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956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终稿.docx

《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终稿.docx

终稿

单位代码:

10204

职业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

姜继巍

指导教师:

王冬梅

专业:

教育学

班级:

1041

学号:

08号

论文起止日期:

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

高中生焦虑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Factorsofanxietyand

theimpactofhighschoolstudents

 

姜继巍

 

指导教师:

王冬梅职称:

讲师

专业名称:

教育学

答辩时间:

2014年6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曲丽娜

毕业论文评阅人:

王冬梅

2014年6月

摘要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来自社会、家庭、教师以及自身的压力,使情绪调控能力仍然比较弱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情绪困扰,继而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等情绪状态。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认识自我和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

面对复杂的生活现实,内心充满着矛盾与困惑,表现出担心焦虑的心理。

 

高中生焦虑是其焦虑心理的重要表现,因此本文着重从高中生焦虑研究其焦虑心理。

焦虑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引发高中学生焦虑的原因,探求有效的方法,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

高中生;焦虑心理;原因;应对方式 

 

Abstract

Modernsocietyincreasinglyfiercecompetition,fromthesocial,family,teachersandtheirpressure,makeemotionalcontrolabilityisstillweakhighschoolstudents,itispronetoemotionaldistress,thenthetension,anxietyanddepressionmoodstate.Theanxietyiscommonandoutstanding.Thehighschoolstageisthegoldenstageoflife.Thisperiodisthestudent'sindividualdevelopmentthemostvaluablecharacteristicsperiod.Atthesametimealsoisthelife"thestorm","dangerousperiod".Theybegantothinkaboutlifeandtheworld,selfunderstandingandselfwillshowthedirection.Inthefaceofthecomplexrealitiesoflife,theheartisfullofcontradictionsandconfusion,showinganxiouspsychology.Anxietyisanimportantmanifestationofanxiety,theanxietyofseniorhighschoolstudentstostudythepsychologicalanxiety.Thepsychologicalanxietywillaffectstudents'learningachievementandmentalhealth,andevenaffectthestudent'slife,soweshouldpaymoreattentionto.Analysisofcausesofhighschoolstudents'anxiety,tofindtheeffectiveway,tocreateasuitable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students'learningandlivingenvironment.

关键词:

高中生;心理焦虑;原因;应对方式

Keywords:

highschoolstudents;anxiety;copingstyle;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焦虑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2

1.1焦虑的概念2

1.2焦虑的分类3

1.3焦虑的理论4

第二章焦虑心理的研究9

2.1焦虑心理的研究方法9

2.2焦虑心理的发生率9

2.3焦虑心理及其主要表现10

第三章高中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11

3.1应激生活事件12

3.2应对方式14

3.3社会支持16

第四章高中生焦虑心理的应对方法18

4.1教会应对策略,提高适应能力 18

4.2改变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18

4.3优化社会环境,减少心理压力 19

4.4运用有关方法,降低焦虑水平 19

结束语21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前言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青少年发生率较高。

严重的焦虑不仅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可同时危害身心发育,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焦虑的预防和治疗是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焦虑者除持续的忧虑、不安、担心和恐慌外,常常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和各种躯体上的不舒服感觉。

对于学习焦虑,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强度较高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每天把学习挂在心上,提心吊胆,常因为学习而焦虑不安,对考试成绩过分看重,遇到考试就忧心忡忡、无法学习、以至于对学习、考试产生恐惧,影响学习成绩、生活和休息。

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教育工作、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焦虑状况的文献表明,有焦虑症状的中学生人数达29.8%。

因此,解决高中生焦虑心理的问题迫在眉睫。

第一章焦虑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

1.1焦虑的概念

焦虑(anxiety)是一种情绪状态。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有明确对象的不安、担心和忧虑称为恐惧(fear),而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称为焦虑,焦虑是恐惧的一种类别,是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把焦虑界定为“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1]。

焦虑是在知觉到危险后产生的无方向的唤醒状态。

焦虑作为一种状态,随着自己的神经系统的唤醒表现为对忧虑的紧张的主观激动的情绪体验。

它主要是指对未来对象的忧虑不安,担心不能实现其预定的目标而受到外部的讥笑、冷落或内部自身的自我意识的谴责。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焦虑虽然缺乏具体的对象,但也驱使人们行动。

从广泛的社会意义来看,焦虑也是有动机效应的,人们都有从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的意图和行动。

