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423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docx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

佳木斯市经济增长能力与发展战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佳木斯市所处的战略地位、战略环境、战略能力,找准战略目标,提出战略部署、战略措施,把外部机遇与自身后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寻求一条发挥特色优势与潜力的、代价小、步伐快、效益好、更协调的跨越式发展路线,以期把佳木斯市真正建设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

研究成果已被《佳木斯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所采用。

一、佳木斯市战略地位分析

区位特征。

佳木斯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之处的三江平原腹地,面积3.27万平方公里,人口245万,为黑龙江省东北部经济、文化、交通、科技中心和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周围城市密集,辐射面广,是全省区位最优越的城市之一。

佳木斯市与俄罗斯远东资源最丰富和经济最发达的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隔江相望,边境线448公里,有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同江、抚远到俄罗斯两条国际客货运输通道以及可通亚太各国的江海联运黄金水道,陆海空交通发达,对俄贸易十分便利,在东北亚地理位置上处于中枢地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优越的区位和地缘优势。

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

“十五”以来,佳木斯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与国家政策机遇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相结合,经济发展开始加快,呈现高成长的特性,2004年全市经济总量预计达到236亿元,“十五”前4年年均递增11.1%。

尽管经济发展较快,但经济规模小,竞争实力弱,属于经济后发性发展城市。

二、佳木斯市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所处经济圈的优势分析。

佳木斯市地处位置虽非九省通衢,但作为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和三江平原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辖区有众多中省直单位,辐射面广,北及鹤岗、伊春,南及七台河、鸡西,东及双鸭山,西及依兰等广大地区,辐射人口近千万,具有发展区域经济的先天优势。

佳木斯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开放口岸众多,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互补优势明显。

近年来这种互补优势逐步得到发挥,使对外贸易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市对外贸易额由1998年的0.42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3.87亿美元,6年年均递增44.9%。

政策环境优势分析。

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内,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有利。

2004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与非洲、南美等传统友好国家经济政治关系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紧密,随着边境划分等矛盾点的消除,经济合作升温加快,经济合作加强,预示着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我市而言,中俄经济关系的加强,特别是在一些合作领域的加深,对我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国内看,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持续、支持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将继续得到实质的落实,为我市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持。

从我市看,思想解放进程加快,改革开放速度加快,老工业基地改制改造进程加快,围绕发挥优势开发建设新项目工作加快,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外经外贸发展上,随着同江地方铁路建设的进行、黑瞎子岛的开发必将使我市成为对俄贸易和外来投资的新热点。

三、佳木斯市战略发展能力研究

佳木斯市虽然经济总体上处于欠发达地区,竞争实力不强,但在发展上,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1、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为工业集群发展、重铸发展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工业体系比较完备,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全市机电、造纸、医药化工、食品、纺织等20多个行业,拥有全国闻名的造纸、电机、联合收割机、隧道掘进机、浮法玻璃、大豆食品、亚麻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生产企业,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大型煤矿机械设备、大型电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具有领先水平。

煤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防爆电机生产规模全国最大,以迪尔佳联为龙头的农业机械设备生产基础雄厚,为我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农机集散地。

这些众多的龙头企业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已经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牵动力量,也成为吸引国内外行业巨擘投资的热点。

2、资源丰富,为构筑独具优势的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资源广博,物产丰饶。

土地、水、电力资源丰富,石灰石、黄金、天然气、泥炭等30余种矿产资源丰足,可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佳木斯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拥有耕地面积2200万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三江平原重点开发区,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鲑鱼、鲟鳇鱼、三花五罗等特色鱼类,特有的蓝天、碧水、黑土地为生产绿色食品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特别是广阔的平原地带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旅游风光独具特色。

民俗风情游、冰雪游、边境购物游、生态游别具一格。

冬季白雪皑皑,一望无垠;夏季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众多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美不胜收;边境旅游贸易、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特别是黑瞎子岛归属的确定以及今后的开发,将成为我省和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黑瞎子岛的独特地理、政治含义和“各占一半岛”的世所罕见的边界景观,其在旅游发展上的潜力价值非常巨大。

在未来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自然禀赋方面的潜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能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主导产业,构筑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将为提升佳木斯市经济竞争实力提供重要的支撑。

3、丰富的口岸资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实现对俄贸易升级带来了巨大张力。

“十一五”期间,应该是我省也是我市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俄经贸合作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从空间看,是各种有利条件的综合;从时间看看,是良好机遇的偶合。

