同情就会显得幼稚,并非忠厚本意。

上天愤怒就会施加灾难,人们愤怒就会制造伤害。

君子戒忌慈悲,小人戒忌忧思。

不肯割舍的情感,束缚着人的身心。

受宠幸不能全仗容颜,从承受尊荣可看出人品。

有情义不能倚仗谄媚,忠信可以维持和谐。

(卢杞的报复)

向善卷八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

天佑善者,其心悟焉。

言善未必善,观其行也。

言恶未必恶,审其心也。

名勿信,实勿怠。

君子亦怨,不误其事。

小人亦友,不辍其争。

利可求,道可守。

恶惑愚不惑智也。

善贵诚不贵法也。

译文:

吉祥有因,幸福有源。

上天保佑忠善者,因其领悟了处善之道。

语言善意者未必尽善,要观察他的行为。

话语粗犷者未必凶恶,要审视他的内心。

虚名头不要轻易求取,务实心不可丝毫松懈。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

小人也会有朋友,但不会停止争夺。

利益可以求取,道义必须坚守。

恶念能迷惑愚人,不能迷惑智者。

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乎方法。

(冯道为相事十帝

守弱学

-目录:

卷一敬强篇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掩饰弱者身份的人,便会永远是弱者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实际的灾祸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弱者,总是宠辱不惊

由弱致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是必须的

卷二保愚篇

聪不外露愚宜外显

愚以愚胜,是愚人成功的途径

智计难以做到的事,愚笨却可以解决它

虚心的人,才能领悟世事的真谛

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说自己愚笨的人

上位者不忌惮愚人,却忌惮聪明人

卷三安贫篇

困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没有祸患

穷不叫苦,富不贪恋,便离识破天道不远了

贵生败儿,贱出公卿

上天不会亏待有仁心的人,要对此坚信不疑

一肚子苦水的人,赢得不了别人的敬重

懒惰是贫困的第一成因

卷四抑尊篇

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抓住强者弱点的弱者同样能取得胜利

弱者自称尊贵,伤害便不远了

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无休止的恭维和赞颂,是腐蚀强者的利器

卷五守卑篇

人卑莫僭,羸马勿驰

草木同时衰败,他们都有茂盛的时候

只要气节不失,便不是最贫贱者

如果想做一个可笑的浅陋者,那就夸夸其谈吧

达官贵人不是可以亲近的人,离开他们可远离羞辱

气节是弱者的青山

卷六示缺篇

缺陷是世界的本相,过度追求完美不智

死要面子不智,不说真话不通,向人求助且忌趾高气扬

使上司高兴要故意显示自己的丑陋

以本色面目出现,缺陷便会被人容忍

自损声名,能解除上司的戒心,得大于失

有见识的人是不求独美的

卷七忍辱篇

小人不怕君子,却怕惩罚

弱者不能振作,人们会侮辱他

羞辱虽伤人,愤怒却致命

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则有大成

松懈对手意志,减轻将至的打击力度

卷八恕人篇

声望以器量为贵,而不是名声显赫

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

仁恕之道不仅能感染人,更能改变人

扶助处于困境的人,是智者的行为

过于求全责备,受害的是自身

富而泽贫,无损其富

卷九弱胜篇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坚强者死之徙,柔弱者生之徒

要善用其“弱”,“弱”的威力便显现了

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强大的助力

进取心是上天对下层人士的无形“褒奖”

诚心对人,更应该成为弱者的座右铭

守弱学

-简介:

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

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

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

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

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

它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弱者要准确定位自己;二、弱者要坚守自己的根本;三、弱者要学会化劣势为优势。

《守弱学》的著者杜预是西晋初年的名臣,由于他文武全才,人称“杜武库”。

杜预对于“守弱”的论术不是偶然的。

审视他一生的为人经历,“守弱”可以说是他保身、立命及发迹的秘密利器。

他一生演绎了由弱转强、强者恒强的过程。

史载、杜预步步高升后,每逢过年过节,他还是和以往一样亲自打点礼品,给晋武帝身边的宠臣送去,又亲书慰问信,身段十分柔软。

人有向他质疑,杜预回答说:

“我以一个弱者出现,便会消除别人的忌恨,省去许多麻烦。

‘弱’的妙处还有很多,只是人们视而不见罢了。

的确,人们对“弱”的妙处知之甚少,其实,“钢”的强度是由于它的韧性决定的,只要正确认识和善加利用,“柔弱性”它不仅不是短处,恰恰是立身的巨大长处。

“柔弱处上,刚强处下”,便是讲的这个道理。

不言而喻,这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大学问。

观人经魏·刘邵(又名《人物志》)

(14085字)

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

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

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

其在体也:

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五物之实,各有所济。

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

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

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

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

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

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

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

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

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

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

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

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

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其为人也:

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九征所在)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

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是故:

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

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

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体别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

是故: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

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

是故:

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