焦虑使人们的行为遵守社会准则。

在神经症、精神病和正常人身上均有焦虑的体验。

焦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沙伊尔(I.H.Scheier)和卡特尔(R.B.Cattell,1957)认为参与焦虑的变量至少有815个,焦虑与人格特征、动机、情绪等许多主观体验及多种多样的心身状态都有密切关系。

正常焦虑和异常焦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体验持续时间的长短及程度的深浅:

正常焦虑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浅;异常焦虑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深。

第二,焦虑产生及消失的条件:

正常焦虑的原因经治疗者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认识清楚;异常焦虑则找不到真实的原因。

第三,正常焦虑可以被某些活动所代替,得到安慰和鼓励、原谅及宽恕后就心情平静了。

异常焦虑也有安慰鼓励的需要,但并不能因此而消除焦虑。

人们在习惯上常常把焦虑和抑郁连在一起,因为二者同属负性情绪。

而在概念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抑郁的表现主要是个体感到没有兴趣、没有行为的动力、对自己评价消极;而焦虑涉及的主要是担忧未来、生活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感到的是威胁。

二者共同点是伤心和倦怠。

1.2焦虑的分类

1.2.1按焦虑程度不同,焦虑可分为焦虑症状、焦虑综合征和焦虑障碍三类。

焦虑症状是任何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某一阶段中都会表现出来的、正常人身上对现实不适的反应,如胃肠紊乱、坐立不安、担心等等反应。

焦虑综合征介于焦虑状态和焦虑障碍之间。

焦虑障碍是比较严重的变态情绪,是临床人口具有的特征。

1.2.2按焦虑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不同,焦虑可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两类。

斯皮尔伯格(C.D.Spieberger)认为焦虑有两大类:

状态焦虑(stateanxiety)和特质焦虑(traitanxiety)。

状态焦虑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指对当时情境的忧虑和紧张的一种有意识的情绪,并且也唤醒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

这是一种复杂的、具有个别特点的情绪状态或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强度和波动性也在变化中。

特质焦虑是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焦虑倾向,即把一个外界刺激环境知觉为危险的或有威胁的倾向,以及对该威胁可能产生状态焦虑反应的倾向性上的差异。

因此,特质焦虑也表现了个体在对某些类型的反应中所具有的潜在倾向性的强度。

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好象一种动机或习惯性的行为倾向,有一种预先给定的对威胁环境的知觉,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的反应。

1.3焦虑的理论

焦虑是一种情绪,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具有独特的主观反映性;情绪活动产生时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

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且贯穿人的整个一生。

有关焦虑的理论很多,现对几种主要的焦虑理论介绍如下:

1.3.1焦虑的情绪理论

十九世纪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二十世纪50年代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认为,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共同活动的结果。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分化发展起来的,它包括情绪体验、脑和神经系统的相应活动及面部表情。

认为在激活情绪的过程中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其间个体内部认知过程起重要作用。

从以上情绪理论可以看出,焦虑的产生除了生理基础之外,认知对焦虑的产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3.2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

该理论认为焦虑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现实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

现实的焦虑是来自对外部的危险及预料到的伤害的反映。

而神经症的焦虑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他认为神经症的焦虑的产生与“里比多”的节制有关,里比多被唤起了,但却未能给予满足,这种未予满足的里比多直接变成了焦虑。

焦虑是种不愉快的情绪,它是引发人的身心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原因,人不可能长时期的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

弗洛伊德研究焦虑的重点是神经性焦虑,他认为在人格的动力结构中,本我和超我在潜意识领域中总是处在矛盾冲突的不可调和的状态中,虽然遵照现实原则行事的自我在这个矛盾冲突中时刻进行周旋和调整,但危险的威胁依然严重存在。

这种威胁一方面来自不顾一切地实现性本能欲望、追求快感满足的本我的越轨冲动;另一方面来自超我的道德和良心的谴责与惩罚。

因此,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常常引起一种弥漫性的恐惧感,使自我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这就是焦虑情结。

焦虑的产生又使得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发生作用,以帮助人们保持人格的平稳和心理的衡定与安宁。

这个理论除了阐述焦虑产生的原因外,似乎更为我们提供焦虑的积极作用。

1.3.3霍妮的焦虑理论

该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心理的影响。

她认为焦虑和恐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人对危险境况做出的反应。

但两者也有不同的方面,恐惧是人对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危险做出的反应,焦虑则是人对想象中的危险的反应。

霍妮认为焦虑是个人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而产生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同的文化中都包含着不同的能导致焦虑的因素。