应该说目前这些条件我们都已经具备。

根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俄罗斯经济发展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经济速度也不会低于7%的增幅,因此,在双方经济都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各自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而中俄市场的巨大需求和经济互补性决定,我国将从俄罗斯继续大量进口木材、石油、矿石、钢铁、化工原料、铝等资源性产品,特别是对木材和石油产品的进口量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并对俄大量出口建材、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粮食、蔬菜和水果等。

这种地缘的优势和经济互补的优势已经成为扩大双边贸易的重要基础。

2004年中俄两边界争议已经圆满解决,双边深入的合作远景蓝图已经明确:

双方确定2006年为中国的“俄罗斯年”和2007年为俄罗斯的“中国年”,希望到2010年双方能够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刭600亿美元的目标,为推进我省及我市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为抢抓这些机遇,目前佳木斯市通往同江口岸的地方铁路将在2005年全面通车,实现与俄罗斯陆路连接的跨江(哈鱼岛至下列)大桥已经在积极规划中;而黑瞎子岛在未来发展的蓝图上将很有潜力开发建设成自由贸易区,成为中俄双方开展旅游和贸易的重要新生点与平台,其潜力价值非常可观。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通道建设的逐步加强和抚远三角洲的开发,佳木斯在对俄乃至在东北亚大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将日趋重要,外贸水平将在现有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4、优越的区位,为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市作为省东部区域经济、文化、交通、科技中心和三江平原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辖区有众多中省直单位,辐射面广,辐射人口1千多万。

作为区域竞争和发展的龙头,具有产业集中度高、服务功能强、辐射和带动力强的优势,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第三产业的提升提供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空间。

综上所述,佳木斯市尽管目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其在发展上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可以凭借,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在基础和现实能力,这种基础和能力就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抢抓政策机遇与环境机遇相结合,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的加快振兴与发展。

四、佳木斯市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发展定位:

把佳木斯市打造成省内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东部地区的经济、交通、文化和科技中心城市、特色产业基地、特色旅游名城、东北亚经济圈重要节点。

战略目标:

到2010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400亿元,与2002年相比年均递增10.1%,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

35:

45;人均GDP达到1884美元;到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900亿元,10年平均递增8.45%。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3:

42.2:

44.5,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左右。

战略原则:

——树立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大服务”牵动战略思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树立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聚集”战略思想,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树立扬长避短的“大错位”战略思想,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树立“大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快对俄贸易战略升级和对内对外开放。

五、佳木斯市发展的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是:

打造一城、构建两个中心、建成三个基地、扶强四个支柱产业、培植做大五个比较优势和新兴产业。

1、打造一“城”。

即:

依托佳木斯市农业机械生产基础雄厚和农机集散地的优势,把佳木斯市市打造成东北最大、全国前列、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机城。

充分发挥农机生产基础良好和农机市场辐射强劲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坚持以工带贸、以贸促工、工贸连动、扶强支柱、拓展网络的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开发生产新型数字化、多功能型联合收割机系列产品及功能延伸性农业机械产品,大力开发生产大中型拖拉机和与之配套的农机系列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相关产业群体优势;进一步培育农机物流体系,因势利导,以农机大市场为依托,整合资源,沿安庆路两侧构建功能完备、管理现代的大市场,努力把佳木斯市市建设成品种齐全、质量上佳、成本低廉、服务优质、网络密集的全国著名的农机生产、科研和集散基地。

2、构建两个中心。

即:

充分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构建以辐射三江平原和周边地市的以佳木斯市为支点的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和以同江为支点的口岸物流中心。

①城市现代物流中心。

以佳木斯市的区位优势为依托,以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网络化经营手段为支撑,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整合域内资源,培育和建设大型物流企业。

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强化大通道功能;大力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建设以商品集散地为中心,区域优势为依托的大进大出的批发市场,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中心的商品集散地功能。

积极支持和鼓励一些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构筑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大型连锁企业内部配送中心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企业专业配送中心为主体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加快建设“数字佳木斯”,依托市政府网站建立起全市集物资、配送、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信息服务体系、以电子商务为主的虚拟网络体系、以中介组织为骨架的中介服务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信息流支撑。

②口岸物流中心。

发挥同江、抚远、富锦三大口岸的内外衔接作用,以同江口岸为支点、以富锦和抚远为两翼并向腹地延伸,以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口木材、钢材、原油、化工等国内和我市发展所需原材料;输出粮食、蔬菜、轻工、机电等俄罗斯需求产品,构建承载“南联北开”和“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实施的国际性口岸物流中心。

