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785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

 

钓台镇教育组有效备课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目录

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3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12

第三单元、分数………………………………21

第四单元、分数的加减法……………………34

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37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39

 

第一单元

课题

数的世界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

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

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   列出乘法算式:

5×4=20(元)

(2)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

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

20是什么数?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

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

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4)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 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   判断。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   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五、板书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数。

 

-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

请举例说明。

2.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

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

(3)   验证

(4)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2的倍数

(1)独立学习

(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3)验证

3.揭示奇数和偶数

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数游戏。

规则:

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2或5的倍数还是奇数、偶数。

2.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

3.用0、5、8组成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

六、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板书: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或5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2、4、6、8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活动二:

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

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

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

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

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

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课题

找因数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师:

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

1×12=122×6=1212×1=126×2=123×4=124×3=12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师:

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

3种。

师:

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生:

1×12=122×6=123×4=12

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

有1、12、2、6、3、4。

师:

12共有几个因数?

生:

6个。

师: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

勇于尝试

师:

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师:

9的因数有哪些?

生1:

9的因数有1、3、9。

师:

15的因数有哪些?

生2:

15的因数有1、3、5、15。

师:

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3:

1和3。

活动三:

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课题

找质数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

要求:

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用上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

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张纸上。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汇报:

(略)

师:

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

你们同意吗?

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

板书:

1×1111

师:

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

哪个组也遇到了和他们组同样的困难?

板书:

29、7、13、17。

师:

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

(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板书:

29、7、13、17的约数。

师:

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

(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

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

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

(因为它们只有两个约数)

师:

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数的约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约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

1:

1

2:

1,2

3:

1,3

·······

12:

1,2;2,6;3,4;

师:

请你仔细观察约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小组讨论)

汇报可能的情况:

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②按约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③按约数的个数分类

师根据③移动1—12这些数分类。

12412

36

58

79

1110

逐一分析每一类约数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质数合数

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

你们按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

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师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课件上的数:

质数:

2、3、23、31、37、41、47

合数:

25、33、49、51、63、74、36、70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

1

(出示课件)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

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汇报

师:

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

(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

(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

(指合数)怎么办?

为什么?

师:

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

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约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

予以鼓励

(二)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编号,情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先示范,后小组说说)

如:

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

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我是20号。

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板书设计:

质数合数

课题

数的奇偶性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

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

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小结:

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

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

那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

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

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

翻动100次?

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

(学生:

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

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

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

由此可知:

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

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四、课堂小结。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课题

比较图形面积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一)谈话式引入课题

师: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生: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出示课本第16页主题图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

(板书:

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1.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师:

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

同学们可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生1:

1号和3号图的面积相等,我们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的。

生2:

我们用的平移法,把1号平移到3号的位置,两个图形重合,所以1号和3号面积相等。

(教师按照学生叙述的方法,用课件演示1号和3号两个图形重合的方法。

)生3:

我们发现把1号和3号拼起来正好是4号图。

所以1号加3号的面积与4号图的面积相等。

(师课件演示过程)师:

你们的发现真不错,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再来说一说。

生4:

2号和6号图的面积相等。

因为把2号图从上往下翻过来正好是6号图。

生5:

2号和5号图的面积相等,把2号图从右往左翻过来正好是5号图。

生6:

把5号和6号图合在一起与8号的面积相等。

生7:

9号和10号图合起来与12号图的面积相等。

生8:

4号和7号两图的形状不一样,但面积相等,我们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的。

生9:

11号和13号两图的形状也不一样,但面积一样,我们也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的。

(三)解决问题

1.出示书17页的练一练1题。

(1):

(1)和图(3)的面积一样大,把图(3)的上面的小三角形剪下来向放到缺的地方,变成图

(1)

(2):

(1)和图(4)的面积一样大,把图形(4)右面的三角形分割下来向左平移到缺的地方,变成图

(1)

2.如图一个长方形少了一块,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了?

(1):

图2我先把这个长方形画完整,发现它缺一个直角梯形。

所以我认为是图

(2)。

3.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小组活动怎样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比一比哪组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略)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你们还想了解什么?

 

课题

动手做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

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

说得很好!

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

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

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

动手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一名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同学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剪?

(5、教师:

同学们好聪明!

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

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二)认识“高”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

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

2、出示三角形

(1)教师:

这是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看了这个三角形你想说点什么?

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3)尝试练习。

①教师: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

我用直尺画很难画垂直……

③师生交流得出:

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师:

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师:

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

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三)练习巩固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

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五)作业

课本22页练一练第4题

 

 

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课时

1

主备人

张军锋

修正补充栏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想看吗?

师:

(课件出示第1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

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

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图形很常见。

一个地毯设计师将它用在了地毯上,他还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

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

(板书)

(二)自主建构,合作探究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

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

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

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

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

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

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

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

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兰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

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师:

(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

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