霍妮认为,剧烈的敌对的冲动,并且这种敌对的冲动会有可能挫败自己的目标,是焦虑产生的直接原因。

霍妮认为在她所处的文化中(即美国的文化),有四种逃避焦虑的方式:

(1)把焦虑合理化。

(2)否认焦虑。

(3)麻醉自己。

(4)回避可能导致焦虑的思想、情感、冲动和处境。

霍妮认为基本焦虑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或多或少的相同,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变化。

为了对抗基本焦虑,人一般采取四种方式:

(1)把获得任何形式的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对抗焦虑的手段。

其基本的想法是,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

(2)采取顺从的方式来对抗焦虑。

顺从的对象可能是某种观念、仪式、权威人士或一切人。

其基本的想法是如果我放弃自己,我就不会受到伤害。

(3)是通过权力。

即凭借获得实际的权力、成就、占有、崇拜和智力上的优势来赢得安全感。

其基本的想法是,如果我拥有权力,就没有人能够伤害我。

(4)采用退缩的手段。

其基本的想法是,如果我向后退缩,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伤害我。

人往往并非是通过一种方式,而是同时通过几种互不相容的方式来对抗基本焦虑。

霍妮的焦虑理论虽说并非十全十美,但在分析实际焦虑时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论。

1.3.4沙利文的焦虑理论

沙利文认为,焦虑是人际关系分裂的表现;人际关系分裂是焦虑的根源。

当个体获取需要满足的方式受到重要的他人的谴责,或者有可能受到重要的他人谴责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

重要的他人是指那些通过社会性评价传递文化标准的人。

他认为,发展就是不断地从动物性的人向社会性的人转化的过程。

成长的个体负有这样一个任务,那就是不断地获得社会性,成为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人。

如果受到重要的他人的谴责,个体就会意识到,自己还没有为社会所接受,还是个不充分的人,这时就丧失了人际安全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

沙利文认为,在人际情境中,人所感受到的焦虑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谴责者的重要性,这既指他人实际的重要程度,也指在个体想象中的重要程度。

谴责者越重要,则个体的焦虑就越强烈。

二是谴责者态度的严厉性。

沙利文认为,焦虑的本质是个体满足需要的方式受一重要的他人的谴责。

焦虑的意义在于个体感到自己是个不充分的人。

个体通过焦虑经验,发展出自我系统,它会采取一系列防御功能来避免焦虑。

总之,焦虑是一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是对当前或者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不同焦虑理论都从各自的焦点出发论述了焦虑的发生规律,所有焦虑的认知理论取向都强调认知中介的作用,包括预期、自我效能感预期、认知风格等;而注意的倾向理论则是对主体处在焦虑状态时外在行为特点的解释。

大量的青少年焦虑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理论的意义,另一方面所有焦虑理论也都留下了未予解答的痕迹

 

第二章焦虑心理的研究

2.1焦虑心理的研究方法

对于焦虑心理的研究大多是采用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有时也采用谈话法来探究焦虑的发生情况,较少采用个案调查方法。

目前,采用较多的焦虑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2.2焦虑心理的发生率

刘贤臣用SAS对2462名青少年研究的结果是,16%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但性别无显著差异[2]。

陈姜等人对郑州市及郊区1172名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焦虑心理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

王极盛的研究发现青年的焦虑水平随年级的增加有增长的趋势。

杨莲清对珠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发现,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排在前四名的是恐怖倾向躯体症状、对人焦虑及学习焦虑,可见,焦虑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陈国林,王健民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180名高中生进行了抑郁和焦虑心理调查,结果发现其抑郁发生率为49.0%,焦虑发生率为32.7%,抑郁和焦虑同时发生率在40%以上。

杨幸福采用郑全全、陈树林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调查量表和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的焦虑发生率约为11.6%,各主要应激生活事件与焦虑之间的相关极显著,在性别维度上,社会文化压力这个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

2.3焦虑心理及其主要表现

焦虑心理是指以急性阵发性或慢性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2.3.1精神性焦虑。

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包括:

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的、游移不定的广泛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经常提心吊胆,预感到自己或他人发生某种不幸,但又说不出具体事件;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如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激怒。

2.3.2躯体焦虑。

包括运动性紧张(如肌肉紧张、颤抖、摇晃,坐立不安、搓手顿足等)和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如出汗、心动过速、口干、面部潮红或苍白、呼吸急促、尿急尿频等)。

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适度的焦虑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人们冷静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激发人的斗志。