打造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抓好沿边沿线和腹地的大米、蔬菜、瓜果、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对俄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同江市哈鱼岛中俄互市贸易区、抚远木材货运批发市场、抚远互市贸易区、富锦物流中心等口岸大市场建设,构建边境贸易物流园区;打造转口贸易中转基地,积极建设从俄方引进原料、生产资料、就地加工产品的内销和转口贸易的生产加工基地,把口岸建设成对外贸易的集散地、“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桥头堡、“南联北开”的纽带、对外劳务输出的中转站。

3、建成三个全国最大的基地。

以迪尔佳联、电机、煤机等企业为骨干,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数控、信息等国际领先技术,改造提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向精、特、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延长产品链条,扩大产品零部件地方配套生产能力,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群体,建成我国最大和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联合收割机、特种防爆电机、重型掘进机“三机”生产基地,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①以电机公司为依托建成全国最大防爆电机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防爆电机技术国内领先的优势,采用稀土等新材料,生产节能型特种电机、永磁电机、风力电机、防爆电机、汽车电机等新型特种电机,产品向大功率、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软硬环境全面发展进步。

到2005年,特种电机综合生产能力达500万KW,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到2010年,特种电机综合生产能力达800万KW,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成为同行业全国第一,进入世界前列。

②以煤机公司为依托建成全国最大掘进机生产基地。

坚持发挥大型掘进机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这一优势和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有利机遇相结合,坚持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市场覆盖面相结合,消化吸收国外大型掘进机核心技术,开发生产全断面、大功率隧道掘进机及圆型巷道掘进机,实现大型掘进机械本地化生产,加快国产替代进口进程。

2010年,掘进机综合生产能力达400-500台,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③以约翰.迪尔佳联为龙头建成全国最大的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生产基地。

加大迪尔佳联、佳联收获公司、东华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调整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开发,重点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大中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生产,积极拓展市场,将市场触角由国内向国外延伸。

加强域内生产企业整合,形成联合收获机械航母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产业群体。

到2010年大中型联合收割机达2万台,迪尔佳联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生产基地。

4、发展壮大机电、林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化工四个支柱产业。

①做强机电业。

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为着力点,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规模扩张点,积极扶持传统优势骨干企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群体化、优势产品系列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化,重点组织好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大型煤矿机械设备、大型电动设备、汽车配件、起重机械设备、通风设备、电缆的生产,加快新产品开发,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群体,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把我市建成省内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②振兴林产业。

依托造纸企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和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以重点企业为龙头,积极实施林纸一体化和纸浆基地建设,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替代原料,扩大生产能力。

重点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造纸集团、股份公司改革、改制步伐,加快主辅分离、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开发,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瓶颈,使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战略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企业集团化框架基本形成,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企业运营实现畅通运转。

同时大力搞好同江、抚远木材加工园区建设,壮大林产业加工规模,努力把森林工业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做大绿色食品业。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拉长产业链条;整合资源与品牌,培植、引进、发展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提升食品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绿色产品安全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健全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

在搞好绿色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以大型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水稻、大豆、玉米、白瓜籽、果蔬、牛奶、肉类制品等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运用高科技手段,大力推进大米米糠等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梯度开发;搞好豆粉、豆奶、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低聚糖、L-乳酸、肉制品、啤酒、饮料等优质安全食品的开发,做大做响品牌。

④做精医药化工业。

集成乌苏里江药业的龙头作用、佳木斯大学的科研作用、东部医药园区的产业聚集作用和北药的资源优势,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加快医药工业的科技化、规模化、群体化发展。

重点是大力发展国家一、二、三类新药产业化、化学原料药、中药针剂及中药材生产,形成国内较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发挥农药生产的集群优势、品牌优势、核心技术优势,采用先进技术,以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方向,把我市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农药生产基地。

5、培植并做大纺织、新型建材、信息产业、能源、旅游等五个比较优势和新兴产业。

①有重点地发展麻纺织工业。

发挥亚麻原料基地优势,依托佳木斯佳鹏亚麻有限公司、桦南金科亚麻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改组改制,外引内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纺织生产线、染色生产线,提高装备、技术和产品开发水平,提升纺织业整体素质和实力。

②做强建材业。

发挥基础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用高新技术加快对水泥、玻璃等生产线进行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工艺水平。

以节土、节能、节水、环保为发展方向,积极开发新型建材产品,在市场分工和区域市场中树立竞争优势。

③发展信息产业。

以项目开发为重点,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开发、应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政府信息化工程、服务社会化工程,整合计算机网络、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构建高速信息服务网络,提升信息服务业水平。

以佳木斯大学软件园区为依托,抓好软、硬件项目开发,力争在软件开发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

④进一步壮大电力能源业。

依托龙头企业、区位优势、周边煤炭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机遇,以项目为突破口,强化电网建设,进一步扩大电力的生产和供应能力。

发展的重点是洁净能源、热电联产和煤矸石发电项目。

重点实施电厂扩建改造项目、热电联产项目、风力发电项目,扩大我市电力产业集群。

进一步加强对油、汽、煤炭等资源勘探力度,摸清底数,科学规划,重点开发,同时加强对俄罗斯能源资源的引进,实现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

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依托优越的地缘、丰富的资源、悠久的人文资源优势,按照统筹规划、强化功能、夯实基础、开发精品、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和“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发民俗风情、冰雪、边境、生态四个旅游系列,加快旅游业建设步伐,提高旅游业综合配套的供给水平,力争把佳木斯市建设成为全国优秀的边境旅游城市,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六、佳木斯市发展的战略措施

1、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体制。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和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举措,各项工作要有新局面”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牢固树立改革开放、市场机制、自力更生为主等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思想观念和新型工业化思维,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

实施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牵动战略,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放心、放胆、放开、放手发展的方针,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推动我市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实施大户牵动战略,培植扶强一批骨干企业,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加快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支持民营经济投身于国有企业改革,投身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投身于第三产业发展。

要以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和改制为契机,加快国有资本有序退出进程,按照“有进有退”原则,通过兼并、出售、股份制等形式,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格局,小型企业国有股本全部退出,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积极培育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创建优良的社会环境。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形成招商引资、上市融资、争取投资、自身筹资、金融贷资、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继续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力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服务型、学习型、法制型、开放型政府,创建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2、深入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增强老工业基地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把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到重大项目建设上。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围绕发挥我市地缘、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瞄准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和国内外高新技术谋划项目,抓紧谋划建设一批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有重要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积极调整搜集项目方式,扩大项目来源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项目的收集,逐步建立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强化项目收集的网络体系建设,不断筛选出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

强化项目推介机制,遵循“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的原则,确保推出一个,实施一个,建成一个。

3、加快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强化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加快产学研联合,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与国产化结合起来,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遵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路子的总体要求,坚持发挥我市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抢抓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机遇与加大招商引资、引联挂靠相结合,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举,成长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以打造我国北方农业“硅谷”为目标,发挥区域农业科研优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在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和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业并重转变,推进农村经济向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转变。

围绕主导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通过品牌整合和政策引导,推进资本运营,加快龙头企业资产重组,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提高龙头企业建设起点;通过“壮大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创新一批”等手段,进一步做大肉类、水稻、大豆、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坚持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农业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加快用工业手段改造和装备农业,提升农业比较效益。

进一步优化作物品种、农业生产和生产力布局,狠抓基地建设,推进土地的有序流转,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

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由注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向支持重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种植全程控制系统建设并重,加强灌溉、排涝、气象监测、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服务等支持力度,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局面;在经营方式上发挥平原地带机械化作业的优势,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推进一家一户的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5、积极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实施,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进振兴和发展,抢抓中俄经济关系强化的有利机遇,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对俄贸易。

重点是利用我市对俄经贸关系,扩大贸易规模。

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今后在继续搞好资本、技术输出的同时,要在森林采伐、蔬菜种植、建筑开发、餐饮服务等方面继续发展合作经营,拓宽市场广度和深度。

集中力量抓好沿边、沿江、沿线对俄出口基地和加工园区建设,抓好口产品的开发,培植、造就“走出去”的优势,不断扩大出口规模。

发挥口岸和边贸整体优势,发展边贸旅游服务业。

积极推进我市企业到境外二次创业,在扩大出口需求方式和总量上实现新的突破。

进一步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通哈下通道(黑龙江铁路大桥)和搞好边境县(市)地方铁路建设,加快抚远三角洲综合开发工程,改善边贸环境,为扩大对外贸易创造条件。

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放开、放宽准入领域,坚持内外资一起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