促进人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推动人积极向上,是个体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的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成为人们不愉快、受压抑,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就会阻碍人正常的认识活动的进行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过度的焦虑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等,被焦虑所困扰的学生常常出现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动不灵活。

第三章高中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上发生急剧变化,逐渐趋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却跟不上生理的发育,心理波动十分显著。

他们一方面要求摆脱父母及教师的管教,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完全独立,有很强的依赖性。

这种两极分化的心理特点,容易造成他们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紧张,而且高中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学校仍片面追求升学率,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期望过高,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将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各方面的紧张生活事件(又称应激源)。

由于高中阶段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行为、情绪问题发生的高危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学生身心承受能力弱,在面对众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时,认知与评价生活事件较局限且会偏激,缺乏有效应对各种应激源的策略和承受能力,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而处于焦虑的烦恼中,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正如前面所述,容易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生活事件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少高中生表现出很高的焦虑水平,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和健康水平。

研究证明,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不仅直接引起问题,而且通过个体的应对方式、个体对应激源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认知与评价间接影响焦虑水平。

应对方式是一种意识性的心理策略和行为策略,是处理应激的可利用的个体内部资源。

如果个体的应对方式有效的话,就会大大减轻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1应激生活事件

应激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从应激研究一开始,研究者就发现应激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

Selye和Hol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损害”[3,4]。

应激是一种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即是一般人认为的压力。

它时刻出现在人们的生命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遭受到的急剧的、形成心理上强烈反响的重大事件,它极易形成负性的心理应激反应,甚至能导致心理异常。

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各式各样的生活事件都可以引起应激,凡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

应激性生活事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困扰、与工作相关的应激源和环境应激源。

当然,并非所有客观的感觉都是应激源。

国内外学者编制了各种心理应激量表,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大量研究。

研究成果明确提出:

真正的应激源,只有在个体意识到对外部刺激有特定的关注时才得以存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工作问题和家庭关系紧张等都会成为应激源,它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20世纪70年代相关生活事件的研究表明,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情绪和心理障碍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丧失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发生有关,“威胁性”生活事件与焦虑的发生有关,事件安全感的提高则有利于缓解焦虑。

影响青少年产生焦虑的生活事件主要有:

学习与学校生活(包括考试、学习成绩不良、学习负担过重、评优失败及对老师教育方法不适等)、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同学关系不融洽等)。

国内许多研究者对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如杨理荣、张宏友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高考是学生的重大应激生活事件,严重影响人体机能[5];陈青松、蒋玉在农村高三学生卫生状况调查中提出农村中学生学习生活过于单调、轻视心理知识教育及农村学生升学压力过高对其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6];袁平等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发现:

中学生吸烟、学习、早恋问题以及家庭、社会等对他们有很大影响[7];楼玮群、齐铱在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分析出,高中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加,而在与父母交往、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的压力有所减少[8]。

生活事件因子对高中生的焦虑水平影响较大,其中预测效应最大的是学习压力,其次是人际关系。

学习压力是高中生最大的压力这一点是正常的,因为高考是他们当前最重要的应激性事件,高考前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有:

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学习负担重、不喜欢上学、升学压力。

再加上高中生应付挫折的能力差,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不足、对自己的期望低,父母期望太高、施加压力太大等。

这些综合因素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忧虑不安,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引发学习效果不佳、厌学、焦虑等问题。

这与丁新华,王极盛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除此之外,人际交往问题是高中生的另一个重要应激源。

由于高中生是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个体,人际关系仍然是影响他们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

高中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主要有:

家长不理解自己、存在代沟,遭人误会、冤枉,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与熟悉的人或好朋友分离,长相不好,正常的异性交往被误会,受人冷遇,与同学好友发生纷争、与老师关系紧张,遭排斥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高中阶段学生自尊心较强,十分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因此,一旦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受到冷落或发生纷争,心理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落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容易产生焦虑。

3.2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意识性的心理策略和行为策略,是处理应激的可利用的个体内部资源。

各种研究证明,应对方式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们遇到不同的生活事件,通常会采用多种应对策略;应对与认知评价有关;应对与社会支持有关,社会支持程度会影响个体在事件中的应对策略选择,而且应对活动本身就包含寻求社会支持的各种策略;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面临应激时可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应对方式还与性别、年龄、文化、职业、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

刘贤臣等人关于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遭遇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即对生活事件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者,其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较大,而积极应对方式与事件应激强度呈较弱的负相关。

姜乾金等人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与SCL一90、SAS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